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盡一生才華成為貪官之王-講述和珅的一生


用盡一生才華成為貪官之王-講述和珅的一生

和珅

用盡一生才華成為貪官之王-講述和珅的一生

王剛飾和珅

和珅(滿語:ᡥᡝᡧᡝᠨ,;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鈕祜祿氏),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人,清朝乾隆年間政治家、商人、詩人。

和珅亦有經商,是清朝歷史上的豪商,歷史上最成功的官員(按年代市值率比較)。 和珅在清朝的外交事務擔任重要職位,連英特使馬戛爾尼也對和珅的外交手法十分讚賞。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幹,為政清廉,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並將么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隨著權力的成長,他的私慾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並用賄賂、迫害、恐嚇、暴力、綁架等方式籠絡地方勢力、打擊政敵。此外,和珅還親自經營工商業,開設當鋪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且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往來。成為後世學者稱之為權傾天下、富可敵國的“貪官之王”、“貪汙之王”。和珅亦同時是18世紀世界首富,超越了同時期的梅耶·羅斯柴爾德。

以嘉慶帝、監察御史錢灃、大學士劉墉、翰林院編修範衷、軍機大臣王傑、戶部尚書董誥、禮部侍郎朱珪為代表的朝中清議力量,曾多次彈劾和珅,但由於乾隆帝的袒護,和珅均能化險為夷。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帝駕崩。僅僅五日之後,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抄家時發現,在和珅當權的二十多年中,其資產包括二千萬至三千多萬兩白銀(其中大部分為其違法工商經營所得,清代規定旗人不得經商,和珅利用內務府包衣奴才藉公務之便以皇室之名,借勢藉端巧取豪奪,雖說經商,在大清律下仍是貪瀆的犯行)、兼併全國千百萬頃的土地以及數百處房產。在他的保護之下,他的家奴劉全也成了日擲千金的暴發戶。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以一條白綾賜和珅自盡。

出生於北京

乾隆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1750年7月1日),和珅出生在京城西城驢肉衚衕福建副都統常保家,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人。出身武將世家的和珅,高祖父尼雅哈納為後金開國五大臣額亦都的族孫,因戰功獲賜巴圖魯號,授三等輕車都尉世職。其外祖父是鎮武將軍鑲白旗蒙古都統伍彌泰,其父又是掌管福建地區軍事的第二號人物,所以和珅幼年的生活十分富足。和珅本來可以與其他八旗子弟一樣玩樂人生,但三歲時母親因難產而去世,臨終時產下弟弟和琳,父親常保在和珅九歲時亦因病去世。常保的猝死徹底地粉碎了他和弟弟和琳的美好童年,令他年紀輕輕已經備受磨練。幸得一位老家丁和父親的一位偏房保護,和珅、和琳兩兄弟才能免於被趕出家門。

用盡一生才華成為貪官之王-講述和珅的一生

少年和珅

考入鹹安宮官學,迎娶馮英廉孫女馮氏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和珅成功考上鹹安宮官學。在鹹安宮官學學習期間,和珅也因家貧而常常遭人歧視、受人侮辱,但他忍辱負重,被人欺凌還笑容滿面。由於其家道中落,學費不足以上繳,故兄弟兩人一起到處借貸,但得到的只是無情的嘲弄與奚落。為了繼續生活,也為了不間斷自己在鹹安宮官學的學業,年僅十三歲的和珅強忍屈辱,賣掉了祖地。生活的窘迫直至和珅15歲時因得到戶部侍郎馮英廉的資助而有所改善。和珅少年時儀表俊雅,18歲時已經精通滿語、漢語、蒙古語、藏語四種語言,更精通四書五經,老師吳省欽、吳省蘭兄弟十分器重他。其後娶得馮英廉之孫女馮氏,從此仕途順遂。

