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孩子從小讀經典這樣的育兒之道嗎?你認為有用嗎?

原則偉大


央視就有很多您說的這種節目啊,詩詞大會啊,經典詠流傳啊,這些應該都算吧。至於有沒有用答案是肯定的,關鍵在於用什麼,怎麼用。

首先,我們要了解您所說的經典的定義是什麼?四書五經?二十四史?四大名著?瞭解這些就是想知道您對培養孩子的目標是什麼,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其次,是家長的作用。如果僅僅去讀一些經典有多大的作用呢?那需要看家長在這個過程中能做什麼。孔子為了給他的弟子解讀《周易》當中的爻辭寫了《象傳》,為什麼這麼做?因為文字和句法的表達變化以及人為的神秘化的解釋,到了春秋時期《周易》當中很多內容已經很少能看的懂了,所以孔子才這樣做。

作為家長或者教育機構,其實更多的義務是從正確的角度去挑選和把握哪些內容適合什麼樣的孩子,這又需要去學習一些西方的兒童發展理論,洋為中用的去匹配合適的經典內容。另外結合時代的背景去做創新的一些解讀便於兒童學習。

所以這應該是一個非常龐大繁雜又非常系統的一個話題,對從業人員或者家長來說,專業和認知結構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市面上可能還沒有那種認知度非常高的類似內容和專業機構。不過,這倒是一個非常好的研究方向,希望有這樣的專家學者能夠在這個領域深耕,重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傳承和教育體系。


老吳聊的故事


你好,我是想哥香弟麻麻。

我覺得讀經典肯定是有用的。

我家哥哥從一歲多開始,我就經常給他聽聲律啟蒙。聽多了,他慢慢地會背了一些。但是我一直都懷疑他是否能理解。直到有一天早上,他起床發現外面下雨了,順口說了一句,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我就認為長時間的灌輸是有作用的。

此外,我也經常帶他背古詩,聽成語故事。現在,他開始會在合適的場合使用,讓我們大吃一驚。比如吃東西的時候,他會說孔融讓梨,有時候和弟弟在一起,吵架過後會說相煎何太急。

所以如果你想讓孩子讀經典,肯定是有作用的。建議初期從簡短的內容開始,持之以恆,不斷輸入,養成習慣。到三歲多的時候,你就會慢慢發現有輸出了。

等到孩子脫口而出的時候,你就會意識到,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共勉。


想香麻麻


我是一個4歲孩子的寶媽,我從小就教兒子讀一些古詩還有一些國學經典,孩子在這方面受益也很大!

國學經典,博大精深,可以讓孩子耳瑜目染,終身牢記!

國學經典都是人生的一些智慧,人生的哲學,對孩子素質培養是很重要的。

從小我就給孩子買了國學機,在他玩耍,吃飯的時候我都給他打開聽,慢慢的有些詩我不交他,他自己都會了!

一切的改變從你此刻的選擇開始!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

怎樣能讓孩子快速記住,我總結了一點經驗,大家可以點擊關注,我慢慢分享給大家!





樂樂媽820


您好,我是【彬媽閱讀】,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我知道讀經典這樣的,我家孩子上的舞蹈課每節課結束前都會講《弟子規》,剛開始沒覺得有什麼特別的,但是後來發現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有了明顯變化:

一、更有禮貌,也知禮儀了。

二、每天幫忙做家務,知道孝順父母了。

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變得獨立了。

四、寫作業也不拖沓,變得更自主認真。

每一節舞蹈課結束前,家長也會在教室接受孩子的敬拜禮,每次看到孩子無比認真且懷著感恩之心敬拜時,我內心深處被深深觸動。

我不得不承認平時融入《弟子規》的薰陶和影響,孩子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潛移默化地變得懂禮貌、知禮儀、孝順父母,真的是變得越來越勤快懂事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我是愛閱讀、愛分享的【彬媽閱讀】!


彬媽閱讀


個人認為,孩子從小讀經典是利大於弊的。 文化是一種傳承,特別是對於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我國,從小接受經典對於孩子是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的。特別是現在的孩子,有些父母認為西方的文化是先進的,讓孩子接受一些所謂的先進教育。什麼學鋼琴、小提琴、拉丁舞… 什麼賞識教育,從小灌輸不能受一丁點兒的委屈,凡事不能輸給別人,事事爭第一。這樣無形當中,讓孩子丟失了經典中所提到的尊師重道、母慈子孝的文化傳承!多了那些弒母、跳樓的少年悲劇!這些皆源於從小缺少傳統文化的教育,心中缺少仁、義、禮、智、信!

