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時候吃過的零食都有什麼?

物業快資訊


小的時候記憶中總有一些味道是不能夠替代的,就算是很多年都沒吃過,但是一說起來嘴裡好像還能感覺到那種味道。作為童年的回憶,我們也希望能一直流傳下去,讓子子孫孫都品嚐得到,可是現如今超市裡琳琅滿目的貨架上卻很難找到童年的記憶。

那時候生活條件不太好,好不容易從父母手裡拿到一些零花錢都用來買零食了,買一塊糖都可以吃上半個月的感覺,那種小心翼翼,每次只舔一小口的珍惜感,是現在很多年輕人感受不到的。偶然一次去小食品批發城轉轉,想嘗試找到小時候吃過的零食,卻發現有的已經停產了,只能找些圖片來懷念一下了!

大刀肉。這是一種辣條,味道比現在的衛龍還要好吃,以前看見別人吃,自己就想讓媽媽給我買,可是媽媽卻不讓,只能自己偷偷地攢零花錢,買來一點,雖然那一點不足以讓我滿足,但是卻也過了嘴癮。

酸梅粉。小小的一袋,看起來好像是三無產品,但是吃起來酸酸甜甜的,而且很便宜,那時候大家人手一包,就像現在的手機一樣,是大家衡量地位的一個標誌,有酸梅粉的人都是昂首闊步的走路。

唐僧肉。這個可不是西遊記裡唐僧的肉,其實是一種辣條,一片片的裝在一個袋子裡,這個比較貴,有時候一個院子裡的小孩一起湊點錢買來一袋,一人分上那麼一小口,那種和朋友分享的樂趣是現在怎麼也找不到的。

一根蔥。現在小倉買裡也有賣的,一包才幾毛錢,條件好的就大口大口的往嘴裡倒,但是像我們這種窮人家的小孩,買來一袋總是一根根的嚼,現在想想吃起來都是調料的味道,但是就是不捨得撒手。

果丹皮。現在超市裡也有,按斤稱,酸酸甜甜的,不論是小孩還是老人都非常愛吃,其實想來山楂那麼貴,哪有那麼多的山楂用來做啊,應該都是用添加劑和香精調的。

這些是童年的味道,許多90後、00後可能都沒見過,或者是他們有了其他的零食,很多都已經停產了,也許童年的味道只能放在回憶裡,再也嘗不到了,你有沒有什麼愛吃的零食


大洪九世


70後的我小時候最愛的零食是爆米花和江米棍。每當村裡爆米花時,媽媽總會讓我們兄妹四個舀上兩大茶缸玉米粒,去排隊爆米花,還沒輪到自家,別家爆跑出來的米花,我們一群小孩子都會跑去哄搶。當時想吃江米棍,只有去小賣部買1角錢一根,也可用玉米棒換。記得上小學時,每次路過一戶人家,玉米棒掛在高高的房簷下,看到玉米棒,就想起江米棍,這也是我記憶最深的,直到現在趕集時,時不時都要買上5元錢。

除了主食饅頭,烤紅薯就是我們平時經常吃的小零食了。媽媽把蒸好的紅薯放在煤火洞裡,無論上學時,還是放學後,首先都要跑到煤火洞裡找熱紅薯,特別是小紅薯,吃到嘴裡筋筋的,甜甜的,特好吃。每年紅薯下來時,用烤箱來烤紅薯,烤出來的顏色也挺好,但吃不出兒時的味道!