與嫡妻馮氏恩愛非常,共育兩子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和珅與英廉之孫女馮霽雯正式成親。和珅和馮氏十分恩愛,馮氏的智慧和性格令和珅難捨難離。和珅和馮氏成婚二十九年間,和珅從未冷落馮氏。二人共育兩子,長子被乾隆帝賜名“豐紳殷德”,指其為十公主(即固倫和孝公主)額駙。次子生於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可惜不幸夭折。因次子夭折,馮氏傷心過度得了重病,和珅曾整整三個月不上朝,在家中照顧馮氏。嘉慶三年(1798年)八月十五中秋佳節馮氏去世。馮氏去世後,和珅悲痛欲絕,他當晚連作六首《悼亡妻》來表達對馮氏的哀悼,每一首都充斥了和紳對妻子的愛與思念,悲痛之情被表現的淋漓盡致。和珅安葬完馮氏之後,下令馮氏居住的壽椿樓一切按原樣擺放,不得居住,並且時常去吊念其妻。

初入官場,仕途順遂

和珅曾參加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己丑年科舉,惟名落孫山。他以文生員世襲三等輕車都尉世職;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補授三等侍衛,改黏杆處侍衛;乾隆四十年(1775年)11月,擢升為乾清門侍衛,御前侍衛,兼授正藍旗滿洲副都統;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任戶部右侍郎、軍機大臣上行走、總管內務府大臣、鑲黃旗滿洲副都統、國史館副總裁、賞戴一品朝冠、總管內務府三旗官兵事務、賞賜紫禁城騎馬,開始為乾隆管理始於乾隆28年間的議罪罰銀;一年後升任戶部左侍郎兼署吏部右侍郎、兼步軍統領;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他再兼崇文門監督、總管行營事務。

用盡一生才華成為貪官之王-講述和珅的一生

和珅手記

備受乾隆帝寵信,進入清王朝權力高層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和珅雖應舉未中,但在英廉的活動下,他被授三等侍衛。不久調任鑾儀衛,擔任協同管理皇帝鑾輿、儀仗的侍衛。《庸庵筆記》記載:某日乾隆要外出,倉促中找不到儀仗用的黃蓋,乾隆責問:“是誰之過歟?”眾侍衛都嚇得不敢出聲,只有和珅應聲說道:“典守者不得辭其責!”這句話是對《四書》上“豈非典守者之過邪?”的巧妙變通。乾隆順著這宏亮的聲音看到了和珅,見他儀態俊雅,機靈善辯,不覺喜歡起來,從此讓他總管儀仗隊,次日又升他為御前侍衛兼副都統。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和珅獲授戶部右侍郎;三月,獲授軍機大臣;四月,獲授總管內務府大臣;八月,調任鑲黃旗滿洲副都統;十一月,任國史館副總裁,賞一品朝冠;十二月,任總管內務府三旗官兵事務,賜紫禁城騎馬。短短一年,和珅從一名普通的侍衛,進入清王朝權力的最高層,成為乾隆皇帝的親信寵臣。

用盡一生才華成為貪官之王-講述和珅的一生

和珅官朝服

為官之初,清正廉潔

和珅最初為官時一心報效國家,與朝中的清官一起打擊福康安等官員。和珅更在其26歲時就任戶部三庫郎中,管理緞疋庫,他從這份工作中學習到如何理財,勤樸地管理布庫,向李公公(李雲)拜師學習理財以及向朱珪拜師學習政治學問。他憑此兩項才幹,得到了乾隆的賞識,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和珅獲授戶部右侍郎。這幾年間,和珅從皇帝侍衛中脫穎而出,走上侍郎的主政之路後,可謂承繼祖上傳統,為官相當清廉。在初入官場時,和珅一直是以清正要求自己的,對下屬的行賄行為都是嚴厲斥責,立志清廉為官。


