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紀是古老的行業,在張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輕人都在幹,什麼原因?

很早以前就知道在馬橋上通行一種牲畜交易語言,就是兩個人把手藏在袖筒筒裡暗箱操作,怕別人看見,那時人們叫操袖筒筒,現在人們穿的衣服袖筒筒不寬大了,就把手放在衣服底襟下面,捏來捏去,然後雙方都滿意就成交了,這就是牙語。


牙紀是古老的行業,在張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輕人都在幹,什麼原因?

如果是遇到一個女的,男的會不會為了捉住女的手不放,故意少給價,捉來捉去,這不是我想歪了,夏天的時候,我們在張北縣的華北牲畜交易中心還真遇到一個女牙子,和別人捉了半天手,這個視頻被網友們看到了,評論中說到了這件事,當時拍的時候我們還真沒網友想的這麼多。

會牙語的人有個專門的稱呼,叫牙紀,牙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行業。百度詞條這樣解釋:牙紀是中國傳統農業社會分工中的一種古老行業,是伴隨著牲畜交易而產生的,即在市場上為買賣雙方說合、介紹交易,並抽取佣金的商行或中間商人。漢代市場上的中間商人稱“駔會”(或作“儈”)。漢至隋唐,中間商人獲政府給予的壟斷權,由此得“牙儈”之名。宋以後稱為“牙行”,後來亦稱“牙入”、“牙紀”、“牙子”、“牙商”、“牙郎”、“互郎”、“儈”等。在古漢語中,“互”寫作“樂”,後又訛傳為“牙”。因此民間將居間人稱作“牙行”或者“牙紀”。

牙紀需要有什麼樣的本事?

牙行一詞始見於明代。根據不同交易商品品種,分為馬牙紀、羊牙紀、炭牙紀、茶牙紀等。牙行有私牙與官牙之分,舊時開設牙行,既要有家業抵押客貨,還要通過申請取得官府發放的“牙貼”,並定期繳納牙稅,這樣才允許開業並參與活動。
  做為牙紀,首先要具備對所從事的物種的熟悉能力。全憑經驗和眼力,一看就知道物種的好壞貴賤,毛病缺點,一旦成交絕不允許反悔。


牙紀是古老的行業,在張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輕人都在幹,什麼原因?

“幹這行最主要的是眼力,要通過觀察牲口的毛色、口齒、體形,看出牲口的年齡、力氣、性情、毛病,能估計出多少肉。如果驢的口輕(年齡小),就入養行(飼養繁殖)。年齡大的入肉行(宰殺)。這幾年搞養殖的多,入養行的牲口比入肉行的價格高。一般來說,四六口是牲畜最強壯的年齡,也就是指牲畜四至六歲,中渠平十歲零,牙上面的一圈一圈的渠磨平了,就說明老了。”說起這個行當,老點的牙紀稱全憑眼力。

牙紀的行規是:“賭精不賭賴,千百兩銀子一句話,跌倒不翻身。”過去的牙紀們每成交一筆生意,牙紀得佣金一半,其他人分另一半。 倘遇有拐騙者,經手的牙紀必須如數付款,不得違抗,否則就會被逐出牙行,以後也不準入市。 現在的張北牲畜交易市場,沒成交一筆抽取一百元。

只知行規,不懂行話也不配做牙紀。 行話是買賣的專用語言,會說隱語。 比如數字一叫葉,二叫都,三叫邪,四叫岔,五叫盤,六叫乃,七叫心,八叫考,九叫彎,個十百千萬類推。比如把馬叫“風子”,牛叫“考子”,騾叫“條子”,羊叫“扇子”等。


牙紀是古老的行業,在張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輕人都在幹,什麼原因?


牙紀是古老的行業,在張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輕人都在幹,什麼原因?


牙紀是古老的行業,在張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輕人都在幹,什麼原因?

