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香喝辣的日子,估計要告別很長一段時間了

疫情的次生災害,物價上漲問題提上了日程。

叮咚買菜下的單。350克的鯽魚13元一條,春節前最多7元左右。

長豆角、茄子、青菜,三樣蔬菜總重約兩斤,22元,以往大概不會超過15元。

在線訂蔬菜有個好處,小賬本自己就在系統裡,這麼一算,漲幅驚人。

別的菜呢,西紅柿8塊一斤,豬肉40塊一斤,牛肉50塊一斤。

吃香喝辣的日子,估計要告別很長一段時間了

我座標上海,春天氣候幹,最近風大,家裡人就特別想喝點湯湯水水,但港真,我越發覺得後面會喝不起了。一鍋湯的排骨,沒四五十拿不下來,再算上藕、胡蘿蔔、冬瓜等,一鍋算下來至少六七十塊錢,一家人吃不夠飽,覺得不划算。

國家統計局昨天剛剛公佈了,2月份的CPI數據為: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1.9%,消費品價格同比上漲7.9%。

這意味著,以往認為花100塊錢能買到的吃的,現在要花121.9元。

其他商品也大抵如此。

如果你在哪裡還能看到1月份的價格,比如大米、食用油、尿布、奶粉、麵粉,建議趕緊下單,不用再貨比三家了。

吃香喝辣的日子,估計要告別很長一段時間了

通常來講,物價漲上去了,從未見過再降回去的。君不見,“蒜你狠”“豆你玩”之後,蔬菜價格整體上了一個臺階,至今一直堅挺。

水果也差不多。平時大家不過嚷嚷“車釐子自由”,好像蘋果香蕉的價格很親民的樣子,但是,沒準一段時間後,任何水果的自由,都只是有錢人的標配了。

統計局的解釋是,由於民眾的避險心態,很多人囤各種吃的,比如方便麵、肉蛋和速凍食品等,導致波及到其他食品,所以整體價格暴漲。

另外,疫情期間雖說復工了,但是城市間的流動性差,農產品運輸交通受阻,也會導致上漲。

這些問題,相信在疫情好轉,警報解除後,肯定會得到一些緩解。

但起碼豬肉的價格,能否回到十幾塊錢一斤,我深表憂心。

今年春耕肯定是要耽擱了,袁隆平院士的技術再牛,那也需要落地,才能有產量。

吃香喝辣的日子,估計要告別很長一段時間了

國外也不輕省,非洲發生了數十年罕見的蝗災,澳大利亞發生的末日火災,已經發生的確定事件,也將導致糧食產量下降。

2018年,中國進口糧食10800萬噸。

2019年前11個月,中國進口糧食9980萬噸,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是66384萬噸。

受疫情的影響,2020糧食產量鐵定會有較大缺口,預計會加大進口量。

糧食緊缺,就跟美股和A股的下跌一樣,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糧食價格會不會暴漲,我倒不太擔心。

糧食對於中國,意味著什麼,大家都清楚。

吃香喝辣的日子,估計要告別很長一段時間了

但能不能經常吃上肉,這點我有點悲觀。

經過三四十年大魚大肉的生活,如果工資不大幅上漲,很多人真的很可能,連吃頓肉都要想半天的地步。

收入能不能大幅上漲呢?目前覺得,大部分人能領到工資,就該燒香了。

怎麼辦呢?開源節流。

第一,努力工作,勤懇點,對老闆也要好一點。

不要怕辛苦,做點副業,比如我,半夜還在敲字。

第二,一定要保重身體。

第三,大手大腳的花錢習慣,也該改改了

家裡多留著點現金,如果有閒錢,科技股、食品類、消費類股票,也可以考慮。不過最重要的是,股票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吃香喝辣的日子,估計要告別很長一段時間了

去年,美團董事長王興說,2019可能會是過去10年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10年最好的一年。

我當時不肯相信,覺得他肯定是烏鴉嘴。

現在看,是不是要把未來10年換成未來幾十年呢,不敢想。

最後說點僅有的好消息:國內油價沒漲。

昨天,國際油價每桶一度跌至27.94美元。

按一桶159升計算,30美元/桶的原油,折算成人民幣,平均每升1.2元,而0.55L裝農夫山泉價格為2元。

這意味著原油真的比水還便宜了。

吃香喝辣的日子,估計要告別很長一段時間了

剛去加了油,92號汽油,每升6.3元。

有人就想問問,油價能不能也跟著國際接點軌?答案是,不可能的。

2016年發改委對成品油價格,定位每桶40美元是最底線,再降價就不著調了。

所以網上才有這麼個小段子:

十年前,國際原油每桶147美元,國內油價6.3元每升;

十年後,國際原油每桶27美元,國際油價6.3元每升。

希望我們早日迴歸“吃香喝辣,大魚大肉”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