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沒做好4個“準備”,就把孩子送幼兒園,小心“入園焦慮”

為什麼平時在家裡寶寶挺活潑開朗的,也不會大哭大鬧,但自從上幼兒園開始就各種起床氣,身體莫名不舒服呢?出現這些問題,極大可能是你的寶寶有入園焦慮了。


家長沒做好4個“準備”,就把孩子送幼兒園,小心“入園焦慮”

“入園焦慮”的表現

  • 哭鬧,不願意去幼兒園,嚴重的甚至會謊稱身體不舒服,拒絕進幼兒園;
  • 表現孤僻,不聽老師的指揮,不能跟其他小朋友融入到一起;
  • 身體莫名出現各種不適,如消化不良,煩躁多汗,睡眠不安,做噩夢,發燒等現象。
家長沒做好4個“準備”,就把孩子送幼兒園,小心“入園焦慮”

家長沒做好4個“準備”,就別把孩子送幼兒園

1、家長沒有學會自我調整

家長的表現會無形中對孩子造成影響,有些時候,與其說是寶寶焦慮,不如說是家長焦慮。在開學的第一天,幼兒園門口經常會看到寶寶和家長在一起哭的情況,還有家長在園外偷看,不忍離開的情形。其實這些做法無形之中加重了寶寶入園的恐慌和心理負擔。

家長沒做好4個“準備”,就把孩子送幼兒園,小心“入園焦慮”

所以當我們在問寶寶入園焦慮怎麼辦的時候,不妨先自我審視一下自己是不是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入園是寶寶獨立適應社會的第一步,而且幼兒園裡有老師和同學的陪伴,家長們沒有必要過於擔心,反而是越擔心,擔心的事情越容易發生,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放輕鬆,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相信自己的寶寶,相信老師,能夠很快適應新的校園生活。

家長沒做好4個“準備”,就把孩子送幼兒園,小心“入園焦慮”

2、家長沒有調整好孩子的生活習慣

進入幼兒園寶寶要開始自己獨立生活,家長們要提前準備好寶寶要用的各項生活用品,在家裡提前演練入園後生活。比如,提前讓寶寶使用幼兒園作息規律,養成早睡早起和午休的習慣。提前準備好寶寶用的水杯,飯盒,午睡用的被褥,在家先提前讓寶寶適應如何自己吃飯,自己蓋被子,睡覺等。

家長沒做好4個“準備”,就把孩子送幼兒園,小心“入園焦慮”

如果寶寶熟悉入園後用的各項物品和學習生活習慣,在入園後能夠很快的找到熟悉的感覺,與在家庭中生活的差距感會大大縮小,從而減少寶寶的恐懼心理。

家長沒做好4個“準備”,就把孩子送幼兒園,小心“入園焦慮”

3、家長沒有學會運用同理心,多安慰,少指責

任何人接觸新事物都需要一個過程,寶寶第一次離開家庭,獨立面對外邊的世界,有情緒是正常的表現,家長們應該給與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多安慰,多給孩子描繪幼兒園的美好生活。

家長沒做好4個“準備”,就把孩子送幼兒園,小心“入園焦慮”

如果寶寶出現哭鬧焦慮等行為,耐心的等寶寶哭完,給寶寶一個擁抱,讓寶寶感受到家長的溫暖。寶寶能夠感受到雖然去了幼兒園,但家長對寶寶的關心和疼愛跟以往一樣,寶寶心情變好的同時,第二天的表現可能也會更好。

家長沒做好4個“準備”,就把孩子送幼兒園,小心“入園焦慮”

4、家長沒有學會狠心

有些寶寶因為不想入園就哭鬧甚至撒謊身體不舒服,家長們看到孩子哭鬧,心就軟下來了想的幼兒園也學不到多少東西,不去一天也沒事,就會放縱寶寶。

家長沒做好4個“準備”,就把孩子送幼兒園,小心“入園焦慮”

這不僅不利於緩解寶寶的焦慮,還會導致寶寶意志力不堅定,不誠實守信等。一旦寶寶開始入園,一定要給寶寶立好規矩,不可無故遲到早退,只要身體允許就應該正常入園。

家長沒做好4個“準備”,就把孩子送幼兒園,小心“入園焦慮”

《寶寶入園繪本:我愛幼兒園》:

家長沒做好4個“準備”,就把孩子送幼兒園,小心“入園焦慮”

通過主人公米勒上幼兒園的歷程來引出幼兒園的生活,帶她瞭解幼兒園這個地方,藉由米勒的故事,我也能更讀懂孩子的世界,幫助孩子戰勝成長中的挑戰。

家長沒做好4個“準備”,就把孩子送幼兒園,小心“入園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