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死後,劉備急於追究責任,但為何只殺劉封不殺馬超?

戀丄緦淰


關羽因為發動襄樊之戰,然後被曹操和孫權聯合起來的軍隊打敗了,關羽不得不向蜀漢的大本營益州逃去。

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被呂蒙的部下給捉住了。

呂蒙捉了關羽之後,就把關羽給殺了。事後,孫權為了怕劉備找他算賬,所以,他就把關羽的頭給割了下來,送給了曹操。

孫權這樣做的意思,就是告訴劉備,他是奉了曹操的命令,把關羽給殺了的。你劉備若是想給關羽報仇,那麼也別來找他,去找曹操吧。

這個鍋曹操當然不會背了,所以,他也不承認。

不過,曹操還是很夠意思的,他得到關羽的項上人頭之後,就給關羽辦了一個隆重的葬禮,把關羽給葬了。

那麼,作為劉備的左膀右臂的關羽的去世,對於劉備來說,打擊當然是很大的了。

關羽的死,到底誰要負責呢?

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說,當時關羽兵敗後向誰求救過。

因為那時候的劉備,正在漢中舉全國國之力和曹操打仗呢。所以,劉備是不可能接到關羽的求救書的。

事實上關羽兵敗之後,能派兵來接應他的人,也只有劉封了。

所以,關羽就向劉封發了求救書。

但是,劉封得知關羽失敗之後,他並沒有出兵,而是眼睜睜的看著關羽被殺了。

劉封不出軍的原因有如下兩點:

1、關羽是被曹孫聯軍擊敗的,曹孫的勢力太大了,他即使出兵,也不一定能救的了,所以,既然救不了,那就不救了吧。

2、關羽和劉封的關係不好。

因為劉封是劉備的養子,在劉備有了自己的親生兒子之後,關羽建議劉備把劉封給除掉。因為關羽擔心劉封這個養子,以後會給劉備的親生兒子爭權奪位,所以,還不如提前把劉封給殺了。

正是因為關羽說過這樣的話,被劉封知道了,所以,劉封在關羽有難之後,劉封才不救關羽的。

當然了因為劉封的不作為,劉備最終還是把劉封給除掉了。

不管劉備處死劉封是處於私心,還是公事公辦,反正劉封是因為沒有救關羽被殺的,這是不爭的事實。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馬超當時也是有能救關羽的機會的,為何他沒有去救關羽,也沒有受到劉備的任何處罰?

為什麼會有人說,馬超也有救關羽的可能呢?

因為關羽被捉的地方,正是臨沮。臨沮這個地方,劉備是讓馬超來管理了。所以很多人覺得,既然關羽是在馬超的地盤上死掉的。

那麼,馬超是有條件,有責任來救關羽的。

事實上沒有如此的簡單,要知道盡管劉備是讓馬超管理臨沮這個地方了。但是,對於馬超來說,這僅僅是一個虛職,他的一生可能都沒有來過臨沮。

不得不說這是馬超的悲劇的地方,因為馬超是不得已投降給劉備的,劉備對於他並不是多麼信任。

所以,也不可能給他實際的權利。

所以,馬超的督臨沮的職務,也是一個空職而已。

事實上關羽被害的時候,馬超是在守護成都呢。所以,馬超根本就不可能在臨沮。因此,他也不可能出兵來救關羽了。

所以,劉備也不可能因為關羽的死,去處理馬超了。


漢史趣聞


藉機殺劉封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呢?

殺劉封是劉備心事,諸葛亮煽風點火,為劉禪接位掃除障礙,諸葛亮怕劉封就是第二個關羽,臨陣斬將是軍中大忌,打了大敗仗斬大將就不是大忌麼?

