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敗後,河南農民"藏"了一個日本兵,兩代人接力照料47年

日本戰敗後,河南農民

1945年日本投降後,蘇聯對待日本戰俘可謂是竭力報復,雖然有礙於國際公約,不好之間殺害,但是身心上的折磨還是讓很多日本戰俘變成了一捧骨灰。對比之下,日本戰敗後,無論是留在中國的日本遺孤還是日本女人還是被俘的日本兵,中國人對待他們非但沒有趁機報復虐待,還主張善待,以德感化之。

日本戰敗後,河南農民

中國人收養日本遺孤,對待他們如自己的親生孩子,那些日本女人也被中國家庭接納和包容,日本戰俘雖然被關押,但是衣食起居都得到妥善安排。更讓人感動的是,還有一位脫離大部隊的日本兵,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也沒有被群眾圍觀報復,甚至還被一位善良的中國農民收留照顧。

日本戰敗後,河南農民

日本戰敗後,河南農民"藏"了一個日本兵,兩代人接力照料47年!這位日本兵當時還挺年輕,日本落敗撤軍,他卻負著傷掉了隊。一路流浪到了孫邦俊老人的家鄉,遇到了上街辦事的孫邦俊,孫邦俊看他是“鬼子”,但是模樣落魄可憐,整個就是一乞丐,內心也很矛盾。這位日本兵纏著他不願離開,孫邦俊也只好先把他帶回農村老家。

日本戰敗後,河南農民

孫邦俊把日本兵帶到家裡,這件事在十里八鄉炸開了鍋,老百姓們對日軍心中有恨,況且還是一位日本兵,自然不能理解孫邦俊救治照顧日本兵的行為。但是日久見人心,大家慢慢發現這個日本人不壞,也很勤快地幫孫家幹活做事,還拿著傢伙事保護孫家的女人不被外人欺負。孫家也給他取名小門野郎。到了六十年代中原地區因為天災鬧饑荒的時候,孫家也沒有因為多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吃飯而拋棄他,愣是靠挖野菜讓他活了下來,還因為給他治病欠了債。

日本戰敗後,河南農民

直到後來孫邦俊的孫子成績優異考取師範,卻因為家庭成分問題錯失機遇。儘管如此,孫家人依然沒有抱怨小門野郎。孫邦俊就這樣把小門野郎“藏”在家裡,一直到孫邦俊去世前,都不忘叮囑自己的兒子孫保傑繼續照料這位日本家人。就這樣直到1992年,隨著中國和日本外交關係恢復正常,出現了轉機和希望,一位日本老兵隨團到訪南陽市,看到了孫保傑領著的老人正是自己認識的石田東四郎。

日本戰敗後,河南農民

​這位日本老兵回到日本後,將石田東四郎還活著的事情告訴了石田東四郎的弟弟石田小十郎。親子鑑定證明了石田東四郎的確是他的哥哥,就這樣石田東四郎回到了日本,回到了秋田,和家人團聚。而日本方面得知孫家的事蹟後,也沒有忘記感恩回報,日本發起募捐,為河南籌集款項,支持河南的發展。還在孫家所在的村裡見了日中友好小學。還讓孫邦俊的孫子孫祿峰在日本留學。至於石田東四郎,他也是家裡十個兄弟裡最後一個去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