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疫情期間家裡是開窗戶好?還是不開啊?

努力小寶貝


很多人擔心外面空氣中有病毒顆粒或者其他髒東西,開窗後會不會把病毒引進來?


今時不同往日,請大膽開窗

武漢以外大部分地區,已經很多天沒有新發病例,外界乾燥、通風環境下,加上太陽光紫外線照射,冠狀病毒顆粒很快會被殺滅。

離開了人體細胞,無法複製,幾個小時就會失去活性。在大家的配合下,我們已經實現了張文宏教授的“悶死病毒”目標,各地已經開始謹慎復工。


開窗通風不僅能預防病毒,還能預防細菌性肺炎,增強體質

人類需要清新的空氣,流通才能清新!我們的氣道順暢,才不會發生阻塞性炎症。

這是我們最近遇到的一位病人,因為咳嗽、發燒CT發現肺炎,他的肺炎是因為左側支氣管發生堵塞,被癌細胞堵住了,氣流不暢,氣管分泌的粘液無法順利排出,中心型肺癌引起阻塞性炎症。腫瘤合併這種炎症是很常見的。

這場戰疫,我們離勝利不遠了

重症病人集中收治,輕症病人在方艙醫院密切監控,這是控制傳染源的最重要環節,我們做得很好!

這是已經休艙的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26天時間共收治1056例病人,零死亡,這是一場並不傷感的告別!最近這樣的好消息接二連三!

過去這段時間,正是由於這些人的默默付出,已經還給了我們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

迎著朝陽,開始新生活吧!

最後提醒一句,開窗戶儘量中午開,在豔陽高照的時候迎接清新空氣,沐浴陽光!


影像科豪大夫


說實話,我每天都在為這個問題而糾結煩惱。每天清晨,我還沒有起來,老媽就會起床打掃衛生,直接推開我房門,把窗簾拉開,窗戶打開,讓嗖嗖的北風和漫天的PM2.5全部快樂地一股腦湧進我的房間。一般等房間變成冰窖的時候,也都是我起床的時候。為了這個問題,我跟她討論了很多次,我說外面細菌多,傳染,霧霾嚴重。她說多開窗通風有好處。

導致最後的常態就是我不停地關窗戶,她不停地開窗戶。於是乎,後來我放棄了。所以我覺得,開窗戶還是不開窗戶,決定權在家裡的老媽手裡了!


喬先森和範先森


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特別強調,“這個病大家記住一點,把所有的窗戶都打開,拼命的通風,就是很好的預防。那麼今天跟隨李醫生一起來看看正確的通風方式。

疫情期“開窗通風”指南

  • 最佳的開窗方式:打開居室中距離最遠的兩個通風口。要讓空氣有進有出,經過整個房間,通風效果才好。

  • 勤通風的標準:每天3次,每次不少於15分鐘,同時在開窗通風時要注意保暖。
  • 開窗時間段:8時~11時、13時~16時這兩個時間段內,大氣汙染物濃度相對較低,可以適當開窗通風。上午10點和下午3點是開窗的黃金時間。

新冠病毒會從窗戶進來嗎?

一些人因為對“氣溶膠傳播”的忌憚,而不敢開窗。

首先要明確,氣溶膠傳播≠空氣傳播!!!

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形成飛沫核,可以通過氣溶膠的形式漂浮至遠處,造成遠距離的傳播。中國醫科院實驗動物所開展的實驗顯示,氣溶膠傳播要同時滿足3個條件(密閉的空間、較長的時間、高濃度病毒),才有傳染的可能性。在通風環境中,空氣中一般不會有新冠病毒。

可以。醫院建築設計都是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和規範,民用建築就算是在發熱定點醫院附近,也足以保障安全有效的距離。

小區有人確診,能不能開窗通風?

可以。中日友好醫院疾病預防控制處副處長郭麗萍表示:患者排放的病毒氣溶膠在開放環境中快速稀釋,濃度顯著降低,活性受到影響,被吸入的幾率與劑量都大幅度減少。在附近沒有近距離患者飛沫時,健康人感染的幾率比發生交通事故的幾率都低。如果說你的小區不是一個聚集性發病的小區,作為小區一般居民,無需過度恐慌,在家中只需要做好個人防護,開窗通風並不會有感染的風險。

家人居家隔離,能不能開窗通風?

