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以後遇到難事為什麼不找鄔先生幫忙?

胖貓咪愛車


鄔思道在影視劇《雍正王朝》中是一個重要的角色,也是雍正皇帝在沒有登上帝位時候的頂級謀士。而作為神機軍師的鄔先生有一個極為特殊的優勢,就是總能在關鍵的時刻揣摩透康熙皇帝的心思。


這種能力雖說在四爺胤禛沒有登上帝位的時候,鄔先生對於他來說是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可是這種能力一旦在四爺胤禛登上帝位之後,本質就變了。


對於登上帝位的雍正皇帝而言,鄔思道的這種能力對於他自己的皇權來說是一種潛在的威脅。如果仍然找鄔思道幫忙,鄔思道仍然能夠從雍正平常細枝末節的細節中,瞭解到雍正皇帝做事方式和思維習慣。


試問,你作為帝王會希望身邊有一個時時猜透你心思的人存在嗎?


古代的皇權都是充滿了迷信色彩的,為了能夠徹底貫徹皇權獨有,無數的帝王藉此來神化王權,試圖來從思想上根絕皇權被輕易攫取的可能性。


有了這份私信,雍正皇帝自然不想讓鄔先生幫忙。


其實,對於雍正來說,殺掉鄔思道才是最為正確的方式。只不過在雍正試圖動手之前,鄔思道的提出了一個辦法:


正是因為這個辦法,讓鄔思道逃出了雍正皇帝的魔爪。


從鄔思道的角度來看,此時的雍正是帝王,而自己連大清的臣子都算不上,還是一個身份卑微的前朝舊臣。雍正皇帝曾經做的那些事情他都知道,這些事足以導致他有殺身之禍。


所有鄔思道在雍正皇帝剛剛登上帝位,就急忙向雍正皇帝提出了“半隱退身”之法。這個方法夠秒,也足夠無懈可擊。因為鄔思道提出了要到李衛的身邊去選擇半隱。


李衛是什麼人?


李衛是雍正皇帝極為信任的人,在雍正皇帝的眼中,李衛就是雍正皇帝的眼睛。鄔思道選擇到李衛身邊的原因也很簡單,他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讓雍正皇帝放心,自己雖然離開了雍正,但是仍然是幫李衛做事。


鄔思道幫李衛做事也就是幫助雍正皇帝做事。


雍正皇帝的心理其實就是想要殺了鄔思道,以絕後患。雖然雍正皇帝登上帝位,但是八爺黨的勢力仍然遍佈朝野和地方,鄔思道一旦選擇一個沒人知道的地方,雍正皇帝會怎麼想?


萬一鄔思道為八爺黨效力怎麼辦?


所以,鄔思道最為明智的方法就是隱退在一個雍正能夠時時看得到的地方是最為合適的,這樣一來不僅僅是雍正皇帝放心,自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殺身之禍。而雍正不想繼續用鄔思道的原因也很簡單,鄔思道太聰明,聰明的有點過了頭。


納蘭仙花


鄔思道自己想激流勇退,同時,雍正也有“兔死狗烹”的想法。


雍正登基以後,第一次會潛邸,就有要殺鄔思道的意思。雍正雖然嘴上對鄔思道說是“來看看你”,即使我當了皇帝,但是“你還是你,我還是我”。但是,雍正冷漠的表情出賣了他。

雍正邀請他出來做官,也只是試探鄔思道。雍正對鄔思道下不去手,所以,先起一個話題,讓鄔思道自己說出想法。雍正自己明白,鄔思道屬於搞“陰謀”的,治理國家還是需要張廷玉這樣能拿出來檯面的人。


雍正心裡的小九九早被鄔思道料到了,於是以退為進,以求自保。鄔思道提出自己有“三不可用”:1,自己腿有殘疾,在朝為官的話有損國體;2,自己是前朝罪人,新皇登基重用前朝罪人,容易招致非議;3,自己會的都是陰謀權術,不適合參與朝政。

雍正希望自己身邊的大臣都是能拿上臺面的人,而自己真不捨得殺了鄔思道。所以,才會讓鄔思道去找李衛和田文鏡。

以上,都是電視劇《雍正王朝》劇情。真實的鄔思道是田文鏡的師爺,紹興師爺的祖師爺。他跟雍正沒有見過面,但是,由於幫田文鏡寫奏摺,而被雍正知道。

雍正甚至在田文鏡的請安摺子上誅批“朕安,鄔先生安否?”


