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忠告:人到五十,這兩種話儘量少說,會慢慢消耗福報

俗話說,飯可以亂吃,但是話卻不可以亂說。因為亂吃飯的話,就算是吃出問題來,也能求醫治療。可若是亂說話的話,那就很難找到方法進行彌補了。由此可見,很多時候言語能給人造成的傷害,明顯遠大於其他因素能給人造成的傷害。所謂言多必失,說的便是這個道理吧。

正因為如此,我們的老祖宗才會告誡我們,有兩種話是不能常說的。尤其是對已到知命之年的人而言,總愛說這兩種話的話,便容易導致福報被慢慢消耗光。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哪兩種話具有如此大的威力呢?如果你對這個話題比較感興趣的話,就不妨來圍觀一下下面的內容吧!

老祖宗的忠告:人到五十,這兩種話儘量少說,會慢慢消耗福報

一、不佔理還不饒人的話。

已到知命之年的人,其實就是指已經年滿五十歲的人。這類人往往已經擁有了非常豐富的人生閱歷,所以算得上是見多識廣了。按理來說,這類人在遇事的時候應該比那些年輕人要能看開的多。

但是人作為一個單獨的個體,在遇到事情的時候,都會想到“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但是大道理雞湯滿天飛,真到了這個時候,更多的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了。但是做人應該分清對錯好壞。尤其是年過五十,如果做出的事情不像樣子的話,很有可能會被被別人掛上“為老不尊”的頭銜。

但是實際上,情況並不像我們想的那麼簡單。要知道,有很多已經年滿五十歲的人依然竟然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但凡跟別人發生些小摩擦,即便他們明知道自己不佔理,也非要本著不能輸氣勢的原則對對方說些不饒人的話。最後將原本很好解決的事情給鬧大,弄得雙方皆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老祖宗的忠告:人到五十,這兩種話儘量少說,會慢慢消耗福報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既然是已經年滿五十歲的人,那即便他們犯了什麼錯,別人也應該讓著他們些,畢竟尊老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實際上,話可並不能按照這種邏輯來進行理解。

要知道,縱使對方是老人,也不能任由他們在本就理虧的情況下還嘴不饒人。那樣不是在弘揚我國的傳統美德,而成了在助長不正之風。到時候若是所有已經年滿五十歲的人都這麼幹,那年輕人哪裡還樂意去尊老呢?

老祖宗的忠告:人到五十,這兩種話儘量少說,會慢慢消耗福報

只有當年紀已經較大的人自覺不去做為老不尊的事情,才會自行得到年輕人的尊重。若是他們在跟年輕人發生了一點摩擦,而且還是在他們自己是過錯方的情況下發生了摩擦,只知道對對方說些不佔理還不饒人的話的老人,不僅沒有辦法得到對方的尊重,而且還會自毀形象,成為被眾人討伐的對象。

另外,通常情況下,喜歡將這種話掛在嘴邊的人,家庭生活往往都不會很幸福。因為他們這樣根本沒辦法處理好家庭關係,自然在日常生活中就會變得頗為沒有福氣了。

老祖宗的忠告:人到五十,這兩種話儘量少說,會慢慢消耗福報

二、言行反覆的話。

我們大家應該都知道,做人做事理應講究誠信。既然說會做到什麼事情,那就應該按照自己所說的那樣去做。可在實際生活中,有不少人根本做不到這一點。不僅如此,他們甚至還不以此為恥,反以此為榮。

若是有人因此而跟他們計較起來,他們反倒會認為是對方在故意找他們的麻煩。這樣的人很難交到朋友,更難在生活、學習和生活方面得到別人的青睞。所以,老祖宗才會告誡我們,不要常說言行反覆的話。尤其是對於已經年滿五十歲的人而言,這種話就更加不應該去說了。

老祖宗的忠告:人到五十,這兩種話儘量少說,會慢慢消耗福報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樣的人明顯已經能以長輩的身份存在了。他們肩負著給晚輩樹立榜樣的重任,若是他們總是說話不算數,那無疑他們會給晚輩們起到一個不好的榜樣作用。到時候不僅他們自己不會再得到晚輩們的尊重,而且還會連累那些晚輩們也要為自己愛說言行反覆的話的舉動付出慘痛的代價。這樣一來,豈不就成了害人害己了嗎?與其如此,還不如按照老祖宗告誡我們的那樣去做,也省得再因此被消耗掉不少福報。

老祖宗的忠告:人到五十,這兩種話儘量少說,會慢慢消耗福報

所以說,即便是對於年紀較大的人而言,也得注意講求一下說話的方式。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大家心裡很該有個譜了。若是已經年滿五十歲了,卻還不能做到管好自己的嘴巴,那想必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這些人也照樣過不上幸福的生活。不僅如此,倘若這些人的子孫輩們有樣學樣,那估計連他們的子孫後代也就都沒有辦法過上什麼幸福生活了。這樣的後果有多嚴重,想必大家都一定心中有數。

因此,為了避免悲劇發生,我們該聽老祖宗的勸的時候,就一定要注意去聽。當然了,老祖宗只能將自己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通過代代相傳的方式傳授給我們,卻並不能逼著我們按照他們說的去做。既如此,我們能不能為自己謀得福報,就要看我們自己是如何去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