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這句話有出處嗎?你怎麼看?

騎蝸牛走高速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算得上是流傳千古的名句,它淺顯直白,自帶韻律,朗朗上口,以至於人人皆能信手拈來。

這句話最早出自元代著名女戲劇演員珠簾繡的《醉西施》,後來又被明代劇作家湯顯祖收錄進他的名作《牡丹亭還魂記》裡,到今天更由於被各種影視作品的影響帶動而被各色人等爭相引用,使得人盡皆知。

元曲《醉西施》全文如下:

“檢點舊風流,近日來漸覺小蠻腰瘦。想當初萬種恩情,到如今反做了一場僝僽。害得我柳眉顰秋波水溜,淚滴春衫袖,似桃花帶雨胭脂透。綠肥紅瘦,正是愁時候。

風柔,簾垂玉鉤。怕雙雙燕子,兩兩鶯儔,對對時相守。薄情在何處秦樓?贏得舊病加新病,新愁擁舊愁。雲山滿目,羞上晚妝樓。

花含笑,柳帶羞。舞場何處系離愁?欲傳尺素仗誰修?把相思一筆都勾,見淒涼芳草增上萬千愁。休、休,腸斷湘江欲盡頭。

寂寞幾時休,盼音書天際頭。加人病黃鳥枝頭,助人愁渭城衰柳。滿眼春江都是淚,也流不盡許多愁。若得歸來後,同行共止,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東風一夜輕寒透,報道桃花逐水流,莫學東君不轉頭。”

其大意是,舊日的恩愛纏綿今已不再,至今杳無音訊的情郎讓人備受煎熬,他日若能重逢,一起比翼雙飛,浪跡天涯,那該多好。即使拋開身邊一切,做對亡命鴛鴦也此生無悔,與君偕老那絕對是件幸福無比的事情……此文中,離愁別緒,淚溼衣衫,點點滴滴,綿綿不盡,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一個獨守空房的寂寞女子的相思之情。

這句話後來被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引用在他的名作《牡丹亭還魂記》裡,文略如下:

“問君何所欲,問君何所求,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君亦無所欲,君亦無所求,不讓寂寞女,入帳解千愁!”

這部戲劇描述的是,一官家千金睡夢中與一陌生書生在牡丹亭下共享天倫之樂後,對其傾心相愛至一發不可收,其後傷情而死,不久又化為魂魄重返人間尋找現實中的愛人。期間,人鬼相戀,一番曲折離奇,最後起死回生,終與書生永結同心的故事。

元曲《醉西施》寫一個單相思女子的美好憧憬,而《牡丹亭》說的是痴情少女死後復活,最終如願與夢中情郎在現實中結合的故事。這兩則文字無一例外,表達的都是女慕男至死不渝的情感。但現在,這句話已與其原意多有偏離,演變成另外一層意思。

在今天,這句話比較常見於影視作品的角色對白之中,影視裡面不時會有一些人品不甚正派的人物不懷好意地冒出一句“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臺詞。此中的“牡丹花”多指女性,尤其特指美貌女子,一般情況下,它的意思就是:能夠得到美女歡心,即使為之死去也心滿意足,因為那是快活的“風Liu鬼”!

估計是由於受到現代各種影視作品的潛移默化,在生活中這句話也會被一些“風流人士”當作人生至理名言掛於嘴上,甚至還加上一句“人不風流枉少年”的“姊妹句”作為加強版。究其心態,無非是為齷齪思想找一個合理的藉口而已。

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他們其實完全曲解了“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這句話的本來意思。


123放飛夢想o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出自元代著名戲曲演員珠簾繡的《醉西施》。這句話的意思是——

為了美女不盡常人迷戀世間尤物,連英雄豪傑也難過美人關。放棄所有的一切而只求與心愛的女人浪跡天涯、歸隱田園。檢點舊風流,近日來漸覺小蠻腰瘦。想當初萬種恩情,到如今反做了一場僝僽。害得我柳眉顰秋波水溜,淚滴春衫袖,似桃花帶雨胭脂透。綠肥紅瘦,正是愁時候。

風柔,簾垂玉鉤。怕雙雙燕子,兩兩鶯儔,對對時相守。薄情在何處秦樓?贏得舊病加新病,新愁擁舊愁。雲山滿目,羞上晚妝樓。

花含笑,柳帶羞。舞場何處系離愁?欲傳尺素仗誰修?把相思一筆都勾,見淒涼芳草增上萬千愁。休、休,腸斷湘江欲盡頭。

寂寞幾時休,盼音書天際頭。加人病黃鳥枝頭,助人愁渭城衰柳。滿眼春江都是淚,也流不盡許多愁。若得歸來後,同行共止,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東風一夜輕寒透,報道桃花逐水流,莫學東君不轉頭。

珠簾繡,元代著名戲曲演員。才藝超群,一專多能的藝人,在當時享有盛譽。她的曲子也寫的很好,當時的戲曲作家關漢卿,盧疏齋等都與她有詞曲互贈。因此聲譽益彰。




國學大講堂曾仕強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首先,簡述其出處

這句話流傳有兩個出處:

其一,出自湯顯祖的《牡丹亭》:

問君何所欲,問君何所求,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君亦無所欲,君亦無所求,不讓寂寞女,入帳解千愁!