關羽發動的襄樊戰爭實質上就是心血來潮,無準備之仗,把蜀漢推向風口浪尖上,若不是漢江發水只要他出了荊州于禁,徐晃,加上曹仁夾擊關羽哪兒還有命在,這又不是扯蛋在關羽的辭典裡已經被曹操打得全軍覆滅,當過俘虜僅沒殺頭而已。

劉備封馬超,黃忠,地位在他之下他還不高興,大大的不滿,說實在的以關羽的性格什麼事都要聽他的,劉備只得將就,削了馬超兵權,馬超真是瞎了眼來投奔劉備,身為一方諸侯自己的本部人馬無權帶領,難怪氣得吐血,四十多歲憂鬱而亡。

那麼在發動戰爭之前關羽又為什麼不把軍事部署完備呢?應該說這場戰爭之前劉備集團誰都不知道,若有部署應該與劉備聯繫,調劉封在何處待命,調馬超到何處領兵接應,大凡任何戰役都有幾套方案,包括失敗也要算在其內,因戰爭瞬間萬變,意想不到的天災,人禍,這關羽是打的什麼仗,不得不讓人懷疑關羽僅匹夫之勇根本不會用兵,若劉封接到劉備的命令敢不出兵,若無接到命令出兵也可以說私自出兵有謀反之意,劉封裡外是個死。

關羽怎樣死在自己嘴上呢?三番五次的在辱罵盟友東吳鼠輩,若贏了襄樊戰爭反過來滅了東吳,好大的口氣呀!東吳孫堅,孫策,孫權,周愉,魯肅,呂蒙,陸遜,甘寧等是鼠輩嗎?曹操動用那麼多部隊當時都沒滅了東吳,你關羽才三萬多人就想滅了東吳,就是這鼠輩端了他的老窩,算準了這關二爺逃跑的路線,人家這才叫算無遺策,等到關羽明過來的時候晚了,僅瞬間的明白,沒機會反醒,腦袋沒了。

就這個自持有幾份武藝的關羽打破了蜀漢劉備,諸葛亮的全盤計劃,諸葛亮隆中對己很清楚,得荊,益二洲為基礎,關鍵在《靜觀奇變》上,整個國家形勢發生變化時再謀求開疆拓土,關羽私自託大,反失去了荊州,諸葛整體規劃流產,國力削弱一半,奇怪的是關羽這戰爭失敗無一人幫助,反水的不少,這又說明了什麼呢?這是劉封造成的嗎?又有什麼必要非要殺劉封不可,從這裡可以看出蜀漢集團的管理存在很大的問題,若關羽勝了有可能獨自經營整過荊州,於劉備分庭抗禮,否則怎麼會關羽打得不可開交,那兒整個蜀漢跟沒事人一樣,歷朝歷代沒見過這種先例,讓一員青年猛將劉封做了冤死鬼!馬超無兵權在手有何理由去追究馬超呢?而馬已經夠慘的了,弄個虛職坐吃等死,英雄無用武之地比死還難受,壯志未酬,報仇無望含恨而亡,可悲之極。


9紫氣東來


關羽之死與馬超有關係嗎?單從史書的記載來看,似乎是有關係的。


看一看《三國志》的這條記載:“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漢代的臨沮古城位於今湖北省南漳縣城東南約/<font>22公里處的涼河與蠻河交匯處,/<font>也就是荊州與益州的邊界地區。關羽在襄陽、樊城前線撤退後先赴麥城,即今湖北省當陽市兩河鎮境內,後從麥城撤出。

南面的江陵、公安,已落入吳軍之手,現在已不能去了,關羽於是轉往西北方向,他想去臨沮,大概是想從那裡回益州。


孫權派潘璋、朱然斷關羽的去路,《三國志》潘璋傳記載:/<font>“璋與朱然斷羽走道,到臨沮,住夾石。璋部下司馬忠禽羽,並羽子平、都督趙累等。”關羽沒有趕到臨沮即被俘了,而臨沮的蜀軍並沒有來救。

負責防守臨沮的蜀軍將領是誰呢?這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問題,檢索《三國志》,可以找到這樣一段話:“先主遣人迎超,超將兵徑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因為前都亭侯。”

