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記到底給武漢人帶來了什麼?是更瞭解人性了還是更懂得怎麼活了?

梁家鋪子


客觀理性的人看方方武漢日記,能夠較細緻瞭解冠狀病毒所帶來的真正危害,瞭解真實有些殘酷的事實,沒什麼不好,膽小缺乏理性的人慎看方方武漢日記,怕被嚇出毛病,真相好多時候是殘酷的,不真正瞭解真相,過不多久還會遺忘,有些災難還會捲土重來


舞葉2019


我就在湖北,離武漢不到七十公里的一個小鎮!我的工作,生活都在武漢!這次疫情,我可以說也算一個親歷者,也看了方方所寫的一些日記。個人感覺有失偏頗。滿篇都是我同學說,我表姐說……坐在安靜的書桌前,不愁吃,不愁穿,抱著貓,寫著些無病呻吟的小文章……你可曾看見忙碌的志願者?你可曾看見各地支援的醫生護士?多少人在工作著,在拼搏著,這些她在文聯大院都看不到,就只知道寫些憂傷,寫些憤怒,有用麼?說實話,在這場災難中,她的所做所為還不如一個在清晨清掃大街的環衛工人所做的貢獻大!她知道,如何使自己的讀者跟著自己的情緒走,更知道,如何用販賣悲傷,販賣焦慮去讓自己的文章在自媒體的影響下傳播的更廣,受眾最多,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方方,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封城開始,微信上傳播著各種消息,所有的消息來源都是:我的表姐,我的同學怎麼樣怎麼樣……

武漢,在這個春節充滿著悲傷,但是,悲傷中,更充滿著希望。武漢,絕對不是方方一個人的武漢!


蹬著三輪去追夢


有很多武漢人,一邊倒支持方,真的理性嗎?

如何看待方日記?因為她寫的真實?而真實可以成就一個作家嗎?

或者她應該有更好的選擇?

方是體制內作家,是吃著人民給的俸祿,她應該服務人民,毋庸置疑。

為武漢人寫抗擊大災難的文字,與武漢人共同度過,減少損失,這才是她一個作家的情懷。

一個作家不能以一個快遞小哥的視角,只為武漢展示苦難,如此她稱不上作家。

寫作都是有目的的?

方日記的目的是什麼?一目瞭然,她從來也沒想掩飾。

一個悲天憫人的作家,有著家國情懷,她應該去寫,武漢人最需要的文字 。

武漢人當時最需要的是什麼?心靈的撫慰,在茫然失措中,在莫名的恐懼中,有人能為他們點亮前行的燈塔。

可是方日記,在重複武漢人的苦難,放大苦難,讓恐懼瀰漫開來,這後果是什麼?

新冠肺炎病毒是自限性疾病,可以自愈,但是需要良好的心態,因為恐懼可以令人的免疫系統崩潰,病毒就會在不設防的身體,無限制的複製病毒。當病人的身體進入這種狀態以後,去醫院也很難治療,在沒有特效藥的今天,體內太多的病毒並不是一件好事。

在普通人最恐懼的時候,複製他們的恐懼,這絕對不應該是作家應該做的事情。

如果方寫文章是為武漢民生,應該在最初爆發時成為武漢人的指路明燈,排疑解惑,消除恐懼。她不具備病毒的知識,可以利用名人的身份,去學習然後將這些知識傳達給困頓中的武漢人。如果她最早向武漢人說,這是自限性疾病,喝開水也能治癒,去醫院反而沒有特效藥,消耗體力不利於自愈,如果那樣,可以救多少人?

方做不到最好也沒問題,但是展示恐懼,才是最大問題。

文心為民,就無私心,就不會消費苦難。



維清weiqing


當今社會兩種人,一種向權勢販賣讚美以求附炎趨勢,一種向弱勢販賣同情以求譁眾取寵,雖討好的對象不一樣,但且的都是為了追名求利。方方顯然不是前一種。當方方日記在疫情還沒過去,死難者靈魂還沒找到歸處,悲痛的人們眼淚未乾,就已經在尋找市場,待你而沽了。因此就後一種而言,方方也是成功者。方粉們想讓方方日記留待後日讓歷史評說,可方方等不急,她要急於把你們對她所有追捧套現,絕不讓名和利有一個缺失。而且這一切都以武漢人民悲慘的代價,和那些奮戰在抗疫一線群英的悲壯所謂的那個代價換來的。

醫護人員:我在抗疫的病房裡

方方:我在寫日記

警察:我在防疫防控的卡點上

方方:我在寫日記

志願者:我在服務於抗疫的路上

方方:我在寫日記


泛舟中流


我是武漢人。

我想,大部分人都沒有否認方方說的部分事實。

人們只是覺得,萬事萬物都有兩面,一味的批判,說你這不好那不好,就沒有一點好的,真的好嗎?

最簡單的,一個病人躺在床上,因擔心自己不能活想放棄,消極治療,你是該用積極的話鼓勵他有求生的意志,還是說:確實情況很糟,你也許真的活不了?

