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許昕樊振東戰例,談談乒乓球業餘愛好者的一個思維誤區

中國是乒乓球大國,乒乓球強國,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中國乒乓球世界冠軍一代接一代。

從許昕樊振東戰例,談談乒乓球業餘愛好者的一個思維誤區

國內業餘乒乓球愛好者眾多,水平參差不齊,有專業退役的,有初學的,有年齡大的老同志,也有乒乓娃娃,對乒乓球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

中國乒乓球隊有五字方針,“快,準,狠,轉,變”,而很多業餘愛好者對此的理解有很多不同,用樊振東和許昕的戰例,談談快與狠具體含義。

有的朋友覺得快與狠,非常好理解,要的是又快又狠。其實這個想法,是專業隊,乒乓球專業研究的最多的問題。

用國乒卡塔爾公開賽的戰例,具體講一下這個問題。許昕,樊振東的比賽較為有代表性。

從許昕樊振東戰例,談談乒乓球業餘愛好者的一個思維誤區

上圖為許昕對陣皮切福德的戰例。

許昕發球至皮切福德的正手位短,皮切福德反手擰直線。許昕正手拉起,皮切福德反手撕直線,許昕退臺正手拉,皮切福德反手撕斜線空擋。

在此戰例中,相信很多朋友會認為許昕的球又快又狠,皮切福德的球慢,只是打空檔得分。

從許昕樊振東戰例,談談乒乓球業餘愛好者的一個思維誤區

上圖為樊振東對陣皮切福德的戰例。

樊振東發球至皮切福德的反手位,皮切福德反手擰起。樊振東反手撕斜線,皮切福德反手直接發力得分。

此戰例,很多朋友認為皮切福德又快又狠,樊振東慢了。

從許昕樊振東戰例,談談乒乓球業餘愛好者的一個思維誤區

以上兩個戰例,快於狠如何理解?

許昕的戰例中,其實許昕是慢,皮切福德是快。許昕是狠,皮切福德相對穩一些。

樊振東的戰例中,雖然反手沒有擋住,樊振東快,皮切福德慢而狠。

從許昕樊振東戰例,談談乒乓球業餘愛好者的一個思維誤區

曾見過很多業餘愛好者打球,尤其練球的時候,一說到快,就使勁發力,使勁打,感覺球飛的快,就是快了。這是非常普遍的一種想法。

快,說的是節奏快,銜接快。狠,說的是動作大,力量大。通常情況下,快的球,往往動作小,力量小,第二板連續快。狠的球,動作大,還原慢,第二板跟進也就慢了。但是目前專業運動員往往是頂著球發力,也就是又快又狠,是一般愛好者無法做到的。

從許昕樊振東戰例,談談乒乓球業餘愛好者的一個思維誤區

這裡更要談一下球落臺後,弧線的問題,也就是經常說到的球的上升期,高點,下降期。有些理論分的更為細緻,上升前期,上升中期,高點,下降前期,下降後期。

快,一般都是在球的上升期觸球,利用球上升力量,借力打回,自身力量用的較少。而狠,主要在下降期,動作大,依靠自身發力擊打,球飛的快,然後就產生了最大的誤區,使勁就是快。

乒乓球打法多種,有快攻打法,弧圈打法,弧圈結合快攻,快攻結合弧圈,以及防守削球打法。

中國快攻打法,劉國樑,江嘉良等正膠打法都是典型的快,現在的伊藤美誠,以及張本智和,都是快的代表。大滿貫,馬龍,被稱為六邊形戰士,也是快的代表人物。

像歐洲弧圈型打法,相對於亞洲打法,屬於狠,單板力量大,節奏比亞洲運動員要慢很多。奧恰洛夫,弗朗西斯卡都屬於狠,波爾,相對於其他歐洲運動員,是快。

從許昕樊振東戰例,談談乒乓球業餘愛好者的一個思維誤區

快與狠,業餘打球是相對的,而專業運動員結合的較好,尤其是樊振東為典型的,上升期發力擊打,尤其反拉以及連續反手撕,是較為典型。

許昕的整體屬於狠,步法好,大範圍跑動,中後場正手大動作大力量發力。樊振東相對於許昕,站位略近,近臺中臺連續發力,節奏上較許昕快,力量上也不弱。

簡單來說,在業餘打球中,快,一般力量較小,動作小,穩定性高。狠,動作大,穩定性差,容易打丟。越追求狠,越容易陷入思維中快的誤區裡。

乒乓球打法多樣,並不能單純的說,快就好,狠就不好,根據個人的打法特點,合理使用快與狠,才能提高自己的技術,達到更好的水平。

從許昕樊振東戰例,談談乒乓球業餘愛好者的一個思維誤區

可能有些朋友打球多年,水平很高,認為快和狠這樣低級基礎的東西還要講。但是見過很多愛好者,對此真的理解錯誤,多年打球一直處於誤區中。

很多朋友打幾十年乒乓球,不如小朋友練一年或兩年。主要區別不在於打的多少,在於思維理念,對乒乓球的理解。正確的理解,會事半功倍,錯誤的理解往往停滯不前或水平倒退。

快,準,狠,業餘愛好者往往在“狠”這個字下了苦功,而快和準,都被忽略了,方向不要錯,水平才提高的快。

本文為乒乓球基礎理論文章,並非討論誰勝誰負,誰強誰弱,勿做勝負爭論,謝謝。

精彩乒乓球,關注:體育生活不分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