這裡說的就是馬超,說他依附劉備之後被任命為平西將軍,劉備讓他/<font>“督臨沮”。在蜀漢/<font>“督”通常指“都督區”,常設於邊境地區,如漢中都督區、永安都督區、庲降都督區等,相當於邊防區或前敵指揮部。

按照上面這個記載,馬超就是“臨沮前敵指揮部總指揮”。馬超死於蜀漢章武二年(222/<font>年),/<font>比關羽死得晚,也就說,關羽死在臨沮的時候他仍健在。


如果這是樣的話馬超就屬於見死不救了,劉備因為這個原因殺了劉封,卻沒有追究馬超的責任,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因其實還在“督臨沮”這個記載上,這個記載存在一些疑問:一是馬超當年“以窮歸備”,劉備也只是想利用他的名氣對劉璋集團打心理戰,所以不可能讓馬超遠離益州到遙遠的荊州去任要職;二是臨沮屬荊州,該州已由關羽鎮守,馬超被劉備拜為平西將軍,關羽當時僅為蕩寇將軍,馬超軍職高於關羽,劉備不會做出這樣混亂的人事安排;三是馬超投奔劉備後還發生了許多事,包括張飛爭忿以及彭羕事件等,說明他一直在成都附近,不可能到臨沮去任職。


那麼“督臨沮”該做何解呢?/<font>這的確很費解,筆者以為此處應為“督臨邛”之訛誤/<font>。

臨邛在成都近側,位於成都西南不遠,劉備那時還不可能設個/<font>“臨邛都督區”,馬超從漢中大約也帶了少數人來,劉備讓他“督臨邛“其實只是讓他在駐留一段時間。


南門太守


近日有網友提問:關羽死後,劉備急於追究責任,但為何只殺劉封不殺馬超?難道是因為馬超是猛將,將來戰爭要依仗他?而劉封雖為劉備義子,但如果不解決他,劉禪將來如何順利繼位呢?

1、先來說說馬超與關羽之死有無關係

熟悉《三國志》的人應該知道,劉備入蜀兵臨成都時,馬超投奔劉備,率兵來援。劉璋馬上投降,劉備則“以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因為前都亭侯”——任命馬超為平西將軍,督管臨沮,保持原都亭侯的爵號不變。

馬超與關羽之死的關聯點就是兩個字“臨沮”。為什麼?因為《三國志》中記載,“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這裡說的是,關羽敗走樊城後,江陵被孫權攻下,關羽夜走麥城,孫權軍堵擊關羽,在臨沮斬殺關羽和兒子關平。

臨沮,今屬於湖北南漳縣,如今仍留存有漢時的古城。關羽敗走麥城,在臨沮被擒殺,而馬超是督管臨沮。馬超沒有擔責被殺的原因,最大可能是並不在臨沮,或者只是督管而非親領。因為蜀中剛平,馬超應該正隨劉備在蜀中擔當穩定後防的任務。

2、為什麼劉封會因為關羽之死而被殺

關於劉封被殺,《三國志》中早就給出了答案:關羽圍攻樊城時,呼鎮守上庸的劉封、孟達相助,此二人以城郡初定,不可妄動為由拒絕出兵。沒有外援的關羽最終兵敗被殺,劉備已把這筆帳記下了。隨後劉封、孟達不和,孟達乾脆投降了魏國。

此後,被魏國封為高官的孟達寫信給劉封,簡單來講意思如下:

你和劉備並非骨肉,卻握有實權。阿斗立為太子後,你很危險了。劉備會疑心有你的存在,引發廢立之事。如今你領兵在外,尚可安身,如果回到朝中,會有生命危險。你背棄父母作劉備養子,這不合禮教;知道災禍將至毫無動作,這不明智;見到正義不跟從卻懷疑,這是不義。憑你的才幹,棄蜀歸東,繼承羅侯家族的香火,這不算背親叛族;北面待奉君主,以正綱常,這不算拋棄舊主……孟達還用“自求多福”等話企圖說服劉封投降魏國。

