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纪是古老的行业,在张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轻人都在干,什么原因?

很早以前就知道在马桥上通行一种牲畜交易语言,就是两个人把手藏在袖筒筒里暗箱操作,怕别人看见,那时人们叫操袖筒筒,现在人们穿的衣服袖筒筒不宽大了,就把手放在衣服底襟下面,捏来捏去,然后双方都满意就成交了,这就是牙语。


牙纪是古老的行业,在张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轻人都在干,什么原因?

如果是遇到一个女的,男的会不会为了捉住女的手不放,故意少给价,捉来捉去,这不是我想歪了,夏天的时候,我们在张北县的华北牲畜交易中心还真遇到一个女牙子,和别人捉了半天手,这个视频被网友们看到了,评论中说到了这件事,当时拍的时候我们还真没网友想的这么多。

会牙语的人有个专门的称呼,叫牙纪,牙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百度词条这样解释:牙纪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分工中的一种古老行业,是伴随着牲畜交易而产生的,即在市场上为买卖双方说合、介绍交易,并抽取佣金的商行或中间商人。汉代市场上的中间商人称“驵会”(或作“侩”)。汉至隋唐,中间商人获政府给予的垄断权,由此得“牙侩”之名。宋以后称为“牙行”,后来亦称“牙入”、“牙纪”、“牙子”、“牙商”、“牙郎”、“互郎”、“侩”等。在古汉语中,“互”写作“乐”,后又讹传为“牙”。因此民间将居间人称作“牙行”或者“牙纪”。

牙纪需要有什么样的本事?

牙行一词始见于明代。根据不同交易商品品种,分为马牙纪、羊牙纪、炭牙纪、茶牙纪等。牙行有私牙与官牙之分,旧时开设牙行,既要有家业抵押客货,还要通过申请取得官府发放的“牙贴”,并定期缴纳牙税,这样才允许开业并参与活动。
  做为牙纪,首先要具备对所从事的物种的熟悉能力。全凭经验和眼力,一看就知道物种的好坏贵贱,毛病缺点,一旦成交绝不允许反悔。


牙纪是古老的行业,在张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轻人都在干,什么原因?

“干这行最主要的是眼力,要通过观察牲口的毛色、口齿、体形,看出牲口的年龄、力气、性情、毛病,能估计出多少肉。如果驴的口轻(年龄小),就入养行(饲养繁殖)。年龄大的入肉行(宰杀)。这几年搞养殖的多,入养行的牲口比入肉行的价格高。一般来说,四六口是牲畜最强壮的年龄,也就是指牲畜四至六岁,中渠平十岁零,牙上面的一圈一圈的渠磨平了,就说明老了。”说起这个行当,老点的牙纪称全凭眼力。

牙纪的行规是:“赌精不赌赖,千百两银子一句话,跌倒不翻身。”过去的牙纪们每成交一笔生意,牙纪得佣金一半,其他人分另一半。 倘遇有拐骗者,经手的牙纪必须如数付款,不得违抗,否则就会被逐出牙行,以后也不准入市。 现在的张北牲畜交易市场,没成交一笔抽取一百元。

只知行规,不懂行话也不配做牙纪。 行话是买卖的专用语言,会说隐语。 比如数字一叫叶,二叫都,三叫邪,四叫岔,五叫盘,六叫乃,七叫心,八叫考,九叫弯,个十百千万类推。比如把马叫“风子”,牛叫“考子”,骡叫“条子”,羊叫“扇子”等。


牙纪是古老的行业,在张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轻人都在干,什么原因?


牙纪是古老的行业,在张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轻人都在干,什么原因?


牙纪是古老的行业,在张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轻人都在干,什么原因?