1

人格優化,身心健康

經常誦讀經典的孩子,會養成孝順父母,懂禮貌,知禮儀,有教養的良好習慣。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內涵會在更高的起點上邁步,從而不僅身心健康,而且會使成功的幾率明顯增加。

2

專注力提高

經常進行誦讀經典的訓練,會逐漸形成精神集中專一、頭腦裡少雜念、內心寧靜安詳的良好讀書習慣,從而使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明顯提高。

3

記憶力大大提升

經常背誦經典,孩子的記憶力將獲得明顯提高,50%的孩子能達到“過目不忘”的程度。一旦獲得了這種記憶能力,記憶任何科目的知識都會很輕鬆,並一生保持這種超越常人的記憶力。

4

語文能力增強

背熟《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論語》、《大學》、《老子》、《中庸》、《孟子》、《管子四篇》、《中華經典精粹選讀》等經典後,孩子的識字量將達到5000字(這是中文系教授的識字量)左右。此後,孩子作文、發言時就會出口成章、引經據典,很有深度。

5

閱讀興趣和能力大為提高

讀懂經典,孩子會形成博覽群書的習慣。許多誦讀經典的孩子,在6歲-10歲時,能主動找書讀。一個7歲前誦讀10部左右經典的孩子,可創造1年閱讀500冊到1000冊書的奇蹟,從而視野開闊,智慧流溢,比不誦讀經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許多倍。

6

對其他科目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通過誦讀經典,孩子的形象思維(右腦)獲得全面的鍛鍊,從而為學習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等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這些科目的學習成績也隨之提升2-4倍;此外,經典的內容早一點存儲到頭裡邊,孩子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就會潛移默化地進行消化,從而使理解力也獲得提升。

7

才藝、體育、勞動等技能的學習變得很輕鬆

“心靈手巧”是誦讀經典的另一種效益。通過誦讀經典,可使頭腦裡和軀體內的氣血很好的暢通,健腦效果明顯,大腦支配手指的能力得到了強化,從而在才藝、體育、勞動等技能的學習上會事半功倍。

8

通過誦讀經典,患有多動症、感覺統合失調、自閉症的孩子的症狀明顯緩解。這一項意外的收穫已為醫學界所關注,相關醫院已開始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了。

9

促進親子關係,親子相長

許多經典是家長們也沒有接觸過的,因此,父母(包括爺爺奶奶)和孩子一起誦讀,除了能有效地促進家長和孩子的感情外,還能取得健腦、健身、緩解壓力、解除疲勞、提高文化層次的良好效益。

10

對“文言文”有了天然的親近感

有的家長認為經典以“文言文”為主,擔心孩子不理解,其實,在孩子記憶力最好的時候,關鍵的關鍵是把這些經典先背誦下來,並不一定讓孩子去理解,以後,經過複習及日常的應用,則“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孩子會自然而然地具有了閱讀文言文的能力。讀懂文言文則會掃除接受聖賢教育的障礙,從而為考大學、做學問、幹事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11

加強深度思想,重振人文建設

當代社會,流行讀物氾濫,信息過剩。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非常容易滋生浮躁心、傲慢心,某些人甚至會產生無法擺脫困惑和焦慮,有的人會對活著的意義和價值產生疑問,從而厭倦生命、質疑社會。經過經典的燻修,可讓孩子從小樹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言、立德”等人生志向,從而懂得擔當責任,懂得如何更好的實現人生的幸福和成功。



李香蘭1880


1.人格優化,身心健康——經常誦讀經典的孩子,會養成孝順父母,懂禮貌,知禮儀,有教養的良好習慣。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內涵會從更高的起點上邁步,

2.專注力提高——經常進行誦讀經典的訓練,會逐漸形成較高的專注力、內心寧靜安詳的良好讀書習慣,《大學》中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講就是這個道理,從而使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明顯提高。

3.記憶力大大提升——經常背誦經典,孩子的記憶力將獲得明顯提高,一旦獲得了這種記憶能力,記憶任何科目的知識都會很輕鬆,並一生保持這種超越常人的記憶力。

4.語文能力增強——背熟經典後,孩子的識字量大大增加。此後,孩子作文、發言時就會出口成章、引經據典,很有深度。

5.閱讀興趣和能力大為提高——讀懂經典,孩子會形成博覽群書的習慣。許多誦讀經典的孩子,在6歲-10歲時,能主動找書讀。從而視野開闊,智慧流溢,比不誦讀經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許多倍。

6.對其他科目的學習有很大幫助——通過誦讀經典,孩子的形象思維(右腦)獲得全面的鍛鍊,從而為學習數學、物理、外語、化學等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經典的內容早一點存儲到頭裡邊,孩子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就會潛移默化地進行消化,從而使理解力也獲得提升。

7.才藝、體育、勞動等技能的學習變得很輕鬆——“心靈手巧”是誦讀經典的另一種效益。通過誦讀經典,可使頭腦裡和軀體內的氣血很好的暢通,健腦效果明顯,大腦支配手指的能力得到了強化,從而在才藝、體育、勞動等技能的學習上會事半功倍。

8.文化修養與道德品質養成:文化修養和道德品質的提高是我們最願意看到的結果。經典飽含古人的智慧修養,經典是在講各種規律:仁義禮智信,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通過讀經,很容易就把孩子的道德層面提高。