勇戰王聊歷史


皇帝的高明之處不在於他有多大技術,而是他是如何使用“人才”,由左右人才幫助皇帝治理天下,所謂“帝王心術”即是用人之術,那可不是求你!

為了掩人耳目,鄔思道以雍親王胤禛的王子先生出現在雍親王王府,實際上就是雍正的高級參謀,在這好多年裡,鄔思道領教了這位冷麵王的心思,更瞭解他的虛榮心。

當雍正登上了皇帝位置,鄔思道用他的三唇不爛之舌說動了雍正帝,把他放走了,但是鄔思道高興不起來,原因是自己一直在雍正帝的監視之下。當然,鄔思道也關注著雍正帝登基以來的一舉一動。

重大妙計出自鄔思道之手

鄔思道來到了李衛處,明明知道李衛的墨水不高,且李衛也肩負著重任,缺少鄔思道這樣的人,所以有好多主意是鄔思道幫助李衛處理。

來到河南的“田文靜”處,田文靜當然不知道鄔思道的來路,不過看鄔思道的工錢,田文靜也不敢怠慢,加之是李衛介紹來的,是高看一眼。

不久,田文靜幹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彈劾朝廷倚老賣老,居功自傲,以擁立之功而自居的隆科多。

田文靜有這膽量嗎?沒有!是鄔思道在朝廷來往“邸報”觀察到了隆科多的死期即將到來,只是沒人敢出頭罷了,鄔思道看出了雍正帝渴望有人出頭發起對隆科多的彈劾!

幕後點田文靜正對雍正心思

當鄔思道觀察到隆科多的張狂已經讓雍正帝非常反感,正在找機會除掉隆科多的時候,田文靜彈劾隆科多的摺子來了,正是時候。

鄔思道問過田文靜:你是想做一個平庸的巡撫,還是想做一位敢作敢為的巡撫,田文靜回答,當然想做一位名巡撫,鄔思道說那好,你答應我一個條件,田文靜答應了!

原來鄔思道已經寫好了彈劾隆科多的奏摺,只是沒有機會,或者說沒有有膽量的人敢幹這皇帝的舅舅。

鄔思道與雍正帝的默契

鄔思道何許人也,他是能看透雍正帝心思的人,不然也不會給雍親王出招拼死研究皇帝位置。

鄔思道拿出來奏摺給了田文靜,條件就是不許田文靜四子拆看,因為鄔思道知道,田文靜看了奏摺一定害怕,他哪知道鄔思道這麼大膽敢彈劾當朝垂手可熱的人物。

田文靜的這一封奏摺引起了軒然大波,朝廷上下一片譁然,自此:彈劾隆科多的各地奏摺像雪片一樣遞到了雍正帝的面前,雍正帝明白,這一定是鄔思道那個先生的作品。

所以,雍正帝作為一代帝王,有他的尊嚴與自尊心,一位帝王遇到了難事還要向一個“半隱”的鄉下人請教嗎?鄔思道的靈氣就是帝王心術,誰幫誰的忙?看懂了你就活著!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歡迎網友一起互動、評論、留言!


