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買國產車的人不願意接受別人說“國產車在三大件上不行”?

L思偉


現在隨著自主品牌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朋友開始選擇國產車,但是有些朋友會對買國產車的人說“國產車在三大件上不行”。那麼為什麼國產車的車主不接受這個觀點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筆者想說的是,一線自主品牌國產車的三大件現在是絕對可以的。

首先從情感上來說,如果題主高高興興地買了一輛自主品牌新車,但是卻被其他人說“國產車在三大件上不行”,你說換誰心裡會好受呢?再者,現在國產車的進步很大,早已不是多年以前的水平了,在三大件方面,一些一線自主品牌國產車甚至都有實力與合資品牌掰掰手腕。比如說吉利汽車,就有自己的動力總成有限公司,再加上吉利汽車收購沃爾沃汽車之後,在技術上有了突破性發展,這幾年生產的吉利博越,吉利新帝豪以及領克汽車等等,在三大件上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並且除了吉利汽車之外,奇瑞汽車,長安汽車以及長城汽車這樣的一線自主品牌,在三大件的實力上都不輸給合資品牌汽車。

再比如說筆者就是吉利博越的車主,我駕駛這款車也有一段時間了,我發現這款車的底盤很紮實,動力性能很充沛,並且操控感也很好,完全不輸給合資品牌。同時在配置表現上,吉利博越也要比其他合資品牌的表現更好,性價比更高。所以筆者也是完全不認同“國產車在三大件上不行”的這個說法。

要知道現在的中國汽車工業已經在迅猛發展了,眾多優秀的一線自主品牌汽車甚至已經走出國門了。所以說我們中的部分朋友要摒除偏見,要給自主品牌汽車多一些信心!


汽車觀察家


不請自來,我就是開的國產車,12年買的,當時沒錢,就買了個長安悅翔,感謝國產品牌能讓沒錢的朋友當上有車一族,首先聲明啊,我不是不接受別人說國產三大件不好的人,隨便說,我都不說話,當然我也承認,國產車沒有合資車成熟,剛開始做起來,需要時間的考證,不可否認的是我的車還是不錯的,就是到處異響,我坐的合資車7-8年也差不多那樣,所以大家還是別跟風是的說,有的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說這不行那不行的



大雨子


我的第一輛車奇瑞a5,現在開的是大眾蔚領,兩輛車都是手動的,就事論事,不帶偏見。奇瑞a5優勢是性價比、底盤、發動機、配置(09年裸車不到6萬的車後獨立懸掛、前擋風下面儀表盤上面部分是軟的、前大燈帶透鏡),劣勢是:變速箱、減震(減震硬、行程短)、隔音、鈑金、細節作工;大眾蔚領優勢是:變速箱、鈑金、駕駛質感、隔音,劣勢是:配置和用料(後輪不是獨立懸掛,前面到處都是硬塑料,鹵素燈還不帶透鏡,自己換的氙氣燈)、性價比。總得感覺,奇瑞的發動機已經很好了,可能比大眾發動機耗油稍大點,但穩定性和動力都不錯,鑄鐵機體,冬天熱的慢點,熱風也出的慢些,兩輛車高速都很穩,沒有明顯差別,但奇瑞a5手動變速箱和大眾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奇瑞的變速箱,行程較長,換擋略生澀,一二檔噪音大,收油有頓挫感,但檔位還比較清晰;大眾車手動變速箱,換擋順滑、輕鬆,寬容度高,收油換擋沒有明顯頓挫;兩車的方向盤都不沉,指向也都很準,離合器的腳感甚至奇瑞a5比大眾還好些,大眾蔚領的離合較高,剛開還感覺不太適應。總結下:兩輛車各方面差距並不是很大,至少沒有自己想象中的大,如果你看中性價比、配置和空間,就買國產車,如果你追求行駛質感和細節作工,就買合資的,我說的是差不多的價位的車,如果對比價格相差很大的車,就有失公平了。


風輕雨斜之藝旅


我不談汽車,舉一個親身體會的事。公司買了幾塊千分表,日本三豐公司的,用了五六年,指針還跟新的時候一樣精準靈敏。後來,本著勤儉節約的精神,採購了一批“桂林量具刃具廠”的千分表,投入現場,三個月後陸陸續續出現卡死、不回位、精度差等問題,一年不到全軍覆沒。的確,兩三百塊的東西無法跟一千塊的東西比,但是按使用年限來看一千塊的性價比要高很多!你們都再捧國產車如何如何好,我只能告訴你,國產車比起十年前肯定有進步,但是比起合資車還有一段距離,不說其他的,現在自主品牌造車哪個不是用的國外標準?大家省省心,中國有錢人根本對國產車不屑一顧,就你們捧得厲害,還洋洋得意說配置高,我也服你們了!