9.促進親子關係——許多經典是家長們也沒有接觸過的,因此,父母(包括爺爺奶奶)和孩子一起誦讀,除了能有效地促進家長和孩子的感情外,還能取得健腦、健身、緩解壓力、解除疲勞、提高文化層次


xiaozui7529


當然有用。但是,要會讀,才能對孩子幫助更大。如果只是簡單得讀了一個故事,那麼,很可能出現,讀了1000本繪本,孩子還不會閱讀的問題。孩子之間的差距,並不在於誰更勤奮,因為時間對每個人是平等的,一天只有24小時。

關鍵在於思維差距,培養孩子的思維模式,從小開始。早期閱讀,可以注意一些簡單的閱讀技巧,“指讀”、“反覆讀”。

閱讀與思考,3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在閱讀中加入思考,思考什麼,可以是繪本與具體事物的聯繫,可以是繪本與已有知識的聯繫,可以是繪本與自身經歷的聯繫。

沒有思考的閱讀,只是單純地記住了一個個故事,但是,孩子無法把這些故事有機聯繫起來,分散的一個個故事,就像一個個知識點,沒有織成一張網。無論怎樣閱讀都會有益,但是,不同的閱讀方法差距會很大。早期養成好的閱讀習慣,為了將來學習打下基礎。


相伴讀書


你好,我是妞妞麻麻,很高興能給你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我家孩子已經1歲半啦,在家裡我一直堅持給孩子每天讀經典,我認為讀經典對於孩子的成長獲益匪淺。

首先,這些經典都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孩子們能從這些經典中獲取智慧,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經常進行誦讀經典的訓練,會讓孩子養成內心寧靜,注意力集中,頭腦裡少雜念,靜心閱讀的良好讀書習慣。從而使學習效率和質量明顯提高。

其次,現在的社會發展節奏太快,不良誘惑也很多,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有很多不利的因素。孩子時期的模仿能力特別強,看到周圍的人在幹什麼,也會跟著效仿,比如看到周圍人在玩遊戲,玩手機,他也會跟著玩,同樣,耳濡目染,如果經常聆聽經典,就如與聖賢為友,好像在聽一位優秀的老師傳授知識,“腹有詩書氣自華”,孩子氣質和睿智也會日增見長,經典好比充滿智慧,閱歷豐富,德高望重的老人,能認識這樣的老人,自然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還有,讀經的孩子更加善良,德行深厚,懂的感恩,懂的給予和分享,有更高的格局,更懂的愛自己,愛他人,懂的尊敬他人,《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讓孩子做事情更加有恆心,讀經的孩子充滿正能量,能靜能動,察覺心也高於平常人,在成長的路上不會迷失自己,更擁有面對挫折的勇氣,和消化負面情緒的智慧。經典中優美的韻律,讓孩子彷彿遨遊在無邊的海洋,充滿遐想。

最重要的是,教育的真正目標,學過《易經》都知道,叫做“蒙以養正”,孩子最開始的時候養正是最重要的,養正就是養他的心,養他的志,就如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而不是僅僅為了開豪車,住別墅,能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我們知道,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尤其是在13歲之前,擁有超強的能量。特別是孩子在0—6歲前是自然的右腦記憶,記經典就如記電視上的廣告詞一樣,沒有難易之分,兒童期先記下這些經典,不需要讓孩子理解,畢竟所有的註釋都是蒼白的,在以後的人生中孩子自然會理解、感悟並應用這些經典。例如現在讓孩子記“道可道,非常道”就去記下來“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一樣。

給孩子從小種下聖賢的種子,終有一天會在孩子心靈開出奇異的花,繼而長成參天大樹。

你們怎麼看,希望對你有幫助





媽咪成長時間


我覺得育兒沒有捷徑,需要父母一直努力學習,跟孩子一起進步。尤其是現在信息爆炸時代,各種消息魚龍混雜,需要父母給孩子挑選適合孩子的。經典的東西也不是都適合孩子。如《弟子規》中“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在現代就不是必須的,要教給孩子學習,但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無論是哪種知識,都不可能適合所有孩子,所以教育孩子也不應該千篇一律的選擇一種方法,應該因材施教。即使再有營養的東西天天吃營養過剩也不是好事。

所以我認為做父母是一個很偉大的職業,也是很辛苦的職業,因為沒有標準,沒有考試,不能量化。孩子的一生幸福與否與父母引導教育關係很大,需要父母用一生去探究。


快樂帶娃


小孩大腦知識發育是父母灌輸的營養物質!如果在小孩大腦發育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沒有到位,那麼小孩就錯過發育的關鍵時期,就是說沒有發育空間了!

知識對於剛生下來的小孩由其重要!大腦似一張空白的紙頁該塗抹些什麼給小孩呢?那麼就要父母用心去思量!

1:音樂薰陶。讓孩子記憶力放飛!在成長快樂中奔跑!在失敗中歡笑!愉悅的心情是健康益友!

2:經典名著。耳燻目染!讓孩子出口成章!懂思考、懂禮儀、懂感恩、懂格局!

3:名人作習。從小養成一個好習慣!大凡名人都是從小嚴格要求自己,早立志,早刻苦,有宏偉的目標!所謂一個人的成長,從自律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