日堯居


那麼雍正登基以後遇到難事為什麼不找鄔先生幫忙?主要來分析雍正和鄔思道登基環境發生的變化來看待,且看下文一一分析:

鄔思道:急流勇退

雍正登基當晚,大局已定,便匆匆回到府邸,看望鄔先生,順便試探他試探他,鄔先生極其聰明,對雍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向雍正闡明自己的想法,封官加爵,既非他願,也不妥當。

主要有三點:

第一,自己是個殘疾人,從古至今,沒有殘疾人擔任朝廷命宮的,這樣有損大清國的威嚴。

第二,自己當年是被先帝抓捕的犯人,如今如果封官的話,跟先帝的做法自相矛盾,說不過去。甚為不妥。

第三,自己確實有些小的聰明才智,但身在府邸多年,已經用的差不多了,就像熬藥一樣,就剩藥渣了,不堪大用了(這完全是藉口,擱誰誰都不信)。且雍正登基為帝,行的是正大光明之道,自然應該用張廷玉等光明正大的臣子。自己的計謀是見不得光的。

加上鄔思道向雍正表了忠心,且說了半隱,雍正想找也能找得到,加上極具煽情的語言,最終鄔思道成功從四爺手中飛了出來。

鄔思道:暗中相助

雖說雍正登基以後遇到難事沒有直接找過鄔思道,但是鄔思道還是許多地方對雍正治國理政、穩定政局,假借別人之手給予很大的幫助。我們來舉幾個栗子:

第一、山西巡撫諾敏的造假案,要不是鄔思道給田文鏡從中提點,田文鏡焉能查出來?最後諾敏被身首異處。

第二、彈劾大臣隆科多,隆科多恃寵而驕,狂妄自大。也是鄔思道看出雍正想要宰了這個老小子,但一直苦於沒有藉口。於是乎,鄔思道又上一折,借田文鏡之手,實現了對隆科多的驚人彈劾,接著隆科多很快就被查辦。

第三、相助年羹堯找到叛軍下落,使得年羹堯迅速平定羅卜藏丹津的叛亂。使得雍正在朝野中頂的壓力瞬間釋放。

假想一下,年羹堯一直找不到叛軍,幾十萬大軍人吃馬喂,得消耗多少糧草。國庫已經空了。很有可能造成時局動盪。故而,這一點而言,鄔思道是對雍正繼位以來幫助最大的一次。

鄔思道認定雍正是為天下蒼生為計的好皇帝,所以自己這個責任來解決他遇到棘手問題。有人說,雍正登基為帝以後,不需要鄔思道了。


但事實證明,還是得需要他的聰明才智,只不過是假借別人之手罷了。畢竟自己什麼無官無職,直接接見於理不合。


再看雍正

身登大寶,大權在握

雍正登基以後,便成為合法的、名正言順的皇帝,俗話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表面上確實是掌握了至高無上的權力,生殺予奪全都在他手中。比之前當王爺那會兒強太多。雍正遇到難事不再問鄔先生要計謀的原因也有三點:

第一、作為皇帝,他的身邊還是有幾位得力的助手,比如怡賢親王十三爺胤祥,他的作用貫穿了雍正從多嫡到繼位再到政權穩定的各個時期。

尤其是在剛繼位的時候,怡親王十三爺胤祥更是極大的分擔了雍正治國的壓力,在軍事、民生、財政、政務各個方面頗具才能,很有建樹。雍正對他的十三爺胤祥極其滿意。

加上還有大學士張廷玉、馬齊、田文鏡,李衛、年羹堯(後被誅)等人,應對日常的朝政問題還是問題不大的。

第二、作為封建專制的皇帝,他們更希望自己決定這個帝國的一切。雖然大臣們會提建議,但我可以聽也可以不聽,更多的是有自己的想法。

讓一個皇帝委身去找鄔思道,求個辦法,不是帝王的作風,於禮數不合。運用手中的權力來實現自己的理想。

第三、風險性降低,九子奪嫡那會兒鬥爭激烈,稍有不慎,便滿盤皆輸,風險很大。

所以雍正只有完全聽從鄔先生的計謀,才有可能繼承皇位。注意是有可能,而不是一定。而做了皇帝以後,可以有更多的容錯率。風險性降低,做錯事的代價大為降低。


第四、就雍正個人而言,他的性格沉默寡言、謹小慎微。也是很有心眼和要強的人。

中年執政,牢記其父康熙的臨終囑託。通過自己的努力,刷新吏治、改革弊政,將大清朝從危機之中挽救出來。

所以面對朝政的難題,他還是希望自己做主,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來解決。雍正是中國歷史上最勤奮的皇帝,沒有之一,這足以說明問題。發自內心的那種渴望,渴望這個帝國能通過自己變好。


第五、也就是這個電視劇和小說的主線了,二月河同志和胡玫導演想要為觀眾呈現的是雍正皇帝勵精圖治,興利除弊,勤政為民的這樣的正面形象。

所以必然要讓鄔思道離開,不然,所有的功勞豈不是都成鄔思道的了。

雍正就成了沒有思想,沒有能力,沒有主見的三無傀儡皇帝了嘛。與他們的目的相悖。故而,是導演和編劇的功勞。

以上五點就是雍正為什麼遇到難題就不去找鄔思道的原因。


覺得小編叨叨的不錯的可以加關注喲,關於這個問題,你們有什麼看法?大家一起探討


小王日常vlog


作為四爺,胤禛需要鄔先生,為他出謀獻策,窺測天心。

作為皇上,雍正不需要鄔先生,他的帝王心術不願讓任何人知曉。

雍正即位後返回潛邸,向鄔思道表示正在考慮他的名份時,鄔思道說他有三不可用,一是殘疾之人,二是先朝欽犯,雍正說道:“只是可惜了你啊!鄔思道馬上接過話頭:“這正是三不可用,臣雖然小有才氣,卻是陰謀為體。皇上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用的自當是光明正大之臣。”也就是說,鄔思道的謀略多是“陰謀”,而皇帝治國需要“陽謀”。這既是實際情形,也是鄔思道選擇激流勇退,退隱江湖的一種託詞。

即使政務大事上有困難,做為皇帝的雍正也不能向鄔先生討教,因為他是皇帝,皇帝是聖明燭照,深謀遠慮的天子,又怎麼能向一名沒有功名職務的師爺討教軍國大政呢?

更何況雍正在大權獨攬以後,內有上書房大臣張廷玉,馬齊,外加十三爺允祥構成的智囊團已經足以應付軍政要務。雍正原本就是個有主見,肯納諫的皇帝,在這樣的情況下,以陰謀為體的鄔先生已經不是雍正所需要的謀士了,自然不會找他幫忙。

但鄔先生沒有直接幫助雍正,卻間接地幫了好幾個大忙,田文鏡查抄山西藩庫一案是鄔先生指點迷津才得以告破。年羹堯在西北找不到羅布藏丹曾的叛軍主力,又是鄔先生出謀獻策,才取得西北大捷的勝利。這位鄔先生在劇中神出鬼沒,算無遺策,真乃神人也!


喜歡本文的朋友請動動手指在下方點個贊,歡迎轉發和留言!


歷史茶坊


胤禛奪嫡成功繼位為雍正皇帝后,急於對過往的隱秘手段進行洗白。這當中最核心的關鍵人物,自然是為他出謀劃策的鄔先生。


對於鄔先生,雍正心裡很矛盾。

一方面他知曉的內情太多,萬一傳揚出去勢必損害雍正的高大上形象,搞不好就會成為影響雍正朝政局穩定的定時炸彈;

另一方面,作為政治家的雍正,雖然外表多有冷酷無情的表現,但同時內心中又有著諸多感恩的情懷。當著昔日幫自己奪位的鄔先生,雍正一下子又有些猶豫下不去手。

深諳人性的鄔先生,正是抓住了雍正舉棋不定的關口,適當得以一番“三不可用”的理由,與雍正達成了“半隱”的協議,逃過了一場性命之憂。

然而,身懷大才的鄔先生,註定是閒不住手腳的。他在江蘇李衛處被“監視居住”時,便時常幫著李衛出些主意。而後又跑去河南田文鏡處,擔任幕府師爺。

動作更大的是,他竟然以押運糧草為名去到年羹堯的西北大營,直接左右了戰爭的進程!