真我的風彩3


我用的是16款吉利博越,16年5月上牌至今已經7萬2了,至於樓主說的國產車3大件不行,我也不知道你說的不行是個啥概念??質量,性能,價格??16年頂配博越配備了ACC,自動LED大燈,自動雨刮,車道偏離預警,納帕級真皮座椅,主副駕駛電動座椅調節,車載智能車機,還有些啥配置我記不清楚了,當初上市14,88萬,請問這個價位的合資車能買到啥??話說回來來了講3大件。1,發動機正常行駛8,9千公里保養一次,沒有做過任何維修。2,變速箱才換的變速箱油,沒有做過任何維修。3,地盤沒有動過一顆螺絲。有人該說了,博越斷過軸,變速箱漏過油啥的。是的,這些情況確實被車主爆出來過,但是從大面積反饋來說,這些問題算普遍問題麼?我想應該不是吧!!至於一部分人一提到國產車就先提三大件,我就想不通了,搞得好像那一部分人就吃過三大件的虧一樣,我認為絕大多數人都是以訛傳訛的狀態,,真正國產車那些人開過多少臺??國產車裡面不乏一些爛泥扶不上牆的車企,正所謂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蘇州博越車友會肯哥


不是不願意被說三大件不行,是受不了一些跪久了的人,認為合資就高人一等!合資買個標,喜歡合資買納智捷去啊!自己買眾泰卻怪國產不給力,買個幾萬的車硬要和合資幾十萬比較!同價位自己比較比較去吧!幾萬的車為了一個標,硬要委屈自己了,看別人開國產車,什麼配置都好!幾萬合資車還笑話幾十萬國產車的也有!也不想想幾萬的合資車多麼簡配,多麼不安全!


挽月摘星


不是不願意接受別人說“國產車在三大件上不行”,而是說這話的人不願意更新對國產車的看法,更不願意接受國產車進步的事實。大多都是人云亦云,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

國產車主攻20萬元以下的市場,所以BBA車主大多不會這麼說。一般這些話都是出自5~20萬合資車主之口。然後以冠冕堂皇的理由買輛合資車,顯耀自己高高在上的品牌,更不願意親朋好友買性價比更高的國產車來藐視自己。

那麼真的要問一句:“國產車的三大件真不行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近10年國產車發展迅猛,如長安、長城、吉利、奇瑞、比亞迪等,紛紛建立海內外研發中心,對發動機、變速器的匹配有了深層次的研究。論油耗與性能綜合而言,以長安NE平臺為首的藍鯨發動機技術先進,以1.4T為例:最大功率116kW(158PS),峰值扭矩260N·m,匹配7速溼式雙離合變速箱,0-100km/h加速時間僅為7.9s,綜合百公里油耗5.9L。把現代、福特、別克等揪出來一個對比,國產真心不差。

在底盤的調校上,如比亞迪、吉利等依託國外技術,以舒適性、操控性為目標,能夠調校出適合車型定位的底盤狀態。其實,坐在國產車裡面,根本感覺不出來是不是合資車。前些日子,有家汽車企業當眾媒體做過測試,將車子全部偽裝、車標掩蓋後給乘客體驗,很多乘客還真的分辨不出到底是自主還是高端合資品牌。

所以,近兩年的國產車主肯定不允許別人說“國產不行”,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沒有體驗就沒有發言權。否則,帶來的只是惡意流言的中傷。


有車時光


國產車整體實力還不夠強是事實,但是以長城、吉利、奇瑞、比亞迪等為代表的幾大品牌,在過去十年中的成長是有目共睹的!從當年發動機都要靠整體外購,到如今發動機自產,變速箱的突破、底盤開發的推進,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現在都9012了,但是總有一些自以為非常瞭解中國汽車工業的“網絡磚家”,從當年的國產車開兩三年就不行了,到如今開口閉口就三大件不行……總之,不管國產車如何進步,總能被他找到合適的理由[打臉]

加油吧!努力成長中的中國品牌,唯有自強才能堵住噴子的嘴!總有一天,汽車界的華為會脫穎而出!



漫步雲端JERRY


國產車在三大件上和合資車還有點差距,這是事實,買了國產車也沒必要不讓人家說,畢竟管不了別人的嘴,不過國產車進步也不小,零幾年的車品質上和10年以後的車差距就很明顯,零八年哥們買的帝豪,發動機倒是沒什麼問題,噪音有些大,而且油耗不低,底盤開了幾年後無論是減震還是穩定性都感覺比較差,畢竟也是8萬元的車子,異響、噪音等問題比較明顯。2016年換的帝豪GL那就完全不是一個感覺了,噪音控制的比較優秀了,底盤相對紮實了很多,發動機的噪音也小了,油耗能控制在8L以內。他用車感受說還是能感覺到進步的。



15萬元以下的合資車並沒有甩國產車幾條街的優勢,國產車的配置要比合資車豐富很多,三大件質量也在提高,發動機的性能改善的不錯,長安有藍鯨發動機,奇瑞有中國芯,上汽有著多年的合資技術底蘊,哈弗多年的正向研發也取得了很大成果,吉利多次收購國際品牌,也積累了自己的技術底蘊。


國產車的優勢在於配置豐富價格低,有人說國產車三大件不行,不需要爭論,因為抬槓沒有意思,合資車三大件是穩定但是也會爆發質量問題,比如大眾的發動機燒機油,雙離合變速箱故障,日系車為了省油經常減配。國產車在三大件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別人怎麼說就說去吧,該支持的還得支持,同樣的價格國產車能買頂配車型,合資也就買個空間小的低配,買賣是自由的,選合資或者國產都無所謂,但是不能刻意詆譭國產車。


小強說說車


別跟風聽別人說,自己去買輛國產車開開再說。好多駕駛新手都是聽人說國產車不好,買日本車好,質量好還保值,結果高價低配買回來,什麼好的駕駛體驗也沒感覺到,就剩下個保值,話說普通百姓誰錢多買個車開兩三年就換車的?所以保值一說根本就不是重點,要保值買黃金買房產去。大家可以到汽車之家卡羅拉的口碑區看看車主的評價吧,自己去看,我也不多說。不過,為了祖國汽車的發展,我建議大家還是要支持國產品牌汽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