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個人口超過省會的地級市,號稱“中原經濟區”,因關公出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種說法,中華文明五千年,地上看山西,地下看陝西。山西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山西境內保存完整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築物佔全國的70%以上,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的美譽。柳宗元稱它為“表裡河山”。眾所周知山西的省會是太原,按照常理來說,省會應該是這個省人口最多的城市,但是太原就不一樣,它的人口就沒有省內另外一個地級市的人口多,而今天要說的山西這個地級市,就是運城了。

山西一個人口超過省會的地級市,號稱“中原經濟區”,因關公出名

說到運城我們會想到什麼,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先想到這是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其實除了關羽,運城不光地大物博,而且名人輩出,除了關羽外還有不少我們熟悉的,比如說女媧、蚩尤、薛仁貴、大禹、廉頗、王維、王勃、柳宗元等等。截止到2018年運城的常住人口為535.97萬人,而省會太原也僅有442.15萬人。其實運城的人口不光比太原多,就連面積都比太原大,太原總面積為6999平方公里,而運城卻達到14233平方千米。當然太原畢竟是省會,經濟發展要比運城快好多。但運城的實力也不可小覷,它正在迎頭趕上,還有著“中原經濟區”的美譽。

山西一個人口超過省會的地級市,號稱“中原經濟區”,因關公出名

運城是山西的南大門,古稱河東。因“鹽運之城”名揚天下,更是有著“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的說法。被評為“華夏之根、誠信之邦” 。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社會——夏就是在這裡誕生。轄1個市轄區、10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它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位於晉、陝、豫三省交界處的黃河金三角中心地帶,是中原經濟區西部邊界、黃河中游文化代表的一座城市。境內的旅遊資源以及名勝古蹟1600餘處,比較出名的景區有華人祖先開發最早的鹽湖,武廟之祖“解州關帝廟”、 道教三大祖庭之一的永樂宮等等。

山西一個人口超過省會的地級市,號稱“中原經濟區”,因關公出名

來運城旅遊,相信大家都想去的一個地方那就是解州關帝廟了,關公的英勇神武,如今受到了很多人的崇拜和敬仰,在很多有華人的地區,他們也都有著拜關公的習俗。解州關帝廟位於解州鎮西關,如今是國家4A級景區,創建於隋開皇九年(589年),宋代和明代都經過了擴建和重修,康熙41年(公元1702年)毀於戰火,隨後歷經了十多年才慢慢修復,建國之後又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保護、保養、維修,才有了今天的規模。

山西一個人口超過省會的地級市,號稱“中原經濟區”,因關公出名

解州關帝廟總面積22萬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間,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道教建築群和武廟,是我國現存始建較早、規模較大、檔次較高、保存較全的關帝廟宇,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由正廟和結義園兩部分構成。正廟規模宏大,氣勢非凡,雕樑畫棟,工藝精巧。北靠銀湖(鹽池),面對中條山,漫步其中讓人肅然起敬,對關公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結義園” 為紀念劉、關、張桃園結義而建。園內古樹參天,山水相依,主體建築有結義坊、君子亭、三義閣等,遊玩其中讓人觸景生情,感觸良多。

山西一個人口超過省會的地級市,號稱“中原經濟區”,因關公出名

運城鹽湖,被稱為“中國死海”,這是個古老而又典型的內陸鹹水湖,約有0.5億年曆史,東西長30公里,南北寬5公里,總面積132平方公里。也是國家級4A級景區,來到這裡可以遊玩體驗的景點有鹽水漂浮、黑泥養生、溫泉水療等項目。體驗完後有助於身心放鬆,讓你精神抖擻,更能讓皮膚保持彈性、水分、光澤和紅潤。一定會讓你流連忘返。

山西一個人口超過省會的地級市,號稱“中原經濟區”,因關公出名

現在的運城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新興的工業基地。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源頭,近年來,運城積極推動以關公文化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型發展,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從而帶動了當地社會的經濟發展。希望大家有時間能到運城看一看走一走,親身體驗一下這座城市的魅力,希望它今後的發展越來越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