喜歡用密探監視、秘折專奏手段獲取底下動態的雍正,對鄔先生的舉動,大體是瞭如執掌的。只不過鄔先生所有的行動,基本上符合雍正的根本利益,因而雍正沒有對他有所動作。

深受朝政困擾的雍正,十分希望能多些人像胤祥、李衛、田文鏡那樣,幫襯著自己整理朝政。此時,他又想起了鄔先生的種種好處,於是藉著到河南田文鏡處視察的機會,特意表示想和鄔先生見上一面,向他詢問一下對當前朝局的見解。

只不過鄔先生對雍正的看法,並非十分得放心。當年胤禛賜死有悔過立功表現的高福,繼位後又忙不迭得清除了高毋庸等府裡專門辦秘密差事的一幫下人。當中極度猜忌的性情暴露無疑,讓朝夕相處的鄔先生感到十分忌憚,頗有伴君如伴虎的緊迫危機感,於是早就提前謀劃著將來的自全之道。

從雍親王府成功脫身之後,鄔先生本可以安安穩穩得在雍正的監視下度過晚年。可是他忍不住手癢,李衛這裡搞搞,田文鏡那裡鑽鑽,還去到年羹堯大營幹涉軍務,鬧出的動靜都很大。

雖然鄔先生謹慎小心,但是這樣“上躥下跳”難免會引起雍正過多的關注。果不其然,雍正向田文鏡詢問起了鄔先生的情況。

鄔先生也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因而急於收拾行李匆匆上路脫身,為的就是避免與雍正直接接觸,以免不小心遭受性命之憂。


劇透歷史


說實話,雍正是對不住鄔思道的。當初若是沒有鄔先生,雍正奪嫡幾乎不可能成功。

但奪嫡成功後,雍正先是動了殺心,繼位當夜就匆忙趕回雍王府,幸虧鄔思道早有準備,一番功成身退的談話,讓雍正才暫時放下了殺心。

但鄔先生知道,他若完全身退,退到江湖之上,退出了雍正的視線,雍正肯定是不放心的——他掌握了雍正奪嫡的所有內幕,如果投靠了雍正的敵人,那麼對雍正是極為不利的。

所以,鄔先生選擇了半隱。他先是在雍正的心腹李衛身邊,後來又到了雍正的心腹田文鏡身邊。他就是要讓雍正知道,他鄔思道跑不出雍正的手心。

至於雍正登基後是否找過鄔先生幫忙,這個其實很難說。即使找他幫忙,也不會光明正大地去找。

有趣的是,雖然劇中並沒有雍正找鄔先生的情節,但鄔先生卻幫過雍正兩個大忙。

第一個,就是幫助田文鏡清查山西巡撫諾敏。

諾敏為了邀功,假裝用半年時間填滿了庫銀虧空,其實全是臨時從商家借來的銀子。田文鏡奉旨清查,卻一籌莫展。這時候,還在李衛身邊的鄔思道突然現身,給田文鏡謀劃了一番,然後田文鏡就把諾敏查清楚了。

鄔思道和田文鏡見面,是李衛介紹的。至於李衛是否奉了雍正的旨意,就耐人尋味了。

第二個,幫助年羹堯找到叛軍主力,平定西北。

西北戰事,是雍正登基後遇到的最棘手的一個問題。西北大軍,每日消耗大量的糧餉,國庫已經難以應付。而年羹堯卻遲遲找不到叛軍的主力,無法迅速結束這場戰爭。雍正因此焦頭爛額。