當然,劉封沒有聽進孟達的勸說。後來申儀、申耽又投降魏國,劉封兵敗逃回成都。劉備責備他欺凌孟達,使孟達投敵;不救關羽,使關羽被殺。但是作為劉備的養子,劉封當時雖然境況危險,卻仍有活命的可能。但關鍵時刻,諸葛亮出手了:

史載,諸葛亮因為劉封性格剛烈、勇猛,擔心劉備死後難以駕馭他,想借機除掉他,對劉備展開了一番遊說。以諸葛亮的口才,說服劉備是很簡單的事。於是劉備就下令讓劉封自盡。臨死前劉封嘆息道:“後悔沒有聽從孟達的勸說啊。”

所以,劉封之死的導火索無疑是關羽之死。但是深層次原因有二:一是劉禪已被立為太子,劉備擔心自己死後,作為養子的劉封會發難,引發內亂。二是諸葛亮擔心劉封在劉備死後難以駕馭(畢竟名義上是劉備的養子),因此也希望劉封被殺掉。


指動濟南


因為一是劉封該死,二是劉封必死。

關羽戰敗,那是腹背受敵,幾乎是必敗的,其實就算劉封來救,也救不出來的,上庸距離麥城200公里,還不算古代道路崎嶇,行軍的速度等因素,很可能是劉封出兵了,但未到麥城,關羽就已經被俘了,或者就是關羽堅持守住了麥城,劉封及時到了,但以上庸的兵力根本無法擊退呂蒙大軍,所以關羽的戰敗,最大的責任就是關羽自己的輕敵。

但為什麼我說劉封該死,劉封作為劉備義子,可謂是深受劉備關羽張飛的照顧,可以講要沒有劉備,那就沒有劉封的榮華富貴,劉封就算因為太子的事情被打壓,但依然不能忘記劉備與其的父子之情知遇之恩,作為關羽的侄子,作為關羽在荊州集團的下屬,居然坐視關羽被俘身亡,這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去不去是一碼事,去了戰敗又是一碼事,但沒去就這一條,那就是該死。

我說劉封必死,那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諸葛亮認為劉封個性剛烈勇猛,日後必然會對太子劉禪造成威脅,在這個條件下,蜀漢集團為了政權的穩定,必然會找理由弄死劉封,可謂是劉封地位尷尬,因此必死。

近些年來,不少人認為,為何馬超駐地離麥城也很近,為什麼不去救關羽,就牽扯到了馬超的事情了,但實際上首先馬超地位高,劉備為了在西北樹立威信,必須依靠馬氏的影響力,所以必須要捧馬超;其次馬超是蜀漢實際上不受劉備信任的,官雖高但無兵權,一個空頭將軍而已,這也就是為什麼馬超投降蜀漢後就默默無聞了的原因;最後最重要的是馬超不受關羽集團直屬,劉封孟達那是屬於關羽集團,而馬超沒有上命是不敢擅自動兵的,這是殺頭之罪。所以怎麼找也不會找到馬超的頭上。

所以後來追究責任,劉封就是一個替罪羊。


曹老師xixi


關羽、劉備這兩人那是結拜的兄弟,所以這兩個人的關係非常的親近。而且關羽這個人,帶兵打仗都相當厲害,曾經幫劉備打贏了不少的仗。因此,關羽對於劉備來說相當重要,算是劉備打天下的有力“武器”。可這樣的一個人物,居然折損在了戰場上面,這對劉備來說,自然心痛難耐。同時又覺得相當的氣憤,再加上這一場仗,最後還輸了,他的心裡就更加的不是滋味。又損失了自己手上的一位大將,還打了敗仗。越想越氣憤的劉備,就將錯誤歸咎到了別人身上!

