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長安十二時辰》中,張小敬為什麼一定要殺掉小乙?

柳九公子


最近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可以算是今年古裝劇中的第一劇了吧,好久沒有看過這麼精彩的一部劇了,我也是怒充優酷會員,刷劇至凌晨四點。劇中精彩片段目不暇接,其中小乙這段更是令人淚目。

《長安十二時辰》中人物刻畫都比較鮮活,有兩個特別鮮活的角色,一個是易烊千璽飾演的李泌,另一個則是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前者在劇中,為了保住長安、太子甚至整個大唐,他幾乎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但是後者張小敬,卻是一個在劇中極其受到爭議的人物,算是白和黑中間的灰色地帶,但守護一方安寧的使命感特別強,可能與他軍人出身的身份有關。

兩大主角鮮明的形象,和一場場出彩的戲也是分不開的。小乙之死便是其中最感人的一場。

在劇中,張小敬為了追查龍波的下落,不得不來到地下城,和臭名昭著的葛老來了一場交易。在這場戲裡,張小敬面臨的困境是為了查案其實他已經走投無路了,所以才會和魔鬼做交易。萬萬沒想到,深諳不良人套路的葛老,上來提出的第一個要求就讓人無法接受,他讓張小敬必須以一個暗樁身份來做交換。

在去找葛老之前,劇中張小敬已經在和李必、的談話中交代了,要想從葛老口中探得消息,必須拿自己最珍貴的東西來換。葛老認為曾為不良帥的張小敬最珍貴的不是自己的性命,而是他的暗柱,暗柱是他手中最寶貴的資源,加上葛老也曾經吃過張小敬暗樁的虧,必然藉此報復。他也看出張小敬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得到龍波的消息,所以藉此除掉身邊張小敬的暗樁,在一名暗樁主動站出來後,葛老並不滿意,因為自己當年的仇還未報。(感覺第一個暗樁死的有點虧,但將這段劇情推向了另一個高度)。

根據長安城的江湖規矩,暗樁一旦被出賣,不良人就屬於上司賣出了臥底,再也不會被信任。葛老言下之意,就是必須張小敬用最沉重的代價來換。必須用張小敬自己說出暗樁姓名,還要把自己的仇報了,方才解恨。

就是這樣一個為難的情況下,小乙出現了。為了能夠幫助自己最信任的張小敬得到線索,小乙承認了自己的身份,而他作為葛老最信任的人,顯然是連葛老自己都不敢相信。其實暗藏在地下城的暗樁當然不會只剩小乙一個人(李香香可能也是張小敬的暗樁,至少是個聯絡員,因為她知道張小敬太多事),只是在那樣的情況下,不惜“臥底”身份暴露,是為了給張小敬查案提供線索,也是為了保護其他同伴。可能每個暗樁都會想到,有一天會因為獲得情報而犧牲吧。

其實小乙在劇中的戲份不多,從出場到他被殺,只有短短几分鐘,當他暴露身份後,張小敬“殘忍”地很快就一箭射穿了他的腦袋,沒有一絲多餘。張小敬也是為了保護小乙免收葛老的折磨。

事實上這一幕看來應該很好理解,臥底的身份一旦暴露,遭到的往往是比死亡更加殘酷的折磨,而葛老又以殘暴著稱,張小敬的果斷是為了不讓小乙受苦。果然在他去世之後,狠心的葛老還對張小敬說,必須用挖掉小乙眼珠的辦法,來換取女囚開口,可見葛老對小乙的殘忍。就像他自己所說的,如果小乙不是那麼快死在張小敬手上,那麼自己一定還要折磨他三天三夜,讓他比死還難受。

因為對葛老這樣的人來說,死亡並不是對背叛最好的懲罰,所以張小敬在此處的狠心,其實算是一種不被理解的成全。

張小敬切下自己的手指為了保護小乙的全屍,也是全劇的淚點之一。出於忠,張小敬為的是長安和整個大唐。出於義,他不過是想保護好自己的兄弟,如果不是為了至關重要的線索,那麼必定不會出賣小乙,所謂自古忠義難兩全,小乙的犧牲,就成為了必然。

小乙的死,還有一條很深的感情線,就是葛老和他的父子情,同樣是催人淚下。對於葛老來說,暴露前的小乙是自己很信任的人,是自己的養子。當發現被最親的人背板,葛老的心中也是千百個不願意。

在小乙被發現後,葛老和他有一段意味深長的對話,他承諾過要照顧葛老終老。

葛老一句“沒人照顧的人不會老”暗藏著和小乙的父子情,如果拋開背叛不講,兩人感情一定是最好的。

小乙的死,是全劇第一個淚點,也是展示這場衝突最好的戲,給緊張的劇情、觀眾急切的心一個緩衝的時間,也讓這部劇更加富有血肉。

張小敬寧願出賣自己最親的兄弟,也要換取一條線索,看得出對長安和大唐的忠義。而對於臥底小乙來說,使命到了最後也用死換取了最高榮譽,他是一個英雄。

在《長安十二時辰》裡,還有很多精彩的情節,加上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畫,接下來的劇情到底會出現什麼樣的精彩,讓我們拭目以待。








小牧是你啊


答主沒看過原著吧........


