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為何會染上花柳病?

秉燭讀春秋


真實的死因

清朝有一位死因非常尷尬的皇帝——同治帝。這位皇上駕崩時年近19歲,按照大清官方說法,皇上是不幸罹患天花而逝的,並且宮中太醫們診脈、開方都有記錄備案,從中可以找到很多治療天花的脈案和處方。

但人們還是對同治真實的死因感到了懷疑:

1.天花致死的可能性不大

按理來說,太醫的醫術不應該差到哪去,而天花也不是什麼必死的病症,但為何同治被治療了這麼長時間就是不見好轉呢?這一點讓人感覺十分奇怪。

何況在康熙年間,武昌通判傅為格通曉種痘之術,已經開始為皇子種痘預防天花,此後宮中患天花者寥寥無幾,由此可見,同治因天花而死之事確實有些蹊蹺。

2.同治帝私生活混亂

民間有很多人言之鑿鑿地說同治帝死於花柳病,這聽上去荒謬,但並不是全無根據。晚清文史專家李慈銘撰寫的《桃花聖解庵日記》中記載著同治死前的一段生活:“每天只知道飲宴嬉戲,還和男寵糾纏不清,結果染上“癰病”,脖子、肚子上都是大瘡,破潰後極為嚇人,慢慢的神志也不清楚了,連人都認不出來……”這正是在以隱晦的筆法描寫同治帝患上花柳病的始末。

3.花柳病應是真實死因

同治帝因為濫交染上性傳播疾病(即花柳病)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只不過因為這實在是醜聞一樁,所以慈禧太后採用了掩人耳目的做法,按照治天花的辦法為同治求醫問藥,結果自然導致了同治的死亡。

當時在北京的一些外國醫學家還出具了一份內部報告,指出同治至少患有4、5年的梅毒,因為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梅毒發展到了第三階段,終於回天乏術。

無法自我主宰的悲劇人生

同治帝其實是一個充滿了悲劇色彩的歷史人物。他幼年喪父,小小年紀就成為了一國之君,也許在別人看來,這是一種難得的幸運,但對於同治來說,只能用“身不由己”來形容。

造成他悲慘命運的元兇便是老佛爺慈禧太后了,慈禧對於權力的貪慾遠超一般人的想象。在慈安太后暴斃後,慈禧大權獨攬,讓小皇帝成為任由自己擺佈的傀儡。在政事上極為霸道不說,還伸長手干預兒子的情感生活。

因為不喜歡同治自己挑中的皇后阿魯特氏,慈禧處處給兒媳婦找茬,不許兒媳婦和兒子親近,還當著兒子的面親手打過兒媳。

最誇張的一次是在同治患病臥床時,阿魯特氏來找丈夫哭訴婆婆的殘暴無情,結果被慈禧聽到了,立刻招來一頓痛打,據說阿魯特氏的一大撮頭髮連著頭皮都被慈禧扯下來了。

同治本來就病體虛弱,還要被逼看著母親毒打自己心愛的女人,不免急火攻心,當場昏厥過去,已經穩定的病情也開始急轉直下,而慈禧卻並沒有一絲內疚感,反而變本加厲地虐待阿魯特氏。

等到同治死後,作為母親的慈禧竟然沒有一點悲痛的表現,她召見群臣,劈頭蓋臉問出了一個問題:“以後我還能垂簾聽政嗎?”

群臣不免面面相覷,都不敢相信世上會有這樣狠心的母親,在她心中,除了對權力的渴望之外,沒有半分親情的影子。

墮落,走向人生終點

有這樣的母親,同治想要出頭,想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好皇帝幾乎是毫無可能的,雖然他也努力推行過新政,但最終主理一切事務的還是慈禧和皇叔奕訢。

有一個過於強勢、死活都不肯退居二線的額娘,同治縱使有一些理想和抱負又有何用,他也只能選擇縱情遊樂,打發時間、虛耗青春。

更糟糕的是他想在宮中談一段自由戀愛都不行,慈禧不但不讓他親近阿魯特氏,還阻止他和其他妃子見面,只讓他多去陪伴慈禧自己喜愛的慧妃(富察氏)。在這種情況下,空虛寂寞的同治出宮到風月場所尋求慰藉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或許同治的花柳病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染上的,他的死固然是自身甘於墮落的結果,但也是慈禧一手炮製的悲劇。由此看來,出生在帝王家,享盡人間榮華富貴或許並不是一件值得羨慕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