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錄:古零土司四百年

實錄:古零土司四百年

黃武勳


按:民國初年,在廢除古零土司前,它擁有的疆域涵蓋了今天馬山縣古零鎮、加方鄉、古寨鄉,和上林縣鎮圩鄉及西燕鎮、塘紅鄉、澄泰鄉、大豐鎮、三里鎮部分地區。古零土司的核心建築,衙署和祠廟等重要遺址都在今古零鎮內。


第一代巡檢 覃益。《覃氏家牒》記載為覃日益,字車橋《《馬山文史資料》記為車橋,覃氏後裔指正為“東橋”)。正史如《廣西通志》等,均記為覃益。生於明朝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按照《覃氏家牒》記錄,覃日益的先祖覃山耀(也叫覃懷滿、譚三耀),籍貫是山東青州府益都人,是追隨明朝開國功臣廖永忠出征,然後留戍在廣西東蘭的。


覃山耀後裔由此逐步落籍廣西西部各地。其中,據稱覃山耀次子覃真聖,原為六旺堡土目,後來落籍於東桑村(林圩鎮兌覃屯)。覃真聖就是覃益的曾祖父,並留有其後裔使用的字輩:


真逢福日文,祖大達應恩;

鼎懋績廷子,兆裕宏世繼。

乃尚高宗德,元勳受澤封;

立頤展司古,業延萬載靈。


明朝弘治年間(1488年-1505年),因交趾(今越南)侵擾邊界地區,覃日益印隨軍出征。獲封為土舍(土舍少數民族地區一種官職,有少量封地和兵權)。覃日益後來在思恩府當哨官,又升任為千夫長,擔任守衛府城等職務(今喬利圩)。


嘉靖五年(1526年),因為不滿“改土歸流”政策的思恩府土官王受,與田州府土官盧蘇率幾萬兵眾叛亂(“思田之亂”)。覃日益帶人連夜將官印,及思恩知府吳期英護送到賓州(今賓陽縣),後來又參與的王守仁(王陽明)平定“思田之亂”以及“八寨之亂”。因而立下戰功。被封為古零土巡檢司第一任巡檢官,世代沿襲。卒於1558年,享年七十二歲。今天覃氏後人仍有紀念覃日益的節日,謂為“公益節”。

實錄:古零土司四百年

明代古零地

■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兩廣總督應檟修纂的軍事著作《蒼梧總督軍門志》。紅圈部分即古零舊地,包含了古零、那學、通感、下畔四個營堡。


實錄:古零土司四百年

■收錄王守仁文集的《王文成公全書》,其中《處置平復地方以圖久安疏》文中,古零土司設立在列。


第二代巡檢 覃文顯。字象山(1519年-1584年) ,覃益之子,學歷為思恩府儒學生員。覃益在職期間多次隨軍出征,戰功顯赫。嘉靖初年,隨從從王守仁征討大藤峽地區有功,受封千總官職。嘉靖三十五年(1566年),奉命帶兵征剿廣東韶關翁源地方的叛亂。萬曆十年(1582年)征剿八寨地區叛亂,萬曆十一年(1583年)征剿羅滂(今廣東羅定市地區)地方叛亂。因為軍功顯著,獲得給劄冠帶(官職)以及古零司獲得十八畸零橋村管治。


除了盡職效力於朝廷官府的軍事調動,覃文顯還是一位熱衷教育的土司官員,史載,覃文顯在地方倡導文化學習後,古零地區開始“知訓,習詩書”,古零土司官族的子弟們,也都跟隨他的步伐,教授詩書禮儀。

實錄:古零土司四百年

■明萬曆三十年,即1602年,楊芳的軍事著作《殿粵要纂》,其中的古零土司插圖頁。


第三代巡檢 覃祖桂。字少山(1541年-1622年) ,覃文顯之子。隆慶六年(1572),受封為賓州(今賓陽)守禁千戶所的副千戶職位。因而常年居住在賓州。


實錄:古零土司四百年

■古零覃氏夫人土司金鳳飾一對,現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圖源自大明衣冠論壇網


第四代巡檢 覃大欽。字震楊(1563年-1633年,《馬山文史資料》記為震楊,覃氏後裔指正為“震楊”),覃祖桂之子。萬曆十七年(1590年),覃大欽將原在德明村的古零司署搬遷到古零村北東屯前,位於今古零鎮政府和衛生院地方。並在此修築府衙、城堡等。萬曆二十四年(1597年),因地勢原因,又將司署搬遷到沙帽山東側(今古零初中處)。並在此修建祠堂、設立交易市坊。


