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捨的尊嚴,不需要

女性特刊 | 施捨的尊嚴,不需要


明天就是女性的節日了

這些天來颯姐接到了媒體圈、金融圈、科技圈老友的邀請。

面對疫情之後的經濟,很多人有擔心,本來就處於職業競爭劣勢的女性會不會受到衝擊,我們如何在工作與家庭、個人精神層面有更好的平衡?我們如何獲得真正想要的東西?

今天,作為一枚資深美女(35+),與大家分享個人的心得體會和操作步驟。

我們要確立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就一位女性而言,毫無疑問,我們需要愛。這種愛來自於伴侶、家人、朋友、圈子、社會,而這幾種愛的獲得方式有所不同。我們做一個區分:伴侶之情愛、家人之血濃於水、朋友和圈子的心心相惜、社會的尊重和寬容。

最容易獲得的是家人之愛。只要你不作,普通人都有舐犢情深,父母關於愛的表達方式各異,但真心不假;我們對孩子的愛,更是100%無添加。

無需聽心理學“磚家”拿著某一派觀點,灌輸我們:原生家庭如何在童年傷害了你,所以才造成你今天性格如何。

我想說,沒有完美的父母,歷史也不可能重來,抱怨和指責毫無意義。父母五六十歲了,你還妄想要改變他們嗎?那就太幼稚了。推薦一本《少有人走的路》。該自己扛的責任和傷痛就自己扛起來,沒有誰可以不荊棘就有坦途。

伴侶之愛,是選擇之愛。不要相信什麼一見鍾情的緣分,那種概率相當於中彩票大獎。我們要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人品過關的好人,而不是看別人愛你有多瘋狂(他愛你有多瘋狂,就會恨你有多瘋狂,一樣的)。

記住,愛人首先是朋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只要你選的人是靠譜的好人,你對他一分好,他就給你一分好,雙方互動,共同經營伴侶關係。

朋友和熟人之愛,是利益之愛。你要對於別人真的有用,人家才會一直拿你當朋友。不要覺得悲哀,當一個有用的人是一種修行。決定人際關係的永遠不是你舔著臉找人家拍馬屁,而是,你的能力和地位足以讓對方客客氣氣。

如果恰好你們性格趣味相投,成為朋友甚至閨蜜就順理成章了。當然,我們也會面臨朋友的離去,這方面佛系一點。每個人在彼此生命裡都有自己的使命,完成了人家就走了,不必強求。

至於社會之愛,是實力之愛。我們都想擁有別人羨慕的眼神,尊重的舉止。於是,我們在朋友圈曬瑜伽課、曬跑步、曬孩子的成績、曬自己的證書……颯姐也是俗人,這些基本都幹過。

女性特刊 | 施捨的尊嚴,不需要

不過最近有些體悟跟諸位分享:


1.讀書太少。颯姐是典型的80後,出生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目光所及之處,遍是打破規則,銳意創新的人們。有的人因為膽子大,揚名立萬,名利雙收。

副作用則以我為例。我信奉:先跑起來,在“幹”中摸索經驗。於是,凡事很著急,只要結果,忽略過程(最好沒有過程)。

從13歲開始就熟讀《成功學》;再大一點就看厚黑學;再大一點,滿腦子是傑克韋爾奇和凱利菲奧莉娜。總之,喜歡大成就,相信弄潮兒必有斬獲。以至於,年少時必要的底蘊不夠,善於觀察但認識論不足、方法論更有限,容易偏聽偏信,交了不少智商稅。

2.想得太少。青年時代,電視已經普及,颯姐的知識面多來自各種電視節目,由於畫面感衝擊力強,直接印入腦海,不需要費勁轉換思考。

壯年時,又遇上了“知識付費”,碎片化時間只需要“聽課”就能安撫焦慮感,一度颯姐非常迷戀,訂閱了各種會員,還熱情地推薦給了身邊人。

3.迴歸現實。颯姐去年底接觸了線下女性的抱團活動,深感女性力量之堅韌,但似乎大家對於情感釋放和互相心靈安撫關注過多(無可厚非)。

但是,女性在社會中是否有地位,有名譽,不是咱們一堆未婚+已婚女人互相抱一抱,打打氣就憑空變出來。而是,咱真的得有本事,這裡的本事是指放在市場上與男人比拼,咱們也不輸,摸著良心,咱們真的有這樣的本事麼?如果木有,是不是要承認現實,然後改變現狀呢?

女性特刊 | 施捨的尊嚴,不需要

4 告訴全世界你的陽謀。聽哈佛的網課,有一節《我們只有有限的自律》,結合咱們的人生經驗,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是不是容易刷劇刷到半夜,吃不健康的食物,不化妝很邋遢。

哈哈,颯姐的經驗是自律靠不住,他律最靠譜,把你想減肥的事情告訴全世界,每日打卡,最終也許不會減10斤,但至少不會再胖了,一般多少都會有點效果。遇到每日打卡的朋友,我都會鼓勵一下,起碼人家還在堅持,堅持就有可能成功。

如果你想學習,就講課吧。多數真正有價值的學業,都是無趣晦澀的,需要靜下心來真正讀進去才能體會到美。

颯姐在學習德國刑法時摸索出一套方法,分享給大家:把你要學習的內容,講給讀者聽。起初真的是硬著頭皮,寫講課內容,自己都害羞臉紅,明明自己啥也不會,還敢給人家講課。

後來神奇的事情發現了,為了不至於太丟人現眼,只能下功夫啃書。啃到20多課的時候,發生了質變,突然有種輕鬆和眼前一亮的感覺。呵呵,颯姐不會是瘋癲了吧!讀書速度明顯提速,總結講授也有條理了,就這樣在眾目睽睽之下,在讀者和圈友壓力下,啃完了那本幾百頁的“理性之光”。

5.承認無知,天外有天。輕狂,誰都年輕過。這幾年的體會是越是有點生活閱歷,越是覺得自己真的“知之甚少”,也能夠理解,為啥別人的觀念跟你大相徑庭。

正如一位美國老華僑,他是颯姐粉絲。但每次都提意見:憑什麼我們年紀比你大,還要稱呼你颯姐?俺力圖幽默地解釋:您想想,紅樓夢裡的巧姐最小,不也是巧姐麼。

這就反映了不同年代的人對於稱呼的理解和體會不同,尊重對方,試圖理解,詼諧化解,大家都舒服。我相信這位華僑大叔必有過人之處,也一定有很多方面比我這個晚輩優秀卓越。

最後說一句,女性切勿自怨自艾,每日哀嘆為何木有人愛我?先想想,你值得別人去愛嗎?你是美若天仙還是溫暖如春,或是利落能幹,憑什麼社會要厚待你呢,就僅僅因為你是女人嗎?捫心自問,你真的努力過嗎。

撒嬌、陶醉、自我欣賞,這些都沒問題;但是我們要有尊嚴、有體面、有財力,是自己憑實力爭取來的,不是男權世界的施捨。


曾經脆弱過的老友

颯姐

2020年3與7日


肖颯,垂直“金融科技”的深度法律服務者,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產業金融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金融科技與共享金融100人論壇首批成員、人民創投區塊鏈研究院委員會特聘委員、工信部信息中心《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編寫委員會委員。被評為五道口金融學院未央網最佳專欄作者,互金通訊社、巴比特、財新、證券時報、新浪財經、鳳凰財經專欄作家。

讓金融科技人遠離“囹圄”!!

辦公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