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婚姻,是從以為“結婚只和兩個人有關”開始

失敗的婚姻,是從以為“結婚只和兩個人有關”開始

上個月情人節的時候,朋友跟我吐槽,自己找對象可是真難。我問她“你長這麼好看,學歷也高,性格也好,怎麼可能沒追求者啊!”

她擺了擺手“你不知道,我真正想找的是什麼人”
“我知道,五官沒過關!”
“沒那麼膚淺,主要是找個體貼的人。”
體貼?據我淺顯的瞭解,此人收到過不下十次的玫瑰花和生病時異性的噓寒問暖。

我看她說著說著臉上竟然有一絲痛苦,勉強對我這個好朋友講完了。原來她的擇偶觀,很大一部分,是受影響於自己的家庭。

她的爸爸媽媽,當時兩個人一個在外開飯店,一個是經常光顧飯店的回頭客。倆人久而久之有了感情,那個年代結婚都挺早,而且互相很久沒有對象的著落,自然而然的就結婚了。生活之後暴露了問題,媽媽開店,很少顧家,爸爸又很愛打麻將,經常打到深更半夜。

她上學的時候,經常作業寫到晚上快要睡了爸媽才回來。更不好的是,她爸脾氣不太好,一輸就罵罵咧咧跟她媽吵架,她也勸不住,有時候莫名其妙的吵起來,摔這摔那。她自己說不知道度過了多少那種煎熬的日子。今天的學習成績,以及對外的開朗,都是自我的保護,她想考高分自由的選擇想去的地方,離家遠點。用樂觀去思考一切,來忘記在家的種種不愉快。

失敗的婚姻,是從以為“結婚只和兩個人有關”開始

體貼,是個簡單的詞,卻包含了很多奢侈的要求。朋友說追她的人經常搞一些表面的東西,當她要求對方陪自己晚上說說話,心情鬱悶時要求和對方去某個地方坐坐,希望對方能留意一下自己隨口說的喜好,這些要求,往往是男方剛開始的熱衷,到最後的不耐煩。

她有點說不出話了,艱難的講到“其實我就想通過這些來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愛我,有時候我明明知道我矯情過了,可還是控制不住要求對方,我控制不住。。”
我彷彿看到她因為某件東西的缺失,而拼命的想要從另一個人身上得到彌補,那種因為太少而需要的極端,使她惶恐和無奈。

失敗的婚姻,是從以為“結婚只和兩個人有關”開始


我不禁思考,結婚,真的只是關於兩個人的事嗎?不,婚姻生活的好壞不僅會影響下一代,上一代也會受到牽連。

老家一對親戚,每次都被我奶奶當作反面教材教育我。那倆人女方曾經是個大學生,男方當時一直在外面混跡社會,就是自由職業。兩人機緣巧合之下認識,男方練就的一副社會嘴把一個初入社會的女大學生說的神魂顛倒。到了該結婚的年齡,那個姐姐把男朋友領回家,家裡人因為沒有正經工作,學歷低這兩點,直接淘汰了這個人。

沒辦法,男方一鼓作氣,奮鬥了兩年開了個網吧。網吧?家裡人一聽還是不行,“配不上我女兒,經濟狀況不太行”但這次女方不樂意了,在她眼裡,他已經很努力了。揹著家人領了證。過了幾年,剛有了孩子,網吧生意嚴重下滑。

家裡三個人,各種經濟所需,還有房貸。男方好面子,害怕女方家裡看不起,竟然向外面借了貸。好傢伙,一個大窟窿。最後拖累著女方家裡,幫他還錢。後來由於其他原因,兩人離婚了,那個姐姐經常唸叨自己耽誤了父母的計劃,本來二老打算攢錢修房,養老,現在也不成了。

失敗的婚姻,是從以為“結婚只和兩個人有關”開始

身邊的各種見聞,總能從現實的角度,告訴我們婚姻的種種真相,有時它會美好的讓人懷疑它是否真的存在,兩個以前沒有任何關係的人竟能處成親人;有時候壞的令人咂舌,想著這倆人結婚是為了以後約架方便嗎?

同時,結婚看似是兩人的結合,但它帶來的影響,對上對下都直接牽連。

家庭環境會影響下一代的擇偶觀,性格,待人接物,以及個人發展。好則滋潤孩子健康成長,壞則埋下惡果:輕則調皮叛逆,重甚至危害社會。畢竟像我朋友那樣,抵禦消極,心懷美好的人不多。曾經在微博上看到有個網友說:“這輩子最怕的三件事:一怕嫁給像父親那樣的人,二怕活得像母親那樣累,三怕孩子活得像自己小時候。“

常言道:“百善孝為先。”盡孝是一個人一生的事情,而盡孝的關鍵時期,就在成家之後,兩個人一起對雙方父母的照顧。婚姻狀況讓父母時常牽掛,比如害怕女婿欺負自家女兒,兩人吵架會不會傷到自家孩子,可不能離婚了讓人笑話啊!

