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吉思汗到元世祖,蒙古帝國的權力傳承與變化(四)

接下來我們不得不用比較大的篇幅分幾次來敘述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事情了,因為這件事情實在過於重要,這和之前幾次的帝國權力傳承完全不同,影響也深遠得多。最後作者個人論述的內容也相對多一些。請為數不多的觀看老師們注意休息,如有難以理解或想探討之處,可給公眾號發信息,作者會盡量回復交流。

蒙哥汗死後,帝國行駛到達了他的分水嶺邊緣。此時態勢,能夠爭奪帝國中央大位的,只有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二人。之所以說帝國到了他的分水嶺邊緣,是由於此二人所代表的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道路,也可以說是不同的意識形態。阿里不哥代表了保守的舊蒙古貴族,更主張遵循祖制;而忽必烈則傾向漢化,認為要長久統治廣大富庶的漢地就應該一定程度上遵循漢法,在文化上遠離了舊蒙古人的很多傳統。我們這裡不判斷兩種路線究竟孰優孰略,但把目光放得更廣更長一些,就會發現從此時開始,帝國在廣大的歐亞大陸上的各處領土,都在逐漸的本土化,也就是各處居於統治地位的蒙古征服者都在被由自己統治下的本地文明同化。這並非優劣的簡單對比,就像蒙古軍隊橫掃大陸也不只是因為他們的將軍和士兵是否比被征伐者更加優秀和正確,而是由於他們更加強大和強勢。文化上也是一樣,即使阿里不哥在當時戰勝了忽必烈,起碼漢地也遲早要由漢地的文化所主導,這也不僅是優秀和正確的問題,而是在文化上蒙古確實過於弱小。那麼引申思考一下,如果征服了漢地的是基督教或者伊斯蘭文明呢?

下面我們來看看蒙哥汗死後阿里不哥和忽必烈這兩人的表現,起碼是我們看到史書上所記錄的情況。事先說明,本文在此之前幾乎沒有太多講述蒙古的具體軍事行動,在下面的段落裡有所提及,也是由於說明汗位爭奪的形勢,至於蒙古的軍事本身,我們計劃在今後再採用專門的文章來探討。

阿里不哥在得知蒙哥汗已死的消息後,立刻開始以監國的身份行使職權,並且他取得了蒙哥之子阿速臺以及諸多大異密(諸侯)的支持。他派遣各路使者,召集各處諸王、宗親、勳貴等前往哈剌和林參加推舉新汗的忽裡臺大會,同時他進行了諸多的軍事調動和準備。


從成吉思汗到元世祖,蒙古帝國的權力傳承與變化(四)

阿里不哥

而此時的忽必烈引領著南征的東路軍,正陷入了危險的泥沼當中。在已經得知蒙哥汗死訊後,他仍率軍向鄂州挺進,《元史》的《本紀第四·世祖一》記載“帝曰:吾奉命南來,豈可無功遽還?”。但鄂州的宋軍守衛堅固讓忽必烈毫無辦法,同時在襄樊等地宋軍也駐有重兵,此時南征的西路軍已退,東路已成孤軍,忽必烈的軍隊隨時有被宋軍包抄殲滅的危險。與此同時,原本統帥東路軍的諸王塔察兒和他的妹夫——名義上歸順了蒙古的山東軍閥李璮兩人的態度不明,“病民諸奸”也摩拳擦掌,蛇鼠兩端的準備隨時分一杯羹。這裡的“病民諸奸”指北方的漢人諸侯,看到了吧,“病民”、“諸奸”,這就是當時蒙古上層對漢人的態度。忽必烈的妻子察必派遣使者來報告,哈剌和林的阿里不哥已經開始圖謀大汗位置,並且他已經遣使去往漠南(忽必烈勢力的根據地)徵調漠南蒙古和乣族(其他諸族)軍。這時的忽必烈幾乎已陷入腹背受敵的絕境。那麼到底是誰給了忽必烈機會呢?是賈似道。後來的南宋權相賈似道實際上在這次抵抗蒙古南征的戰爭中一直表現可圈可點,但也許是由於政治考慮,在宋軍佔盡優勢的情況下,賈似道卻主動向忽必烈求和。《元史》的《本紀第四·世祖一》記載了“宋賈似道遣宋京請和,命趙璧等語之曰:汝以生靈之故來請和好,其意甚善,然我奉命南征,豈能中止?果有事大之心,當請於朝。”不得不說忽必烈這個話講得真是漂亮,確實是出色政治家的風範。於是忽必烈順利率軍脫身,迅速北還。奉阿里不哥之名在燕京準備接收軍隊的脫裡赤完全沒有想到忽必烈會這樣迅速的回來。忽必烈假傳蒙哥汗遺命,把脫裡赤的軍隊遣散,並立即著手開始做爭奪汗位的政治、軍事準備。

公元1260年初,阿里不哥和忽必烈雙方,一南一北隔著沙漠,頻繁的互派使者進行試探。阿里不哥要求忽必烈速至哈剌和林為蒙哥汗會喪,並同時參加忽裡臺大會選舉新汗,而忽必烈則斷然拒絕。前文我們講過的諸王塔察兒,乃是左手諸王(東部的諸王)中勢力最強大的,他還有李璮(山東軍閥)這樣的助力,忽必烈派遣心腹廉希憲成功的說服塔察兒王支持忽必烈。在塔察兒王的倡導下,多數左手諸王和部分右手諸王都進入到擁護忽必烈的隊伍中來。於是他們在這一年舊曆的三月,於開平府舉行忽裡臺大會,搶先奉忽必烈即大汗位。在繼位詔書中,忽必烈對蒙古帝國建立幾十年來的路線進行了重要的總結和檢討,以下節選其中部分內容“朕惟祖宗肇造區宇,奄有四方,武功迭興,文治多缺,五十餘年於此矣。蓋時有先後,事有緩急,天下大業,非一聖一朝所能兼備也。先皇帝即位之初,風飛雷厲,將大有為。憂國愛民之心雖切於己,尊賢使能之道未得其人。方董夔門之師,遽遺鼎湖之泣。豈期遺恨,竟勿克終。”,“爰當臨御之始,宜新弘遠之規。祖述變通,正在今日

。”在文中可以看到忽必烈對之前蒙古帝國的“文治”提出了遺憾之情,並且明確表示要改革祖訓了,這詔書驚天動地,不僅指明瞭他所領導下帝國將會有的前進方向,也是一封最強有力的漢人招攬書。之後忽必烈任命了諸多官吏,篇幅所限不做贅述,但可以看到在忽必烈此時的政治班底裡,漢人已經開始作為極重要的力量出現,而舊蒙古貴族實權則被削弱。

而阿里不哥方面的支持者也並不少,主要的有也先蒙哥後終於繼承了察合臺兀魯思的哈剌旭烈兀的寡居妻子兀魯忽乃(確實複雜繞口)、蒙哥汗之子阿速臺及玉龍答失、察合臺之孫阿魯花、塔察兒之子乃蠻臺等。這其中的“塔察兒之子乃蠻臺”作者不確定是否指的是支持忽必烈的塔察兒王,因為蒙古人名的重複率確實很高這裡說的未必就是那個塔察兒王,但蒙古內部父子兄弟間見識不和者也很多因此也不能排除確實是那個塔察兒王的兒子,如果哪位老師有相關資料,麻煩指導一下。反正阿里不哥一系在這年的舊曆五月,在哈剌和林之西的安坦河畔即位大汗。於是,一個帝國出現了兩個大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