實錄:古零土司四百年

■覃大欽在任初期,將土司官署駐紮的德明村現今遺址


實錄:古零土司四百年

■古零土司遺址衛星俯瞰圖,覃東玉供圖


實錄:古零土司四百年

■古零城堡遺址衛星俯瞰圖,覃東玉供圖


實錄:古零土司四百年

■古零北東屯後山兵營住地,覃東玉供圖


實錄:古零土司四百年

■古零北東屯後山(土司兵住地),覃東玉供圖


萬曆三十年(1602年),覃大欽因安撫流民,保障地方治安以及接受調令統兵守戍桂林省城有功,受封千總職,並同時獲封為顯武將軍(《隆山縣誌》記為“顯德將軍”)。


天啟九年(1631年)八月,突降暴雨,古零土司轄區內的六隴城頭,上段嘉善團一帶(今古寨鄉的加善、加顯、隆林村)發生洪澇災害。覃大欽聞訊後急赴災區,並動員當地富戶將儲糧拿出來救濟災民,其功德獲得鄉里的稱頌。此事同時收錄在《南寧古代清官廉吏》一書。

實錄:古零土司四百年

■金剛寨入口處,


實錄:古零土司四百年

金剛寨衛星俯瞰圖

■,相傳金剛寨是儂智高的女將駐兵處,也有史料記載,金剛寨的建立者是岑瑛。此處後來被古零土司繼承,在此駐紮成重要兵營。馬山的壯族會鼓文化和金剛寨有著密切聯繫。 覃東玉供圖


第五代巡檢 覃達道。字賢所(1580年-1636年) ,學歷為思恩府儒學生員,覃大欽之子。生平期間,曾帶兵鎮守賓州蓮花堡地方有功,獲封為千總職。後又聽從調令,帶兵出征八寨、龍山等多處地方之亂,管三鎮地方,以功加守備,獲晉升為總兵職,封為龍虎將軍。升授榮祿大夫。


第六代巡檢 覃應爵(《馬山縣誌》和《馬山文史資料》記作“覃應嚼”)。(1614年-1676年)。覃達道之子。明崇禎四年(1632年),參與平定八寨叛亂有功,獲封千總職。後又因隨徵多次立功,晉升為總兵職,封龍虎將軍升授榮祿大夫。覃應爵之弟,覃應祿同樣因有戰功,獲封千總,後加授副總兵。


第七代巡檢 覃恩錫。字敘凡(1628-1687) ,覃應爵之子。清朝順治五年,南明永曆二年(1648年),當時古零屬南明政權管制。因八寨地區持續叛亂,覃恩錫親自督兵征剿,因平息八寨有功,受南明當局封為知州職位,並頒給州印。覃恩錫在職期間,正值清朝入主中原,取代明朝。古零土司順勢歸附清朝管治。清朝局勢未定後,恩錫及古零司歸附清朝統管,照例繼承土司世襲制不變。


實錄:古零土司四百年

■北東屯古零土司第二宗祠廟遺, 覃東玉供圖


實錄:古零土司四百年

■北東屯古零土司第二宗祠廟遺, 覃東玉供圖


第八代巡檢 覃鼎翰。字君選(《馬山縣誌》為1679年-1715年,《馬山文史資料》記為1657年-1716年) ,覃恩錫之子,生平不詳。


第九代巡檢 覃懋勳。字元佐(1679年-1706年) ,覃鼎翰之子。生平不詳。


第十代巡檢 覃積成(《馬山文史資料》記作“覃績成”,應為“積”繁體字轉換出錯),字晉卿(1700年-1754年),覃懋勳之子。覃積成在職期間,曾移籍到通感堡(今上林縣西燕鎮),在東敢水庫與大龍洞湖交匯處(現西燕岜獨村)建設圩市,並命胞弟長駐鎮圩、局仲等垌,治理多年水稻瘟病,為百姓解決糧食生產難題。另外,覃積成因有兩次,聽從調令出征平亂,並救護兩廣總督有功。


實錄:古零土司四百年

■覃積成墓冢,覃東玉供圖


實錄:古零土司四百年

■雍正十一年,即1733年,金鉷主持修纂的《廣西通志》,古零土司插圖頁。


第十一代巡檢 覃廷璽(1710年-卒年不詳,《馬山文史資料》記作“覃廷夢”,應為筆誤)。覃積成之子。覃廷璽娶忻城土知縣莫振國的小女為妻。


實錄:古零土司四百年

■乾隆三十年,1765年,題報:廣西思恩府屬古零司土巡檢覃廷璽病故,嫡長子覃子儀,現年二十四歲,請準承襲土職換給號紙典。


第十二代巡檢 覃子儀(《馬山縣誌》記生年為1729年,《馬山文史資料》記生年為1746年。卒年均不詳)。覃廷璽之子。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上林人陸李能(另有記為“陸理能”)聚眾數百人,稱王起兵。覃子儀奉調,帶兵出征上林縣陸李能之亂有功。覃子儀在桂林永福縣任職三年。


另有陶君國著《話說廣西岑土官》記錄有此事細節:陸李能原為道士,在做法事時,請他的徒弟王明顯、陸特添向古零土司官覃子儀借下人來捧場,遭到覃子儀拒絕,雙方就此發生衝突。覃子儀便在上報思恩府,聲稱在陸李能處,搜出叛逆依據的“逆文”,文中寫有中“有岑大將軍助兵語”,還出現一位“岑匡雄姓名”。此事迅速牽扯到田州土官岑宜棟,經過持續發酵後,傳至清廷,經乾隆皇帝過目後,指派兩廣總督李侍堯查辦此事。