可以。如果有居家隔離者,必須單間隔離,或處在全屋出風的位置。公共區域或其它房間自然通風時,必須關閉患者所在屋子門。

對抗疫情我們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我們仍應該提高警惕,做到“勤通風、多洗手、做好防護”,以防病毒捲土重來。


精神科李文惠


疫情期間,這類情形建議開窗――

1、樓層在3樓以上。病毒一般通過飛沫等載體傳播,3樓以上開窗,病毒一般“飛”不了這麼高;

2、窗戶離街道、過道至少有3米以上距離;

3、晚上;

4、衛生間的窗戶儘量24小時打開(門可以關上)。

如下情形可以考慮暫時不開窗――

1、窗戶離人行道、過道過近(3米以內),同時窗戶邊經常有人路過甚至咳嗽、打噴嚏;

2、窗戶對面的住戶、場所是醫院或有確診、疑似病人;

相信祖國!全民重視,防護到位,一定早日戰“疫”成功!


泛家居諮詢師張兆倫


要定時開窗通風的!病毒在空氣裡呆不了多長時間!但不要長時間開,容易感冒的!如果普通感冒發熱了,也會疑似!需要注意!

這次疫情主要兩個傳染途徑:一個是飛沫,不要和家人以外的人多接觸,實在挺不過去就要保持行1米以上的距離,重要的是一定要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重要的事說三遍!

還有一個是接觸確認病例傳染,這點離我們雖遠,但也得注意,有些人是隱形傳染者,本身不發病,但是它傳染別人,被傳染的人發病,所以飛沫傳染這點一定要注意!老實得待在家裡就好了!

還有就是小道消息太多,不要輕信,官網上的多關注就好,得聽官網的,電視上循環播放,一般有新消息第一時間都可以聽到!注意一下就好了!不用太害怕!

都會好起來的!




門前南山


最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能不能開窗戶?糾結了好幾天,今天得知當然可以,而且勤通風對疫情防控很有好處。大家都知道,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於是,很多人擔心外面的空氣有病毒,開窗通風會將外面的病毒放進來,使家裡人感染。其實,不是這樣的。首先,通風可以稀釋病毒濃度

病毒感染人體後,是否發病,主要和病毒濃度、毒力大小、人體的免疫力等因素有關。在封閉的場所,如果有病毒感染者,可通過咳嗽、飛沫將病毒播散到空氣中。密閉空間病毒濃度大,感染力大,而開窗通風后,可有效稀釋室內病毒濃度,預防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人體後,身體抵抗力強的,可能不會發病,而身體弱的,可能症狀嚴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的死亡病例,大多是伴有多種基礎疾病的中老年人,而年輕人症狀較輕。其次,病毒在體外存活時間短

可能有人覺得,大家都通風,室外空氣中的病毒含量肯定就多了,我再開窗通風,不就容易將病毒放進來嗎?其實不然,病毒只能在宿主細胞內生存和繁殖。離開了人體,病毒存活時間是有限的。

另外紫外線也可殺滅病毒。由於室外空氣的稀釋,通風不會使室外的病毒進入室內。那麼,既然室外空氣會將病毒稀釋,病毒在體外存活時間短,我們出門為什麼還要戴口罩呢?我們戴口罩主要是為了和人密切接觸時隔離飛沫,尤其是去人群密集場所,如超市、地鐵等公共場所。畢竟,我們出門活動是需要和人打交道的。另外,病毒還可通過接觸傳播,如手接觸了附著病毒的物體表面,然後手又接觸了口鼻、眼睛等部位,就容易感染。因此,一定要記得勤洗手,尤其是外出歸家後、處理食材前及吃飯前。

綜合上述:勤通風可有效稀釋室內病毒濃度,降低感染風險,有利於疫情防控。要注意,通風時避免受涼感冒。除了勤通風,還要注意出門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接觸感染。





河北楊子


編審專家:汪明明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方式主要是飛沫傳播,以及接觸傳播。應該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飛沫傳播指的是含有大量病原體的飛沫在病人呼氣、打噴嚏、咳嗽時進入空氣中,其他人因吸入含有病原體的飛沫而發生感染。飛沫傳播僅限於與病人近距離接觸的情況下發生。

提倡大家開窗通風,與病毒通過空氣傳播並不矛盾。原因如下:1.飛沫傳播僅限於病人身邊有限的範圍內。2.病毒在空氣中存活時間並不長,必須找到下一個宿主才能存活下去。3.病毒使人致病是要達到一定的濃度的。室外空氣中病毒的濃度較低,不易引起感染;開窗通風可以降低室內空氣中的病毒濃度,降低致病的風險。4.開窗通風,可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新鮮的空氣有益身體健康,增加人體免疫力,降低病毒感染的風險。



浩浩6hh


大家好,我是左撇子說醫,每天用簡單的語言為你科普專業的醫學知識,歡迎大家關注!

自從疫情在我國爆發之後,我們也學會了如何防控新冠病毒,在新冠病毒防控方面,專家也告訴我們疫情期間要說開窗,多通風。雖然專家是這樣說,但是許多人都擔心開窗會讓病毒跑進來,從而造成病毒感染。那麼,疫情期間,到底是開窗好還是不開窗好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說一說這個問題。

一、疫情期間為什麼要開窗通風?