 牙紀要會“捏價”。 “捏價”俗稱“袖筒裡捏碼子”,就是代理買賣雙方的“牙行”將右手放在帽子下,或袖口中、衣襟裡,用摸手指頭的方法來表達價錢。通常用五個指頭表示十個數字, 十百千萬以此類推。食指代表一,食指、中指捏在一起為二,食指、中指、無名指捏在一起為三,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捏在一起為四,五指齊伸為五,拇指、小指捏在一起為六,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四指向內彎曲為七,拇指、食指向內彎曲為八,食指彎曲為九,伸出拳頭為十。


  牙紀還要有撮合交易的“霸氣”,善於察顏觀色, 對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的買賣,雙方捕捉時機強行促成交易。從事“牙行”職業的都是頭腦靈活“有本事”的人,他的“本事”多數都在父子或親朋之間世代相傳,並在實踐中增長才幹。


牙紀是古老的行業,在張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輕人都在幹,什麼原因?


   作為馬橋的牙紀,一是能說會道,有把死人說活的嘴上功夫。還得會看牲口的“牙口(年齡)”,精通“相馬之術”。 對任意一頭牲口能抓住要害,僅用幾句最主要的語言做出評價。如“前峰高一掌,犁田如水響”,“腰長肋巴稀,定是懶東西”、“鞭子尾巴,案板脊樑,烏眼黑蹄,拉斷鐵犁”、“好黃牛尾巴擰成線”等等。 如說牲口年齡的順口溜:“牛五歲生六牙, 六歲生邊牙,七搖八不動,九歲如釘釘,十歲裂開縫,十二歲後牙提升”,“牙窩磨平,十歲帶零”,“護七不護八(牲口犬牙當地稱護草牙,牲口七歲時出犬牙,通過看其長短可推算牲口的年齡)”。騾、馬等大牲畜,要看“牙口”來判斷這頭牲畜的年齡大小,牲口牙紀扳開騾、馬的嘴,看看是幾歲口牙,就知道它的年齡,牙紀都會看牲口的牙口,他們能把老馬說成小馬, 也能把小馬說成壯馬,使不懂“牙口”的買主吃虧上當。關於牲畜的知識,差不多是從祖輩那裡傳下來的,許多牙紀都是代代相傳。比如經營駱駝的牙紀對駱駝的好壞和價值瞭如指掌。駱駝的路風(產地)最為重要。 然後再看口齒、蹄柱、體格、峰子,再看眼睛、鼻子、肘子、板筋。 如果肘子、板筋有了毛病備上鞍子後就容易壓破梁,這種病很難治好。 看牛更有講究,耕牛要五短一長:四條腿要短,脖子要短,腰身要長。這樣的牛叫抓地虎,幹活兒有勁。 看驢要看膘滿肉肥,口青耳朵立。

張北牲畜交易市場的牙紀始於何時?

張北縣牲畜交易市場早在明末清初就形成了集散地,一直活躍著從事牲畜交易的“牙紀”。


牙紀是古老的行業,在張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輕人都在幹,什麼原因?

張北的牙紀大部分是馬牙子,同時也兼做其它牲畜的交易。據相關資料介紹張北較早的牙紀有:秦元、徐恆、老孫三、劉慶林、範德雨、王永官、張耀東等。民國18年時就有66名入會的牙紀。每名入會牙紀又允許帶兩名會外牙紀,這樣就共有百餘名牙紀。這些牙紀中,有的從小就“團弄”過牲畜,有的當過馬販子,有的經常上橋觀看學得兩手,幹起這一行,久而久之,他們不僅能識別牲畜的口齒、毛色、產地,而且能說出每頭(匹)牲畜的性情、力氣、出肉多少。據傳牙紀秦元,看一隻羊能出多少肉,上下不差一二斤。

新中國成立後,最繁華的時候也曾有60 多位牙紀在張北馬橋此拴繩, 仍使用著有幾百年歷史的“捅袖袖”進行牲畜交易。 買賣雙方討價還價時,雙方都不說話,用一隻手藏在袖筒裡,互相用手指觸摸示意。 暗語交易方式,可以防止別人知道價格後詐價, 有利於維護市場價格秩序。 “捅袖袖”一直沿用至今。 “牙紀”們用這種古老的誠信經營方式,“袖筒筒”裡“捅袖袖”,怕洩露價錢,防止別人搶走貨物;二是蓋了隱私好講價錢;三是即便價錢講不好不傷和氣。 只有兩個人明白,圍觀的人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交易場中,為了保證信息高度機密,牙行一直使用“捅袖袖”這種用手交流的暗語。 張北的牙語“捅袖袖”曾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牙紀是古老的行業,在張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輕人都在幹,什麼原因?


