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世界首艘被擊沉軍艦,是我國收復南沙群島的太平艦

2015年6月27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舉行的第四屆世界和平論壇上,針對南海問題時指出,中國早在一千年以前就是航海大國,是最早發現、使用和管轄南沙群島的國家,所以從傳統國際法上說,中國對南沙群島的主權具有充分的法理和事實依據。

二戰後世界首艘被擊沉軍艦,是我國收復南沙群島的太平艦

王毅說:

二戰結束後,當時的中國國民黨政府根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條約和宣言依法、公開地收復了南沙群島。中國和美國當時是盟友,中國軍隊當時是坐著美國的軍艦收復南沙群島的!

​那麼,當年國民政府,是在怎樣的情形下收復南沙群島的?

先行收復西沙群島

南沙群島中最大的一個島嶼,也是當時唯一適宜人類居住的島嶼叫太平島,是以登陸該島的那艘美軍軍艦“太平艦”命名的。

二戰後世界首艘被擊沉軍艦,是我國收復南沙群島的太平艦

二戰勝利後,中國作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出現在世界政治舞臺上,人心思治,全國人民渴望收復一切失地。按照《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降書》,日本佔領的南海諸島應係數還歸中國。當時的國民政府迅速採取行動,積極研究收復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具體措施。

1945年日本投降後,中國政府恢復對臺灣行使主權,設置臺灣省,對於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管轄的東沙、西沙和新南群島等予以接收。

臺灣省氣象局首先採取行動。1945年12月,臺灣省氣象局派員登陸西沙群島的達林島(今永興島)。在氣象風力塔附近樹上木牌,上書“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完了”。這是中國政府對西沙群島恢復行使主權的重要舉措。

1946年5月,國民政府軍政部海軍處派出官兵抵達東沙島,接管了氣象臺。6月就正式對外廣播氣象資訊。這是中國政府對東沙群島恢復行使主權的重要舉措。

打破菲律賓的迷夢

在臺灣省對東沙、西沙等群島的接收、遣返日俘和日僑工作基本完成後,民國政府將收復南沙又提上了議事日程。但與前兩次從投降的日本手中接管東沙和西沙不同,收復南沙群島前遇到了新的複雜的國際形勢。

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東南亞國家反抗殖民統治的鬥爭繼續進行,並相繼獲得獨立。1946年7月18日,剛剛宣佈獨立的菲律賓共和國就盯上了南沙群島。其外長奎裡諾稱,“戰前法國與日本,均曾要求擁有該島。中國恢復對臺灣之主權後,(我們)即索取該島”。

二戰後世界首艘被擊沉軍艦,是我國收復南沙群島的太平艦

菲律賓欲將新南群島(即南沙群島)劃入本國版圖,這為中國對南海諸島行使轄權帶來了隱患。

國民政府外交部高度重視,要求駐菲律賓馬尼拉總領事館、河內總領事館、海軍總司令部、廣東省政府、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查明情況,報送資料,弄清新南群島和南沙群島“該二群島是否同地別稱”。

後經各方反覆電函查實確認:“查新南群島在商務印書館出版之地圖,載為團沙群島,乃我西沙群島之一部……有大小13島……,其中以長島為最大,……前僅我國海南島漁夫居住。”

菲律賓可能對南沙群島先下手,增加了國民政府的緊迫感。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對接收南海諸島頗為重視,要求迅速採取行動。

9月初,行政部長宋子文致電外交部:應由該部會商內政、國防兩部,協助廣東省政府進行接收。

但南沙群島距離廣州約1600公里,廣東省政府力量有限,難以承擔接收南沙群島的重任,向國民政府求援。9月25日9時,在南京內政部會議室,召開協助接收南海諸島的會議,對過程細節進行了決議。

​時間鎖定1947年元旦前

為了打破菲律賓侵佔南沙群島的迷夢,正當國民政府緊鑼密鼓加緊籌備收復行動之時,又有一個國家橫生枝節進入南沙海域。

1946年10月5日,法國軍艦Chevreud號駛向南沙群島,並登島立了石碑,宣示主權。國民政府聞訊立即提出抗議,並約定與法方談判。不過,因為越南戰事緊張,法國人自動放棄談判。

為了與時間賽跑,受法國登陸南沙群島的觸動,國民政府當月就派出艦隊南下,前往西沙、南沙執行進駐接收任務,並限令在1947年1月1日前完成。

實際上選在秋冬季節去接收南沙群島是不合時宜的。南海冬季多強風,東北風力可達7級,中途在遼闊洋麵上又無避風錨地。戰時受到破壞的南海氣象站尚未恢復,海上天氣難以掌握,艱險之狀可想而知。