對於疫情期間開窗通風的問題,其實國家衛健委早就作出了建議,在2月2日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指南》中,也明確指出了給出了通風的建議。那麼疫情期間,為什麼要開窗通風呢,我覺得主要由以下幾個原因:

①如果家裡空氣不流通,那麼我們在疫情隔離期間長期呆在家裡的話,我們和家人呼出的氣體(二氧化碳)就會滯留在房間內,室內的灰塵(空氣中也有許多灰塵)也會在空氣中累積。這樣如果時間長了,不僅會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逐漸增加,氧氣濃度也會慢慢降低,而細菌、病毒就容易在這樣的環境下滋生,這樣密閉的空間就形成了一個室內汙染。

而據環保工作者測定,室內空氣汙染程度可以比室外高2~5倍,有的甚至可以高出幾十倍。就像我國北方的一些地區,尤其是到了冬天,因為室內取暖的問題,往往容易造成家中的汙染情況更加嚴重。

②如果長時間呼吸這樣環境下的室內空氣,容易使人缺氧,昏昏沉沉,(這就好比如我們有些人晚上睡覺喜歡蒙著頭睡,但是一早醒來還是精神不好,昏昏欲睡),從而降低身體的抵抗力,就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氣管炎等,而且患傳染病的機率也會增多。特別是現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如果身體抵抗力變差,那麼就更加容易被新冠病毒入侵,從而造成感染。

③如果經常開窗通風,那麼就可以保證室內空氣流通,從窗外進來的新鮮空氣就能夠很好地通改善室內環境,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因為新鮮空氣中含有充足的氧氣和負離子,它們可以促進我們人體新陳代謝,從而增強我們的身體免疫力,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都是十分有益的。

所以在疫情期間,我們應該多開窗通風,保證室內空氣流通。

二、疫情期間開窗通風,新冠病毒會不會跑進屋裡,從而造成感染?

經過了上面的介紹,我們現在都應該知道了經常開窗通風是對我們非常有益的。但是開窗的同時,許多人更擔心的是新冠病毒會不會趁著開窗通風時跑到室內來,那樣造成病毒感染的話,豈不是太危險了?對於朋友們的這個擔憂,我覺得是沒有必要的。

首先,國家衛建委都已經建議了,自然就經過考量之後,才會公佈。這個問題,你能想到的,他們自然能夠想到,你說是不是?既然還不能消除你的顧慮,那麼下面我就來分析一下。

●①新冠病毒不經空氣傳播



我們擔心的其實就是害怕新冠病毒會通過空氣傳播進行感染,但是呢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資料顯示新冠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播。

在《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診療方案(試用第六版)》中指出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為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許多人不禁會問,那這個氣溶膠傳播不就是空氣傳播嗎?其實不然,氣溶膠傳播並不等於空氣傳播,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形成飛沫核,可以通過氣溶膠的形式漂浮至遠處,造成遠距離的傳播。

而且如果我們仔細看方案中過於氣溶膠傳播的說明時,我們就可以發現,氣溶膠傳播要同時滿足3個條件,即密閉的空間、較長的時間、高濃度的病毒,才有傳染的可能性。

●②新冠病毒的傳播距離有限

還是有些人認為,雖然開窗不符合新冠病毒氣溶膠傳播的條件,但是也有可能通過飛沫傳播啊。其實,新冠病毒通過飛沫傳播的距離也是有限的。

李蘭娟院士曾表示:一般來講,我們說近距離接觸飛沫傳播容易感染,所以距離保持遠一點,1.5米到2米左右是比較安全的。



這是因為當帶有病毒的患者在說話、咳嗽或者打噴嚏的時候,病毒會隨著飛沫噴出,由於空氣阻力的存在,大一點的飛沫並不會飛得太遠,通常在1-2米就會下落,而且飛沫在10秒左右就會沉降,帶有病菌的氣溶膠微粒懸浮在空氣中,大部分集中在1米左右的範圍,這也是醫學上公認的致病傳染區域。

當然,如果是順風的話,人咳嗽時噴出的細小飛沫則可以飄出去6米遠,而打噴嚏時更是可以飄到8米以外,但是這些都容易發生沉降,並不會長時間停留在空氣中,更不會飄到高層建築上。 再說了,現在疫情期間,人人都佩戴口罩,外面空曠的環境新冠病毒就更加少了,開窗自然也無問題了。

●③新冠病毒離開人體後存活時間並不長



李蘭娟院士曾表示:新冠病毒在室溫體外乾燥環境中2小時活力就會下降,48小時就會滅亡!

