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傅斯年,有啥有意思的事蹟值得說說?該紀念他什麼精神?

微影悼紅


抗戰勝利後,傅斯年代理了北大校長一職。當時有一個棘手的問題擺在了傅斯年面前,如何處置北大的“偽教授”問題。

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儘管北大內遷與南開大學清華大學等內遷高校組成了西南聯大,但有個別北大教師並沒有隨校內遷,而是選擇留在了北平。日軍佔領北平後利用原北大的校舍和來不及遷運的圖書設備,成立了一個偽“國立北京大學”,並開始招生開課,而原來的一些北大教員則繼續任教,如周作人出任偽北大教授兼文學院院長,著名古器物學學家和古文字學家容庚出任教授。

對此傅斯年認為這是北大之恥,覺得這些“偽教授”缺乏民族氣節屬於軟骨頭。在傅斯年看來內遷的北大教職工與偽教授是“漢賊不兩立,連握手都不應該”。為了捍衛北大的尊嚴,“讓北大保持一個乾乾淨淨的身子,正是非,辨忠奸。”傅斯年在報刊上發表聲明:“為保持北京大學的純潔,堅決不錄用偽北京大學的教職員,但學生經過甄別和補習,可以接受。”

一些出任過北大偽教員的人一看到這個聲明,都吃驚不小,心想傅斯年這是要斷了他們的生計活路。於是這些人到北平行營主任李宗仁處請願,強烈要求繼續留在北大教書。為此,容庚還發表了致傅斯年的“萬言書”。“二十年來蒐集之書籍彝器,世所希有,未忍捨棄,三也。”“淪陷區之人民,勢不能盡室以內遷;政府軍隊,倉皇撤退,亦未與人民以內遷之機會。荼毒蹂躪,被日寇之害為獨深;大旱雲霓,望政府之來為獨切。我有子女,待教於人;人有子女,亦待教於我。則出而任教,餘之責也。”

不過對於容庚的這番辯護陳述,傅斯年是毫不理會,他以答記者問的形式再次發表聲明,在聲明中傅斯年強調:北大有絕對自由,不聘請任何偽校偽組織之人任教;無論現在將來,北大都不容偽校偽組織的人插足其間。

就在傅斯年的聲明於1945年12月2日在北平《世界日報》刊出之時,躲在家中賦閒的周作人看到後是嗤之以鼻,他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見報載傅斯年談話,又聞巷中驢鳴,正是恰好,因記入文末。”“巷中驢鳴”如此尖刻的話語足見其對傅斯年的心底之恨到了何種地步。

無論是周樹人還是容庚,都是傅斯年的師友彼此還有一定的私交。但面對這些人的“汙點”,作為一校之長,傅斯年是鐵面無私毫不講人情,始終堅守著做人處事的底線,這種敢於得罪人的擔當精神是讓人欽佩的。


歷史眾相


讀過他的春秋策,第一節的題目驚到了我,哲學乃是語言學之副產品,隨後他有下結論中國無哲學,他似乎以為這是一件幸事。

我當時比較抗拒,後來我發現很有道理,古代中國太特殊了,而我們對他的認知建立在西方學術的基礎上,於是就有了種種不實的指控與偏見。最有代表性的是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到後來我讀梁漱溟,更加認定古代中國社會結構無比特殊,以至於我們必須另闢一條新路來認識他。這項工作在如今無疑是複雜的,現代化,科技發展,文化的交流等等都阻礙了我們的正確認識,如果放到民國,這項工作或許容易些。

民智開沒開,我想這是相關的另一個問題,在如今有多少人能真如錢穆所說懷著“溫情與敬意”呢?我想更多的是矯情與誤解,誤解倒還好說,矯情就有些過猶不及了。知乎的大v王陶陶說,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就是現在,言猶在耳。

我想說,這種比較似乎毫無意義,傅斯年先生本人並非一個純粹的儒學家,孔子只是他的一個研究對象,二者之間不存在傳承關係,如題目所說的比較也就不成立了。

曾經有人評價傅斯年是「亂世一書生」,憑著一股書生意氣走出書齋,成為「五四之子」,但也正是這股子書生氣使得他追求「正統」,成為蔣家王朝的殉葬者。

其實,對於傅斯年而言,他所做的一切無非是胡適所說的那樣,他是「中國最忠誠的愛國主義者」。至於對蔣介石的個人感情,不過是:「君以國士之禮待我,我已國士之軀報君。」

思緒萬千,想了這麼多。如果有一句話來做結尾,我想應該是:姑且由之吧!