他首先下令將劉封殺了,兩個人都姓劉,應該是有一點關係。事實上劉封是劉備的養子,過繼在他名下的劉家子弟。劉備會殺他,其實也有私心。如果這個養子不死的話,就這樣放任他成長下去,總有一天會威脅到他的親兒子劉禪。所以這個時候下令將他處死,既可以給所有的將士一個交代,又正好除掉了一個隱患。再者來說,劉封的確在這件事情上有過錯。當時關羽曾經有派人去向他搬救兵,但是他卻直接拒絕了。所以從這一個方面來看,關羽的死和他也是有一些關係,那麼劉備拿他開刀也是無可厚非的一件事情。

接著再來說一下馬超。有人覺得很奇怪,馬超是一個投靠來的大將,而且他和關羽的死也有一點關係,既然連劉封都已經除掉了,不除掉馬超的話,似乎有點說不過去的感覺。但實際上,馬超跟關羽的死並沒有關係,他算是比較無辜的一個人。因為馬超這個人是投靠過來的,劉備對他也並不是特放心。雖然馬超在之後替劉備打了不少的勝仗,但劉備心裡對他還是會有點防備。因此給他封了一個督臨沮,但是這個官職主要是監督,而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兵權。

雖然臨沮這個地方靠著關於打仗的地方很近。但是在當時,第一,他並未在這個地方駐紮,因為只是有監督職責而已,所以只是偶爾過來一下。第二就是他手上並沒有真正掌握著太大軍權,所以即使關羽向他發出了求救信號,他也不可能帶兵過去增援。故而從這一個點來看,馬超和關羽的死根本就沒有關係,只是因為官職的問題,讓他被牽連進來了。

綜上這樣一看,劉封即使不因為關羽而死,他後來也會被劉備找藉口除掉。而馬超對劉備現在還有用,所以並不會動他。


紫禁公子



樊城之戰,關羽包圍樊城、襄陽,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曹操遣徐晃援助樊城,徐晃以聲東擊西、長驅直入等計謀將關羽擊敗,解除了樊城之圍。不過此時關羽雖敗,但主力仍然駐守於沔水一帶,襄陽之圍尚存。

東吳方面,呂蒙白衣渡江,襲擊了關羽的大本營荊州。關羽聞知荊州已失,遂撤出了沔水以及襄陽的隊伍。徐晃、曹仁並沒有追擊,他們採納了司空趙儼的計謀,放關羽南走,讓關羽與孫權二虎相爭。具體內容如下:

儼曰:權邀羽連兵之難,欲掩制其後,顧羽還救,恐我承其兩疲,故順辭求效,乘釁因變,以觀利鈍耳。今羽已孤迸,更宜存之以為權害。——參考,《三國志·趙儼傳》


關羽雖然撤離,但他的主力大軍尚存,所以不甘心接受失敗的事實。他沒有在第一時間內退回蜀地。恰恰相反!他想率眾奪回荊州。他的撤退路線,是直奔江陵。而且期間他多次跟呂蒙交涉,並催派劉封、孟達等領兵援助。


不過他中了呂蒙的“攻心大計”,呂蒙入城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安撫百姓。並下令,吳軍將士不得干擾百姓,不能索要任何東西,違令者軍法從事。有一個士兵,是呂蒙的同鄉,由於他拿了百姓的斗笠去遮蓋盔甲,呂蒙含著淚殺掉了那名士兵。全軍上下無不震驚,從此秋毫無犯。

除此之外!呂蒙還讓親近將士們,日日去慰問撫卹老年人,有病者派醫贈藥,飢寒者送糧送衣。

關羽派來了使者,呂蒙故意讓讓他們去周遊城中,到各家去致意問候,家人們親自給北伐將士們寫信說明了情況。

關羽的使臣回去之後,將士們都去詢問老家的情況。使臣如實告知。將士們得知家中都安然無恙,所受待遇比過去更好。於是大家都喪失了鬥志,很多人都揹著關羽投靠了東吳。

呂蒙的一招“存恤耆老”,徹底擊垮了關羽的人心。關羽情知勢孤,這才想起了向西,往益州方向奔逃。


關羽的逃跑路線,是從江陵附近出發,往麥城奔走,然後走漳鄉,再走臨沮。到了臨沮,他基本就安全了。不過他被潘璋、朱然等埋伏在了必經之路上,應該還沒有到達臨沮,就被斬殺了。

關羽死後,劉備追究責任的時候,只殺了假子劉封,卻沒有問罪於馬超。關羽是在臨沮附近被斬的,而臨沮是馬超的封地。為什麼被問罪的卻是遠在房陵的劉封呢?

