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無聊”,99%的人不知道的真相...


疫情下的“無聊”,99%的人不知道的真相...

圖片來自於網絡

這些天你是否和我一樣,因為新冠病毒不得不呆在家裡?

你在家一切可好?

你是覺得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還是覺得度日如年?

你是否已經多次呼喊我要去上班!或許已經在家辦公了!?

你是不是在家裡已經快憋不住了?

你是否在家裡遇到了人生最大的敵人?

這個敵人你每一天都在逃開它,你可能還沒有意識到你已經逃避它,幾十年了。


想一想我們成年之後,基本上就在幹兩類事:求生存、別無聊(求幸福),只有極少量的人在求智慧。


真是奇怪,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滿足生存的需求之後,無聊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好像必須忙點什麼才能擺脫無聊,比如某個活動、某本書、廚房、孩子或神靈。

獨處時,如果不做點什麼或想點什麼,對我們來說是非常無聊的事。實在找不到可以做的事情,也必須讓自己想點什麼,不能讓自己的頭腦閒下來。我們會想東想西、反覆無常、生病或脾氣暴躁。總之,不能讓自己閒著。

為了逃開無聊,我們已經嘗試過太多方式,最終變得沉悶、疲憊。

比如:我們加入某一群體,做了很多群體要求我們做的事,然後離開;我們接下來又去找其他事情去嘗試。

如果我們去找一個心理醫生沒有結果,我們便去找其他人,或者去找神職人員;

如果我們還是失敗,我們又去找另一個大師,諸如此類;

我們總是在尋找。

這個不斷追求和放手的過程,非常非常消耗我們的時間和精力。


大多數人都處於這樣一種狀態:在感情上、在精神上,為了逃開無聊已經將自己幾乎消耗殆盡。

疫情下的“無聊”,99%的人不知道的真相...

無聊是有價值的

大多數人以為,要解決無聊必須做點什麼,想點什麼。這是試圖消除無聊、避免無聊,這是方向性錯誤!!!


解決無聊難題不要試圖避免無聊,而是要學會利用無聊。無聊至少帶來4個方面的好處:

  • 過濾雜音

如果你不無聊,說明你此時此刻正被外界的人事物所吸引。無聊其實在提醒你停下手中的事情,這件事請也許不值得你去做。無聊是潛意識在幫你排除雜音,提醒你關注重點。

  • 提醒你改善關係

如果你與別人在一起的時候感到無聊,可能需要檢視一下自己與人相處之道是否應該調整了,或者與他人的關係是否需要維護打理了。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和無趣。關係在冷漠和無趣中死去。

  • 尋找有意義的刺激

當我們向外尋求刺激的時候,有時能激發一些新的點子與新的發明。原始人如果不是當初無聊的時候,東試試、西試試就不會發現摩擦可以生火了。不要只是為了刺激而尋找刺激,也許朝著自己人生方向和目標方向尋找刺激,會更有價值。找到有意義的刺激,或許是我們面對生活中無聊的絕佳方法。

  • 轉無聊為智慧,轉無聊為成長

在無聊的感覺下面往往隱藏著很重要的提醒:

“你接受真實的你自己嗎?”

“你接受無事可做的狀態嗎?”

“你接受你不是全能的嗎,你接受你掐不死新冠病毒嗎?”

最重要的是“你接納自己當下的感覺嗎?”

從修身的角度來說,想要擺脫無聊就是不接納,不接納就會有問題,甚至製造出更多的問題。

疫情下的“無聊”,99%的人不知道的真相...

圖片來自於網絡


當你接納“你就是你”這一事實的時候,還會有問題嗎?只有當我們不能接納身邊的人事物,並企圖改造他們的時候,才會有問題存在。


如果我們向內看,接受真實的自己,接受自己當下的感受,不試圖改變它,我們就會清楚的看到在無聊的下面,隱藏著我們感到懼怕的東西。


有些我們把它叫作憂傷、有些我們把它叫作絕望、有些我們把它叫作恐懼、有些我們把它叫作沒有價值感……。

當我們直面內心,看清楚它們,不逃避、不掙扎,讓心呆在當下的感受裡,不管是什麼滋味。

讓自己閒下來,不去抗拒當下的感受,不去做什麼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個不去忙忙碌碌的心靈是非常美妙的,因為空靈讓它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一個能接受真實自己的心,不是消極的、空洞的心靈,而是積極的、機敏的心靈,一個有創造力的心。

讓自己閒下來,靜下來,不去想東想西,奇妙的事情就會自動的發生。內在就會經歷一場徹底的改變。我們所害怕的事物就會完全的轉變。

成都文殊院禪林裡的一首偈子寫的就是這個意思:“個念滅盡正智慧,此心歇處是菩提。”這是大學問,大智慧。

疫情下的“無聊”,99%的人不知道的真相...

圖片來自於網絡

如何轉無聊為智慧,轉無聊為成長?

思考無法解決和剷除“無聊”。


瞭解我們心裡運作的過程,瞭解我們用什麼方式在逃開面對真實的自己,看見自己在思想、情感和行動的層面,是如何一步步逃開,然後停止無效的反應,明白自我的真相,才能明白“無聊”的根源、意義和價值。


這是一種自知。自知者明,知人者智。

“明”的意義並不是“知道”知識性的東西。徐梵澄先生在【老子臆解】提到,“明”是一種大於“智”的悟。


“明”是四達廣被,廣達則恍然大悟,靈感奔至,“智”是切分,“智”無法像“明”一般地四處通達,而必須有個切入的平面,而“明”則是一種通達廣被,聽自然而不用智的狀態。“明”是比“智”更高明的一種智慧。


自知是“明”的起點。自知是不能靠任何人,靠任何書籍,靠任何懺悔、心理學或心理分析師而積累的。因為那是你的生活,必須由你自己發現。


沒有這種自我瞭解的擴大和深化,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改變任何外在的或內心的環境對自己的影響——只會永遠讓自己呆在絕望、痛苦、憂傷的繁殖地裡,只會讓自己更無聊。


看到這裡,學過完形的朋友也許會莞爾一笑的對我說:“陳焰老師,我知道你會提醒我,把工作坊中悟到的學問用到生活中。完形生活化,生活完形化。”


我會說:“恭喜你,你悟到了!”


疫情下的“無聊”,99%的人不知道的真相...

圖片來自於網絡

忙是一種福氣

經常有學員關心的問我,陳焰老師你每週都在講課,你這麼忙,不要太辛苦啊。只是不知道我為什麼這麼忙,為什麼要忙?


人生在世能忙是一種福氣,不是工作需要我,而是我需要工作。


我總認為:

能為千萬個家庭的和睦而忙是一種福氣。

能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而忙是一種福氣。

我總認為:

想要事業成功,要工作。

想要改善生活,要工作。

想要實現理想,要工作。

我總認為:

懂得忙裡偷閒的巧妙,也是一種情趣。

忙裡山看我,閒中我看山,相似不相似,忙總不及閒。

得意時淡然,失意時泰然。

有事時斬然,無事時澄然。

處人時藹然,處己時悠然。

自然能培養出能忙能閒的超然境界。

有人說,“能吃”是福,我說“能拉”也是福。

有人說,“能睡”是福,我說“能醒”也是福。

有人說,“能坐”是福,我說“能忙”也是福。

祝福大家!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疫情下的“無聊”,99%的人不知道的真相...

圖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