接著,婚後的經濟,如果經濟狀況不佳,避免不了讓父母補貼,幫忙墊一下還行,無底洞可是會直接影響到父母的生活。還有一方面,當父母年高,如果提供不了良好的養老條件,免不了愧疚和焦慮,這樣便會激發兩人的矛盾。關於責任感,若沒有看清這個人對父母的態度,那婚後對自己的父母大概會是相同的對待。如果貪玩幼稚,是一個行走的巨嬰,在關照父母方面,一定會是個累贅。

失敗的婚姻,是從以為“結婚只和兩個人有關”開始


所以說,婚姻不是兒戲,它不是說停就停,不是兩個孩子在玩耍,嘻嘻哈哈打打鬧鬧就過去了。當人選擇結婚,如同觸發蝴蝶效應,其他一切方面都會改變,所以,不得不慎重。

首先要明確戀愛和結婚的區別。

談戀愛,可以帶著稚氣,開心了吃吃喝喝,不開心一走了之,再次尋覓。然而,結婚要走法律程序,也就體現了它的嚴肅性,它面對的是不一樣的世界,和更多的事情關聯。

這是必須面對的現實,所以,戀愛就像試水,當你確定了那個人,不能不考慮進一步的問題,像工作差異,地點差異。

工作的時間差異,地點遠近決定培養感情的機會多少。而工作的種類,則決定共同話題,思維方式,經濟狀況。接著,感情好壞就會影響到我們以上提到的家庭氛圍,父母生活的質量。話題,思維方式,經濟狀況,這些要是達不到一個平衡,誰都知道婚姻遲早崩潰。

失敗的婚姻,是從以為“結婚只和兩個人有關”開始

結婚的重點,是要找一個對的人。

年少時,一個人會唱歌跳舞,賦詩作畫,就能吸引異性好半天。然而,成年之後,結婚之前,這些特點只能是小小的加分點,關鍵因素,則是一個人的品質。

這個品質,並非好人,老實人即可。成年人,更重要的是職位和積蓄。所以,在判斷這個人是否能和自己走的更遠,不應忽視潛在能力。

例如,這個人的上進心,創造力,耐挫力怎麼樣,這些都密切關係到他今後的工作,對生活的經營方法,是實實在在可以獲得實際價值的,是隻靠單一的善良,能歌善舞達不到的,即使這些也應考慮在內。這樣聽起來目的性很強,但是誰能說不重要呢?

失敗的婚姻,是從以為“結婚只和兩個人有關”開始

那麼,怎麼找到,所謂的對的人呢?

我覺得只能靠一點,那就是吸引。之前看到朋友圈一個很流行的觀點:“愛靠的從來不是一個人聲嘶力竭,而是兩人的相互吸引。”我很贊同。這點在眾多影視劇中屢見不鮮,男女主因為緣分認識,同時對方都有閃光點,深深的吸引對方,於是就輕而易舉的在一起。即使有男二或女二的各種阻撓,不亞於男一女一的努力,但就是得不到心愛的人。因此不必把太多精力花費在單方面的追求,要著重打造自己的閃光點。

吸引是一個方面,質量又是另一方面,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圈子,就有什麼樣的思維方式。老家那個姐姐,雖然學歷不錯,身邊也有不少優秀的朋友,但她沒能讓自己的思維成熟,也許是缺少社會歷練,只拘泥於課堂書本。又或者是個典型的戀愛腦,自己沒認識到單純的選擇對象帶來的後果。所以,認知,讓我們認識這個世界,也決定著我們如何選擇。完善認知,是選擇正確的人的必要手段。而關於選伴侶的認知,我覺得有三點。

失敗的婚姻,是從以為“結婚只和兩個人有關”開始

  • 一是不心急。之前有朋友跟我吐槽,說自己發現自從陷入單身的焦慮,整天就想著談戀愛這事,其他事都沒法好好幹了。我覺得結婚雖是人生大事,但人生不是隻有這一件事,更何況,其他事業的良好發展,也利於提高戀愛的質量,在沒有人選的時候,最該做的不是原地轉圈或者隨便找一個,而是養精蓄銳,好好工作。
  • 二是認真高效的談戀愛。這聽起來像完成任務,其實是不浪費時間,獲取戀愛經驗。很喜歡一段話:“
    任何一段失戀後孤獨的時光,如果沒有讓你長大,那你就浪費了那些輾轉反側的夜晚,難熬窒息的情緒給你帶來的苦難。當有一天,你再度面臨相同的境況,你只會變得越發的糟糕。”我們應在戀愛中成長,讓失敗提醒我們擦亮眼睛。
  • 三是及時止損。我常常聽到一些網友吐槽自己對象,剛開始是一點小摩擦,到後來嚴重的欺騙,撒謊。這些都是一點點積累,容忍造成的。當出現問題,我們應該及時的解決,有段話很合適:“喜歡就說喜歡,生氣了就告訴對方為什麼生氣,做錯事誠懇道歉,不要陰陽怪氣的讓人去猜你到底有多愛。試過坦誠後,就不會再願意去偽裝。相愛的時間太寶貴了,可不能在奇奇怪怪的問題上消磨愛意。”

能做到這些,我覺得會讓自己慢慢立體的去選擇心儀的人,而不是帶著衝動,迷茫。

失敗的婚姻,是從以為“結婚只和兩個人有關”開始

好的婚姻,會建立好的家庭,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更好的照顧父母。反過來,照顧好父母就是給孩子樹立榜樣,同樣履行了自己的義務。優秀的孩子令自己驕傲,減少心理負擔,將來又對自己孝順。這是個正反饋機制,良好的循環系統。所以,多方面的考慮,不僅是對自己的保護,還是對與你有關的人的負責。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慎重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