安明案遭彈劾,得罪權臣永貴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和珅獲授戶部右侍郎。其就任侍郎後,一位叫安明的筆帖式向和珅賄賂。當時和珅為官清廉,故沒有接受賄賂,但他向其保證會向尚書豐昇額提拔安明。後安明收到老家的信,說父親離世,著其回家奔喪,但安明將此事隱瞞。此事後被豐昇額查出,並聯同永貴一同彈劾和珅,不料和珅早就從永貴之子伊江阿得到消息,連忙寫了兩份奏摺,一份送交軍機處,一份自己保留下來。翌日,永貴上奏指和珅包庇安明,和珅立刻上奏指出安明不回家奔喪,是為不孝,自己失察,亦應處罰。永貴大驚,連忙指責和珅徇私舞弊,又棄屬下於不顧,實在有違人倫,理應處罰。乾隆帝指已經收到軍機處呈交和珅彈劾安明的奏摺,證明和珅並非蓄意包庇安明,故認為和珅被安明矇蔽,判安明凌遲處死,全家籍沒,而和珅則因失察降兩級留用。和珅因此事得罪了當朝權臣永貴,令和珅的仕途蒙上陰影。

與永貴和解,結為姻親

永貴自從跟和珅交惡後一直對之進行打擊,經常派人監視和珅有否行事不當,和珅行事因此受到永貴百般掣肘,他只得安守本分。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七月,和珅外祖父伍彌泰返京擢升任理藩院尚書。伍彌泰長年在蒙古守邊,只在常保家見過小時候的和珅,所以回京後便與和珅相認,並且從中在永貴之間調停。和珅岳丈馮英廉同時亦從江南迴來協助二人和解。在兩位兩朝元老的中介下,永貴最終接受了和珅的賠罪,並且收和珅為門生,及認和珅之嫡妻馮氏為乾女兒。和珅與永貴之間成功化敵為友,結為姻親。

扳倒權臣李侍堯,補鑲藍旗滿洲都統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海寧揭發大學士兼雲貴總督李侍堯涉嫌貪汙,乾隆下御旨命刑部侍郎喀寧阿、和珅和錢灃遠赴雲南查辦李侍堯。起初毫無進展,後來和珅拘審李侍堯的管家趙一恆,取得實據,迫使精明幹練的李侍堯不得不低頭認罪。李侍堯在雲南的住所被查抄,計金銀、珠寶、洋貨、名畫共901項,也由和珅押解進京。和珅從奉旨動身到查處李侍堯貪汙認罪,前後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辦事效率極高。雲南的案子和珅辦得出色,表現出他的才華,所以他在回京的途中,被提升為戶部尚書兼議政大臣。案件審結後,李侍堯被判斬監侯。不久和珅升任御前大臣,補鑲藍旗滿洲都統。

初嘗權財,利慾薰心廣結黨羽

李侍堯案審結後,李侍堯被判斬監候,李侍堯和其黨羽一大份財產被和珅私吞,加上乾隆帝的賞賜,和珅初嘗掌握大權及財富的滋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月,和珅長子豐紳殷德被乾隆賜婚為十公主額駙,獲乾隆賞賜黃金、古董等,百官爭相巴結。和珅起初不接受賄賂,但日子漸長,按捺不住誘惑而開始貪汙。他開始廣結黨羽,形成了一股勢力,其黨羽中更包括當年在雲南對和珅百般羞辱的李侍堯。

大興文字獄,誣陷文人派

和珅初為官時,由於乾隆十分寵信他,加上是年紀輕輕就官居要職,受到了一部分文官惡意對待。加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發生的安明案,和珅被文官們輪番彈劾,他便對朝中文官生仇恨之心。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珅開始對文官實施報復。和珅充四庫全書館正總裁,兼理藩院尚書事,寵任冠朝列矣。後大興文字獄,把反對他的一部分文人派一律誣陷為“私藏逆書”、“禁逆不力”或針對作者本身的“多含反意”、“詆訕怨望”等作為謀反的罪證。文字獄在歷朝時有發生,以清朝最為嚴重,其中又以乾隆年間尤烈,史學家顧頡剛認為:“清代三百年,文獻不存,文字獄禍尚有可以考見者乎?曰:有之,然其嚴酷莫甚於清初。”嘉慶帝親政後改變了乾隆朝的文字獄政策,著手平反,此後古代文字獄基本結束。

