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記憶大師》主動刪除記憶背後的魅力所在

前言:從《催眠大師》到《記憶大師》,陳正道以偵破、推理、懸疑,圈了不少粉絲,也有很多文章去分析"大師系列電影"的細節與腦洞,

今天本文以《記憶大師》為例,從不同角度分析陳正道導演影片的獨特魅力。

解讀《記憶大師》主動刪除記憶背後的魅力所在

2017年優秀國產犯罪作品數不勝數,如《白夜追兇》、《無證之罪》、等等,2017年被稱為"犯罪類型片大年"。2017年《記憶大師》上映,由中國臺灣新銳導演陳正道執導,黃渤、段奕宏、徐靜蕾、楊子姍等人主演的推理懸疑、心理犯罪電影,在製作團隊的共同努力下,《記憶大師》亦成功脫穎而出。

《記憶大師》講述的是在2023年,人類擁有刪除記憶技術,作家江豐刪除記憶再次重載後,發現自己的記憶裡,有兩起兇殺案,自己可能是參與者與旁觀者。影片圍繞江豐記憶的真相,而展開了一系列尋找…

與《催眠大師》相比,《記憶大師》故事更加複雜化,利用記憶製造矛盾衝突,涉及的主要人物有八個,兩起兇殺案,多起線索共同敘事,更加大量的信息點投入,使觀眾需要緊緊跟著電影的劇情去思考。且在尋找真相的同時,《催眠大師》傳達救贖與原諒,《記憶大師》則向觀眾展現正確去愛。

《催眠大師》和《記憶大師》成為中國電影"黑馬"後,陳正道曾表示:"我情願做一個創新複雜的好故事,也不要去做一個一看就非常簡單的。有些電影反映生活,我的電影則是實現一種幻想,不斷去做一些新鮮的嘗試,拍出更多元化的電影作品。"

本篇文章,我將從人物塑造、敘事結構及其現實意義來探索陳正道導演的《記憶大師》的魅力與價值。

解讀《記憶大師》主動刪除記憶背後的魅力所在

01人物塑造:人物意識推動行為活動,新穎人物塑造滿足觀眾獵奇

影片中人物的無意識活動與心理,是塑造人物活動與形象的依靠,如《後窗》中主人公的窺視心理,《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未成年主人公對性的好奇意識,等等,不少電影在塑造人物時依靠於精神分析層面。

所以,在具體地分析人物塑造的表面形象之前,我先從精神分析層面探索《記憶大師》中沈漢強與江豐的人物塑造的內在意識。

在人物塑造內在意識方面,《記憶大師》實踐了弗洛伊德的無意識理論與三重人格理論,比較經典的是江豐與沈漢強,具體是怎樣塑造的呢?

  • 警察沈漢強,面對慘遭家暴的母親,童年時期沈漢強沒有能力幫助母親,潛意識中他認為死亡是家暴沉默者是解脫,童年創傷與殺人記憶是沈漢強需要集中注意力才會進入腦中的前意。弗洛伊德認為本我是一切心理能源之源,避免痛苦,追求快樂,在沈漢強本我心中,攻擊本能才能實現自我保護與保護他者。

沈漢強的前意識與本我,影響潛意識中他認為幫助家暴受害者死亡的解脫方式,雖然自己是警察,但超我人格中的他對家暴者實施永無止境的幫助,不惜愛上家暴沉默者,救世英雄的超我與攻擊本能的本我無法調停,導致沈漢強人格的自我分裂。

  • 江豐,雖然與妻子矛盾重重,但他潛意識中珍愛和婚姻,當妻子面對危險時,江豐不惜選擇越獄,江豐本我面對生的本能大於死的本能,在面對記憶出現錯誤的情況下,自己記憶中有兩起殺人記憶,即使自己可能是殺人兇手,也選擇報警,做守法公民,這是因為江豐的超我人格是大好人形象。

弗洛伊德說夢是一條認識心理潛意識活動的可靠的途徑。夢,是所有人潛意識的達成,是瞭解一個人心理的重要途徑。通過記憶的重載,在夢中,江豐與沈漢強交換記憶,沈漢強冷靜地給母親遞安眠藥,幫助李慧蘭窒息而死,使江豐暴露暴力行為:傷害獄友、吞刀片、對陳姍姍動武等等,宛如另一個沈漢強。

在進行人物形象塑造分析時,意識是驅使人物行為的根本,對人物意識剖析顯得更加重要,正是因為這些意識與人格對峙,才推動了人物行為。

《記憶大師》中除了對人物塑造的內在意識設計是一大亮點外,人物新穎形象塑造滿足了觀眾了獵奇心理,比如警察沈漢強一角,在大多數的影片中,主角警察都是正面形象,警察是救世英雄,他們懲惡揚善。而在《記憶大師》中,警察沈漢強由正面形象變成負面形象,在他心裡,攻擊本能才能實現自我保護與保護他者,雖然抓壞人,但在面對家暴時,卻認為死亡是家暴沉默者的解脫。

