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為什麼要兵變?


在歷史長河中,唐太宗李世民,一直是一個熱門的話題。玄武門之變,奠定了他的崛起之路,隨之而來的流言蜚語,也流傳在民間。殺兄奪權,逼父退位,性格暴虐,但是這一切,唐太宗李世民用他登基以後。所做的事情,造福了百姓。證明了他是有能力當這個皇帝的,也是證明了他為民著想。讓這些流言蜚語,不在議論。

好了直奔主題,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取名李承乾。自小聰明伶俐,深得李世民喜歡。

在其八歲時候,李承乾為太子。

李承乾的老師李綱,因為腳疾只能乘著轎子進宮,李承乾親自將自己的老師引上殿,並恭恭敬敬地行禮,又向其虛心請教,態度極為禮節。李綱病逝後,承乾又親自為老師立碑。大家都誇他仁義純深,這讓李世民更加的對這個兒子喜愛。

隨著年齡的增長,李承乾不幸患病,導致腿腳不利。致使他性格大變,加之其弟一直虎視眈眈。這讓李承乾很是害怕,自己的太子之位不保,也為他後來造反埋下了不安的因素。

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為什麼要兵變?

男寵離世, 父子不和。

李承乾寵幸一名“美姿容,善歌舞”的太常樂人,並稱他為稱心。唐太宗聽說之後非常生氣,下令將其殺死。李承乾非常傷心,在宮中為自己死去的男寵立室,讓宮人日夜祭奠。李承乾在宮中為稱心樹冢立碑,並贈予官職,並經常為稱心而哭泣流淚。自此,李承乾與父皇之間的隔閡產生了。

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為什麼要兵變?

師長訓斥,懷恨在心。

李承乾與宦官玩樂,于志寧批評他,將他比作秦二世。相比之下孔穎達更是激烈,他只要覺得李承乾,有一點不對他心意的地方,他就直接當著他面訓斥。這使得李承乾毫無面子,自己這麼大了,還被人家當面訓斥。感覺自己的地位,還沒有自己老師大。心中非常惱火,但又不敢明面說出,怕老師去找自己父王告狀。隨著時間的推移,心中的怨恨越來越大, 感覺自己地位受到了威脅。

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為什麼要兵變?


擔憂至深,心怡起兵。

歷史上那些走上謀反之路,並失敗的人,大多離不開死亡。但是輪到李承乾時,唐太宗卻下不去手。

其實唐太宗並沒有想過另立太子。只是李承乾卻因為忌憚,同樣深得父親寵愛且懷有謀嫡之心的胞弟李泰,在試圖暗殺失敗後,隨即聯繫他人。準備起兵謀反,但是唐太宗李世民,早就知曉一切。下令將其抓住,並把那些造反之人個個都殺了頭。但是輪到自己的太子李承乾時,卻是怎麼也下不去手。

為了保持其性命,又能堵住文武百官的嘴,夏令廢除其太子之位,貶為庶民。發配流放黔州,永不得回城。算是保持了他的性命,但是過慣了養優處優的日子,受不了其打擊,最後抑鬱而死。結束了他短短几十年的生命。

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為什麼要兵變?

這其實也是李世民教育的失敗,因為他自己也有過那段黑暗歷史。玄武門之變自己就沒有以身作則,雖然他很恨兄弟反目成仇,但是這也是因果報應。自己犯下的罪孽 ,其兒子又從重複走向其道路。所以說跟什麼人學什麼樣的事兒,這裡建議大家,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多多以身作則。讓他們看到你最好的一面,也不要強求於強加於,自己的愛好於小孩兒身上,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謝謝大家觀看,我是伯樂說歷史。關注我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