與皇室結親,加固朝中地位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賜和珅長子名豐紳殷德,滿語的意思是福壽綿長,並把自己最心愛的年僅六歲的小女兒固倫和孝公主許配給他,“待年行婚禮”,從此乾隆與和珅兩人結下了“娃娃親”家。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當和孝公主十三歲時,被破格晉封為固倫公主,享受皇后嫡出女兒的待遇,相當於親王,並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與豐紳殷德舉行婚禮。與皇室結親,既給和珅帶來經濟上的利益,又使和珅在政治上得到了不可估量的好處,這是他步步高昇的一大因素,他藉此一步步的加固了自己在朝政中的地位。

任《四庫全書》總纂官,解禁《紅樓夢》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珅被任命成為《四庫全書》最後一任總纂官。就任期間參與《四庫全書》中幾部重要書籍的纂修、考訂,積極參與刪改、收繳“違礙”文字、書籍。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和珅讀到了《石頭記》的前80回,當即意識到這是一部絕無僅有的千古奇書,便找來學者高鶚兩次修繕,更名《紅樓夢》,並送當時天子乾隆御覽。果然,乾隆愛不釋手,讚不絕口。此後,又是在他的運作下,《紅樓夢》得以解禁出版,風靡大江南北。

掌控科舉,培養門生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珅入翰林院任滿翰林院掌院學士,與漢翰林院掌院學士嵇璜一起掌管翰林院,不過嵇璜年老力衰,主要事務大多為和珅代理。和珅從此掌控科舉制度,肆意從童生、秀才處納賄,形成“價高者得”的一種交易。和珅更用此壟斷朝廷士子,要中進士必先通過和珅的審核,如有“問題”者則除名,令乾隆末期的士子“幾齣和門”。英國特使馬戛爾尼回憶錄中寫道:“皇帝之首相,即和中堂,其人乃是一韃靼,出身頗微,然具有才具。”

出任理藩院尚書,與英國使臣談判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珅出任理藩院尚書,總理清政府的外交。他先後接見了來朝的各國使臣,其中,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和珅與英國使臣馬戛爾尼的鬥智鬥勇最為出色。馬戛爾尼來訪華的時候,要求清王朝能夠開放通商口岸,以便外國人來這裡做生意。在整個談判過程中,和珅據理力爭,將馬爾格尼說的心服口服,使其無功而返。清王朝能夠繼續閉關鎖國的政策,跟和珅有著密切的關係,和珅的不亢不卑維護了天朝形象也給使節留下很好的印象。馬戛爾尼曾對和珅做出評價:“白皙而英俊,舉止瀟灑,談笑風生,真具有大國宰相風度。”使團的副使斯當東也誇讚和珅“態度和藹可親,對問題的認識尖銳深刻,不愧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

次妻長氏,共育二女(存疑)

據《和珅秘傳》記載,和珅近金銀多於女色,但除了嫡妻馮霽雯外,還有次妻長氏。長氏,相府中人稱二奶奶、二夫人,對和珅十分溫柔,二十歲嫁給和珅時,相貌可愛,且善寫詩。曾經在慎親王府做婢女。長氏絕對忠於和珅,時常攜帶著一把匕首,曾對和珅發誓如受到汙辱必定以此刃絕命。與嫡妻馮氏同住一室且關係良好,而且兩人剛柔並濟,互相融洽,支持著和珅。馮氏去世後被和珅扶正為妻。和珅去世後,遵照和珅遺言,沒有追隨和珅而去。而是和豐紳殷德一家一起生活,嘉慶十二年(1807年)去世,享年五十二。長氏與和珅有二女,長女嫁給永鋆貝勒(淳度親王允祐孫)為側福晉,還有一位女兒是和珅妾侍豆蔻所生。

征剿撒拉族回民起義,加封為一等男爵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肅撒拉爾回民領袖蘇四十三起義,乾隆帝令和珅與大學士阿桂奉旨統軍征剿。阿桂當時正在河南督辦河工,乾隆帝就命和珅兼程先行。同年六月,和珅到甘肅後,義軍已從蘭州主動撤離,轉移到距蘭州三十里的華林山一帶。和珅督軍進攻,義軍人數雖少,但頑強抵抗,“眾雖千餘,皆新教死黨,素業射獵,精火槍,又負地險”。清軍屢攻不下,固原總兵圖欽保和近千名官兵都被擊斃。因和珅佈置失策,大敗而歸。不久,阿桂趕赴陣前,才挽回局勢。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甘肅回民起義被鎮壓,乾隆帝將功勞全記在辦事失當的和珅賬下,封和珅為一等男爵。這件事使和珅與阿桂二人自此不睦。