這時候,神奇的鄔先生再次出場。他以替田文鏡押送糧草的名義,來到了年羹堯的大營,然後在瞭解基本情況後,迅速為年羹堯指出了叛軍主力的藏身之所。

年羹堯一擊而中,大勝凱旋。

這兩件事,都是鄔思道幫了雍正的大忙。至於是不是雍正主動找的他,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趣談國史


我先來說結論,雍正登基以後遇到難事,沒有再像以前找鄔思道幫助,但是雍正遇到的難事,是交給李衛,田文鏡,年羹堯來做的,雍正沒有找鄔先生,但是這三個人可以找鄔先生幫忙呀,也就是說雍正其實是間接找鄔先生幫忙。

最近又看了一遍《雍正王朝》,然後再把《康熙王朝》看了一遍,個人覺得還是《雍正王朝》比較好看,因為《雍正王朝》的情節更具體,對於人物的刻畫會更加的深刻,而《康熙王朝》主要體現的是大事件,人物的形象也沒有那麼豐滿。

《雍正王朝》我覺得三段戲最為精彩,第一段是暢春園康熙駕崩,雍正繼位。第二段是雍正回到潛邸準備除掉鄔先生,鄔先生提出三不可,半隱理論。第三段,就是八王爺請四個旗主王爺一起要求八旗議政,張廷玉長篇大論駁斥這些人。

其中第二段,只有兩個人物,雍正要除掉鄔先生,沒有直說,而是通過雍正的表情和兩人的談話內容得知的。那麼鄔先生提出了自己三不可用的理論,第一,自己腿上有疾病,不適合到朝堂上。

第二,自己是被先帝也就是康熙定罪的,那麼雍正就不太合適用,用了就說明康熙不聖明瞭。第三,自己江郎才盡,之前使的都是陰謀,也沒有更多的才智為雍正所用了。

接著,鄔先生提出半隱,那半隱與全隱有什麼區別呢?鄔先生說自己一個人,如果全隱,那麼必然餓死。而自己也會想念雍正帝,雍正帝有時候會想念自己,那麼潛在的意思是說,我雖然不在你的眼前,但是不能離你太遠。

所以鄔先生先是到了李衛那裡,後來又到了田文鏡那裡。我覺得雍正之所以對鄔先生下手,一方面鄔先生其實是太厲害了,所有的事情都在他的意料之中,另外一方面,那就是鄔先生掌握了太多信息。

最最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太子給任伯安的那封信,雍正是沒打算把這封信拿出來的,而是暫時放著,以後萬不得已的時候再拿出來,而鄔先生知道了高福與八王爺的人有聯繫之後,就讓高福假裝順從,然後把這封信偷了出去,給了八王爺。

也就是說鄔先生是揹著雍正做這個事情的,鄔先生知道雍正有點猶豫,或者有點不忍心做這個事情,所以自己就出手了,雍正知道鄔先生是為了自己,但是同樣的,雍正也擔心萬一鄔先生以後也這樣怎麼辦?

鄔先生通過年羹堯,田文鏡為雍正辦了兩件大事情,第一件事情,那就是幫年羹堯找出了叛軍的所在地。第二件事情,那就是讓田文鏡彈劾年羹堯。這兩件都至為重要,鄔先生幫年羹堯,幫田文鏡,不就是在幫雍正帝嘛。


歷史簡單說



雍正登基以後,鄔先生其實一直在間接幫他。

雍正也曾尋找過鄔先生幫忙,不過鄔先生太泥鰍了,提前算計好了,所以早早的跑了,避免了與雍正見面。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鄔先生屬於是半仙式的存在,可以說是雍正在九子奪嫡時成功上位的隱性第一功臣,不僅是神機妙算也是與雍正君臣知遇了十幾年,兩人可以說是老搭檔,相當有默契了。

鄔先生這樣的治國好助力若是在,雍正治理起國家來肯定是事半功倍了,但這樣的人才雍正卻在登基以後並沒有重用,反而是任其在地方當幕僚,頗有一些束之高閣的意思。

雍正登基以後為什麼不用鄔先生,甚至也沒找過鄔先生幫忙呢,當然南巡時想見鄔先生,不過沒見到,屬於是想見鄔先生讓其幫忙而未遂吧。

這是為什麼呢?