說白了,劉備為關羽追責斬殺劉封,僅僅只是一個藉口。劉封是劉備的假子,剛毅勇猛,能力出眾。而且在上庸、房陵的戰役中,劉封連戰連捷,他在蜀國的威望日漸強盛,直接威脅到了劉禪的繼承人的位置。

——劉備殺劉封,是在為劉禪掃清障礙。

換句話說,無論劉封救不救關羽,他的最終結局,都是被殺。

況且劉封、孟達說的不無道理,房陵、上庸一帶剛剛才收復,形勢非常混亂。劉封、孟達兩人,並沒有完全控制上庸。申耽、申儀兄弟才是這裡的主導。比如後來孟達、申耽、申儀說反就反,劉封根本就壓制不住。

退一步說,假使劉封、孟達真的援助關羽,助他去攻打江陵,能拿的下來嗎?到頭來只會敗得更慘,不但荊州陷落,關羽被斬,甚至連上庸、房陵,也會被曹操趁機拿下。在襄陽、樊城一帶,曹操的兵力是非常足備的。若不是曹仁、徐晃想留關羽一命,別說反攻江陵,關羽能不能平安撤出沔水都成問題。



劉封的做法是正確的,劉備也知道他的做法是正確的。所以在關羽死後,劉備並沒有第一時間去問罪劉封。孟達、申耽謀反,徐晃等人擊敗劉封,劉封逃回成都之後。劉備只是責怪了劉封幾句,並沒有起過殺心。

真正作出殺劉封的決定,是在諸葛亮的進言之後,具體內容如下:

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參考,《三國志·劉封傳》

諸葛亮考慮到劉封剛毅勇猛,才能出眾,害怕在劉備死後,沒人能夠壓制住他,會威脅到劉禪以及諸葛亮的地位。所以勸劉備將劉封殺掉了。



但是!劉封戰功赫赫,而且是劉備的假子,身份地位尊貴,總不能說殺就殺吧!至少應該找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吧!門面功夫是絕對不能忽略的。找什麼藉口呢?劉封欺負孟達,逼迫孟達造反,劉封不救關羽,這幾個理由,足以將此假子送上斷頭臺。

可話又說回來,孟達之反,並非劉封欺凌,而是害怕劉備怪罪。不救關羽,劉封的做法也並無不妥。這兩個臨時找出來的理由,給人的感覺並不嚴謹。

總之!劉備殺劉封,跟劉封的“兩大罪狀”關係不大。諸葛亮所說的劉備死後,無人能治劉封才是劉封之死因。


愛尚文史


關羽死後,劉備追責,之所以劉封被殺,而馬超無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馬超當時並不在荊州附近,跟關羽並無瓜葛;而劉封被殺,表面看似跟關羽之死有關,但那也只是一個藉口而已。

劉封被殺的原因

一、上庸三郡距離關羽作戰的襄樊戰場很近,關羽在水淹七軍包圍樊城、襄陽之後,曾讓劉封、孟達發兵支援,而劉封、孟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這是多大的罪過麼?當時關羽可是“威震華夏”,劉封、孟達拒絕也是有道理的,為了給關羽錦上添花,丟了新得的上庸怎麼辦,誰都想不到關羽能敗的那麼快,還那麼徹底。所以,劉封罪不至死。

二、劉封和孟達不和,還奪了孟達的鼓吹等儀仗,嚇得孟達投降曹操。而申耽、申儀兄弟也趁機作亂,劉封丟了上庸。但,這也是可殺可不殺的罪名。

三、劉封做錯了上面兩件事,但是劉備也僅是“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並沒有要殺劉封。而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孔明用劉禪繼位後,無法節制駕馭劉封為由,勸劉備殺了劉封。所以,劉封實際上並非死於不救關羽,而是死於蜀漢的權位之爭

馬超沒有被關羽之死牽連的原因

馬超之所以和關羽之死牽連在了一起,主要的原因就是馬超歸附劉備之後,“以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而臨沮正好是關羽兵敗被俘的地方。馬超都臨沮,那救援關羽是很方便的,為什麼馬超不救?