因抽菸喝酒得癌的人,你是先一心一意給他動手術,再告訴他得癌的原因以及如何改善生活方式變得健康?還是隻一味的批判他:看,都是你抽菸喝酒的後果,現在得癌了吧,你聽天由命吧?

萬事萬物需要平衡,且也需時機!

我是武漢人,我身邊的很多武漢人都排斥方方日記!

因為身處陰霾的我們需要的是陽光,不是更重的陰霾!

他口中的某些“陰霾”,不是大家不知道,而是大家會透過陰霾去看背後的光亮!

更願意讓良善、正義的風,吹走陰霾看藍天!

最後,感謝所有以任何形式支援過武漢的人們,願大家一切都好![祈禱][祈禱][祈禱]


養揚揚的喵爺


我認為方方日記,更多的是一種生活紀錄吧。

誰都寫過日記,別管你是什麼身份。所以,看待方方女士的日記,不要用她是作家來評論。此刻,她就是一位武漢居民,一位用寫日記的方式來紀錄生活的人。方方說的挺對,日記是每日一記,不是“作”出來的,而是從心裡流出來的,用手寫心。不用過度的去琢磨語言,她用自己習慣的表達方式就行了。

每個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同在一個城市生活,會寫出不同的日記來。因為,你接觸的人不同,遇到的事情不同,還有文化水平,生活環境等等,所以,註定寫不出相同的日記來。

多一種紀錄有什麼不好?誰也別站在一個高處去評判別人,給別人戴什麼“高帽子”。文字的東西一定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多一份寬容的心,讓大家抒發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挺好。

至於方方的日記能給武漢帶來什麼?我想,她就是一個普通武漢人,用自己手中的筆,用閒扯的方式站在個人角度來寫自己的看法,能有多大作用?如果你說有,將來歷史自會有評判,因為只要她的紀錄真實,日後總會得到證實的。



竹笛的生活隨筆


疫情嚴重爆發初期,確實在網上看到好多求助,除了難過,不知該做什麼,也只能留言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因為我知道舉國都在努力,政府更是傾盡全力,但是,那時候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總有一部分人會遺憾離世,會犧牲。這場巨大戰爭來的太突然,我們毫無防備。但大家都在盡力,不是嗎?宅家的我們也一直在自發捐款每天為祖國和疫區祈福。我一直相信相比於其他任何一個國家,我們已經做到了最快反應,也沒有一個國家會比我們的國家更愛自己的人民,更有能力宏觀調控,更能集中迅速調集龐大醫護隊伍和醫療物資,更能強有力採取果斷措施阻止病毒蔓延,更能極盡所能快速增加床位。我們一個14億人口國家做的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做到,以前做不到以後也永遠不會。所以,對那些不幸逝去的同胞,唯有盼望他們安息,他們都是英雄。盼望他們的家人堅強地好好活下去。雖然巨大陰霾可能會籠罩他們久久不能散去,但是,作為旁觀者,作為中國人,我們能做的是給他們活下去的力量,而不是把他們導向更大的黑洞,不是嗎?


陽光照在你身上ilu


方方的日記,讓人們瞭解了疫情中最真實的武漢。她不同於《新聞聯播》中的以傳播正能量為主線,謳歌時代、謳歌祖國、謳歌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的廣大基層工作者和來自全國的白衣戰士。而是從一個普通市民的角度,用心聲去反映武漢封城後的內心感受和所見所聞以及切身感受,是武漢抗擊新冠疫情更詳實更貼近生活的真實反映。有人說方方的日記有些消沉,過多的反映了陰暗的一面。其實這是對方方日記認知的偏差和誤解。當然,面對疫情,主流媒體應該以歌頌正能量為主,為我們的黨和強大的祖國歌功頌德。但是你別忘了,做為一次災難性事件的全過程的真實記錄,方方日記無疑記錄的更真實真全面真接地氣。仔細品讀,更能引發全社會的共鳴與反思,更具有對世人的警示作用。因此,我們不應求全責備橫加指責。畢竟她只是個人的私人日記。


在水一方170582090


看過她的,不喜歡她,這麼複雜的社會和容量這麼大的國家,面對這麼嚴重的疫情和經濟政治國際國內等問題,固然肯定會存在有各種問題的!包括個別各層一線人員,目前他們大多數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是現在最需要的是正能量和正面投訴改進,要以包容心態看到大多數人的付出!全力等待疫情順利結束!!!而不是陰陽怪氣的旁觀冷眼!這是我的理解和感受!如她之流不如一線的醫護人員和一線基層人員!!


阿榮3109


方方日記是能同部分武漢市民引起共鳴的,悲傷的共同心會放大的,本人非處在湖北省,自己覺得能感同身受,其實不然,所以對其中的細膩心理不能體會,但我看了日記,還是覺得其中的情緒化語言過於濃郁,如“代價論”就過份了,這就有夾帶“私貨”的失公心行為。

在抗疫戰時,戰區士氣是很重要的,作為有影響力的作家這麼洩士氣是不合時宜的。

一家之言,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