其二,出自

【正宮】醉西施

元 · 珠簾秀

檢點舊風流,近日來漸覺小蠻腰瘦。想當初萬種恩情,到如今反做了一場僝僽。害得我柳眉顰秋波水溜,淚滴春衫袖,似桃花帶雨胭脂透。綠肥紅瘦,正是愁時候。

【並頭蓮】風柔,簾垂玉鉤。怕雙雙燕子,兩兩鶯儔,對對時相守。薄情在何處秦樓?贏得舊病加新病,新愁擁舊愁。雲山滿目,羞上晚妝樓。

【賽觀音】花含笑,柳帶羞。舞場何處系離愁?欲傳尺素仗誰修?把相思一筆都勾,見淒涼芳草增上萬千愁。休、休,腸斷湘江欲盡頭。

【玉芙蓉】寂寞幾時休,盼音書天際頭。加人病黃鳥枝頭,助人愁渭城衰柳。滿眼春江都是淚,也流不盡許多愁。若得歸來後,同行共止,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余文】東風一夜輕寒透,報道桃花逐水流,莫學東君不轉頭。

其次,簡析其意思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在今天,這話經常是男人說,其意思大概就是死在漂亮女人的懷中,即便做了鬼那也很風流。事實上,這話是曲解了本意。

理解一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根據出處一,牡丹花美,形容女人,被用來表現一個男人對女人的愛慕之心,甚至於放蕩不羈的感情。

理解二: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根據出處二,就可以發現,這是渴望與情郎在一起的思念曲。情郎遠在他鄉,珠簾秀思念不已,她心中抱定一個信念:等他回來,我若能和他同行共止,在牡丹花下觀花賞景,即便死了做鬼也是幸福的。

牡丹花象徵著美景,風流並不是今天人所理解的“多泡妞”,而是“風雅脫俗”之意,古人說的“風流人物”“風流倜儻”都是這樣。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更好解決這一問題

也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鑫奇說


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句詩,其實不是詩,是元曲,元曲是唱的。“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就是出自一首元曲,叫玉玲瓏。我附下這段:

寂寞幾時休,盼音書天際頭。加人病黃鳥枝頭,助人愁渭城衰柳。滿眼春江都是淚,也流不盡許多愁。若得歸來後,同行共止,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這段描寫的是古代一個獨守空房、空倚欄杆的懷春少女或者閨中離婦的單相思。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這句話,現在被男人們用來表達尋花問柳,達到目的死了也不後悔。是理解錯了“牡丹”,認為比喻為美女。

其實“牡丹”在原處是風景、花前月下的意思,這位單相思的女子表達的意思是:能夠和心愛的男子放棄所有的一切,浪跡天涯、歸隱田園,就是死了也舒服。




我欲隨波不逐流


出自元曲《醉西施》,作者珠簾繡,“牡丹花下死 ,做鬼也風流”意思是為了美女不盡常人迷戀世間尤物,連英雄豪傑也難過美人關。放棄所有的一切而只求與心愛的女人浪跡天涯、歸隱田園。

  全文如下:

  檢點舊風流,近日來漸覺小蠻腰瘦。想當初萬種恩情,到如今反做了一場僝僽。害得我柳眉顰秋波水溜,淚滴春衫袖,似桃花帶雨胭脂透。綠肥紅瘦,正是愁時候。

  風柔,簾垂玉鉤。怕雙雙燕子,兩兩鶯儔,對對時相守。薄情在何處秦樓?贏得舊病加新病,新愁擁舊愁。雲山滿目,羞上晚妝樓。

  花含笑,柳帶羞。舞場何處系離愁?欲傳尺素仗誰修?把相思一筆都勾,見淒涼芳草增上萬千愁。休、休,腸斷湘江欲盡頭。

  寂寞幾時休,盼音書天際頭。加人病黃鳥枝頭,助人愁渭城衰柳。滿眼春江都是淚,也流不盡許多愁。若得歸來後,同行共止,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東風一夜輕寒透,報道桃花逐水流,莫學東君不轉頭。