二戰後世界首艘被擊沉軍艦,是我國收復南沙群島的太平艦

二戰後世界首艘被擊沉軍艦,是我國收復南沙群島的太平艦

艦隊能否在1947年1月1日前如期完成任務呢?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發展海軍力量。作為中國的政治盟友,美國、英國送給中國政府多艘軍艦。美國大力支持收復南海諸島,提供了軍艦等裝備物資。

1946年10月26日,四艘軍艦集中在上海吳淞口待命,選定排水、噸位最大,裝備最新式的太平艦為旗艦。

根據國防部命令,林遵將軍擔任進駐西沙、南沙群島艦隊指揮官,姚汝鈺為副指揮官。內政部、海軍部委派蕭次尹、麥蘊瑜分別為接收西沙、南沙群島專員。驅逐艦太平號艦長麥士堯,坦克登陸艦中業號艦長李敦謙、中建號艦長張連瑞,掃雷艦永興號艦長劉宜敏。各艦分載各部代表及獨立排官兵59名。

​林遵將軍領命出征

林遵,別名林尊之,福州人,出身於海軍世家,系民族英雄林則徐的侄孫。先後畢業於煙臺海軍學校、英國皇家海軍學院,1934年回國在國民黨海軍任職。1937年赴德國學習潛水艇技術。抗戰時,林遵多次重創日艦,戰功卓著。1949年4月,林遵率部起義,攜25艘艦艇1200餘名海軍官兵迴歸大陸,為南京解放立了大功。

二戰後世界首艘被擊沉軍艦,是我國收復南沙群島的太平艦

國民政府對收復南沙的工作十分重視,特派遣有關部門代表隨艦隊一同視察勘探。

內政部聘請西北大學地理系教授鄭資約為專員,負責參與南海島嶼國界的劃定,並整理南海水域的島礁沙灘名稱。鄭資約日後編著出版了《南海諸島地理志略》。其他方面的代表有,空軍總部代表蔣孝棠、仲景元,聯勤總部代表戴蕃填,廣州行轅代表李思遜,海軍海道測量局代表劉天民等。

根據出行計劃,艦隊第一目的地為廣州,第二目的地為海南島,最終目的地為南沙群島。在廣州,艦隊受到市民熱烈歡迎,廣州黨政軍代表及各界人士勉勵全體官兵不畏艱險,完成使命。

而海南島榆林港碼頭是一個風景宜人的天然深水港灣,成為艦隊重要的修養基地。令他們始料不及的是,在今後的航程中,艦隊竟然被迫返航榆林港兩次。

當時,南沙群島的航海資料極度缺乏,無論中外航道指南均無闡述,只標明其為“危險地帶”。後來副艦長何炳才找到一份法國1910年出版的南沙群島參考圖,比例尺很小,水深點極疏,不適合航海之用。僅從圖中得知,南沙群島全區沒有燈塔或任何航標,東部海域還有沉船數艘。

二戰後世界首艘被擊沉軍艦,是我國收復南沙群島的太平艦

南沙最大的島嶼面積也不過0.43平方公里,高度只有3米,在良好能見度下,只能在約8海里距離內看到。在海天相接的大洋中搜尋它如同“海里尋針”。島礁和暗沙多為珊瑚礁構成,且為水下的環形暗礁。島被珊瑚所環繞,登島必須經過珊瑚面航行,摸索深水航道前進。但能否找到這條航道,也是一個未知數。

但收復南沙群島事關國際聲譽,國民政府的決定不能更改,命令必須執行。艦隊只有一個信念:“惟有儘量克服困難,必須搶在限期內完成任務。法國人、日本人能登上南沙群島,中國人也一定能登上!

11月10日凌晨,在官兵們的歡呼聲中,林遵下令起錨出發,一場偉大的收復主權的使命開始了航程。

兩次出航無功而返

艦隊剛剛駛離榆林港,僅航行了10多海里,海面就颳起大風。

狂風捲起巨浪肆虐地拍打著船舷,中業、中建兩艘大型登陸艦橫搖至30度。因受風面積巨大,眼見有傾覆的危險,偏偏作為旗艦的太平艦發動機又出了故障,難以適應遠距離航行。迫於無奈,林遵只得下令返航。

艦隊撤回海南島榆林港休整了一週,林遵決定再度出航。

11月19日,豔陽高照,但海面上卻是風大浪急。官兵默默地與驚濤駭浪搏鬥了一整天,勉強行進了近100海里。

下午5時左右,天氣開始發生變化,黑壓壓的雲層籠罩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有著豐富航海經驗的林遵馬上意識到,這很可能是一次颱風的前兆,艦隊若繼續前往,有艦毀人亡的危險。於是果斷下令調轉艦頭,從速返回。經過與風浪一夜的搏鬥,次日凌晨才安全返回榆林港。

二戰後世界首艘被擊沉軍艦,是我國收復南沙群島的太平艦

前中為林遵將軍,後右二為國民政府代表鄭資約

兩次的無功而返,艦隊官兵都深感惋惜與無奈,而政府代表們對艦上的艱苦生活也早已厭煩,並失去耐心,眼見收復一事遙遙無期,紛紛向國民政府請示離艦返回。

但南京方面回電說,任務未完不可隨意返回,一切聽從林遵指揮。而這時,離1947年元旦只有20來天了!