下面宋安之來說道說道這部經典宮廷政治電視劇背後想表達的不為人知的政治貓膩。

一、雍正表面不用鄔先生,背地裡一直用得真實情況

正所謂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雍正在登基以後,不去守靈,連夜返回府邸去專門鄔先生之時,其實就想殺人滅口了。畢竟鄔先生跟隨了他十幾年,知道的秘密太多了,不過最後還是被鄔先生以半隱的自全之道說服了,放過了鄔先生。

鄔先生半隱的方式很簡單,表面上是自己沒錢又是孑然一身,又怕雍正想念他,所以打算繼續當幕僚,這樣雍正還可以找得到他。

其實說白了鄔先生這種半隱的意思是我不離開你的視線,方便你的監控,同時還可以繼續通過給你的鐵桿心腹當幕僚來出主意間接幫助你。

所以說表面上看似雍正登基以後再沒有用鄔先生,其實鄔先生一直是在默默通過給雍正鐵桿心腹幫忙治理地方的方式來幫助雍正治國的。

而且鄔先生在半隱以後應該與雍正有某種聯繫,鄔先生先後在李衛和田文鏡處當幕僚,偏偏沒有去過大將軍年羹堯哪裡。因為年羹堯是手握重兵之人,鄔先生不想與他走的太近,免得被雍正猜忌。

但年羹堯尋找不到叛軍之際,鄔先生主動在田文鏡哪裡要到押糧官的任務,前往年羹堯處幫忙分析尋找到了叛軍。

鄔先生為什麼冒著那麼大的風險做呢,之前宋安之的雍正王朝系列中曾經分析過,鄔先生這樣做很有可能就是雍正授意的,藉此解了年羹堯之急,更是解了雍正之危。

所以在鄔先生的識趣半隱下,還有雍正的不著痕跡安排下,鄔先生也算是在地方封疆大吏哪裡一直默默得間接幫著雍正。

而雍正登基以後為什麼沒有用鄔先生呢,原因很簡單。

因為皇帝要表現的無所不能,皇帝也是孤獨的至尊。而不能是事事聽鄔先生這種幕僚的,這樣一來長時間下去,他會越來越沒有威信的,更何況鄔先生知道他那麼多秘密,留著重用也不合適。



二、雍正曾尋找鄔先生幫忙未遂

真實歷史上雍正可是一個瘋狂的工作狂,在位十三年,在出巡方面像個害羞小姑娘似的,竟然一次南巡或者出巡都沒有。

而雍正王朝世界之中,雍正登基以後曾經南巡過一次,目的是去河南田文鏡哪裡看看應對夏汛情況如何,再去看看江蘇李衛哪裡的新政試行情況如何。

雖然當時雍正經過山西諾敏案、科場舞弊案、西北叛亂等一系列危機以後,終於坐穩了皇位,但並沒有那麼舒服,京城內有老八的八爺黨虎視眈眈,西北還有年羹堯自立為土皇帝,擅權一方,加上試行新政遇到的巨大阻力,雍正很是無奈。

這種情況之下,雍正肯定會想到神機妙算的鄔先生,但他是九五之尊,一舉一動就意義重大,總不可能把鄔先生接回來然後商議軍國大事。

所以雍正打算藉著南巡的機會一舉兩得來見見鄔先生談談新政的試行等問題,不然不可能在田文鏡哪裡著急趕時間要走的時候,還專門要見鄔先生一面的,光是想敘舊這個理由顯然是不可能的。