所以,影片人物塑造對於影片來說,是調動觀眾情緒以及推進劇情發展的基礎,新穎的、非反套路的人物塑造,讓觀眾耳目一新並對劇情深度著迷,並伴隨影片角色去探索故事的真相。

解讀《記憶大師》主動刪除記憶背後的魅力所在

02敘事結構:不斷回憶記憶碎片,現實與夢境巧妙切換,非線性敘事使觀眾沉迷尋找真相

記憶刪除重載後,作家江豐記憶出現了兩起殺人回憶,自己可能是目擊者也可能是兇手!究竟誰才是兩起殺人案的真兇,讓觀眾撲朔迷離。

《記憶大師》主要以江豐的重載記憶為線索尋找真相,採用三條線索齊頭並進的敘事範式,兩段記憶與現實生活中查明殺人真兇共同發展,最終這三條線索重合,揭示真相。

在江豐的第一段記憶中,他看到即將遭遇家暴而死的李慧蘭,自己與李慧蘭的關係不一般,給李慧蘭尋找郊外避難所,最後李慧蘭在家中窒息而亡,自己是兇手,甚至李慧蘭的女兒淡定地包庇了我的罪行。

在江豐的第二段記憶中,一位神秘女兒遭遇暴虐丈夫,丈夫經常毆打神秘女性,在海邊江豐被威脅,神秘女性保護不了自己,最終江豐幫助這位神秘女性浴缸睡眠死亡。

在記憶的重載時,江豐的每一段回憶總是以碎片化出現,每次都是回憶起關鍵性信息,這些信息不連貫,導致非線性敘事更加有趣味,觀眾只能在這些碎片化的信息中,去猜測記憶的主人究竟是誰。

這部影片影片利用非線性敘事將看似普通的家暴案件展現,如果敘事結構設計不出彩的話,那麼這部影片也不會如此圈粉絲,正是因為在敘事結構上,做到了非線性以及碎片化敘事結構,且敘事上環環相扣,給觀眾抽絲剝繭感,成為影片的亮點。

解讀《記憶大師》主動刪除記憶背後的魅力所在

03根據江豐記憶的不斷加載,真相被解開,結合我們的現實生活,該片對於我們的啟示:

馬克思理論家路易斯· 阿爾都塞在《意識形態與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中指出,意識形態具有"詢喚"主體的作用,"意識形態把個體詢為主體",並且使主體在雙重"鏡像結構"(詢喚或誤認)中剔除對於社會的不滿因素,使其產生歸屬感。

電影所處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範濤,《記憶大師》 將陰暗家暴謀殺事件轉變為珍愛愛情與婚姻的故事,影片在記憶碎片中層層找出真相,在反映社會中家暴對家庭成員傷害的同時,給與社會啟示:

  • 成年人的愛情需要及時止損,家暴不是夫妻吵架,而是人身傷害

影片中,沈漢強的母親與李慧蘭常年遭受丈夫的家暴,她們都因一次次原諒而遭受毒手,再反觀我們的現實生活,19年11月,著名美妝博主宇芽在網上發佈了自己被家暴的12分鐘,引起廣大媒體的關注,宇芽自爆被家暴多次,因原諒一次次"縱容"了男友,她回憶家暴過程:我當時像玩具一樣,直接摔到地上,狗就站在我旁邊。

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暴法》明確了家庭暴力的侵害行為,專家也表示:對家暴說不,最重要的是及時去掉幻想,不要把家暴看成夫妻吵架,它實際上是人身傷害。遭受家暴者一定不要沉默,不要輕信一個"壞人"會變好,成年人的愛情需要及時止損,只有當我們不再沉默,世界才會越來越好。

解讀《記憶大師》主動刪除記憶背後的魅力所在

  • 父母的不良關係,最受傷害的是孩子

作為一部帶有反對家暴意味的電影,它向我們展示了父母不良關係,對孩子人生的影響。《記憶大師》中,小芸的媽媽李慧蘭和沈漢強的媽媽遭受著家暴,但她們從來沒有對自己的孩子說出真相。

反而小芸和沈漢強成為媽媽們的保護傘,婚姻中的家庭暴力,孩子只能默默承受,不被告知真相的孩子是被父母拋棄了的,孩子們不曾反抗,在孩子們的潛意識中,死亡似乎是家暴沉默者的唯一解脫。

解讀《記憶大師》主動刪除記憶背後的魅力所在

結語

作為選擇主動刪除記憶的《記憶大師》,在人物塑造以及敘事方面都做出了亮點,採用非線性敘事,以及碎片化的記憶重載,不斷的快速閃回使觀眾與主角一起對真相猜測,最終真相大白。

並且通過非線性敘事化,使簡單的家暴事件令觀眾不禁深思,父母的不良關係對於孩子來講,是最大的傷害,正確的親密關係對孩子來說才是愛。

解讀《記憶大師》主動刪除記憶背後的魅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