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和認知決定了我們的大部分人生

對於認知的重要性,10歲毫無感覺,20歲不屑一顧,30歲若有所思,40歲深以為然,50歲陷入沉思。

基因和認知決定了我們的大部分人生

“是否有效”是衡量知識的標準。


認知由知識、經驗構成,對於知識,我們普遍存疑。通過實證轉化為認知的那部分知識,才能產生效果,實證率越高的知識越有效。

基因和認知決定了我們的大部分人生

除了基因的基礎作用,有什麼樣的認知,就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也就會產生相應的結果,可以說,認知和基因一起決定了人生的起起落落。


基因的決定性作用。

基因和認知決定了我們的大部分人生

在出生的那一刻,普通人的基因成為不變的存在,如果不發生基因突變,就會一直持續不變地作用下去。


基因相當於程序。一旦程序開始運行,就會按照時間序列,在一定的時間啟動一定的進程,處理什麼數據,產生什麼結果,可以基本確定。


你所接受的認知都是你能夠接受的。


人體的血液3到4個月左右更新一次,人體的細胞大約6到7年就會全部更新,但人的神經細胞卻終身不更新。雖然現有的認知可能會顛覆原有的認知,但和人的記憶一樣,認知也是連續的,它們所依賴的就是包括神經細胞在內的這些物質基礎。而記憶和認知以什麼方式,通過什麼機制儲存在身體裡,人類還知之甚少。


財務軟件不能用於工業生產,不同類型程序的差別決定了對信息利用的差別。同一組數據,不同的程序將得出不同的結果。同樣,基因的差異決定了所能夠接受部分的差異,相應地產生認知的差異。


一個人有什麼偏好,容易相信什麼,容易接受什麼,基因起到了無形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的認知決定於基因。但認知畢竟是後天獲得,有基因決定的部分,也有後天經過總結經驗,通過學習知識形成的部分。


認知的作用在於補充和修正本能的不足。被基因決定的認知,與基因一起決定了我們人生的大部分。


人與人之間基因的差別並沒有不同類型程序之間的差別那麼大,但就是基因的這種微小差異,卻表現為認知的巨大差別。


基因是天生的,很多偏好也是天生的,這些生物基礎在極大地影響著後天的認知。天生聰明的人,認知能力高,而好學的人,也可以通過學習補足認知能力的不足,達到與聰明人同等的認知。實際上好學本身也是一種認知,起著巨大的作用。


如果將基因比作程序,肌肉、骨骼和各個器官就是硬件。程序員編好了程序,放在硬件上運行,產生結果。通過對比其他程序,我們可以對結果進行修正。雖然認知不能直接修改基因,但可以參照其他人的基因,修正基因運行的錯誤。


一把爛牌如何打好,才是最大的問題。


沒有十全十美的基因。基因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對環境適應能力的差別,相同的基因在不同的時代,面臨不同的生存環境,會有不同的表現。


不適應當前環境的基因,相當於拿了一把爛牌,如何能打好,就是最大的問題。


我們不可能選擇時代,這就要求我們在現有的時代,儘可能避開劣勢,發揮優勢,改變基因和認知對人生作用的比例,就是我們改變命運最有效的途徑。


此外,還有一個終極方法,那就是改變規則,一把爛牌就有可能瞬間變為好牌。這樣的轉變靠的還是認知,由認知積累產生心態的昇華,將環境因素變為影響情緒的最小部分,無論處於任何境遇任何階層,都能夠以平衡的心態對待任何事情。此時的認知與基因的作用比重發生了根本用不著的變化,也就徹底解決了命運的問題,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也就不是一句空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