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破世故,猜不透人心:那個被攆走的門子,結局一早已經註定

中學語文課本選了“葫蘆僧判斷葫蘆案”這麼一節當課文,大概專家們的目的是為了揭露封建社會的官場黑暗。那時候年紀尚小,讀來總覺無趣,如今重讀,才發現這一段大有趣味,不談貫穿全文、浮浮沉沉的賈雨村,單說那個出謀劃策、最終被卸磨殺驢的門子,這個連名字有沒有的小人物,折射得其實是另一面的賈雨村,而他的結局,從一開始就已註定。

貧寒家庭的少年

有的人出生在羅馬,這對門子並不適用。

門子只是衙門中的低級職務,就像他的人生第一份工作:葫蘆廟的小沙彌,從一開始就顯得那麼寒酸。有錢人家的孩子,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像癩頭和尚說林妹妹,不出家的話終其一生,病也不能好,是不會送到廟裡討生活的。考慮到這位小沙彌身上沒有主角光環,他只能是像朱重八一樣,因為家貧,生活無以為繼才出的家。

做和尚不見得沒前途,因為出家人很少有餓死的。就像水月庵的姑子們,出入高門大戶,生活比普通百姓要強得多。雖然在葫蘆廟還沒有混到領導職務,但是姑蘇繁華,葫蘆廟少不了為大戶人家做道場之類,小和尚為人處事,已經很有眼色,那個日後熟練運用護官符的門子已有雛形。

看得破世故,猜不透人心:那個被攆走的門子,結局一早已經註定

門子獻策

漸漸世故的青年

再見小沙彌,已經是在應天府的大堂上。

從小沙彌到門子,文中只說“欲投別廟去修行,又耐不得清涼境況”,短短一句話,信息量並不小。三月十五,葫蘆廟炸供時油鍋起了火,整座廟燒得片瓦無存,甄士隱家也燒了個乾淨,門子這時不過十歲上下,卻是一個有主意的人:在寺廟工作,雖然能餬口,但是夠不上小康,要想發家,只能去“輕省熱鬧”的衙門,吃公家飯,這一決定門子命運的判斷,其實是建立在葫蘆廟若干年的工作經驗上。

他的決定很明智,不過八九年工夫,還了俗,娶了親,在省城還有空餘房屋可以租給拐了甄英蓮的柺子,不可謂不成功。

看得破世故,猜不透人心:那個被攆走的門子,結局一早已經註定

小時候的英蓮

但是社會的大染缸也染黑了他。發現被拐賣的丫頭是他小時候的玩伴兒,是昔日甄士隱老爺的女兒(甄士隱家富人善,想必對葫蘆廟多有經濟資助),門子不但沒想辦法通知到甄家,反而以此邀功新來的賈雨村大人,作為自己向上爬的臺階,何其卑鄙,但又何其自然?

甄家被燒光門子是知道的,這時候通知了甄家,不但自己得不到好處,還有可能會得罪薛家,工作也保不住。利弊權衡之下,甄英蓮自然成了那個犧牲品,命運交錯中能改變她的未來的一絲機會就這麼輕易被門子隨手扔了。

終將敗落的仕途

門子這時面對上司賈雨村,想必內心十分複雜:既看不起,還要討好他。

這倒不是利益上的衝突,完全是兩種出身底層的人的“相輕”:門子代表沒有文化,努力向上爬,容易遭人輕賤的那一類;賈雨村則是受過教育、參加過科舉,代表人們眼中的正統奮鬥;就像現在兩個小夥伴,一個小學畢業去打工,一直闖蕩社會,社會經驗豐富,人脈內涵不夠;另一個一直讀書到研究生畢業,社會經驗不足(賈雨村當官不久即得罪上司被罷官,求了林黛玉父親才授了應天府),但頗有才華。

因此,門子對賈雨村的口氣很不善“老爺真是貴人多忘事,把出身之地竟忘了”,這才是得意忘了形,作死的口氣。門子在衙門,想必聽說過賈雨村上次罷官的事,還把賈雨村當那個初入官場、恃才傲物的人,可這時的賈雨村經過浮沉,早已不是當年。在兩人對話中,賈雨村一直站在維護朝廷大義、維護人間正義的角度,惺惺作態,可惜門子看不透,仍站在人生導師的角度看細細謀劃,豈不可笑?

看得破世故,猜不透人心:那個被攆走的門子,結局一早已經註定

被貶的賈雨村

這一段公案,賈雨村辜負了恩人甄士隱,徹底撕下遮羞布,淪為四大家族走狗,謀求上進,最終不免枷鎖在身;門子雖然看破世故,卻過於“反派話多”,看不透人心,導致被遠遠攆走,在應天府衙門奮鬥的這麼多年蕩然無存;最可憐的是甄英蓮,後來的香菱,一生與父母遠隔,受薛蟠、夏金桂兩個人渣折磨致死。三個人在這個點有過短暫交匯,然後不能回頭地走向各自的人生,而起到很大作用的,就是門子。

看得破世故,猜不透人心:那個被攆走的門子,結局一早已經註定

被折磨的香菱

電視劇版《紅樓夢》則為門子安排了另外一個結局:賈雨村被貶官時,新上任的官員,正是門子,這才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你方唱罷我登場”,但是賈雨村落魄的現在,也許就是門子的未來,紅樓夢不只是寶黛釵的夢,也是其他無數大小人物的黃粱一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