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人工智能高效協同 煤礦智能化搭上新基建快車

《關於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日前發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煤炭科工集團首席科學家、天地科技開採設計事業部總工程師王國法表示,煤礦智能化是實現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技術支撐。煤礦智能化的資本投入比煤礦綜合機械化增加約30%,將開闢煤炭行業新一輪“新基建”空間。


雲計算人工智能高效協同 煤礦智能化搭上新基建快車


王國法透露,已經起草制定“智能化煤礦分類、分級技術條件與評價指標體系”“智能化綜採工作面分類、分級評價技術條件與指標體系”等相關標準,針對不同礦井煤層賦存條件與建設基礎,制定具有差異性的評價指標體系,引導煤炭企業合理投資智能化建設。


尚處初級階段

3月2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應急管理部等八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為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明確了目標並提出了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指導意見》指出,煤礦智能化是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技術支撐,將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機器人、智能裝備等與現代煤炭開發利用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實時互聯、分析決策、自主學習、動態預測、協同控制的智能系統,實現煤礦開拓、採掘(剝)、運輸、通風、洗選、安全保障、經營管理等過程的智能化運行,對於提升煤礦安全生產水平、保障煤炭穩定供應具有重要意義。

王國法介紹,煤礦智能化是煤礦綜合機械化發展的新階段,是煤炭生產力發展的新方向。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全國已基本實現煤礦機械化和綜合機械化,為煤礦智能化奠定了良好基礎。“十三五”以來,我國煤礦智能化發展很快,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總體上還處於煤礦智能化發展的初級階段。我國是世界第一大產煤國,目前我國井工煤礦智能化發展總體上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在一些方面引領世界煤礦智能化發展。但我國煤礦智能化發展水平不平衡,一些國有大型骨幹煤礦可以實現無人採礦、遠程控制等,但一些中小型煤礦的智能化水平遠遠不足。

王國法說:“煤礦智能化是一個系統工程,智能化煤礦必須實現開拓、採掘(剝)、運輸、通風、洗選、安全保障、經營管理等全過程的智能化運行,各個環節缺一不可。數字化、信息化的升級改造為煤礦智能化開採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仍存在系統間信息交互難、實時性差、可靠性低、數據利用率不高和多智能系統協調難等難題。”他表示,目前我國煤礦智能化開採系統發展較好,已建成近200個智能化工作面,而工人數最多的掘進環節是煤礦智能化的難點。


形成長效機制

平安證券認為,智能化開採是未來煤炭產業發展趨勢,將開闢煤炭行業的“新基建”空間。受疫情影響,大多數煤礦面臨人員無法到位、原材料無法充分供應、運輸等問題。機械化、智能化對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凸顯。目前,全國煤炭在建產能10億噸,現有產能40億噸左右,新建項目和現有項目改造的投資空間較大。

王國法介紹,煤礦智能化建設需要有一定資金的投入,比現有綜合機械化煤礦投入可能增加30%以上,但能實現更高的效率和安全效益。“煤礦智能化可根本上改變煤礦工人的作業方式和條件,是煤礦工人的福祉,也是煤炭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在去年召開的煤炭骨幹企業代表與專家座談會上,煤礦智能化將是未來煤炭企業技術變革方向達成高度共識。煤炭企業也面臨招工難的窘境,技術與生產方式變革倒逼煤炭企業進行智能化建設。”

《指導意見》提出了2021年、2025年、2035年三階段煤礦智能化的推進目標。到2021年,建成多種類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範煤礦,初步形成煤礦開採設計、地質保障、生產、安全等主要環節的信息化傳輸、自動化運行技術體系,基本實現掘進工作面減人提效、綜採工作面少人或無人操作、井下和露天煤礦固定崗位的無人值守與遠程監控。

王國法指出,2021年煤礦智能化推進目標是一個既緊迫又現實的任務。近些年來,重點煤炭企業已在煤礦智能化建設中取得重要進展,技術裝備研發取得一批重要成果,為煤礦智能化發展提供了支撐條件。目前,地方煤炭主管部門與煤炭生產企業對煤礦智能化建設均表現出較高的熱情。山東省、河南省、貴州省、山西省等地煤炭主管部門已經出臺了煤礦智能化建設、升級改造方案與措施,國家能源投資集團、陝煤集團、兗礦集團等大型煤炭企業的智能化煤礦建設初見成效,各大煤炭集團均在積極開展智能化礦井升級改造。

《指導意見》提出,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智能化發展長效機制,將研究相關產業扶持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智能化煤礦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發起設立相關市場化基金,形成支持煤礦智能化發展的長效機制。


多元合作促發展

王國法介紹,煤礦是一個複雜的巨系統,煤礦智能化涉及地質保障、煤炭開採、巷道掘進、主輔運輸、通風、排水、供電、安全保障、洗選運輸、生產經營等整個流程,煤炭與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自動控制、人工智能等交叉融合創新將是煤礦智能化建設的基礎。

王國法表示,5G技術的大帶寬、低延時和廣連接能夠解決煤礦智能化開採中的大數據同步傳輸、遠程實時控制和多傳感器集中接入的難題,雲計算、AI和工業互聯網的結合能夠充分調動計算資源,高效挖掘和利用數據,綜合智能優化決策,實現煤炭智能化開採各系統的協調高效運行。“要充分借鑑‘他山之石’,在5G、雲、AI和工業互聯網技術方面開展多元合作,發揮各自優勢,為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服務。”

據悉,中國煤炭學會和中國煤炭科工集團發起成立了“煤礦智能化創新聯盟”,協同推進相關技術發展;中國煤炭科工集團、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和中國聯通成立了“5G地下空間創新實驗室”,跨行業合作進行專項技術攻關,逐步構建起創新包容的煤礦智能化產業生態。

根據公開資料,華為、百度等科技公司已注意到煤礦智能化的行業需求,並深入參與其中。華為參與5G礦車投入運行,煤礦生產可實現盲區監控;百度參與了中國煤炭雲建設,與陽泉煤業達成戰略合作;中興通訊、中國聯通與兗礦開展合作,成立了“5G+智慧礦業聯合實驗室”等。

《指導意見》提出,以數據為核心資源,推動煤礦智能化技術開發和應用模式創新;開展大型煤礦企業、大數據專業服務商等數據平臺之間的應用與交易,培育煤礦大數據開發、融資租賃、數據徵信等服務新模式。

上市公司層面,煤機龍頭公司天地科技是我國目前煤礦智能化綜合實力較高的央企上市公司,先後主持863計劃重大項目“煤炭智能化掘採技術與裝備”、國家智能製造發展專項“煤炭綜採成套裝備智能系統”等多個煤炭智能化項目。公司研發了世界首套8m以上超大采高綜採成套技術與裝備,2016年在金雞灘煤礦8m特厚煤層實現智能化開採,年產1500萬噸,綜採高度、產量及效率創世界最高紀錄。

王國法表示,煤礦智能裝備是煤礦智能化核心,推進煤礦智能化對煤機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煤機企業需要從煤礦設計之初就介入到整個系統建設中,要給煤礦客戶提供全生命週期的技術支持。要延伸智能煤機制造產業鏈,從主要提供煤機產品向提供產品與服務轉變、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轉變、向提供系統集成總承包轉變,推動製造與服務的協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