奉使濟南查辦國泰、於易簡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湖廣道監察御史錢灃上書彈劾山東巡撫國泰夥同山東布政使於易簡(軍機大臣于敏中之弟)貪贓枉法。國泰是一位皇族,更是和珅的黨羽。乾隆下諭,派尚書和珅、左都御史劉墉和郎諾穆前往山東與錢灃一同查辦國泰和於易簡。四位欽差中,錢灃裝做乞丐先行,另外三人則於四月初四出發,和珅修書一封給予國泰令其準備庫銀掩蓋虧空,同時暗中派人搜索錢灃,但是因為劉墉指派手下阻礙而不成功,山東虧空帑銀四萬兩的真相被發現。和珅經過此事後,棄國泰於不顧,親自抓了國泰審問,國泰招供貪汙索賄八萬兩。乾隆十分憤怒,下令賄款用以賑濟山東百姓,並將國泰和於易簡二人賜死。四人回京後,錢灃將國泰給予和珅的求情信件奏給乾隆,和珅卻推搪國泰一廂情願,自己一定不會幫忙,此事就此不了了之。

調用五萬戰俘,恢復甘肅經濟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二月,甘肅剛剛平亂,百廢待舉,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珅把五萬戰俘分成四個大牢,每十人一組,被命令去修河、耕作、採礦或戍邊。戰俘們因為被分開無法反抗,而且他實施了告密制度,只要發現所謂反賊,一旦告發便可減刑。但這實際只不過是欺矇罪犯的手段,他們一生都要工作,根本沒有所謂的減刑。告密制度令牢中的罪犯互相誣告、欺騙,令戰俘們無法團結反抗壓迫。而被告密的罪犯不管有沒有罪都會被提出大牢鞭笞而死,曝屍荒野,戰俘們懼怕會有同一下場,所以全部人皆不敢反抗。他不用一分一毫就成功把百廢待興的甘肅經濟復甦,以致乾隆帝亦對此事默許。此制度於和珅倒臺後中止,總共延續了十七年。

擴張商業勢力,掌握清朝經濟命脈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和珅成為朝中四大勢力之一。但和珅並不急於和其他勢力爭鬥,轉而將自己的觸手伸向商人和犯罪團體,迫令商人們臣服於他,假若不臣服便會遭到犯罪集團滅門。浙江富商曾氏,因拒絕交和珅的幫費,竟在一夜之間全家被殺,金銀財寶全部被掠去。對外稱被強盜搶劫,後來被御史平反。當年很多人因為和珅的喜惡而死。和珅經營之產業呈現出和珅對人民的剝削,他運用手段,操縱地下集團。另外,他壟斷了大部分人民的生活所需柴、米、油、鹽、酒等。他更掌握了主要的米業,隨時操作價格,人民的生活因此更加困苦。和珅因此得到了龐大的利益,亦因此有了資本進行政治上的鬥爭。據記載,和珅被抄家後,共得白銀八億至十一億兩。當時清廷每年的稅收,不過七千萬兩。和珅所匿藏的財產相等於當時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時人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近代媒體華爾街日報統計摺合現在大約為257億美元-314億美元。

為南巡出謀劃策,隨乾隆下江南

乾隆帝博學多才,愛江南,在位期間曾六次下江南,名曰南巡。但由於乾隆帝每次南巡耗費巨大財力、人力和物力,百姓對此怨聲載道。為了平息民憤,和珅想出一計謀為乾隆帝籌錢,他說江南富饒,頗多富甲一方的大商賈和官員,這些人為報隆恩,自願捐錢來贊助乾隆下江南。乾隆對此表示贊成,於是一封沒有標有“強求”的募捐聖旨下達江南各地,國庫未曾花一毛錢便完成南巡的準備。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正月二十一日,乾隆帝從京師出發,開始第六次南巡。並下令和珅南巡時站在自己旁邊,以顯示其功績。除此之外,和珅在第五次南巡時亦曾隨行。

