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阿麗《步步驚心》:不念,不忘

【摘 要】為探究當代網絡文學中的“清穿”類型,立足於“清穿扛鼎之作”《步步驚心》,對人物角色、敘述語言、劇情構架等各方面進行了整理,淺析其讓人不念不忘的理由與成功之處。


【關鍵詞】網絡小說,《步步驚心》,清穿敘事,


從2003年起,穿越小說作為網絡小說的一種新的類型開始浮出水面。網絡穿越小說中穿越到清朝盛世康雍乾朝代的不計其數,“清穿”甚至成為穿越小說的一個大的類型。《步步驚心》2005年連載,網絡轉載總點擊超過一億人次,出版後賣幾十萬冊,被譽為是“清穿扛鼎之作”、“清穿三座大山”之一。


《步步驚心》以歷史為主線,在重大歷史事件上充分尊重史實,並在歷史人物性格的設置上以史實為鑑,通過講述繁華都市的普通白領張小文,因為意外,靈魂穿越了時空隧道,化身為康熙年間的滿族少女馬爾泰·若曦,帶著對清朝歷史的洞悉進人風雲詭變的宮廷,見證了“九龍奪嫡”的歷史,將歷史性與故事性相結合,生動地再現了那個勾心鬥角、結覺私營、鬥智鬥勇的歷史時期,在趣味性的閱讀過程中充分滿足了讀者對於此段歷史的好奇。


作者在書的前面部分寫得風輕雲淡,可越往後越驚心動魄,就像歷史的車輪先是在緩緩地滾動,路邊風光旖旎,可是它越滾越快,路越來越險惡,所有人都無法改變它的趨勢,只能跟著它滾向深淵!若曦嘗試著要改變歷史,可是每一次嘗試都破滅了,歷史就是那麼殘忍地在她眼前上演,怎麼能不憂思成疾,不痛心絕望……


一眼相遇,一生糾纏;一秒鐘銘記,一輩子遺忘。我們要互相虧欠,要不然憑何懷念?她是他的一切,歡喜與悲痛、天堂與地獄。他們的愛情,在洪荒中逆行。當繁華浮世曲終人散,是粉身碎骨,還是涅槃重生?


我不想以太理性的角度去對一個如此璞玉的作品做點評,我只想以一個青春少女讀者的閱讀視角談談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

讓人不念不忘的情語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由愛生嗔由愛生恨,由愛生痴,由愛生念,自從別後,嗔恨痴念皆化為寸寸相思。有花堪折只需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相愛容易相守難不如歸去……不如歸去……”走到無路可走的時候,便坐著看雲起雲湧。水窮處,沒有水的地方,也就是山窮水盡、無路可走的絕境。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若曦和四爺,兩兩虧欠,一直懷念。


“人生一夢,白雲蒼狗。錯錯對對、恩恩怨怨,終不過日月無聲、水月無痕。所難棄者,一點痴念而已!當一人輕描淡寫地說出“想要”二字時,他已握住了開我心門的鑰匙;當他扔掉傘陪我在雨中挨著、受著、痛著時,我已徹底向他打開了門;當他護住我,用自己的背朝向箭時,我已此生不可能再忘。之後是是非非,不過是越陷越深而已。”——若曦的信


看到此段,動情的早已淚如雨下。若曦入了浣衣局,再次相見時他的憐惜和心痛,而她只想貪婪地看他一眼、再多看一眼......他再次想跟皇上要她,也由此知道了她被罰的原因,他居然還問為什麼,他以為這個女人可以像他一樣識時務,為什麼,為了順從自己那顆心啊,它不答應啊。老四真正全身心地愛上若曦,怕就是在這一刻吧,雖然早在他願意回答她一長串關於自己喜好的問題時,就已經喜歡這個女子了,當他送她東西,強吻她的時候已經愛她了,可是那時候的愛,不過是一個男人中意一個女人的愛吧,即便他告訴了她“想要”二字的時候,不過是確定了自己的愛,但是那種愛還是可以因為他心中“想要”的東西而割捨,因為,那些時候,他並不能確定若曦有多愛他,而現在,他們是不是已經愛彼此如同自己的生命了?