原著是這麼寫的:

張小敬再次掃視眾人,眼神變得堅毅起來。他忽然單腿跪地,肅容拱手:“今日之事,實在是事急從權,不得不為。待到九泉之下,再容告罪。”隊伍中有一個人變了臉色,急忙一個騰跳朝後退去。張小敬起身驟然出手,刀光一閃,切過那人咽喉。在其他人還未有反應之時,他便軟軟倒在地上,氣絕身亡,正是適才開門的小乙。


書中的張小敬才是真正的“五尊閻羅”,才契合他“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帥”的經歷。


他斷掉自己的手指,也並非如電視劇中那樣是換小乙的眼睛,而是為了“這一筆殺孽,我早晚要還上——但不是現在。所以斷指為記,諸位給我做個見證。“


電視劇中這樣處理,還是像之前大家提到過的劇集有點注水問題,為了拍多一些,就必須把一些小的衝突放大,雖然這段非常精彩,但其實對整個故事的邏輯展開是有點勉強的。


比如電視劇中張小敬出賣小乙後,明明不良人已經和他劃清界限了。可後面張小敬被靖安司追殺的時候,還有那麼多不良人為了掩護他而死。


那這樣煽情的兄弟斷義的情節是為了什麼呢?


捌零掌櫃


早晨從下午開始,帶你一起讀馬伯庸原著《長安十二時辰》第三回。

看原著,更深入。

張小敬為什麼要去找葛老?

姚汝能在龍波的住處搜到了一塊平康里的“思恩客”木牌。

張小敬以此為線索,來到了平康里。

時間不等人,而在平康里,能夠最快知道這塊牌子出自哪位姑娘之手的辦法只有一個:

那就是找到平康里的葛老。

葛老就是這個長安地下城的老大。

而且葛老還欠張小敬一個人情。

葛老還張小敬人情

張小敬見到葛老後,讓葛老還他一個人情。

葛老毫不猶豫地同意了,很快找到了這個木牌的主人:

那是一個叫做瞳兒的姑娘,龍波是半年前開始逛這裡的。

一天前瞳兒因為春心蕩漾,跟一個舉子私奔,現在被他抓起來了。

張小敬請葛老帶他去見這個瞳兒,葛老答應了。

他們一行人來到了一處陰暗的柴房,看到了被吊著的一男一女。

至此,葛老的人情已經還完了。

葛老讓張小敬供出一個暗樁

張小敬對葛老說:我欠你一個人情。

但是葛老卻笑了:一個將死之人的人情,沒有什麼價值,還是換一樣吧。

葛老伸出了兩根手指,張小敬非常為難地回了一根。

葛老答應了,然後他集結了所有的手下,等待張小敬的指認。

姚汝能對張小敬的做法非常反對,但是張小敬只用了一句話反駁他:

我現在只關心長安這幾十萬人的命能不能保住。

葛老給張小敬非常誘惑的選擇

姚汝能不能讓張小敬做出這等事情,張小敬為了保護他,就提前把他打暈了過去。

葛老看張小敬如此為難,於是給了他另一個選擇:讓他說出今日長安的事情,然後葛老還可以送張小敬出城。

從此張小敬就可以天高任鳥飛,快活人生了。

這個條件是如此的誘惑,無需張小敬出賣任何人,不用讓自己揹負道德的枷鎖,而且還能換得自由之身。

今夜過後,長安是死是活都不關他的事了。

張小敬供出小乙

面對如此的誘惑,張小敬想了一想,還是決定放棄,因為他今夜不能走。

葛老問他:你就那麼願意當朝廷的走狗?

張小敬回答:這與朝廷無關。

這時,隊伍中突然又一個人變了臉色,急欲逃跑。

張小敬手起刀落,就切破了那人的喉嚨。

所有的人都還沒來得及反應,這人便氣絕身亡了。

這人正是最先開門的小乙。

對於小乙的死,葛老甚是不甘,因為這樣的死對於小乙來說太輕鬆了,如果在他手上,那可是三天都死不了的。

張小敬自斷小拇指

張小敬殺了小乙之後,又做了一件讓所有人始料不及的事。

張小敬突然宰掉了自己的一根小拇指,然後說道:小乙是我送進來的,又是我出賣的。為了大局,我不後悔。

但這筆殺孽,我遲早要還,不是現在,所以我斷指為記,請諸位給我做個見證。

至此,葛老也好說什麼了,只能任由張小敬向瞳兒提出問題,追尋龍波的下落了。

也是直到此時,姚汝能才醒了過來,而這一切都已經結束了。

張小敬向姚汝能吐露心聲

對於張小敬這樣一個死囚,還如此奮不顧身地拯救長安,姚汝能是不能理解的。

按道理來說,張小敬最應該做的事是想方設法地逃跑,這樣才符合人的本性,但是他沒有。

面對姚汝能的疑惑,張小敬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張小敬向姚汝能列舉了許多長安城裡,他所知道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這些人和事並沒有關聯。