兩次主辦千叟宴

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初十,乾隆帝在乾清宮再辦千叟宴500席火鍋以宴請宗室,由內務府總管和珅與禮部尚書金簡主辦。和珅汲取了千叟宴菜餚容易涼冷的教訓,改革舊式火鍋,將火鍋用的鍋子加大並且在中間加上煙囪,以及在鍋子下打開一個洞,這個洞的用途是投入木炭加熱。再加入以酸菜烹煮而成的清湯作為湯底,每席各設一個鍋。宴中有300席則為京官所坐,共計八百席。嘉慶元年(1796年),為了祝賀嘉慶新登基為帝,於寧壽宮皇極殿再舉辦千叟宴,乾隆更親自召見九十歲以上的老人,並予以賞賜。這次千叟宴仍由和珅主辦。

鎮壓林爽文起義,晉封“三等忠襄伯”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發生林爽文事件。和珅向乾隆帝建議,讓福康安領兵攻打林爽文,命福康安為主將、海蘭察為副將率綠營兵8000人對付林爽文號稱50萬的大軍。乾隆帝准奏。同年十二月,福康安抵臺灣開始攻打林爽文,和珅黨羽柴大紀又故意拖延福康安,福康安故殺柴大紀。但是福康安仍然費時一年零四個月才平定林爽文事件。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因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有功,和珅被晉封為“三等忠襄伯”,賜紫韁。起義平定後,乾隆皇帝特意賜詩和珅:大學士三等忠襄伯和珅:承訓書諭,兼通清漢。旁午軍書,惟明且斷。(《清高宗實錄》)

黨羽眾多,權傾朝野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和珅將大部分朝中反對勢力打倒,獨攬大權。主要反對勢力阿桂和福康安長年在外,朝中只有王傑、範衷和錢灃在與和珅進行政治鬥爭。但和珅黨羽佈滿朝野,對比起來擁有絕對優勢。但就在這樣的環境下,仍然官員敢公開對抗和珅。例如御史謝振定因為在街上遇到和珅寵奴(一說是管家劉全,另一說是妾弟)坐著官車在街上,又到處輾,輾斃了一名婦人,謝振定大怒,命令士卒將和珅寵奴拽下車鞭打。更把官車燒燬,圍觀的人們無不拍手稱快。亦因此得到“燒車御史”的美名。最後謝振定被流放,他在嘉慶年間得以平反。然而,和珅的政治力量十分巨大,但資源和權力只有效地掌握在有能力的貪汙集團骨幹成員手上,形成寡頭政治。他掌控了全國性的犯罪集團,令其他人不敢對他有任何不敬。其弟和琳又是大將軍,他更用此籠絡地方勢力、打擊政敵。經由廣東十三行獲取海外貿易收益,控制商人,使其掌握頗多資源。加上有乾隆帝的庇護,固倫和孝公主家翁的身份,和珅可說已是權傾天下。

推行議罪銀製度,律法形同虛設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和珅提議設立一項以錢頂罪的議罪銀製度(根據傳統的觀點,議罪銀製度是和珅提議的設立的。但根據張世明等人的考證,在乾隆中期,乾隆帝就開始了議罪銀製度的實踐。)。該制度即根據官員犯罪情節的輕重以多少不一的銀子來免除一定的刑罰。此法出臺後,立即受到貪官汙吏的歡迎,同時也招致一些直吏的質疑。議罪銀製度的實施,解決了乾隆的財政危機。但同時,為了撈回議罪銀的花費,官員們會變本加厲地加劇底層百姓負擔,造成社會動盪;以錢代罪,有罪不究,律法變得形同虛設。議罪銀製度加速了那些貪官們斂財的力度和速度,也加深了清王朝腐敗的速度。