 牙纪要会“捏价”。 “捏价”俗称“袖筒里捏码子”,就是代理买卖双方的“牙行”将右手放在帽子下,或袖口中、衣襟里,用摸手指头的方法来表达价钱。通常用五个指头表示十个数字, 十百千万以此类推。食指代表一,食指、中指捏在一起为二,食指、中指、无名指捏在一起为三,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捏在一起为四,五指齐伸为五,拇指、小指捏在一起为六,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向内弯曲为七,拇指、食指向内弯曲为八,食指弯曲为九,伸出拳头为十。


  牙纪还要有撮合交易的“霸气”,善于察颜观色, 对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的买卖,双方捕捉时机强行促成交易。从事“牙行”职业的都是头脑灵活“有本事”的人,他的“本事”多数都在父子或亲朋之间世代相传,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牙纪是古老的行业,在张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轻人都在干,什么原因?


   作为马桥的牙纪,一是能说会道,有把死人说活的嘴上功夫。还得会看牲口的“牙口(年龄)”,精通“相马之术”。 对任意一头牲口能抓住要害,仅用几句最主要的语言做出评价。如“前峰高一掌,犁田如水响”,“腰长肋巴稀,定是懒东西”、“鞭子尾巴,案板脊梁,乌眼黑蹄,拉断铁犁”、“好黄牛尾巴拧成线”等等。 如说牲口年龄的顺口溜:“牛五岁生六牙, 六岁生边牙,七摇八不动,九岁如钉钉,十岁裂开缝,十二岁后牙提升”,“牙窝磨平,十岁带零”,“护七不护八(牲口犬牙当地称护草牙,牲口七岁时出犬牙,通过看其长短可推算牲口的年龄)”。骡、马等大牲畜,要看“牙口”来判断这头牲畜的年龄大小,牲口牙纪扳开骡、马的嘴,看看是几岁口牙,就知道它的年龄,牙纪都会看牲口的牙口,他们能把老马说成小马, 也能把小马说成壮马,使不懂“牙口”的买主吃亏上当。关于牲畜的知识,差不多是从祖辈那里传下来的,许多牙纪都是代代相传。比如经营骆驼的牙纪对骆驼的好坏和价值了如指掌。骆驼的路风(产地)最为重要。 然后再看口齿、蹄柱、体格、峰子,再看眼睛、鼻子、肘子、板筋。 如果肘子、板筋有了毛病备上鞍子后就容易压破梁,这种病很难治好。 看牛更有讲究,耕牛要五短一长:四条腿要短,脖子要短,腰身要长。这样的牛叫抓地虎,干活儿有劲。 看驴要看膘满肉肥,口青耳朵立。

张北牲畜交易市场的牙纪始于何时?

张北县牲畜交易市场早在明末清初就形成了集散地,一直活跃着从事牲畜交易的“牙纪”。


牙纪是古老的行业,在张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轻人都在干,什么原因?

张北的牙纪大部分是马牙子,同时也兼做其它牲畜的交易。据相关资料介绍张北较早的牙纪有:秦元、徐恒、老孙三、刘庆林、范德雨、王永官、张耀东等。民国18年时就有66名入会的牙纪。每名入会牙纪又允许带两名会外牙纪,这样就共有百余名牙纪。这些牙纪中,有的从小就“团弄”过牲畜,有的当过马贩子,有的经常上桥观看学得两手,干起这一行,久而久之,他们不仅能识别牲畜的口齿、毛色、产地,而且能说出每头(匹)牲畜的性情、力气、出肉多少。据传牙纪秦元,看一只羊能出多少肉,上下不差一二斤。

新中国成立后,最繁华的时候也曾有60 多位牙纪在张北马桥此拴绳, 仍使用着有几百年历史的“捅袖袖”进行牲畜交易。 买卖双方讨价还价时,双方都不说话,用一只手藏在袖筒里,互相用手指触摸示意。 暗语交易方式,可以防止别人知道价格后诈价, 有利于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捅袖袖”一直沿用至今。 “牙纪”们用这种古老的诚信经营方式,“袖筒筒”里“捅袖袖”,怕泄露价钱,防止别人抢走货物;二是盖了隐私好讲价钱;三是即便价钱讲不好不伤和气。 只有两个人明白,围观的人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交易场中,为了保证信息高度机密,牙行一直使用“捅袖袖”这种用手交流的暗语。 张北的牙语“捅袖袖”曾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牙纪是古老的行业,在张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轻人都在干,什么原因?