四爺對若曦說過無數的承諾,但我為之記憶猶新的,卻是這平常的幾句:


“我不信我們無緣!就是老天不給,我也要從他手裡奪來”


“我們蹉跎了多少時間?從我答應娶你到現在已經十年,我如今只想儘可能多在一起,我怕……我們還能有幾個十年呢?”


“我要你為我生兒女,我想看到你和他們在一起大笑的樣子,那是我心底的幸福。”


“我如今有的就是整個天下,可這些你根本不看重,我能給你的只有我的心,我要你陪著我,在這似乎滿是人,卻又空落落的紫禁城裡,一些也許一輩子都不能對人言的事情,你能懂。”

令人不念不忘的男人

桐華大大筆下的幾位阿哥,各有各的風神:四阿哥冷峻,八阿哥溫柔,九阿哥陰沉,十阿哥爽直,十三阿哥瀟灑,十四阿哥任性卻不失忠直,性格合理,筆力勻稱。作者對皇權和愛情之間的選擇也有比較理性的認識,知道諸位阿哥就算明知結果是站在權利的頂峰,俯瞰芸芸眾生匍匐腳下。最後自己只剩下一個孤絕的身影,他們也斷然不會為美人而放棄江山。


我不想對男主角、男配角有太多的讚賞和分析,畢竟他們得到了太多的愛。我想道道那些筆墨不多,卻個個記憶猶新的阿哥。他們的形象可能不似四爺、八爺、十三爺的完美,但桐華大大卻將他們刻畫的有稜有角。


關於十爺:在我看來,十爺怕是所有阿哥里面,最與世無爭的,也是結局最好的一個,他天真,他幽默,他一根筋,他是妻管嚴,這些標籤都是形象。而且,十阿哥生日那天,若曦花了一整天的時間來打扮自己,感覺比她自己過生日都隆重,我不知道她那天的心情到底是怎麼樣的,但絕對有朦朧的少女愛意在裡面,雖不真切,但更顯珍貴。十阿哥對若曦的態度可以說是整個小說裡面,唯一可以和十三阿哥相提並論的人,他們對若曦的好都是發自內心的,不帶有任何目的的。而且從始至終,不像其他阿哥那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時事的變化而波動太大。他陪著若曦度過了一段雖然短暫,但絕對純真的少年時光,雖然不能像十三一樣成為她的知己,但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她的親人。


關於九爺:九阿哥在《步步驚心》裡貌似是最不討喜的一個了。大家愛四爺,我也愛,愛四爺的深沉理智、愛四爺對若曦默默地關懷;大家愛十三爺,我也愛,愛十三的放蕩不羈、愛十三和若曦惺惺相惜的友情。還有人愛八爺,八爺的溫潤如玉,甚至是八爺的狠辣陰險;還有人愛十四爺,十四的爽朗陽光,甚至某種層面上的“自私”心機。大家也不反感老十,他的憨厚單純,是整本書中最“乾淨”的存在。之前種種不提。光是在文尾,放出蟄伏多年的玉檀,真是讓讀者始料未及。九爺將男人的心狠手辣,發揮到極致。桐華大大寫了這麼多角色,都是性格多面,飽滿的。唯獨九阿哥,在文中是一種黑暗面的存在。他陰險,狠毒,風流......是各種黑暗面的集合。但是我卻不討厭他,反而愛上了除了四爺以外的一個阿哥,一個在歷史上基本上都是以反面形象出現卻忠心耿耿的阿哥。


關於十三爺:好一個風流才子。在讀到若曦替十三求情被康師傅罰跪在御花園,四阿哥來探望若曦,陪著若曦在漫天風雨中挨著、受著、痛著、熬著時,我的眼淚下來了,當一個男人看著自己的心愛的女人在雨中中跪著,任由萬千雨點砸落在她身上,而自己只能看著,那撕心裂肺的痛苦可想而知。十三爺對於若曦也好,對於四爺而言,都是無可取代的存在。知己、手足,十三爺將自己的情誼表露的淋漓盡致。

