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你,既有一馬當先的氣魄,又有謙讓容人的雅量


願你,既有一馬當先的氣魄,又有謙讓容人的雅量

曾經的一次飯局讓我記憶猶新。

還沒有正式上菜時,大家都坐著閒聊,有一遭沒一遭地吃著桌上的瓜子、花生、毛豆等小吃。突然,其中一位人士的孩子(大約七八歲)猛地把所有小吃都端去放在自己跟前,旁邊的母親什麼都沒有說,只有她爸爸馬上又叫了服務員重新上了一些。

結果,這名小女孩又二話不說連碟子都全部放在自己眼前,還不準別人吃。她母親還是什麼都沒有說,而她爸爸這次也什麼都沒有說。

彼時的我,暗想,以後我有了孩子,一定不能這樣沒禮貌。

我不得不非常慚愧地承認,雖然每個孩子都是天使,但是我真的更喜歡禮貌的。

雖然孔融讓梨據說是後人瞎編,但是謙讓禮貌難道不該被提倡嗎?

如今女兒都兩歲了,平常她喜歡吃的東西,全家也都是盡著她吃,從未要求她謙讓長輩先吃。

但她都兩歲了,該學禮貌了。

願你,既有一馬當先的氣魄,又有謙讓容人的雅量

記得我小時候,爺爺總教我:

父母沒有上桌吃飯,小孩不能先動筷子;

夾菜從自己這邊開始,不能滿盤子亂翻;

更不要越過別人的筷子去夾菜;

吃東西要先喊大人先吃;

好吃的不能自己全吃光了,要給別人留一點等等。

或許爺爺的教誨有些古板,尤其是在很熟悉的家人面前有些流於形式;但若不從日常生活中習慣禮貌和謙讓,怎能期望對待外人時禮貌和謙讓?

不懂謙讓,在外人眼裡或許就是“沒有教養”。

子不教,父之過。

願你,既有一馬當先的氣魄,又有謙讓容人的雅量

吃飯真是反映一個成人的修養。

一次,我到同學家做客,同學的弟弟也在。同學煮的飯有限,飯間,她弟弟一聲不吭把所有的肉肉都吃完啦,然後又一聲不吭把鍋裡所有剩下的飯都盛了。

或許他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從小都是父母姐姐讓著他?

或許他的父母從來沒有要求他把好吃的好用的留給父母和姐姐嚐嚐,於是長大了也不懂對別人謙讓……

按照常理,當鍋裡只有最後一點飯,而其他人還沒有放下筷子時,盛飯的人不是要問一下的嗎?

一個相親相愛的家庭氛圍,不是就應該是互相謙讓,互相希望分享好東西的嗎?

我愛你,所以我希望你也享受我所認為的好。

不知謙讓的人,太過自我。


願你,既有一馬當先的氣魄,又有謙讓容人的雅量

親戚中還有一名阿姨,吃飯時總在盤子裡挑肥揀瘦,恨不得把滿盤子翻個底朝天,即使那時還不熟悉。爺爺因此十分不喜歡她 ,總說此人大約與人交往喜歡攤便宜,告誡我們離她遠點……

你看,禮貌就是一個人的名片。

懂得謙讓,才有容人之心,納人之量。

謙讓,非得從小就培養,就讓TA從謙讓父母長輩開始。

當仁不讓的是大事上的氣魄;

謙讓的是日常小事的涵養。

願你,既有一馬當先的氣魄,又有謙讓容人的雅量

我現在有意教育女兒謙讓、懂禮貌。

在她每天吃水果、點心前,提醒她先喊一聲“爺爺,你先吃”,不過她還沒有習慣。

她十分愛吃黃桃。爺爺給她切好一個以後,讓她給媽媽嚐嚐,結果爺爺越要求,她越吃得快,甚至囫圇吞棗,生怕桃子被爺爺搶了。

我於是“以毒攻毒”,全家人都當著她的面吃她喜歡的黃桃,就是不給她。

多幾次以後,她終於懵懵懂懂地瞭解了謙讓的意義。

願你,既有一馬當先的氣魄,又有謙讓容人的雅量。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