2分錢一支的薄荷冰棍,也是我夏天的最愛。每當看到推著自行車吆喝著賣冰棍時,我們小夥伴會圍著他的車搶著買,咪上一口,涼涼的,甜甜的,真得勁啊!每次在打麥場輾麥時,聽見冰棍的吆喝聲,總會讓賣冰棍把車推到打麥場,鄰居各家都要買上幾支,坐在陰涼處吃著冰棍有說有笑地歇息著,這也是我印象最深的。

燒麥穗也是我小時候喜歡吃的。每當麥子有九分熟時,爸爸總會去自家田頭割幾大把。媽媽燒火時,把捆綁好的麥穗放火口上燎,燎到麥粒發黃時,放到簸箕裡來回搓,然後把麥殼煽掉,留下的麥粒媽媽會平均分給我們兄妹四個吃。

烤玉米,米花糖,薄荷糖,蝦片等,吃過的零食雖然不多,但感覺特開心快樂!這種感覺會永遠深藏在我的記憶裡,珍藏在我的內心深處!


夢想成真230012811


1:方便麵,那時候市面上剛出現方便麵,平常根本都吃不上,對我們小時候而言就是奢侈品,記得小學是學前班去參加考試,回來的時候老師給我們同學一人買了一袋,當時我們幾個小夥伴就迫不及待的打開直接撒上一層調料,不到一會功夫就全部吃完了,當時就在想,我要是能天天吃到方便麵該多幸福。

2:唐僧肉,也就是小時候吃的那個杏核,然後外面有一些加工過的,帶點果肉的小食品,然後裡面的仁也可以吃,有一次聽村裡人說1分的2分的這些硬幣馬上就不讓流通了,然後我就馬上在家裡翻箱倒櫃的找出了所有的這些幾分的硬幣,然後叫給發小,全部買了唐僧肉跟一些辣條,然後在回家的路上找到一塊石頭,吃完果肉,然後用石頭砸開杏核,取出杏仁,那種快樂到現在無論如何是再也難找到了,



於大栓


說起小時候吃過的零食,真的滿滿都是回憶,作為95後的我現在已經是老阿姨了,就先說幾種記憶深刻的小零食,有的可能已經忘記了零食的名稱,還請有共同記憶的朋友指點一下。

No.1 果丹皮

我喜歡吃酸,對山楂完全沒有抵抗力,就是現在一個人也能吃一小盆,不吃到牙酸不罷休,前幾天我用一個上午的時間把我媽去年曬好的山楂片(大約有一小塑料袋)消滅光了。

記憶裡的果丹皮酸酸甜甜,印象深刻的是,冬天放學後跑到小賣鋪買果丹皮,一毛錢一片,因為冬天天氣冷,小賣鋪批發回來的果丹皮都凍在一起揭不下來,阿姨想了個辦法,把果丹皮放到煤爐上給它解凍,我們這些饞果丹皮的小學生就圍著火爐慢慢等。

No.2 辣條

我對現在的辣條不怎麼稀飯了,因為油太多,而且味道口感也很不喜歡。極少的時候,碰上有些辣條第一次吃的時候覺得還行,但第二次就會產生“以後再也不買辣條”的想法。

記憶裡的辣條是很便宜的辣片,當時一毛錢一片,油性少,剛吃的時候覺得很香,然後把辣條整個疊成一口大小全塞進嘴裡,囫圇嚼幾下就嚥下肚去了,等吃下去後舌頭尖突然一辣,刺激得你直流口水,也很想再吃一片。

狠狠心再花一毛錢,這次吃的時候,就不像第一次那麼著急了,把辣條撕成一綹一綹的,那時候的辣條是像粉絲鋪平以後製成的一樣,很好撕,有小夥伴眼饞了,我就發慈悲撕給他一小條,有時候很摳的只給他一根粉絲那麼多。

No.3 無花果絲

長大以後才知道原來無花果絲是蘿蔔絲做成的,我當時一邊吃酸甜的無花果絲一邊盯著它的包裝單,心想什麼是無花果?我是北方人家在山西,身邊從沒什麼叫無花果的水果,我就想它生長在什麼地方?

也不知道當時怎麼想的,我一直覺得無花果跟《西遊記》裡面的唐僧有關,總覺得唐僧去取經的路上就會遇到無花果,那種感覺很玄妙!