叫人不念不忘的女人

桐華大大筆下的女角,除了對若曦的不念不忘,其他每位爺的紅顏,這些女子的個性,更是在書中活靈活現。四福晉的知性,八福晉的果敢,玉檀的痴情,十福晉的霸道,綠芙的相守。這些女子,愛的鏗鏘,愛的專一,愛的委曲求全,愛的義無反顧。我不得不對作者豎起大拇指,只想說一個字:“服”。


關於八福晉:郭絡羅氏,這個為了八爺全心全意付出的女子,究竟需要多少愛才會如此呢?在八爺春風得意時,在八爺落寞失意時,只有她也唯有她堅定的站在他身後,陪著他,守著他。當雍正命八爺休妻時,心如死灰的她義無反顧的選擇了自盡,對她而言,八爺就是她生命的全部,如果離開他,活著還有何等意義?她將自己的一生完完全全的奉獻給了八爺,縱使八爺有再大的野心,也全力支持他,維護他。娶到這樣的女人,真是八爺的福氣。命定的劫數,在她的死後,八爺更是放手一搏。


關於綠蕪:在十三爺落難的時候不離不棄,在十三爺輝煌的時候抽身而退。換做任何人,估計都不能做到吧?說八福晉偉大,但畢竟他們榮辱與共過。但綠蕪呢?敢愛敢恨,為了愛選擇了十三爺,為了恨放棄了十三爺,此樣的女子,恐怕再也遇不到了。她的灑脫,她的明事理,她的執著,她的痴情,她的一切的一切,即使縱身躍入深湖,也令人久久不能忘記,十三爺沒有愛錯,而她也成為十三爺心中永遠的痛,延續著對承歡的愛......


在整個故事中,綠蕪與十三的愛情故事同樣令人唏噓,養蜂夾道中患難與共的十年,足以令大多數人汗顏,而一個風塵女子可以不計名分的與之相伴左右,也算是上天難得的一點恩賜吧,但就是這一點恩賜,上天都是吝嗇的。在十三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時候,上天同樣也露出了他醜惡的一面,隨著綠蕪的投水自盡,不光結束了自己短暫而坎坷的一生,同樣也帶走了一位翩翩君子所有的思念與情感。我不知道在以後上千個日日夜夜,當十三獨自面對孤獨的夜晚時,那種痛徹心肺的思念時刻伴隨著他,這樣的日子他是怎麼度過的。想到這裡,我哭了,上天的殘忍,對如此坦蕩的君子如此的不公。一直不相信世界上有如此完美的人,但桐大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十三的卻如此,我不知道怎麼解釋十三所遭遇的一切,也許只能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吧。


也許在桐華大大的筆下,綠蕪的出場可以說是寥寥無幾,但是每一筆的描寫都沒有浪費,鮮活的綠蕪躍然紙上。


關於玉檀:看完以後最不值的就是她,為了當年的救命之恩,她付出的太多太多了。那個在冰天雪地裡被鞭子抽得血跡斑斑卻不肯鬆手的瘦丫頭,握著筆忽然被九爺摟在懷裡嚇得渾身顫抖的少女,站在宮牆的角落處默默凝視九爺的宮女。一句“紅塵中一痴傻人而已,玉檀不悔......”對於玉檀,九爺似懂非懂,卻又不願意懂。他身邊的女人沒有哪個像玉檀一樣,到最後,讓他連死都不能安心,帶著對她的後悔和憐惜走了......


