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有些上市公司會給員工降薪嗎?

秋水伊人141867171


不排除每一間公司都不會裁員,當然有好多一部分不會減薪,畢竟人心在,困難時候很快熬過去,賺錢也很快上軌


湘九妹


針對目前的形勢,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應對策略。有的公司採取的就是對員工減薪的方式,但並不是全部。公司如果要對員工減薪肯定會下發相應的通知,知會員工減薪情況。大公司或者資金充足的公司,一般不會採取這種辦法的。受到衝擊的主要是一些小公司。

那麼,在法律上,公司經營有困難,能夠給員工降薪嗎?

《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可見,法律賦予了企業可以根據企業的發展態勢,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的權利,也就是說,可以依法視企業經營盈虧,做出相應的增減調整。

我國法律規定,在以下5中情形下,公司可對員工進行降薪。

1、背調後降薪

在背景調查中,發現工作經驗、擔任職位、實際薪資、獎勵懲罰等與簡歷或面試情況有較大出入,這種情況下,如果員工與崗位要求有較大差距,就會與之面談,是降職降薪,還是主動選擇離開,給予講明勞動合同法和公司相關規定。

以下5種情況,公司可以給員工降薪!還真的是合法合規!

2、員工違反公司紀律

僱員違反公司規章制度,可按照制度進行處罰降薪。

3、調崗降薪

由於工作需要,對員工調整崗位工作,因為崗位價值不同而調薪降薪。

4、績效考核不達標

員工月度績效考核連續3個月不達標,並且符合公司薪酬管理規定之條件,對其工資待遇進行降級,從而導致其薪酬的降低。

5、經濟型降薪

由於公司經營困難,入不敷出,為了降低用工成本渡過危機,而在公司進行全員性的降薪。

要注意的是,公司降薪需向員工說明原因,並與員工協商決定;薪資中雙方已在勞動合同約定的部分,未經員工同意不得隨意調整;屬於公司制度規定的部分,符合規定條件的,公司可作出調整,但必須告知員工。

如果公司以惡意降薪逼員工主動離職的話,員工可以公司違反勞動合同為由,主動辭職,並要求公司進行賠償。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眾所周知,薪酬是比較剛性的,上調容易下降難。所以,公司會很謹慎,且要考慮清楚前因後果才會決定,否則就會有麻煩。


山亭信息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你可以看看我的視頻回答

復工將近3周的時間,除了一些公司相繼倒閉以外,越來越多的公司傳來了減員、降薪的消息。朋友圈裡大家互相打探著“你們公司裁員了麼、降薪了麼?”在宣佈裁員、降薪的企業當中不乏上市公司,甚至一些獨角獸公司,所以不難想象這次疫情對大家都是有很大影響的。

個人見解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c6e5d54c63374e04b3085817074e7a9a\

福州公交小哥


我老婆他們已經降了


純情小帥3


會的,因為這次疫情全國的上市公司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響,公司鏈資金斷掉的公司還直接破產了,公司員工直接就被下崗了,為了能夠生存下去,有些公司就會直接來個給員工減薪度過難關


時光煮清音


腦殘的問題,你直接去採訪那些老總不就知道了,問我們有用嗎?


金融支付行業


我有理由相信絕大部分上市公司疫情過後不會給員降薪的。雖然當前的疫情給上市公司生產、經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和經濟損失,但國家也相應的出臺了一些政策,雖然幫助不大,但在當前的社會壓力下,也對生產企業復工生產有一定的幫助和關懷。從長遠來看,對於當前的損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能彌補過來的。上市公司,大部分必定是成熟的公司,擁有企業文化,遇到了一些困難,便想過降低員工薪水來緩解,那就不是一個成熟的企業,必定不會取得長久的發展。

從員工的角度考慮,因疫情的影響,不能正常上班返崗,相對的也減少了一些收入。在疫情過後如果降薪,必定會有因此跳槽、離職的,對上市公司生產、經營及企業信譽也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我確信一個合格的企業,正規的上市公司在疫情過後是不會給員工降薪的。


東北人老畢


已經降了


了凡了123


不會


阿彌陀佛55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