No.4 爆米花

長大以後就不愛吃爆米花了,嫌棄裡面加的糖精太甜,有一次我媽專門去爆了一些不加糖精的爆米花還是不怎麼喜歡,覺得爆米花沒什麼吃頭。進城上學後遇上了包裝精美價格不便宜的爆米花,吃過一次就不再吃,不喜歡甜而且也不香。

記憶裡的爆米花還是老式爆米花,一般是秋冬天有人專門一個村一個村轉悠著爆爆米花,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爆米花在距離學校不遠的一個小場子裡,我們還在上課,突然傳來一聲巨響,“砰——”我們都知道是爆米花的來了,然後就開始走神,好不容易捱到下課,一窩蜂地往那裡跑,小時候也不嫌髒,爆米花機旁邊有一些散到地上的爆米花都被我們撿去吃了。

No.5 牛羊配

我對這個叫牛羊配的小零食是真愛,喜歡裡面的辣,那種辣就像是鑽進舌尖裡面的辣一樣,零錢多的時候我一大半都是買了這個東西。

No.6 龍蝦絲

這個也屬於辣條,單獨拿出來說是因為這個龍蝦絲當時太受我和小夥伴的歡迎了!

那時候不吃辣條了,專門買這個龍蝦絲,我喜歡就著包裝袋幾大口消滅光(我嘴巴比較大)。還有另一種吃法,拿一包香噴噴的白象方便麵,全部捏碎,然後把龍蝦絲倒到裡面,攥緊袋口上下顛一下,然後再吃,方便麵的脆加上龍蝦絲的香辣,真的是絕配!

下圖與龍蝦絲包裝上的那隻龍蝦比較像~~

還有很多好吃的小零食,比如說一毛錢兩個的香芋奶糖、跳跳糖、酸妞、唐僧肉、酸梅粉……大半個小時也說不完。

因為怕圖片侵權(不太懂什麼圖不侵權),所以好多圖片沒發上來,希望通過我的描述能喚起你的回憶。


歲歲美食單


我小時候的零食不是太多,但是都是自己親自制作出來的

爆米花

記得小時候每到過年時,都會有師傅帶著這套工具,到每家每戶做爆米花,要說什麼叫幸福,那個時候的我們,就會有很強烈的幸福感,滿足感!

紅薯幹

每年紅薯成熟,我媽都會用紅薯來製作一些我們喜歡吃的零食,非常美味,如下圖

烤紅薯

這個味道,用重慶話說:好巴適!

燒玉米

從來了廣州,就沒感受過這種味道了,好想,再試一次!

板栗

很想說說這個,板栗,隔壁奶奶家的板栗,這是我兒時最深刻的記憶!他們家的板栗,每到成熟的季節,被風一吹,就會撒落一地,我和我同齡的兄弟姐妹們,總是偷偷的跑到他們家樹下撿,那叫一個險呀!哈哈😄,不知道,這棵樹,還有麼?

回憶,真是美好!

感謝頭條,我一直在回憶中度過!


私廚味社


我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平臺給我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是一個80後小時候的零食,現在回想起來給了我們太多的回憶,我相信大部分80後也和我一樣,對於小時候的零食都記憶猶新,那是我們永遠都不能忘記的一段回憶.

小時候的那個年代家庭不是很富裕,能吃上零食就非常高興,零食種類也相對較少,所以吃過的印象非常深刻.比如80後都吃過的大大泡泡糖,那時候人人嘴裡吃上一塊,心裡那是真美啊,還有跳跳糖,放在嘴裡好像放鞭炮一樣.

