是家人的過分寵愛導致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太差嗎?

蘑菇鹹魚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現在的社會不必以前社會,以前我爸爸那代養我的時候 要忙著掙錢 家裡老的要忙著做農活 哪有時間管你,在看現在好多都是獨生子女,雙方都有父母,而孩子只有一個,其實現在的孩子不是爸爸媽媽寵壞的,好多是爺爺奶奶寵壞的,在爺爺奶奶眼裡不能打不能罵,看別人家的孩子有什麼 自己家的孩子也應該有。

就拿我家孩子來說,有時候他說我要賣個玩具 我不同意,而他就會生氣說我對他不好 說奶奶好,這就導致了 管理不好,所以說孩子還是要父母自己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謝謝



我是波妞呀哈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孩子的教育和寵愛也在不斷的提高和升級。

我是一個80後人,對80後孩子的生活環境,家庭環境以及社會環境也是深有體會的,那時的我們從上小學開始幾乎都是自己去,長大一點後就會幫助大人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反正大人不會讓你閒著。

現在的孩子從早晨起來給他穿衣服,到每天的接送就連放學後的書包有的家長都樂以效勞,生怕累著孩子。

其實這樣的現象還是挺普遍的,本身現有絕大多數的家庭都是隻有一個孩子,然後可能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在寵著,要什麼買什麼,無論什麼要求只要是孩子要都會滿足。

然而,就是因為這樣的寵愛,讓孩子有了依賴覺得,總覺得自己不用努力,也不用幹什麼只要有家長在一切都是可以得到的,也無需考慮其他事情。

就是因為這樣的思想及環境就讓孩子慢慢的失去了獨立,他總會想著沒有必要努力,反正有人寵我,我要什麼事情家長都會給我撐著。所以孩子一旦有了這樣的事情,當他真正遇到問題,遇到困難時可能就束手無策,根本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做,因為他重來就沒有經歷過。

所以對於孩子不能太寵,天下所有的父母沒有誰不愛自己的孩子的,但需要一個度,因為所有寵他的人總將會老去,不可能一直陪著他,不可能一輩子為他擋風遮雨,也應該教他或者讓他感受一下社會同時適應社會。畢竟是人適應社會,而不是社會適應人。



雲淡風輕lc


家人的寵愛是絕大部分原因!

記得小時候爸媽對我的男女混合雙打,到後來老師教鞭下的成長,再到後來社會無情的巴掌。成就我今天內心無比的強大。

而如今的家長,不是單單的寵物,而是忘我的溺愛!家庭對孩子未來的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環節,有句俗話說得好“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不是因為他窮,而是因為從小肩膀上需要承擔的責任。

當今社會的父母早已忘記如何讓孩子成長,在當今父母的心裡孩子是冷不得,熱不得,打不得,罵不得。孩子從小在這種溺愛的環境下長大,他的心裡會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應得。直達長大後才會知道社會是多麼的無情,大浪是如何拍打沙灘。十幾二十年後他才第一次知道挫折,知道困難。但他的內心早已脆弱如紙,輕輕一碰便出現漏洞。

我們可以關愛,請不要溺愛,也許我們認為是對孩子最好的關懷,但最終換來的是他未來的不順。

直到現在我也不恨爸媽,反而很愛他們。因為他們教會了我如何面對生活,感謝他們讓我懂得人情的冷暖。感謝他們讓我激流勇進。

家長們,請給孩子成長的機會,也許換來的是你一生的放心。


這個酒館有點甜


看到這個問題之前剛剛讀了一篇有關於孫楊以及其母親的文章,先大概介紹了一下他的母親,也是一位運動員,曾是學校的體育教師。然後敘述了幾個方面來說明他母親對他的溺愛以及管控。

