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千與千尋》看日本文化,探討中國動漫的發展方向

我想民族性可能才是國際性的。如果你一開始就抱著想打國際市場的想法,那麼你在創作時就會變形,變成不是你所希望的東西。———宮崎駿


提起現在的文化輸出現象,很多人都會想到日本的動漫產業。現如今日本的動漫在世界動漫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提起日本動漫,就繞不開宮崎駿導演。這位被稱為“動畫界的黑澤明”的導演,曾經創作出了一系列優秀的影視作品,如《龍貓》、《天空之城》、《風之谷》,而今天我要說的則是這部家喻戶曉的動漫———《千與千尋》。通過《千與千尋》,我們可以看到這部動漫背後日本深厚的文化底蘊,對中國動漫的發展也會有很大的啟發。

從《千與千尋》看日本文化,探討中國動漫的發展方向

《千與千尋》


《千與千尋》中日本的面具文化與動漫內涵

日本的面具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繩文時代(公元前1600年),是以祭祀和表演為主,被稱作“假面”。當時的面具大多是以泥土和貝殼燒製而成,顯得笨重,很不方便。後來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出現了“渡來仮面”,如現存的日本皇室“蘭陵王”面具,就是當時中國對日本文化輸出的產物。這種面具廣泛流傳於日本的皇家貴族,最主要的就是舞樂面具和伎樂面具。而在日本武士階層則廣泛流傳著“能樂面具”、除此之外,受本主神話傳說的影響還有民俗類的仮面,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神樂面。

在《千與千尋》中,有一個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就是無臉男。他沒有面部,身披黑紗,帶著一張面具,在橋上看著過往的人,卻沒有人能注意到他,顯得非常孤獨。是千尋首先注意到了他,給他帶來了溫暖,並將他放進了湯屋,但是他卻被世俗同化,變得貪婪,最後被千尋解救,跟隨在錢婆婆身邊。無臉男給我們最大的印象,可能就是他那幅黑白麵具了。這副黑白麵具沒有表情,正如他也一樣,沒有朋友,沒有慾望,沒有語言,寂寞而空洞。

從《千與千尋》看日本文化,探討中國動漫的發展方向

無臉男

這副面具臉色蒼白、面部扁平、眼睛附近有裝飾性的紋飾、嘴唇微張,具有日本典型的能樂面具中人物面具的特徵,但是又不能具體對應到哪一種面具,是從能樂面具中演化出來的。正如能樂面的表情表現被稱為“中間表現”一樣,無臉男的感情轉變也並不依靠面具,而是劇情的推動與身體語言的改變,這都與能樂面具的文化特點不謀而合。

而在電影中,湯屋中的顧客最先出場的時候就是在一條遊船上,出現了兩排面具。這種面具就是典型的能樂面具中的鬼神面。而在澡堂中出現的“腐爛之神”河神的面具則是典型的翁面,是笑容可掬的可愛老者形象。

從《千與千尋》看日本文化,探討中國動漫的發展方向

"腐爛之神”河神


從《千與千尋》看日本文化,探討中國動漫的發展方向

翁面面具


《千與千尋》中所出現的大量面具和臉譜,不僅是宮崎駿向世界展現日本面具文化的窗口,還是塑造人物立體形象的一個重要手段,如內心空虛的無臉男、善良的河神……

湯屋所蘊含的泡澡文化與動漫主題

電影中,千尋誤入的異世界湯屋就是給各方神明泡澡的澡堂子,所以在影片中有大量的泡澡鏡頭。事實上這也與歷史上日本的泡澡文化有關。

由於日本所處的特殊地質帶,火山地震活動頻發,造成了溫泉的星羅棋佈。所以自古以來日本人民就有泡澡的習俗,通過溫泉將身體的疲憊驅逐出去,尤其是到了近代,隨著日本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在加快,生活壓力很大,而泡澡是一個最好的緩壓方式。在電影中,通往湯屋的橋上,各路神明都拖著疲倦的身體麻木的前進,只有湯屋才是他們心神放鬆之所。