牙纪是古老的行业,在张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轻人都在干,什么原因?

干牙纪这行也非常辛苦。为不影响放牧,牙纪每天清晨就打着灯笼上了桥,想方设法拉拢卖方往自己柱子上拴牲畜,招揽顾主,为多挣得一点佣金,为买卖双方说合的口干舌燥;上桥后,还要东跑西奔寻买客、找卖主,给买卖双方牵线搭桥。


牙纪是古老的行业,在张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轻人都在干,什么原因?

买卖牲畜的人,为什么非要牙纪做介绍呢?这是因为中间没有牙纪吹捧拉拢,就不易成交。买卖双方直接交易,卖方只怕要得少,尽量多要,而买方只怕出得多了,尽量少给。同时,买方又怕买上偷盗拐骗来的或有暗疾的牲畜,上当受骗,有牙纪从中介绍,既容易成交,又不易上当。

牙纪的现状是个什么样的?

牙纪这个行业虽然古老,发展到今天依然兴旺,在张北的华北牲畜交易中心,活跃着数以百计的牙纪,这些牙纪从二十多岁到六七十岁都有。特别是很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都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在张北牲畜交易市场,我们最早认识的小王,二十多岁,已经有几年的从业经历了,还在市场里有一处院子,有房有圈,据他说现在的牙纪不仅负责成交,还的负责售后,路远的一时运不走还的给喂养几天。他入这行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一辈子就做牙纪。


牙纪是古老的行业,在张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轻人都在干,什么原因?

牙纪小王

同样受父亲影响的还有尚义一个小伙子。这个小伙子二十五六,原来是学修汽车的,按说修车这个行业也能挣钱,他为什么放弃了该做牙纪呢?我们就此问题和他进行了解,他说他看到他父亲做马牙子一个是比他修车挣钱多,在就是挣钱的速度也快,贩一趟牛一车拉六七个,最多三天的周期,能整个二千多,而他给别人打工一个月才挣个几千块钱,两行一比较就果断的踏上牙纪这条路了。我们遇到他时是他第一趟跟着贩马,但他说虽然这个行当比较辛苦,但挣钱还是可以,他说跟上父亲半年左右就能单飞了。


牙纪是古老的行业,在张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轻人都在干,什么原因?

修车的小伙改行做牙纪


牙纪是古老的行业,在张北牲畜交易中心年轻人都在干,什么原因?

很多人愿意从事牙纪,究其原因,还是这个行当比做别的挣钱,再加上张北牲畜交易市场规模大成交量大,就带动了更多年轻人的进入。

曾有人对牙纪产生的原因做了分析,认为牙纪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牙纪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调解买卖双方因价格问题引起的争议。在早期,“人们越是接近商品生产的原始状态,他们也越是把更多的时间浪费在持久的、互不相让的讨价还价上,以便为他们花费在产品上的劳动时间争得充分代价。”因此,主持交易,公平定价的中间人牙纪便应运而生。这种中间人因公平正直而受到买卖双方的信赖。宋朝诗人就描写了集市贸易上中间人受人尊敬的情景:“老人主贸易,仰俯受人尊。”第二,解决大批收购与零星供货之间的矛盾。贩运商人所经营的是大批量商品,而农民小手工业生产者所提供的是零星的产品,故熟悉地方和货源情况的牙纪便成为货物的集中者和鉴定人。明清时代的史志,乃至文学作品中,都有牙行经纪为客商从分散的村坊小生产者手中收购货物、鉴别质量、定价过秤、包装发送的记载。对牙行成为零星货物集中地和贸易中心的事,明末人冯梦龙在《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中亦有所描述:盛泽镇“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