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你認為誰的文章寫得最好?

鵬友程


唐宋八大家哪一位也都是彪炳千秋的大文學家,他們的作品猶如人類時間長河中熠熠生輝的一顆顆光彩奪目的珍珠,照亮了人類前行的道路,讓我們的思想得以走得更遠,看得更清。

文章千古事,得失存心知。他們的作品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讓我們這些後來者可以穿越千百年和這些大文學家思想家進行溝通和交流。讓我們得的思想不再貧瘠淺薄、愚昧無知。

每個大家都有自己位尊文壇地位的代表作,都很好。並且他們立身自己所處的時代,對文壇還都有改革創新之舉,開先河於當代,澤福報於後世,更屬難得。

其中八大家之中,四川眉山的“一門三父子”就佔據了三個位置。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在宋代那真的可以說是光芒萬丈,每個人都著作等身,名揚天下。非得說誰的文章最好……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實在難以比較,怎麼比都會有失偏頗,對其他文學家不公平。只能這麼說吧:你心裡更喜歡哪一位?我最喜歡的是蘇東坡,他的精神世界可以無拘無束馳騁千里,他的思想可以放任四海貫穿今古,他的為人可以百折不悔達觀知命,他的詩詞可以豪放不羈更可以兒女情長,他的散文字字珠璣窮通宇宙……

總之他是一個散發著無窮魅力的可愛的老頭,詩、書、畫、文乃至儒釋道精義也是無所不通。和這些大家跟前相比,他還更接地氣兒,創造出那麼多的美食,這個老饕沒有白吃白喝,吃出了文化吃出了境界。我更喜歡這個老頭兒。🙏🙏🙏🙏🙏🙏


蕭蕭班馬鳴994


在唐宋八大家之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書家是韓愈,次之是蘇軾。

所謂的“唐宋八大家”,指的是我國唐朝和宋代八位文采卓異的八位人物。計有:韓愈,柳宗元(唐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宋代)。

這八個人,可謂文風凌厲,文意高標,文章錦繡,文采飛揚。

其中,韓愈是八個人中最被推崇的文壇領袖,也是唐代返樸文風的發起人,肇使者,是新文化風尚的領軍人物。他匯同柳宗元一同開啟了唐代質樸卓勁、奇異高蹈的文風,提倡“陳言務去 詞必己出”。使人們又看到了那種汪洋恣肆、縱橫捭闔的文章,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就連一向自負的北宋文壇領袖蘇東坡,也對他頂禮膜拜,鍾愛有加。說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實乃萬世師表,道德文章千古楷模。

小學和初中,就有韓愈的文章被收入教材,成為我們必修的課程。比如他的《師說》,《馬說》,《進學解》等。

在我個人的閱讀體會中,我個人最欣賞他的《張中丞傳後序》。如果有可能,我也願意將這篇文章推薦給所有喜愛韓愈的文友們。


極品龍顏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兩家,韓愈,柳宗元。宋代的六家是歐陽修,蘇詢,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這八大家個個都是傑出的散文大手筆。要問誰的文章寫得最好?個人認為當數八家之冠的韓愈。

韓愈是散文大家,各種文體在他的筆下都運用自如,他主張為文要“言之有物",反對陳詞濫調,提出“惟陳言之務去”。他自己的文章就是他貫徹自己作文原則的典範。

韓愈的文學主張中,最主要的是“文以載道"。文,指形式,道,指內容。文以載道,即文章的形式要為文章的內容服務,藝術性要為思想性服務。

韓愈在唐代的散文革新中,功績是巨大的。後人曾說他“文起八代之衰",意思是說,散文在歷史上自漢,魏起,歷晉,宋,齊,梁,陳,隋,衰落了整整八個朝代,直到韓愈才扭轉乾坤,振興起來。這話如果是用來評價韓愈的個人作用,似乎有些誇張了。但如果說唐代的古文運動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還是較為恰當的。

“文起八代之衰”,是一個歷史時代的成就,也是經過了不知幾代人的努力奮鬥才取得了的。但韓愈堪稱為主帥,其功績是偉大的。

《張中丞傳後敘》,是韓愈的名作之一,寫得簡潔動人,情真意摯。這裡摘其中南齊雲斷指乞師一節,以示其文章風貌之一斑。

文章先講到,在安史之亂中,睢陽城為叛軍久困,食盡勢危。守將張廵,許遠遂派部將南齊雲突圍,去向駐紮臨淮率有重兵的代節度使賀蘭進明請求救兵。這時寫道:

“南齊雲乞救於賀蘭也,賀蘭嫉(張)巡,(許)遠之聲威功績出己上,不肯出師救。……彊留之,具食與樂,延霽雲坐。霽雲慷慨語曰:'雲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餘日矣!雲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嚥'。因拔所佩刀斷一指,血淋漓,以示賀蘭,一座大驚,皆感激為雲泣下"。

這是斷指乞師的一段,接下去,文章又寫了射塔志恨的一段。

“雲知賀蘭終無為雲出師意,既馳去。將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圖(塔),矢著其上磚半箭,曰:'吾歸破賊,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