從《千與千尋》看日本文化,探討中國動漫的發展方向

泡澡的鬼神

此外泡澡還有一個文化內涵:清潔。宮崎駿在這裡可以說是梅開二度,暗示了電影的一個重要主題:通過千尋的蛻變來洗滌髒亂的精神和物質世界。

在湯屋這個世界中,以湯婆婆為首的眾人大多數都是趨炎附勢、見錢眼開之流。湯婆婆在員工面前凶神惡煞,而面對顧客總是笑臉相迎,背地裡想要榨乾顧客和員工的錢。小千幫助河神清洗完身體之後,掉下了很多金子,遭到青蛙們哄搶,最後被湯婆婆收入囊中。這一切也被無臉男看到。

從《千與千尋》看日本文化,探討中國動漫的發展方向

無臉男給小千金子

無臉男正如他那張沒有表情的中性面具一樣,是一個沒有任何慾望的人(如果有的話,恐怕也只是渴望關愛),他看到了眾人對於金子的狂熱,誤以為金錢才是最美好的東西,他開始變得貪婪。他渴望用金子來與小千交往,換來的是小千的拒絕。最後他在小千的幫助下,吐出了慾望,重新回到了以前那個孤獨的無臉男狀態。最後和小千一起坐上了前往錢婆婆家的電車。最後在錢婆婆家中,他也得到了精神上的救贖。

從《千與千尋》看日本文化,探討中國動漫的發展方向

電影中最喜歡的一個鏡頭


神明文化

因為故事所講述的就是小千誤入神明世界的故事,其中神明形象在其中數不勝數,這也與日本的“泛神”信仰有關。在日本,因為頻繁的自然災害,人們把希望寄託在了各種神明的身上,而且日本民眾相信身邊的事物都有靈性,所以在家才會有家神、灶神,坐蒲團也有“蒲團童子神”。也正是因為日本的泛神信仰,日本的神明並不是我們傳統印象中那樣的高高在上,不可褻玩,反而還有很多缺點。就像在《千與千尋》中一樣,那些神明大多並不會給我們莊嚴威儀之感。

在《千與千尋》中,各色神明走馬觀花的登場,如影片開頭隧道口兒的雙面石像,就是日本神話中的兩面宿儺形象。傳說兩面宿儺生兩面四臂,搶掠百姓,最後被天皇派人降伏。最後隨著神話的演變,兩面宿儺的形象竟演化成了保護地方不受侵略的神明。而在《千與千尋》中,兩面宿儺的兩面對應著神明世界和人類世界。

從《千與千尋》看日本文化,探討中國動漫的發展方向

兩面宿儺

前面所說過的船隻上下來的戴著鬼神能樂面具的是日本神話中的“春日大神”,在橋上出現的像各式傢俱的則是付喪神(日本人認為老式傢俱會有靈性)。

從《千與千尋》看日本文化,探討中國動漫的發展方向

付喪神


而湯婆婆的形象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則是她的鼻子和頭部,養且可以飛行。這個形象就是日本的鴉天狗,具有黑色的喙和雙翼,掌握著強大的魔法,生活在黑暗之中,在妖怪體系中佔有重要位置,這從外在、從內在都與湯婆婆的形象不謀而合。

從《千與千尋》看日本文化,探討中國動漫的發展方向

湯婆婆


而湯婆婆身邊的三個頭顱則是傳說中的舞首。傳說三個日本武士因為賭博而滋事,被官府斬首後扔入大海,三個頭顱最後化為爭執不休的舞首。

從《千與千尋》看日本文化,探討中國動漫的發展方向

《千與千尋》中的鬼神形象不勝枚舉,都有典型的日本特色,是從日本神話中改進出來的形象。在電影中,淡化了這些鬼神的恐怖氣氛,而是用輕鬆的畫風來講述。通過電影中的一個個鬼神形象的深入人心 也必定會有更多人去了解和學習日本的神明文化。


《千與千尋》作為一部優秀的動漫,它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動人的故事、治癒的畫風,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文化底蘊。把自己的優秀文化帶入到作品中,傳遞給世界,僅憑這一點,宮崎駿就已經我成功了。

當國外的創作者們為了構建自己動畫中的文化體系和世界體系而絞盡腦汁時,我們則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而中國動漫真正走向世界,需要學習宮崎駿在《千與千尋》中創作精神,將自己的文化融入其中,只有先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相信我們的動漫也一定會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