其一,是生活方面的,一個偉大的母親,解決孩子的衣食住行,是必須要做到的,但是孫楊的母親的行為堪稱溺愛,文中說孫楊六歲還是母親給繫鞋帶。

其二,是學習方面的,我覺得也是教育方面的,因為溺愛孩子,當孫楊的教練因為孫楊當中換泳褲而教訓他時,孫楊的母親堅決換了教練,說他傷了孫楊的自尊。也就是說,她溺愛孩子到,我不管可以,但是我也不希望別人管。或者說,必須按照我的方式管,哪怕是溺愛的方式。

其三,是私生活方面,她控制孫楊的擇偶,她不喜歡的女朋友,孫楊就得分手。當然我覺得這跟溺愛沒有必然的聯繫,但是她勸而已分手的話語裡少不了“我是你媽媽我那麼愛你怎麼能坑你。”

其四,就是在工作方面。我們都知道,孫楊是一位傑出的運動員,給我國掙得了很多榮譽,這一方面我們誰都沒辦法否定。可是一些其他的方面,孫楊表現並不突出,比如團隊代言事件,唯獨他用國旗擋住了品牌logo,證明在母親的授意下他要獨立出團隊嗎?這對於一個隊伍來說是比較不利於他的工作成長的,也許其母根本不在意孫楊在團隊中被人怎麼看吧。還有就是一些綜藝節目中,孫楊的表現帶來不少討論,比如把撒貝寧扔進泳池並使其撞上泳道。可能都是無心之失,但是無心恰恰反應出孫楊性格跟處事。

最後我們知道,在這次事件的初始,他摔碎了檢驗的血漿並且拒絕尿檢。當然有質疑工作人員專業度的初衷,可是如果他心裡承受能力足夠強,能夠承受結果以及能夠成熟的按照流程處理事情,他就不會被詬病。

這一樁樁一件件事情,證明了家長的溺愛對孩子性格造成的負面影響。

畢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影響最大的。

不過如果孩子承受能力太差,作為家長的也要多方面尋找原因,正確的教育孩子,多學習,跟孩子一起成長。

最後,由於舉了孫楊的例子,如果對他個人或者粉絲若造成影響,深表歉意。


李同學lucky


家長注意:10大溺愛行為導致寶寶性格缺陷害

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於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過分注意:一家人時刻關照他,陪伴他。過年過節,親戚朋友來了往往嘻笑逗引沒完,有時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圍在中心,一再歡迎孩子表演節目,掌聲不斷。這樣的孩子自認為自己是中心,確實變成“小太陽”了。家裡人都要圍著他轉,並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寧,注意力極其分散,“人來瘋”也特別嚴重,甚至客人來了鬧得沒法談話。

輕易滿足: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這種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懶散: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遊遊蕩蕩,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祈求央告:例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答應給孩子講3個故事才把飯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

包辦代替:我曾問一些媽媽,要不要求孩子勞動,有的竟說:“我疼都來不及,還忍心讓孩子勞動?”也有的說:“叫小東西做事更麻煩,還不如我幫他做了。”所以三四歲的孩子還要餵飯,還不會穿衣,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這樣包辦下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幹、上進的孩子。這決不是聳人聽聞。

大驚小怪: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後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玩。後來為什麼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時表現驚慌失措,嬌慣的最終結果是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剝奪獨立:為了絕對安全,父母不讓孩子走出家門,也不許他和別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時刻不能離開父母或老人一步,摟抱著睡,偎依著坐,馱在背上走;含在嘴裡怕融化,吐出來怕飛走。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無能,喪失自信,養成依賴心理,還往往成為“把門虎”,在家裡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造成嚴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鬧:由於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睡地、不吃飯來要挾父母。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投降,依從,遷就。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打罵爸媽的孩子會變成無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種子。

當面袒護: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會站出來說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這樣的孩子當然是“教不了”啦!因為他全無是非觀念,而且時時有“保護傘”和“避難所”,其後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小林子啦啦啦