坐井觀海


一、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出自元代著名戲曲演員珠簾繡的《醉西施》。這句話的意思是——

為了美女不盡常人迷戀世間尤物,連英雄豪傑也難過美人關。放棄所有的一切而只求與心愛的女人浪跡天涯、歸隱田園。

二、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這句話的出處是湯顯祖的《牡丹亭》。

節選:問君何所欲,問君何所求,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君亦無所欲,君亦無所求,不讓寂寞女,入帳解千愁!故事描寫了杜麗娘夢見一書生手拿柳枝要她題詩,後被那書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雲雨之歡。 後來逐漸演變成這句話。

劇情簡介: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該劇文辭典雅,語言秀麗,該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









遠方的歸宿


出自《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

全詩如下:問君何所欲,問君何所求,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君亦無所欲,君亦無所求,不讓寂寞女,入帳解千愁!

意思:問君子有什麼可追求的,問君子有什麼所想的。在牡丹花下死去,就是死了也是件風雅的事情。君子也沒有什麼可追求的。君子也沒有什麼可想的。不讓女人寂寞。幫你解千愁啊。



兮易郭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這句話的出處有二,最早出自元代戲曲《醉西施》,其二出自明朝有著東方莎士比亞之稱的湯顯祖代表作《牡丹亭記》,尤以出處二為有名。

這句話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和愛情相關度非常高。但是從兩個出處來看,該句一開始的本意和現在的大眾理解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在戲曲中,這句話的詞曲出處都是女性心理活動的描寫,其述說主體是女主角,表明的都是對愛情的嚮往,對愛情美好的憧憬,其意思是正面的,高尚的。

其二,由於歷史的變遷,以及文化解讀的不同,現階段該句的意思已經變得迥然不同,其作用主角基本上都變成了一些反面人物或者中性人物。

第一,受影視劇影響,這句話的意思變得比較下流,和調戲婦女湊一堆去了,基本上都是些油腔滑調的痞子人物,面對婦女同志,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的時候的開腔必備。

第二,即便不是完全反派人物,但是這句話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也已經和高尚風馬牛不相及了,至少含有調笑的成分在內。

從這句話的意思演變可以看出,文字的意思主要看文化環境和其歷史演變,只有懷著君子慎獨的高尚情操,才不會被外在的影響改變。





飛雲冉冉


為什麼會有牡丹花下死,而沒有梅花、荷花、菊花花下死之說呢?





古代,觀賞牡丹花成為富貴人家的習俗。有詩為證:

長安豪貴惜春殘,爭賞街西紫牡丹。

別有玉盤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當時,牡丹價格十分昂貴,竟至“一本有值數萬者”。豪貴們耽於逸樂,“無日不看花”,牡丹綻放,正值暮春三月,為“惜殘春”,更是對牡丹趨之若鶩。日看紫牡丹大紅大貴,豪族爭賞;夜觀白牡丹卻超塵脫俗,冰清玉潔。

在群芳鬥豔的花季裡,牡丹花總是姍姍來遲,待到她占斷春光的時候,一春花事已經將到盡期。多愁善感的人們,對於傷春惜花總是百詠不厭。詩曰: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落,夜惜衰紅把火看。

寄寓了牡丹花歲月流逝、青春難駐的深沉感慨。從兩枝殘枝看到了春將歸去的消息,已經開到極盛的花朵隨時都會遭到風雨的摧殘。人們縱有萬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春天歸去的腳步,更不能阻止突入其來的風雨,這又如何是好呢?那麼,趁著花兒尚未被風吹盡,夜裡起來把火看花,不也等於延長了花兒的生命麼?何況在搖曳的火光映照下,將要衰謝的牡丹花越發紅的濃豔迷人,那種美麗而令人傷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領略不到的風味。人們憐花愛花的一片痴情已經抒發得淋漓盡致,至於牡丹花下死後的心情又如何,也就不難體味了。


謀略秘籍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這句話有兩個出處:一處是明-湯顯祖的《牡丹亭》;另一處是元-珠簾秀的《醉西施》。

前者寫杜麗娘暮色還魂的事。故事描寫杜麗娘夢見一書生手拿柳枝要她題詩,後被那書生搶到牡丹亭畔,共成雲雨之歡。

後者寫離人棄家出走。故事是說家中的閨人還天真地等待著離人,而遠方的離人卻早已決定不再回頭,只是閨人仍無法接受,她心中還心存一絲希望,可結果這點希望終究變成一場泡影。

兩處內容故事情節雖不一樣,但寫出來了青年男女對美好生活的向住與渴望。即便是死在牡丹花下,做個鬼也是風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