對南沙群島實行有效佔領

1946年12月9日,第三次率艦隊出海遠行。

這是艦隊在榆林港停泊待命了半個多月後,林遵再一次下令出航。出於穩妥,這次林遵決定中業艦為艦隊先導,自己坐鎮太平艦隨後。

早晨8時,天氣晴朗,東北風3級,艦隊漸漸駛離榆林港。永興、中建兩艦在副總指揮姚汝鈺率領下,出港後直抵西沙群島主島——林島。

終於成功登岸。

二戰後世界首艘被擊沉軍艦,是我國收復南沙群島的太平艦

上島後,接收人員在島上豎起“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碑高1.49、寬0.92米,背面碑文是“南海屏藩”。還將林島改名為“永興島”,以紀念接收艦永興號,並立“固我南疆”石碑於該島碼頭處。

太平、中業兩艦則繼續南行。

12月10日上午10時,艦隊重新確準船位後,一直基本保持在航線上。航行了兩天後,海水由墨色漸變為深綠色,說明艦隊已進入1000米左右的較淺水域,距珊瑚區不遠了。於是派水兵爬上桅頂瞭望,並減低航速,開動回聲測深儀,不斷記錄水深讀數。

在密切注視下,上午10時許,前方海平線上現出一條黑線,然後漸次見到岸形。雷達熒光屏上也顯示出一粒光點,與天文觀測的經緯度、水深和海圖上標繪的圖像校對吻合,林遵斷定這正是目的地——太平島。又過半小時,航經一塊深約40米的珊瑚平臺,海水突變淺綠色。

林遵趕緊下令再將船速減至極慢,重新以該島岸線的方位測定船位,並用雷達測得距離600米,水深測得30米,立即倒車,於海島西南岸1海里深水處拋錨。錨地海水十分清澈,錨和錨鏈拋下海底後能全部看清。

11時左右,先派小艇裝載部隊登陸,偵查島上沒有敵人後,才將物資源源搬上,並在島上建立無線電臺。之後,艦隊官兵與政府接收代表舉行隆重的進駐儀式,派駐武裝舉行接收典禮,高懸國旗,鳴炮致敬。

二戰後世界首艘被擊沉軍艦,是我國收復南沙群島的太平艦

為紀念太平艦接收該島,即以“太平”為該島命名。

島上豎起高約1米的水泥鋼筋石碑,正面鐫有青天白日徽,下刻“太平島”仨字,背面刻 “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重立”,左旁刻“中業艦到此”,右旁刻“太平艦到此”。

一度為日本和法國殖民者侵佔的南沙群島,再一次回到祖國的懷抱。

次日,艦隊留下駐島官兵與物資,官兵和政府代表與他們依依話別後,踏上歸程。至此,中國政府向世人昭告:

中國政府對南沙群島展開行政管轄,實行有效佔領!

太平艦被林遵擊沉

1946年12月25日,完成收復南沙群島任務的太平艦等返回廣州,受到廣東軍政當局和群眾的熱烈歡迎,南京海軍總司令部立即傳電嘉獎。

此後,太平艦於1952年曾赴日本三菱重工大修一次。

然而,就在大修保養兩年後的1954年冬天,海峽兩岸的金門海戰中,“太平艦”意外地被人民解放軍擊沉,包括副艦長宋季晃中校等29名官兵陣亡,成為二戰後全世界第一艘被擊沉的軍艦,也是二戰後至當時(五十年代)被擊沉的最大一艘軍艦。

一代名艦折戟沉沙,就此香消玉殞!

二戰後世界首艘被擊沉軍艦,是我國收復南沙群島的太平艦

在美國海軍服役時的“戴克”號(太平艦前身

“太平艦”原為美國海軍“戴克爾號”護衛艦,1949年贈送給國民黨海軍。該艦排水量1430噸,艦載官兵200餘人,主要武器裝備有76.2毫米和40毫米炮各四座,20毫米機關炮10門,還有兩組48發火箭炮,是國民黨海軍早期主力艦之一,也是成功收復南沙群島的“功勳戰艦”。

二戰後世界首艘被擊沉軍艦,是我國收復南沙群島的太平艦

擊沉太平艦的魚雷艇在中國軍事博物館

弔詭的是,指揮擊沉太平艦的,正是當年因率太平艦收復南沙群島而青史留名的林遵將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