根據研究發現,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可以是一輩子的。除非在成年了之後,有意識去療愈自己去突破那些牢籠,但這需要不少的反覆實踐、反覆堅持,可以用剝掉一層皮又或者脫胎換骨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還需要金錢的支撐,因為療愈師、催眠師、指導師的費用普遍比較高。原生家庭影響不好,代價是挺高的。

一個人的性格養成是多方面的,就比如我有朋友很討厭洗碗做家務,瞭解知道從小家裡為了讓她好好充分利用時間讀書,從不讓她幹活家務,也就是十指不沾陽春水,成年之後她很討厭做飯洗碗,她寧願出去外面吃,哪怕再貴都行。

比如我有朋友從小家裡因為她是女孩子怕她受傷怕她被別人欺負,把她保護得猶如籠子裡的小鳥,路都是家裡鋪好的,什麼都不需要考慮什麼都不需要操心,只需要照著鋪好的路走就行了。最後她成年了出去工作之後,處處碰壁,承受能力非常低,為人處事天真得讓周圍的人驚歎不已。

比如我有朋友在小時候,因為父母脾氣不好經常對他大吼大叫經常在他面前吵架,導致他成了一個沒有自我只看別人臉色行事的人,在外面唯唯諾諾在家裡對妻兒脾氣非常暴躁。

一個人在6歲以前對性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都懂開車需要駕駛證,只可惜很多家長不懂養育孩子,其實也需要“培育證”,只不過駕駛證是強制性要求的,而這個所謂的“培育證”沒有強制性要求。

所以,幸運的人一生將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將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魔法時光宜


我很理解為什麼家裡的大人會過分的寵愛孩子,因為在大人小的時候,有溫飽就可以了哪還有寵愛一說。所以,才導致現在的大人把自己缺失的給了孩子,同時也體現出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高了,日子好了。可是讓孩子過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好嗎?在自己家裡不管你多寵愛溺愛,是你在家裡把他圈起來了不受外界的打擾,可是孩子大了想出去闖蕩了,你要攔著嗎?讓他做井底之蛙嗎?不想孩子有出息嗎?你護著他,他也許覺的理所當然,不畏懼,不懼怕任性的做事,不擔心後面的路怎麼走。人生的路本來就不平,高底起伏,坑坑窪窪,掉到一個坑也許可以覺的新鮮的豪邁的站起來,那後面還有許多這樣的那樣的窪呢?可能下一個小小的窪就站不起來了,因為他沒有遇到過挫折,沒有主見,沒有能力處理,更沒有承受能力。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42c88b374f2f4fbcb922ef8faee714f7\

倔強的小鳥依人


這話現實當代父毋對孩子大過於寵愛忽視了孩子獨立生活承受吃苦方面的教育,慣壞孩子只要孩子有要求儘量予以滿足,成了飯來張口,物來伸手的懶習慣,總之一句話嬌生慣養這成了社會一道風景線,我個人認為這不是好事,呼籲全社會都來糾正父母這一教養孩子的不良習慣!


劉來興104


寵愛是一部分吧,現在的小孩大多都是80.90後的,不知道怎麼管小孩。我見過好多這樣的父母有空就刷手機,小孩想要什麼就給,要不然就給小孩一個手機給他們玩,這樣的小孩能走什麼承受能力。小孩能不能獨立都是從父母的一言一行中提現的!

小孩承受能力不足大部分跟父母長輩有關!包括爺爺奶奶帶的也是一樣,言傳身教很重要!


莫名其妙3661


父母永遠決得孩子翅膀還沒長硬,他們需要呵護甚至寵愛,你看那家嬌生慣養的孩子不是富人家,窮人家的孩子每天睜開眼就必須工作,因為他們知道只有通過自己努力一切才會改變,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人生在世不往白來,做好身邊平平淡淡每件事,好多父母奉勸一句你的寵愛保護不了孩子一生,一定要讓他們學會飛翔,摔到了痛了總結經驗永往直前,人都要走請給他們足夠的生存空間,學習怎麼在社會力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