很多學者從多個角度考證了馬超不救關羽的原因,不過歸根結底,其實就是一個原因,馬超當時不在臨沮

劉備稱王之後,馬超官拜左將軍,假節,而關羽是前將軍,假節,兩個四方將軍的高級將領,同在荊州,在進攻襄樊時,竟然不互通有無,沒有任何配合,關羽都向劉封、孟達請求支援了,竟然不向馬超請求支援,這也完全不合邏輯。

這個結合東吳將領的部署也可以得知了。潘璋受命攔截關羽,在臨沮設伏,但是相關史料中,都沒有說東吳對馬超的防範部署。就算糜芳、傅士仁等將領都是孫權的重點照顧對象,對於和關羽同列,武力高強,能征慣戰的馬超而言,如果在臨沮,必然會如臨大敵,總需要派兵牽制一下吧。但完全沒有,進一步證明了馬超根本就不在臨沮。

其實這也容易理解,馬超為了一己之利,完全不顧在都城為人質的家人,執意造反,導致全家被殺。後來又投靠張魯,因為被猜忌,才又投奔劉備,這讓劉備根本無法完全信任馬超,也就不會給馬超單獨帶兵,鎮守一方的機會了。

馬超之所以“都臨沮”,要不就是一個遙領的虛職,這在當時很正常,只是表明地位、權力罷了。還有一種,就是馬超管轄的並不是臨沮,而是成都西南方的“臨邛(讀穹)”,《三國志》中所記,很可能是誤寫,這才引發了馬超對關羽“見死不救”的疑問。

馬超跟關羽兵敗身死毫無關係,自然也就不會被劉備處罰了。

文中參考史料主要來自《三國志》。


奕天讀歷史


關羽戰敗被殺的時候,馬超根本不在臨沮,馬超只是掛名都督臨沮軍事,並沒有真正到過臨沮。劉封之死的真正原因並不是因為劉封沒有救援關羽,而是劉備為了給阿斗繼位掃清道路,藉口不救援關羽殺死了劉封。根據《三國志》記載,馬超在失去涼州的根據地後投奔了張魯,張魯手下的將領妒忌馬超的能力,想要趁機謀害馬超。馬超非常的害怕,給劉備寫信請求歸附。當時劉備正在圍攻成都,聽到馬超來投降的消息說:益州可以平定了。

果然馬超投奔劉備後,劉璋畏懼馬超的名氣,開城投降了劉備。為了獎勵馬超的功勞,劉備封馬超為平西將軍,讓他都督臨沮的軍事。臨沮屬於荊州境內,有大將關羽鎮守,馬超的都督臨沮軍事,只是一個掛名的榮譽性頭銜。其實三國時期這種掛名的職位非常多,比如關羽的襄陽太守,馬超後來的涼州牧,都是屬於只有官職和稱號,沒有實際權力的榮譽頭銜。馬超在公元217年被派往漢中參加漢中之戰, 到了漢中之戰結束後,馬超又在成都擁戴劉備稱漢中王,劉備稱漢中王不久關羽就戰敗被殺了,因此關羽之死和馬超實際沒有一點關係。

再來說劉封之死,劉封是劉備的義子,劉備在早年的時候沒有兒子,收養了劉封作為義子。劉封成年後勇猛善戰,在漢中之戰中立功頗多,就連曹操都對他讚不絕口。然而劉備在公元207年的時候有了自己的兒子阿斗,劉封的地位變得十分尷尬起來。假如劉封不是劉備的義子,他肯定能夠成長為蜀漢的一員上將,然而劉封特殊的身份,讓劉備對他是又喜歡又害怕。劉備知道阿斗不成器,也知道劉封的勇猛和能力,他擔心劉封有一天會殺死阿斗,搶奪自己後代的皇位。