但鄔先生畢竟是神機妙算,知道雍正會路過此地,估計要見自己。結果提前算計好,雍正晚上到了田文鏡處,鄔先生在快到晚上的時候就急匆匆收拾完東西跑路了。

鄔先生離開田文鏡哪裡的理由也很充分,是逼問田文鏡要四千兩幕僚工資欠銀。(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然後田文鏡生氣之下給了鄔先生,不再用他了,將其打發走了。 鄔先生以這種方式走人,理由很充分。

這說明什麼,說明他肯定與雍正有某種隱晦的聯繫,所以知道雍正的行蹤或者說為了避免雍正猜忌,於是使用的是正當理由來跑路的。

而鄔先生為什麼以這種方式躲避雍正呢,應該還是為了自保罷了,免得再捲入政治鬥爭之中,或者害怕雍正反悔殺了他滅口罷了。

而雍正這次好不容易來一次南巡,還好不容易想找鄔先生幫幫忙,鄔先生竟然提前算計好跑路了,使雍正想找鄔先生幫忙的計劃落空。

所以說雍正登基以後不是沒用過鄔先生,更不是遇到難事不找鄔先生幫忙。而是一直通過讓鄔先生半隱當幕僚的方式,來間接用鄔先生,更是間接讓鄔先生幫忙,南巡時還想親自見鄔先生,有讓鄔先生直接幫忙的意思,還被鄔先生給提前算計好跑路了。

而雍正為什麼不直接找鄔先生幫忙呢,因為這就是帝王心術,皇帝是孤獨的是天下最有權勢之人,別人可以不會可以請教人可以找人幫忙。但皇帝不可以表現出這般不會不懂的情況,他的一舉一動都代表了太多東西,更何況當時內憂外患,所以他只能是遮遮掩掩的去尋找鄔先生幫忙,卻還是尋求幫助未遂。

第132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

下期再見! 謝謝觀看,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宋安之


鄔先生是《雍正王朝》中一個虛構的人物,在《雍正王朝》的設定中,鄔先生在雍正帝登基之後和其也是有交集的,但是總的來說他逐漸淡出了。也就是說,鄔先生拒絕了雍正帝打算給予的高官厚祿(這也不妨理解為一個試探),自己給自己安排了一個半隱的狀態——所謂的半隱就是雍正帝能夠知道鄔先生的行蹤,鄔先生也能通過李衛、年羹堯、田文鏡和雍正帝間接進行交流。

在真實的歷史中,鄔先生的原型是田文鏡的幕僚鄔思道。在不那麼正史的描述中,河南巡撫田文鏡彈劾隆科多出於鄔思道的安排,而雍正帝都知道了鄔思道的存在——有次田文鏡上一道請安的摺子,雍正批道:“朕安,鄔先生安否?”如果按照未有確鑿證據的猜測,鄔思道是雍正帝設法輾轉安排到田文鏡身邊當師爺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二月河塑造鄔先生這個人物可能也是根據這一猜測即鄔思道和潛邸時期的雍親王胤禛就有交集而得到的素材。

鄔先生的另外一個原型是文覺和尚。文覺是蘇州人,曾經在宮中侍奉雍正帝,秘密參予政務,有一個猜測就是雍正帝即位後處理的許多重要軍國大事,文覺都發表了意見建議,而且很多意見建議正中雍正帝下懷,因而深得雍正帝之賞識,成為其倚重的左右手,另據說雍正帝大量的硃批,出於文覺代筆。文覺和尚沒有官爵品級,但是權傾朝野,炙手可熱,雍正十二年(1733),雍正帝命文覺往江南朝山順道衣錦還鄉,所到之處,各級地方官都對他禮敬有加,“儀衛尊嚴等王公”。

文學影視作品中的鄔先生沒有像文覺這麼張狂恣肆,所以結局還好,而文覺在乾隆帝繼位後被勒令還鄉,而且規定京城和姑蘇千里之遙只能步行,可見乾隆帝對父親的這個助手深惡痛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