關於馬爾泰·若曦:翻閱了本書幾遍,我只想說,女主角就是被自己作死的,糾結,猶豫,都是她最後含憾離世的原因。但我仍然愛她,愛她明知結果仍不顧一切向前衝的決心。因為是現代的人,所以我會想,如果換做你我中的任何一個人穿越過去,會和她做出一樣的選擇嗎?歷史無法改變,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知道了所有人的結局,卻無法得知自己的,這種心情,還不如什麼都不知道,糊里糊塗的過比較好。


對八爺,她喜歡過,但我認為不能稱得上愛,八爺雖沒有為了她而放棄爭奪皇位,但如果真正愛一個人,雖不能避免他不會是大清帝國皇帝的事實,也會在他身邊陪伴著,八福晉一語擊破“如果是你,你也可以,只要你心中有爺。”所以只能說她不夠愛八爺,或者說,八爺也不夠愛她。


而對四爺,因為早知道他會是以後的皇帝,所以從一開始就有意的向著四爺,雖然其中故事曲折,但不可否認的是她是愛四爺的,甚至即使他不是以後的雍正帝,也會愛著他。但偏偏造化弄人,最後嫁給了十四爺,如果不是九爺的懷恨在心,如果不是八福晉的一番言語,如果不是對十三爺的滿心愧疚,結果就不會如此,有因必有果。


如果若曦不願意,我相信十四爺永遠也不會拿出康熙的那道聖旨,她解脫了,也困住了。終日的寫著“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而臨終時終沒有見到她的四爺。四爺當初沒有讓十四爺送走自己的皇阿瑪和皇額娘,而如今諷刺的是,自己心愛的女人離世,終究也因十四爺而沒能見到最後一面。一切都是天註定,又能怪誰呢?


看完這本書 ,我只想反覆吟詠這首情詩: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倉央嘉措《十誡詩》


若曦對八爺,怕是最好不相見,便可不相戀;若曦對十爺,最好不相惜,便可不相憶;若曦對十三爺,最好不相伴,便可不相欠;若曦對十四爺,最好不相對,便可不相會;若曦對四爺,最好不想愛,便可不相棄。


仍記得,書的最後一幕。若曦的身體日漸衰弱下去,太醫的回答都是“油盡燈枯”,長年的憂懼使若曦五內俱傷,當年罰跪雨中及六年浣衣局的經歷使她得了嚴重的風溼,十四由最初的驚怒轉為後來的悲傷、絕望,他更加用心的對待若曦——最後的日子。

終了,若曦躺在十四的懷中,走完了人生的最後時光,身邊是絢爛的花樹和漫天飛舞的花瓣,將她美麗的生命永遠定格在那桃花紛飛的時節......直到此時,十四才敢在若曦的額上印下一吻,這傾注一生深情的一吻......冥冥中,眼前又閃過那兩個鬥眼雞似的少年,還有在草原上策馬奔騰的兩個俊朗身影......想必,在若曦的夢中,那一吻,一定錯會成是四爺給她的。“紫藤架下,月冷風清處,筆墨紙硯間,若曦心中沒有皇帝,沒有四阿哥,只有拿去我魂魄的胤禛一人!”

前世今生,百年蹉跎,時空流轉,如夢離合。莊生一夢,蝶舞翩翩,是耶非耶,猶疑夢酣。廿載相思,刻骨無痕,花飛過處,難覓芳魂。


若曦最後的日子裡,魂魂夢夢盼重逢,紫禁城中那個孤絕的身影,是若曦離去時眼前最後的影像,她最後的話是“我會和孟婆多要幾碗湯,把你們都忘了,忘得一乾二淨。”如此悽絕的話語,今生柔腸已都扯斷,斷成寸寸卻仍在相思,今生心魄已都破碎,碎成片片卻仍在苦盼。

不想再寫雍正為何沒在最後的日子裡趕來,也不想再寫他的誤會、他的震怒、他的悲痛、他的絕望,只是想,當站在若曦的靈位前時,當看到若曦已被火化連最後一面仍不得見時,當面對若曦一直珍藏的白羽箭時,當整箱的字貼上那熟悉的筆跡刺痛自己的眼睛時,當淚水終於越過最後的一道防水線時,他的心中,是怎樣的一種刺入靈魂的痛?


《網文新觀察》電子刊於2016年創辦,由上海市作家協會指導、上海網絡作家協會主辦,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資助,是上海網絡文學評論新陣地,共同助力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闢有解讀網文、 類型研究 、大神專欄 、 網絡關鍵詞 、 學術交流等主要欄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