愚蠢的畢言言


傅斯年,山東聊城人。中國歷史學家、學者,五四運動領袖之一。

傅斯年成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後,搶救、整理了一大批明清檔案。一次,歷史博物館以經費缺乏為由,曾以大洋4000元的價格將庫存的8000麻袋總計15萬斤的檔案賣給造紙商拿去造紙。傅斯年在得知此情後,立刻呈請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先生做主,最後才以1.8萬元將這批幾乎要進造紙廠的檔案買下,搶救下這批十分珍貴的檔案材料。

傅斯年是一位勤奮敬業的學者,他曾說過:“一天只有21小時,剩下3小時是用來沉思的。”臺灣大學校園內的“傅鍾”就是為紀念傅斯年而設立的,每節上下課時“傅鍾”會鐘響21聲,寓意每位學生都要學習傅斯年先生的敬業精神。



半個南山人


我覺得題主提的問題很厲害啊。抓住了傅先生的特點。

傅斯年先生是個學者,但他的大部分著作,在當時的時代可能有些影響,如今卻不是專業領域研究的必讀書了,或可不再表。但傅先生的行止、交宜,至今為人津津樂道;先生的風骨精神,至今值得我們學習。

我講幾個先生的舊事,能看出風骨、看出真性情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傅大師感憤國難急就《東北史綱》,以學術捍衛國土

“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知識分子慷慨激昂卻一籌莫展,傅斯年問:“書生何以報國?”傅斯年提出,要從學術上,為組織國人抵抗、爭取國際支持、收復東北做好準備。作為一介學人,傅斯年緊握手中筆,用自己的知識,向帝國主義宣戰。這也是傅斯年聯絡了方壯猷、徐中舒、肖一山、蔣廷黻等人來共同完成這一歷史使命。他寫作《東北史綱》的第一動機。他用知識來說服國人,增進國人對東北地區的瞭解,進而增加國人抗日的決心。他駁斥了 “日本人近以‘滿蒙在歷史上非中國領土’一種妄說鼓吹當世”,並“以此為其向東北侵略之一理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不僅是愛國情懷激發的著作,更是以現代學術規範、運用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等現代學術規範建構出來的中國區域史的開創性作品。1932年1月,美、法、意、德等國組成的“李頓國聯調查團”成立後,傅斯年讓李濟將《東北史綱》節譯成英文,送交李頓調查團,《東北史綱》一書便成為李頓調查團調查“九•一八”事變時中國政府提供的確鑿歷史證據。書生報國,有遠見、有學識、有激情。先生就是這樣的典範啊!

第二個故事:傅老虎北大驅奸,一個都不寬容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由於校長鬍適還沒有回國,北大校長由傅斯年代理。從敵偽手裡接辦北京大學,有很多棘手問題,如對日本統治下的北京大學的教職員如何處理便是一個問題。傅斯年決定一個不用,“我決心掃蕩之,決不為北大留此劣根。” 1945年10月底,傅斯年抵達北平,陳雪屏等人到機場迎接,傅斯年下了飛機,一句寒暄也沒有,第一句話就問陳與偽北大教員有無來往,陳回答僅限一些必要的場合。傅先生聞言大怒:“‘漢賊不兩立’,連握手都不應該!”當場表示偽校教職員全部都要“屎殼郎搬家-滾蛋”,請司法部門將罪大惡極的儒林敗類捉拿歸案。對自己曾經的老師周作人,因為周作人曾失足從偽,傅斯年也毫不留情的清算,他堅持的就是“正是非,辨忠奸”。

他之所以這樣“秋風掃落葉”,是因為他知道,胡適為人溫和、提倡寬容,回國以後很難應對這樣複雜的局面,只有由他這個代理校長扮演老虎,痛下殺手了,他得意的說:“實在說在這樣局面下,胡先生辦遠不如我,我在這幾個月給他打平天下,他好辦下去。”