關羽戰敗的時候,曾經找到劉封,請求劉封發兵救援。當時劉封的軍隊數量並不多,東三郡被曹魏三面包圍,因此劉封拒絕了關羽。後來孟達發動反叛,帶著東三郡投奔了曹操,劉封被迫回到了成都。劉備剛開始並沒有想要處理劉封,諸葛亮知道劉封回來的消息後對劉備說:劉封這個人勇猛好戰,未來肯定是劉禪的威脅,不如早早殺了,以絕後患。劉備於是藉口劉封不救援關羽,丟失東三郡,將劉封殺害。劉封被殺害的時候,劉備也留下了幾滴鱷魚的眼淚。


史海泛舟擺渡人


公元219年夏,關羽帥軍輕出江陵,圍困襄陽,水灌樊城,一時間搞得全國動盪,遠在鄴城的曹操甚至嚇得要遷都。然而他在出徵之前,卻在很短的時間裡四處結怨,於內多次貶低糜芳等人,導致他外出用兵糧草供應不足,對外拒絕了孫權的聯姻,導致東吳於曹操結盟,斷了他退兵的後路。於是,原本的一場足以影響天下割據的戰爭,就這樣草草告敗。被俘後,他被敵人斬首,頭顱被埋在中原,身體被葬在東吳,結義兄長只能在西蜀為他建個衣冠冢。


一代名將就此終結,但是他死後,這件事情卻引來了諸多後事,首先就是劉備的追責。此時的劉備已經年逾60,剛剛稱帝不久,驟聞如此噩耗,心痛難忍。此戰之敗,糜芳等留守後方的將領的背叛,是根本原因,但是糜芳已然叛逃東吳,其兇糜竺在後來羞愧而死。在一個就是劉封,追究劉封,那這個義子難逃一死,如果不追究,又對不起自己死去的兄弟。

劉封和孟達曾經一起駐守上庸一帶,關羽圍困襄陽的時候,他就拒絕支援,導致被徐晃突破,這固然是他的錯。但是當時上庸剛剛平定,他的兵力很少,其實根本無法出城支援,後來上庸的叛亂也證明了他當時的判斷,即便是他出兵合圍襄陽,北面的後路又會被截斷。而江陵失守後,關羽根本無意從上庸一帶撤離,他還想回去攻打江陵,把兄長託付自己的城池奪回。所以,實際上,劉封並沒有什麼大過,之所以被殺,還是因為諸葛亮的諫言。


劉封此人性格剛猛,作戰從來不知畏縮,甚至敢於犯上,劉備在時還可以節制,一旦劉備死去,他早晚會失控,到那時,恐怕劉禪的皇位就做不穩了。於是諸葛亮就建議,不如趁此機會將其斬首。義子當然不如自己的兒子,於是劉封就此被殺。

公元215年,馬超投奔劉備,在奪得成都後不久,他就被封了將軍,鎮守臨沮。但是他在這裡並沒有鎮守多久,217年開始,已經去了漢中戰場,和張飛一起,聽從劉備和孔明的調遣,攻打守在那裡的曹軍。到了219年的時候,劉備集團終於拿下了漢中,劉備也因此進位漢中王,而馬超則被封為了左將軍。那此時臨沮這樣的小城,顯然不適合左將軍鎮守的。事實上臨沮在漢代屬於南郡一帶,後來又屬於新城郡,而當時糜芳就是南郡的太守,他在關羽出兵後不久,就舉城投降了,臨沮一帶自然也就被東吳悉數收走了。所以這件事和馬超實際上沒有任何關係,畢竟自己已經調離了那裡,防務也不再負責那邊。


事實上,馬超受到劉備的重用,很大的原因就是為了應對那些羌人,馬超在這些人裡面有很高的威信,而羌人都在北方,所以此時的他,應該是在涼州一帶負責北邊的防務。荊州發生了戰事,他是根本沒機會支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