文章刻畫南霽雲,只寫了斷指,射塔兩事,不足二百字,其激昂慷慨,正義凜然的形象,頃刻卓然,英氣感人,其為文之巧可以稱絕了。文中又加一句,幾十年過去,臨淮寺塔中箭之磚猶存,當地人還曾指給韓愈看。輕輕一筆,加強了全篇的真實感。








天馬行空21428297332


說起唐宋散文,很多人會想到"唐宋八大家",他們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分別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以及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八大家的文章代表了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內容充實,平易流暢的散文風格,為散文的發展開闢了正確的道路,扭轉了唐宋的浮靡文風,對後世的影響極其深遠。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我認為八位散文大家的文章各有千秋,並無優劣高下之分。

1、文起八代之衰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提倡與當時文壇主流"駢文"相對的散體文。韓愈認為古文不僅是傳道的工具,而且也是鳴不平、反映現實的工具。這一思想對他的散文成就有重大的影響。韓愈的散文,內容複雜豐富、形式也多種多樣。他的《雜文》,如《原毀》、《師說》、《雜說》等,發揮了散文的戰鬥性功能,文章感情充沛,說服力也很強,達到了思想藝術完整的統一。他的序文如《送董邵南序》,筆力雄健、大氣磅礴,起首一句"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劈空而來,一股鬱勃俠烈之氣溢於毫端。韓愈的敘事文也有很多具有文學價值的名篇,如《柳子厚墓誌銘》、《祭十二郎文》等,筆調感情飽滿。韓愈散文的語言簡練、準確、鮮明、生動,他善於創造性地使用古代詞語,又善於吸收當代口語創造出新的語言,因此結構靈活多變、詞彙豐富。韓愈想象豐富,描寫的對象形象生動,散文雄奇奔放又富於曲折變化。而又流暢明快。蘇軾評之:"韓子之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

2、悽神寒骨之美

柳宗元同樣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與韓愈並稱"韓柳"。他的散文總體藝術風格是沉鬱凝斂、冷峻峭拔,具有悽幽冷峻的色彩和濃郁的詩意,以及明顯的諷喻性、象徵性。柳宗元的散文形式豐富多樣,他的雜文有兩個明顯特徵,一是正話反說,借問答體抒發自己被貶被棄的一懷幽憤,如《答問》、《愚溪對》等;另一個特徵是巧借形似之物,抨擊政敵和現實,如《罵屍蟲文》、《憎王孫文》等,語言辛辣,筆無藏鋒,嬉笑怒罵。痛快淋漓。柳宗元的寓言文大都結構短小而極富哲理意味,如《三戒》等。傳記文與抒情文也頗有佳者,如《捕蛇者說》,全文"含無限悲傷悽婉之態"。山水遊記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劇人生和審美情趣的結晶,它是真正的藝術性的文學,美的文學,如《囚山賦》、《小石潭記》,作者將悲情沉潛於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遊記"悽神寒骨"之美。

3、六一風神之評

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是歐陽修。

歐陽修的散文內容充實,形式多樣。無論是議論,還是敘事,都是有為而作,有感而發。他的議論文有些直接關係到當時的政治鬥爭,例如早年所作的《與高司諫書》。另有一類議論文與現實政治並無直接關係,但表達了作者對歷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如《五代史》的一些序論。歐陽修的記敘文也都言之有物,如《豐樂亭記》、《醉翁亭記》等,都有充實的內容。另外,他的散文有很強的感情色彩,政論文慷慨陳詞,感情激越;史論文低迴往復,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註重抒情,哀樂由衷,情文並至。在歐陽修筆下,散文的實用性質和審美性質得到了充分的顯示,散文的敘事、議論、抒情三種功能得到了高度的有機融合。歐陽修的散文語言簡潔流暢,文氣紆徐委婉,創造出一種平易自然的風格。

4、一代文章三父子

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都是古文名家。蘇洵的文章以政論文最為知名,論點鮮明,見解精闢,語言古樸簡勁、凝練雋永,如《權書》等。他認為文章應該"有為而作",寫"胸中之言","言必中當世之過"。歐陽修稱讚他"薄辯宏偉",曾鞏評之"指事析理,引物託喻

"。蘇轍擅長政論和史論,縱談天下大事,針砭時弊,以古鑑今。他的文章結構嚴謹,立意精當,語言樸實淡雅,在平淡的敘述中透露出深刻的道理,如《六國論》。

蘇軾的文學思想是文道並重,提倡藝術風格的多樣化和生動性,所以他的散文呈現出多姿多彩的藝術風格。他的議論文多雄辯滔滔,氣勢縱橫,議論與文采交融,感情與理智並注,語言明快暢達,長於形象說理,頗具文學價值,如《賈誼論》等。他的記敘文多數是文學性散文,敘事、抒情、議論三種功能結合得水乳交融,如《石鐘山記》。蘇軾的小品文篇幅短小、寫作隨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不拘格套,獨抒性靈,如《記承天寺夜遊》。蘇軾所作的這些散文,標誌著宋代古文運動的最高成就和完全勝利。