第三個故事:參政會炮轟孔祥熙,三評論逼辭宋子文

傅斯年不但是個優秀的學者、是知識分子的靈魂人物,他從政的時候,還是一門巨無霸的大炮,並且專打豪門權貴。

傅斯年在1944年曾兩次上書彈劾行政院長孔祥熙,上層雖不予理睬,但後來還是讓他抓住了孔祥熙貪汙的劣跡,在國民參政大會上炮轟孔祥熙。蔣為保護孔祥熙,親自出面宴請傅斯年,想為孔祥熙說情。二人有這樣一段著名的對話:

蔣問:“你信任我嗎?”傅斯年答:“我絕對信任。”“你既然信任我,那麼就應該信任我所任用的人。”傅斯年說:“委員長我是信任的,至於說因為信任你也就該信任你所任用的人,那麼,砍掉我的腦袋我也不能這樣說。”

蔣無奈,只得讓孔祥熙下臺。

1947年2月15日,傅斯年在《世紀評論》發表《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炮轟行政院長宋子文。一星期後,傅又在《世紀評論》發表《宋子文的失敗》一文,直言“(孔、宋)二人雖不睦,但禍國的事,卻也‘蕭規曹隨’。”他指出孔、宋代表的權貴勢力“斷送中國的經濟命脈”,“簡直把中國葬送在十八層地獄下了。”3月1日,傅斯年應儲安平之約,在《觀察》週刊發表第三篇檄文《論豪門資本之必須剷除》,從國家資本、官僚資本、權門資本入手,對當時中國的狀況條分縷析,講得清清楚楚,至今讀來,令人擊節!

傅斯年在給胡適的信上說:“我一讀書人,既不能上陣,則讀聖賢書所學何事?我於此事,行之至今,自分無慚於前賢典型。士人之節,在中國以此維持綱常也。”

第四個故事:傅斯年俠骨柔腸,梁思成窮病受助

傅斯年脾氣暴,但他對人才的關心,對朋友的細心,恐怕也不是他人能比的。

抗戰期間,很多學術機構都遷到了李莊,梁啟超的長子梁思成和次子梁思永也困在西南這個小山村,過著貧病交加的生活。梁思成的中國營造學社是個民間學術團體,沒有經費來源,好不容易向政府要到一點錢,也只夠維持很短時間的開支,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常年輾轉於病榻,一方面協助梁思成編寫《中國建築史》,一方面又要照料兩個孩子,處境十分艱難。梁思永是考古學家,雖然戰勝了死神,度過了危險期,但由於工作勞累,營養不足,病體十分虛弱,每天連到山上史語所去上班都支撐不住。

目睹梁氏兄弟的艱難狀況,傅斯年憂心如焚,為了替國家保存人才,他給朱家驊、葉企孫、杭立武等官員寫信,談到梁家兄弟的家世和學問人品,為他們爭取經濟資助。他甚至還直接上書蔣,介紹梁家兄弟的身世、學術貢獻、面臨的困難,爭取經費支持。

而且,他所做的這一切,梁思成兄弟、林徽因都不知情。他覺得,如果說出來了,像梁思成、林徽因這些知識分子,完全可能拒絕接受幫助。傅斯年是一個俠義之人,他的做法,正表明了他柔情的內心,他無私和高尚的情操。

傅斯年的故事很多,我的這篇問答的主要參考了以下兩本書。裡面,還有許許多多像傅斯年這樣的“先生”的故事。讀來,是一邊唏噓一邊景仰啊:

嶽南著《南渡北歸》,全六冊,含《南渡》兩冊,《北歸》兩冊,《離別》兩冊。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全書全景再現中國最後一批大師群體命運的劇烈變遷。

嶽南著《那時的先生》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本書在線艱危歲月大師群體沉默而光榮的歷程。

這次我沒有放先生的照片。傅先生很胖。後來他的死因也和肥胖有關。拍了參考書封面照片附後。




松蔭溪畔掃雪僧


傅斯年是民國時期的文化名人,在多個領域都有所作為,但是他的學問就像是一地珍珠,缺少線來串起,所以總的來看,他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


納米讀書


學問從來不肯閒,

傅鐘聲裡識傅園。

孟真未必英雄漢,

思考三時算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