他在萬年縣當了九年的不良帥,每天都跟這些底層的人打交道。

在他看來,這些人的生活才是鮮活的,沒有被怪物所吞噬的長安城本來應該有的模樣。

張小敬為了普通人在守護長安

張小敬這個歷經生死沙場的人,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人,早已看透了生死。

他只有在這些尋常人的生活中,才能感覺自己還活著。

而如果讓突厥人的陰謀得逞的話,那麼最先失去生命的,就是這樣的人。

所以,他為了保護這些在權貴看來微不足道的人,他會竭盡全力。

這就是他可以出賣小乙,並且殺了小乙的原因。

一人怎能和幾百萬人相提並論。

姚汝能聽了張小敬的話,心潮起伏,無言以對。

張小敬這樣的悲天憫人之心,怎一個“忠義”二字能夠概括的呢?

早晨從下午開始,和你一起看原著小說《長安十二時辰》第三回。

喜歡請點贊,加關注,歡迎評論,還有後續。


宇哥帶你讀原著


說句有點裝的話:張小敬該不該殺掉小乙,是一個哲學話題。

真的!或許還有人記得,早幾年,網上有一門很火的哈佛公開課,叫作《公正》。第一堂課便拋出了一個讓人兩難的故事:

假設你是一位電車司機,你的電車正以每小時60英里的速度沿著軌道飛馳。這時你發現,在軌道的盡頭有5位工人在軌道上幹活。你想盡辦法停下來,但是已經停不住了。你的剎車失靈了。你很絕望,因為你知道,如果你撞向這5位工人,他們必死無疑。你不知道怎麼辦好,直到你發現,在電軌道的盡頭前剛好有一條分叉。分叉上只有1位工人在工作。你的方向盤還沒有失靈,所以,你可以選擇把電車拐向那條分岔路,撞向那1位工人,救活另外5位。

起初,哈佛課堂上的學生們大部分都選擇犧牲少數人,保留多數人;但是後來,老師將這個故事變了形:

現在假設你不是電車司機,你只是一個旁觀者。你站在橋上俯瞰到電車的情況。電車正以每小時60英里的速度沿著軌道飛馳,在軌道的盡頭有5位工人在軌道上幹活。剎車失靈了。你也很無助。就在這時,你發現橋上,你的旁邊站著一個非常胖的人。你可以推他一把,讓他墜落到軌道上,剛好能阻止並停住那輛電車。他會死去,但是能救活其他5個人。現在,有多少人會選擇推那個胖子,犧牲1人救活其他5人?

這一次,學生們的選擇正相反——可是誰也說不清楚,這兩個故事到底有什麼不同,以致於他們有了完全相反的選擇。


張小敬該不該殺小乙,這個問題說得再抽象一點就是:該不該犧牲少數人,以挽救多數人?

在電視劇裡,並沒有對這一問題做過多的探討——這也是正常的,畢竟電視劇是大眾產品,再加上節奏如此緊張的故事情節,並不適合停下來做哲學探討。而且,在張小敬指認並殺掉小乙的橋段裡,電視劇相比小說做了三處改編:

  • 在指認小乙之前,有兩個暗樁主動承認,但葛老並不認可。(說明張小敬的高威望)

  • 小乙臨死前與張小敬之間有三句對白:(跪拜)萬年縣不良人林小乙,見過張帥。(微笑著)小乙辦的差,張帥可還滿意?請張帥賜福(殺掉自己)。(說明小乙很安詳地接受死亡)

  • 閃回的鏡頭裡顯示,小乙去做暗樁是自願的,張小敬甚至還有所阻攔。

這三處改編是很微妙的,有很多考慮在裡面——某種程度上,你也可以說:如此改編,實際上是在緩解這一問題的兩難,也緩解了觀眾對於張小敬的仇視——倘若沒有這三處改編,張小敬殺小乙的行為,無論如何都是有道德瑕疵的。

當然,我知道我現在這麼說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張小敬不是哈佛課堂上的學生,也不是正在碼字的我——他所要面對的環境要惡劣、兇險得多,他必須有很鮮明的立場和毫無糾結的選擇,不然可能早就被那個「長安的另一面」吞噬了。


雪寶寶愛電影


小乙被殺之後,葛老有一句話:“可惜了,在我手上,至少讓他疼三天”。可見葛老對待暗樁的手法十分殘忍,張小敬給小乙一個痛快,面的他活受罪。更深一層的意思,如果小乙被葛老折磨,張是救還是不救,全城的不良人都知道了,難道都會無動於衷嗎?不良人為救小乙,一定會跟葛老幹,作為前不良帥,又要在十分有限的時間了找到狼衛,此時不能再生事端。所以親手殺了小乙。


武海飛1


葛老知道張小敬是什麼樣的人,張小敬不會平白無故的求別人幫忙,葛老從崑崙奴成為長安城裡最大的地頭蛇,一定有過人之處。葛老等的兩年一場空,最好的12個手下,一夜之間死在一個人。之前有個暗樁自首,葛老要張小敬親自說出暗樁的名字,張小敬說出名字之前誰都不知道竟然是小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