也就是說,即使空氣中不小心混有新冠病毒,新冠病毒在離開人體之後,因為沒有宿主寄生,就沒有營養物質供給,那麼病毒就會慢慢死亡。

雖然說目前還沒有資料研究新冠病毒在體外到底可以存活多久,但是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是親戚,我們可以參考一下SARS病毒的數據。在2003年的時候,北京軍事醫學科技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院曾經發表了一篇論文,該論文對SARS病毒在外界物品中生存和抵抗力能力進行了研究,最後研究指出SARS病毒在金屬、塑料、玻璃等光滑表面,100萬滴度的病毒,在48小時後,存活的病毒數量只有10左右,基本可以確認感染能力已經很低;而在濾紙片、布片、木片、土壤等材料上,100萬滴度的病毒在4~6小時內,病毒存活量還剩10左右。

也就是說,跟李蘭娟院士所說的基本符合,新冠病毒在外界環境中時間越久,活性就越低,48小時後基本不會造成人體感染。

④空氣中的新冠病毒含量低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曾經表示,新冠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在室外空氣、各類表面存在幾率很低。

即使是有病毒通過飛沫從患者口中噴出,大部分的病毒都會在近距離沉降,而小部分的病毒會形成飛沫核,可以飄到很遠的地方,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後病毒活性不僅會降低,而且大氣中的空氣也會對病毒進一步稀釋,那樣空氣中的新冠病毒含量就會很低,基本不會造成身體感染。

因此,從病毒的傳播途徑、新冠病毒的傳播距離、新冠病毒的時間以及空氣中的病毒含量等方面去分析,距離越遠,時間越久,感染風險就越低。而開窗通風基本上不會感染新冠病毒。




三、疫情期間如何正確開窗通風?

上面我們已經講了疫情期間開窗通風是不用擔心新冠病毒感染,但是呢開窗通風也要講求科學的方法。

●①最佳的開窗方式是使室內形成空氣對流,只有使空氣有進有出,經過整個房間,通風效果才是最好的。如果單單只是開一個窗戶,那樣沒有形成空氣對流,外面的空氣進不來,裡面的空氣也出不去。所以應該打開室內中距離最遠的兩個通風窗口。

●②開窗通風也並不是一直開著,可以按照每天3次,早、中、晚各一次,每次不少於15分鐘的標準。特別是在天氣比較冷的時候,在開窗通風時要注意保暖,避免著涼感冒。

●③開窗通風也要講求時間斷,並不是什麼時候開窗都好,我們可以按照8時~11時、13時~16時這兩個時間段來開窗。因為這兩個時間段內,大氣汙染物濃度相對較低,可以適當開窗通風。特別是一覺醒來的時候,開窗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對人的精神也是有好處的。在這裡特別要提醒一下的就是不要在晚上睡覺時開窗,畢竟晚上溫差比較大,外面的冷空氣吹進來,人在睡覺的時候容易著涼,就會容易生病。



四、總結

總之,在疫情期間,我們應該多開窗,多通風,使室內空氣流通,這樣才能有效減少疾病的發生。同樣,開窗通風也要講究科學的方法,避免弄巧成拙。

作者寄語:很高興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關知識,我是左撇子說醫,每天用簡單的語言為你科普專業的醫學知識,碼字不易,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就幫我點個贊!如仍有疑問,可以評論區留言,歡迎大家關注、轉發,謝謝大家支持!


左撇子說醫


首先,疫情期間,遵守政府安排,待在家裡肯定是沒錯的,隔離自己,就是貢獻社會,所以,再次期間,大家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收的健康!

其次,在家裡隔離期間,是否開窗通風,這主要區別於自己所在的區域,是否為疫情隔離區,如果不是,每天開窗是必須得,保證空氣流通,本身就是為了改善空氣質量,避免細菌,病毒的滋生!如果居住地方為疫情重災區,建議減少開窗的次數,家裡應備用空氣淨化器!

最後,希望大家在這一次的疫情戰役裡,保護好自己,也保護好家人!




令狐生


在疫情期間還是要提倡開窗,保持家裡空氣流通。

空氣流通是預防呼吸道疾病重要措施之一,要是緊閉門窗,人們在室內生活的同時,會釋放廢氣和二氧化碳,降低室內的空氣質量,長久下來,其實對於家人的健康,也是不利的。

通過開窗通風,室內和室外形成空氣流通,就能夠改善室內環境。所以,即便是在家隔離,也要注意定期開窗通風。

最好在每天的早、中、晚開窗通風3次。開窗時,老人及小孩要添衣,且避免在窗戶旁邊逗留,以免著涼。家中有病人的需謹慎開窗,建議以紫外線消毒燈淨化空氣。

時間:早上8點、下午13點 晚上19點

早上8:00-11:00和下午13:00-16:00,這兩個時段的大氣擴散條件比較好,汙染物濃度較低,是最佳通風換氣時間段。家住馬路邊或者低樓層的的要注意避開早晚高峰開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