5、瘦硬通神之貌

王安石的散文大多是直接為其政治服務的,這與他的身份關係密切。他所作的散文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提高了這種文體的實用價值,例如《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等。短文更能體現其散文的個性風格,直陳己見,不枝不蔓,簡潔峻切,短小精悍,

例如很多人所熟知的《答司馬諫議書》。同時,王安石的散文過於注重邏輯說服力,而對藝術感染力重視不夠,如《遊褒禪山記》,議論透闢精警,但寫景寥寥數筆,形象性稍顯不足。

6、紆徐不煩 簡奧不晦 自成一家

曾鞏的文風平正古雅,長於議論,文字簡練平正,議論委屈周詳,結構嚴謹而舒緩,如名作《墨池記》。他的文章風格在八大家裡很獨特,側重"窮盡事理,其氣味爾雅深厚,令人想見碩人之寬"(劉熙載《藝概》)。有兩個特點,首先是固守原始儒學的理,在曾鞏的文章裡,儒學的道理被闡述的淋漓盡致,他排斥道,又牴觸佛,在盡力的保持著儒學的純淨性;其次他的文章注重實用性,寫的議論文較多,與社會問題息息相關。曾鞏在當時享有盛名,朱熹對他評價很高,"餘年二十許,便喜讀南豐先生之文,而竊慕效之,竟以才力淺短,不能遂其所願。"(《跋曾南豐帖》)

要之,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在我國的散文發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在中國文學史的長河中,將永遠閃耀著璀璨的光輝。


一往文學


當然是大文豪蘇軾了。

蘇軾的《前赤壁賦》簡直就是散文的塔尖之作。

“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囑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讀起來朗朗上口,意境不凡,令人思緒萬千!尤其後面主客互答,將讀者的思緒由現實帶入歷史,又從歷史縱論英雄,將作者自己,客人和讀者帶到現實,真有浪花淘盡英雄,卻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醉後的詩文


唐宋八大家是後人對韓愈愈、柳宗元、歐陽脩、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實際上唐宋八大家的稱謂起源的很晚。

最早將這八個人放在一起的是明初的朱右,他選取了八個人的一些文章合在一起命名為《八先生文集》。到了唐順之編選《文編》的時候,選取唐宋人的文章也僅僅選取了這八個人的文章。

而真正讓“唐宋八大家”之說聲名遠播的是明朝末年的茅坤承,他選編的《唐宋八大家文鈔》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開始深入人心。

很多人只知道“唐宋八大家”之名,卻不知“唐宋八大家”之實。韓愈等人提倡的古文運動到底是什麼?

他們提倡的“古文”和我們今天所說的“古文”有很大的差異,他們說的“古文”相對的是當時流行的“駢文”,他們要學習的古文是三代兩漢的文章,而我們呢,幾乎將一切文言文都稱為古文。

韓愈作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文章無疑是最好的。

蘇軾稱讚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奪三軍之帥”。

韓愈散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化,眾體兼長,不落俗套,力求創新、構思奇巧,詞鋒銳利,雄奇奔放,氣勢磅礡,汪洋恣肆,曲折多變,波瀾起伏,想像豐富,感情充沛,析理透闢,邏輯嚴密,設譬巧妙,筆觸幽默,句法則駢散交錯。

那就最熟悉的《馬說》為例: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文章以“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看似矛盾的觀點引起讓人的注意,並且論證,實際上開頭就已經將本文的義理展現出來:在一個黑暗的年代,人才只有被髮掘出來才能夠成為人才。多麼辛辣的諷刺!

韓愈主張思想復古、文學復古,“師其意不師其辭”“唯陳言之務去”“言貴獨到”,“詞必己出”,要“文從字順”。

韓愈所撰寫《祭十二郎文》與李密的《陳情表》、諸葛亮的《出師表》並列為中國三大抒情文之一,南宋謝枋得《文章軌範》引用安子順之說:“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詩書君


韓愈寫的最好,代表作有《師說》,《馬說》等作品,今天讀來也朗朗上口,對事物的描述,心理的分析也入木三分,韓愈一生坎坷,出身貧苦,參加科舉考試十多年,為了實現夢想,確是下了苦功夫 ,文章用字的功力非同一般,可以說是讀過韓愈的文章之後,令人過目難忘。

其次,唐宋八大家,韓愈排在首位,也說明韓愈在文學上的地位是歷史形成的,並非誰想改變就能改變的。

第三,作為五百年出一個,文章四大家之一的蘇軾對韓愈的評價是“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一向清高的蘇軾對韓愈表現的很尊寵。


江南花草香


自然是歐陽修。蘇東坡就崇敬的老師。醉翁亭記和秋聲賦世人誰能寫的出,千古名文。


用戶3794594211169


個人感覺蘇軾最好!文章意境深遠,妙筆生花。

《前赤壁賦》《後赤壁賦》《江城子》等……


無處傾訴974


覺得韓愈的文章寫的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