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會計師科目搭配:“2+2+2”和“3+3”模式,如何選擇?

注會考試備考中其中有類人群屬於在職考生,邊工作邊考證需要合理安排考試科目,這樣才能有序的完成工作和備考計劃,那麼,在職考注會建議一次報幾門合適?下面就讓高頓CPA小編來為你介紹下!

註冊會計師科目搭配:“2+2+2”和“3+3”模式,如何選擇?

一、注會考試科目:

考試分為專業階段和綜合階段,專業階段考6科,分別是《會計》、《稅法》、《審計》、《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經濟法》。

綜合階段考1科,職業能力綜合測試(試卷一)(試卷二)。

註冊會計師科目搭配:“2+2+2”和“3+3”模式,如何選擇?

二、考試時間期限

專業階段單科合格成績有5年的保留期,考生要在連續五年內通過所有專業階段考試,注意:專業階段是滾動式的,超過時間成績滾動式作廢,需重新考試,歷年合格成績可在網報系統內查詢。

1、注會各科目需要複習多長時間?

想要順利通過考試,建議各科目複習時長:會計400小時、審計350小時、財管320小時、稅法300小時、經濟法220小時、戰略200小時。

2、注會幾科?

(1)時間充裕且基礎較好的上班族。建議報6科,直接脫產學習一年,爭取一年過。

提示:基礎較好是指你考過中級會計職稱、CMA、稅務師等證書,並且報考注會之前對注會就有所瞭解。

(2)會計工作週末有空的上班族,建議“3+3”模式,一年備考三科,兩年考完

(3)沒基礎工作忙的上班族,建議“2+2+2”模式,一年備考兩科,爭取三年考完。

註冊會計師科目搭配:“2+2+2”和“3+3”模式,如何選擇?

三、注會科目如何搭配?

針對第一次考注會的考生,考試科目搭配的原則——聯繫緊密的科目一起考,對自己難度大的科目與難度低的科目一起考。

注會“2+2+2”模式:

會計+稅法

聯繫比較緊密的科目就屬會計和稅法了,在學習會計時候,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是除了長投合並外的第二塊難點,結合稅法備考理解起來不會很吃力,相對來說會計備考時間長,稅法次之,會計注重理解,稅法注重計算,兩者結合學習也是不錯的搭配方法。

審計+經濟法

有了會計基礎後在學習審計,會更好理解,經濟法較獨立主要是記憶,經濟法結合了民法、商法、法理學、知識產權法等多項內容,需要考生全面學習,審計的章節比較多,備考審計要注意教材內容的聯繫性,不要孤立地就某一個章節學習。會計和審計雖然沒有什麼聯繫,但是兩者在一起備考可以緩解備考壓力。

財管+戰略:

戰略是財管科目中獨立出來的科目,兩者的關聯度不言而喻,財管偏計算,戰略偏理解記憶,二者學習的理論思維非常相似,一起備考非常不錯。

注會“3+3”模式:

會計+稅法+經濟法

這個是比較簡單的組合,適合時間不充足或基礎不好的考生,會計和稅法有點聯繫,經濟法則難度小,科目屬性上屬於重理解+重計算+重背誦的組合。

註冊會計師科目搭配:“2+2+2”和“3+3”模式,如何選擇?

會計+稅法+財管

財管需要會計基礎,會計和稅法的學習可以明顯促進財管的學習,財管計算大可以放在後面備考,屬性上屬於重理解+重計算+重背誦和計算的組合方式。

審計+戰略+經濟法

審計和戰略有也著一定的聯繫,有了會計基礎在學習審計和戰略,經濟法可以放在後面學習,屬性上屬於重理解+重理解+重背誦和計算的組合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