議罪銀引發爭議,遭尹壯圖彈劾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議罪銀製度遭到內閣學士尹壯圖的彈劾:“各督撫聲名狼藉,吏治廢弛。臣經過地方,體察官吏賢否,商民培養皆蹙額興嘆,各省風氣,大抵皆然,請旨簡派滿洲大臣同往各省察查望。”乾隆帝下令戶部侍郎慶成帶領尹壯圖視察,為免擾民,須在將到某地時通知當地官府,以致尹壯圖所到之處都張燈結綵,人民安居樂業。尹壯圖到了山西太原後即上奏:“倉庫整齊,並無虧缺,業已傾心貼服,可否懇恩即今回京待罪?”不過硃批道:“一省查無虧缺,恐不足以服其心,尚當前赴山東及直隸正定、保定等處。”最後尹壯圖查無所獲。都察院下令:“移會內閣稽察房查照。奉上諭,尹壯圖前奏各省多有虧空。經令慶成盤查實系尹逞臆妄言虛詞欺罔。尹壯圖著革職,交與慶成押帶來京交刑部治罪。”廷議處斬,最後乾隆以“不妨以謗為規,不值加以重罪也。”免去了尹壯圖的死罪。

手握重兵,收編武官

嘉慶元年(1796年),福康安在鎮壓苗民起義時死去,和琳自領七省三十七萬大軍,鎮壓石柳鄧領導的苗民起義。和珅和和琳兩人此時一將一相,就任乾隆朝最高的文武官職。阿桂此時雖為領班軍機大臣,但常年臥病在床,加上滿朝文武附屬和珅,已沒有能力阻止和珅兩兄弟掌握軍權。和琳在圍攻平隴戰役中染病身亡後,和珅已手握五十萬左右的大軍。嘉慶二年(1797年),領班軍機大臣阿桂去世,武官派大多為和珅收編為手下,雖然有零星的反抗,但他們最終都屈服於權利之下。鎮壓川楚教亂所用之將領更多為和珅手下,《清史稿》記載:“川、楚匪亂,因激變而起,將帥多倚和珅,糜餉奢侈,久無功。”

挾太上皇以令天子,人稱“二皇帝”

嘉慶二年(1797年)十月,乾隆帝老態龍鍾,他上朝時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慶的旁邊。每天上朝滿朝文武三跪九叩,和珅等同攝政,滿朝文武上奏什麼,他就“聽取”乾隆說話,自己下判斷。乾隆年老力衰,記憶力下降,和珅便真正手握實權。而坐在一旁的嘉慶沒有實權,所以嘉慶和一些大臣一樣敢怒不敢言。和珅掌握官員的生殺大權,做官員一定要效忠和珅,他的話等同聖旨,不可不聽。並且和珅自訂稅率、結黨營私,大肆搜刮百姓錢財。專橫比往日更甚,只要是和珅的親信,不管犯下什麼罪都可赦免。英國使臣馬戛爾尼於回憶錄寫:“許多中國人私下稱和珅為二皇帝”。

用盡一生才華成為貪官之王-講述和珅的一生

乾隆老年照

自盡於家中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駕崩。乾隆的死,標明瞭和珅的失勢。大學士劉墉上奏嘉慶帝和珅貪汙甚巨。嘉慶帝令和珅總理喪事,停止所有職務,令和珅不能離開宮中。同時將他的軍權沒收。正月初四,解除福長安的軍機大臣職務,命和珅與福長安晝夜守靈,不得擅離。同日,削奪和珅首輔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步軍統領、九門提督等職。正月初八,嘉慶宣佈將和珅革職,逮捕入獄。正月十三,嘉慶帝宣佈和珅的二十條大罪,下旨抄家。正月十三 ,抄家完畢,同晚公佈和珅的二十條大罪。正月十四 ,嘉慶下令判和珅死刑。正月十五 ,固倫和孝公主和劉墉建議,應改賜和珅獄中自盡。正月十七,廷議凌遲。正月十八 ,嘉慶帝以一條白綾賜和珅於家中自盡。和珅在被賜死之前寫了一首詩,其中有云:“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

用盡一生才華成為貪官之王-講述和珅的一生

嘉慶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