親親蝦條,有一種海鮮的味道.健力寶飲料,小浣熊乾脆面、雪人冰棍、棉花糖、窩窩奶糖(有大公雞的那種糖)、麥麗素,汾煌雪梅等等相信大家記憶中還有很多好吃的零食,80後的你記憶中有哪些記憶猶新的零食呢?歡迎大家評論 關注➕謝謝大家🙏








芒果日食記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對於兒時的記憶,有的停留在玩具上,還有一部分停留在吃上,也就是小時候吃的零食,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童年時的零食:本人80後,北京人,在北京我吃過的零食有:麥麗素,金絲酥,無花果,跳跳糖,秀逗,小浣熊乾脆面,冰壺,蘿蔔絲,牛羊配,富力餅乾,西瓜泡泡糖,喔喔奶糖,喜樂,哇哈哈,摩奇,酸三色,北冰洋,基本上就這些了,太高端的確實也沒有!


私家美食日記


小的時候吃過最多的就是辣條,無花果,牛尾巴泡泡糖等好多零食,那個時候剛剛讀書,外婆每天都會給我一毛錢要我去買零食吃,我吃完早飯,跟著小夥伴們一起去上學,一到學校我們就跑去學校小賣部去買吃的,一人買一樣,然後分著一起吃,那個時候生活的無憂無慮,不像現在物價太高,想吃的買都買不起


W你唯一的依靠


很高興能為您解答!

作為一個70後,小時候吃過的各種零食現在幾乎要絕跡了,今天在這裡做一盤點,大家共同緬懷純真的童年。

一、上海天山回民食品廠生產的長條泡泡糖。當時1毛錢一條的泡泡糖風靡全國,7歲時候的我當時已經能夠幫著父親在門市部賣貨了,所以每天我都能在飯後享受一隻美味的泡泡糖。90年代以後越來越多的泡泡糖品種出現在市面上,大大、超大、比巴卜泡泡糖等等,但總也找不回這最初的味道。

二、5分錢一支的冰棍。小時候每當夏天烈日當頭的午後,毫無睡意的孩子們總會在遠處的樹蔭下發現推著自行車或者手推車叫賣冰棍的大爺或者大媽,一聲冰棍的叫賣聲是誰也無法抵抗的誘惑,軟磨硬泡問父母要了一毛錢,就能美美的來一根,當時5分錢可以吃到一根純冰棍,1毛錢就可以吃到奶油味、巧克力味的冰棍。記憶最深的就是沒有零花錢的小夥伴會圍在吃冰棍的小朋友身邊,你一句“給我嘗一口”,他一句“讓我咬一口,我從後面咬”。大方的小朋友總會分享這一根5分錢的快樂。吃完的冰棍棒還可以收集起來玩挑冰棒的遊戲,真是滿滿的幸福感。

三、寶塔糖。根據網上記載,70年代末,作為打蛔蟲的藥,寶塔糖應用而生,而且這個還是從前蘇聯引進的。在物資相對匱乏的當時,能有這樣一種甜甜的糖果吃,而且還是免費發給孩子們按時服用,其風靡程度可見一斑。不過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蛔蟲病也逐漸減少,寶塔糖也隨之退出了市場。

四、麥乳精。同樣在物資不夠豐富的80年代,麥乳精充當起了零食的角色。那時的我們挖空心思的找零食吃,麥乳精當時在普通家庭中屬於比較奢侈的食品,偶爾才會拿出來給孩子衝一杯喝,而那時的我們會挖出一大勺,直接放進嘴裡,然後等著它慢慢的融化,享受著這美妙的過程。

希望以上解答能夠幫助你,有同感的夥伴們頂起來


新疆老三


要說起小時候吃過的東西,那簡直不要太多。但是我今天要說的,就是圖片這兩個美食。一個是槐樹花,一個是涼皮。

小時候家裡窮,沒有現在美食多。和小夥伴去爬樹,然後坐在樹梢上擼著槐樹花吃,真甜。開花的不要,只要未開的。那可能就是最好的零食了。後來我奶奶也會拿槐樹花包包子吃。現在已經很難吃到了吧!

另一個零食就是涼皮了。五毛一碗,坐在路邊的矮桌上!老闆加辣椒油,糖醋的,多放麵筋。哇塞,最好再來一瓶汽水,那就更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