牙紀是古老的行業,在張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輕人都在幹,什麼原因?

幹牙紀這行也非常辛苦。為不影響放牧,牙紀每天清晨就打著燈籠上了橋,想方設法拉攏賣方往自己柱子上拴牲畜,招攬顧主,為多掙得一點佣金,為買賣雙方說合的口乾舌燥;上橋後,還要東跑西奔尋買客、找賣主,給買賣雙方牽線搭橋。


牙紀是古老的行業,在張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輕人都在幹,什麼原因?

買賣牲畜的人,為什麼非要牙紀做介紹呢?這是因為中間沒有牙紀吹捧拉攏,就不易成交。買賣雙方直接交易,賣方只怕要得少,儘量多要,而買方只怕出得多了,儘量少給。同時,買方又怕買上偷盜拐騙來的或有暗疾的牲畜,上當受騙,有牙紀從中介紹,既容易成交,又不易上當。

牙紀的現狀是個什麼樣的?

牙紀這個行業雖然古老,發展到今天依然興旺,在張北的華北牲畜交易中心,活躍著數以百計的牙紀,這些牙紀從二十多歲到六七十歲都有。特別是很多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都願意從事這個行業。在張北牲畜交易市場,我們最早認識的小王,二十多歲,已經有幾年的從業經歷了,還在市場裡有一處院子,有房有圈,據他說現在的牙紀不僅負責成交,還的負責售後,路遠的一時運不走還的給餵養幾天。他入這行是受父親的影響,父親一輩子就做牙紀。


牙紀是古老的行業,在張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輕人都在幹,什麼原因?

牙紀小王

同樣受父親影響的還有尚義一個小夥子。這個小夥子二十五六,原來是學修汽車的,按說修車這個行業也能掙錢,他為什麼放棄了該做牙紀呢?我們就此問題和他進行了解,他說他看到他父親做馬牙子一個是比他修車掙錢多,在就是掙錢的速度也快,販一趟牛一車拉六七個,最多三天的週期,能整個二千多,而他給別人打工一個月才掙個幾千塊錢,兩行一比較就果斷的踏上牙紀這條路了。我們遇到他時是他第一趟跟著販馬,但他說雖然這個行當比較辛苦,但掙錢還是可以,他說跟上父親半年左右就能單飛了。


牙紀是古老的行業,在張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輕人都在幹,什麼原因?

修車的小夥改行做牙紀


牙紀是古老的行業,在張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輕人都在幹,什麼原因?

很多人願意從事牙紀,究其原因,還是這個行當比做別的掙錢,再加上張北牲畜交易市場規模大成交量大,就帶動了更多年輕人的進入。

曾有人對牙紀產生的原因做了分析,認為牙紀的出現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牙紀產生和存在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調解買賣雙方因價格問題引起的爭議。在早期,“人們越是接近商品生產的原始狀態,他們也越是把更多的時間浪費在持久的、互不相讓的討價還價上,以便為他們花費在產品上的勞動時間爭得充分代價。”因此,主持交易,公平定價的中間人牙紀便應運而生。這種中間人因公平正直而受到買賣雙方的信賴。宋朝詩人就描寫了集市貿易上中間人受人尊敬的情景:“老人主貿易,仰俯受人尊。”第二,解決大批收購與零星供貨之間的矛盾。販運商人所經營的是大批量商品,而農民小手工業生產者所提供的是零星的產品,故熟悉地方和貨源情況的牙紀便成為貨物的集中者和鑑定人。明清時代的史志,乃至文學作品中,都有牙行經紀為客商從分散的村坊小生產者手中收購貨物、鑑別質量、定價過秤、包裝發送的記載。對牙行成為零星貨物集中地和貿易中心的事,明末人馮夢龍在《醒世恆言·施潤澤灘闕遇友》中亦有所描述:盛澤鎮“市上兩岸綢絲牙行約有千百餘家,遠近村坊織成綢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賈來收買的,蜂攢蟻集,挨擠不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