實錄:古零土司四百年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兩廣總督福康安,疏稱:廣西思恩府屬古零司土巡檢應襲官,男覃兆鵬今年滿十五歲,應如該督所請準其承襲父職。


第十三代巡檢 覃兆鳳

。生卒不詳。覃子儀之子。嘉慶二年(1797年)三月,貴州南隴地區苗族人侵襲西隆州(今隆林縣),覃兆鳳奉命徵招土兵和民夫,護送軍糧過江迅速有功。而被勞累致死者也有不少。覃兆鳳也受委派,在桂林永福任職三年。


實錄:古零土司四百年

■光緒十五年,1889年,蘇宗經修纂的《廣西通志輯要》古零土司插圖


第十四代巡檢 覃裕昌。覃兆鳳之子,生卒不詳。。道光元年(1821年),添弟會(即天地會)成員蘇遇潮及其子蘇特杏、特組和土兵石桂香,以及梅老大等13人蘇家結拜為入會。覃裕昌因疏忽失察,受到政府處分。


第十五代巡檢 覃宏猷。由於覃裕昌身後無子,於是由其弟覃裕盛之子宏猷繼承土司官位。覃宏猷生卒不詳。咸豐元年(1851年)八月,受清政府調遣,覃宏猷和興隆土官韋彩基、安定土官潘梧和其叔父潘清活、及白山土官王建和等帶領團練兵勇等上安定土司(今都安縣地),各要口堵截和清剿匪患。覃宏猷奮勇當先,帶領兵勇開炮並擊斃兩名土匪。


實錄:古零土司四百年

■光緒二十四年,即1898年,北洋機器製造總局算學堂繪製《廣西輿地全圖》,興隆土司轄境圖。上圖黃色為筆者上色,注意古零司有飛地


第十六代巡檢 覃世齡。覃宏猷之子,生卒不詳。光緒十三年(1887年),古零土司有瑤民藍妙觀,聚眾抗捐稅,興隆、白山和安定土司等均隨從思恩府發兵進剿,藍妙觀率眾抵抗,堅持幾個月,藍妙觀隻身突圍,前往省城桂林陳述此事,卻被當局扣留下來殺害。


宣統三年(1911年),上林土匪韋應邦,以革命名譽,偽造天書(平面看無字,對著日光或燈光可以看見文字)。韋應邦到古零等地方,煽動民眾搶劫楊圩(楊圩當時屬武鳴縣管轄)、錄通、小良圩等地方。加上那馬廳爆發了兵眾,在石塘圩殺死通判牟會文事件,叛逆的兵眾遂和韋應邦結合,並攻入白山土司(今馬山縣城地),燒燬學堂,又搶劫了古零土司官署。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革命退入低潮,革命黨人百餘人從古零土司司地轉移安定司三龍一帶,哨官廖正坤帶兵追捕,並殺害二十多位革命黨人。其中人員大部分是學生。


民國四年(1915年),因政府施行“改土歸流”政策,廢古零土司,設古零團,團署駐北帝廟,古零衙門則用作小學堂。古零土司從此遂告終結。覃世齡即為末代土司官。


實錄:古零土司四百年

■ 1997年覃東樓版《馬山縣誌》,《古零土司歷代巡檢承襲表》


從嘉靖七年(1528)始設。古零土司第一代巡檢覃益起至民國四年,古零土司與白山、興隆合併為隆山縣。古零土司祚命387年,共歷十六世土司長官


實錄:古零土司四百年

■古零土司衙門舊志,今改為陽媚戲臺, 覃東玉供圖


後記:本文主要參考收錄自《隆山縣誌》的《覃氏家牒》,以及覃東玉、覃宏陶的《古零土司遺產遺蹟》。第二代土巡檢官覃文顯獲得的“給劄冠帶”,筆者查證大概是一種明代是軍事殊榮,而非官職。暫且記錄下待考證。《古零土司的業績和薪奉》一文記錄第二世土官覃文顯,蒙聖旨恩例,納“畸噲十八村”疑為筆誤,因為《廣西通志輯要》所繪製的古零地圖為“十八畸零橋村”。按照臺灣中央研究院所藏思恩府時期文書,第十二世土官覃子儀病故後,繼任者應為覃兆鵬。疑為覃兆鳳是接替覃兆鵬之後,或者末代土官覃世齡上任時間不詳,清末民初古零發生的諸多歷史事件,暫且記錄在他的任內。


另外,本文幸得古零覃氏官族的後裔,以及大馬山嘓主編們的指正和提供珍貴資料、照片,在此一併謝過。


參考文獻:

覃芝馨、覃乃昌《覃氏族譜》;

《覃氏家牒》;

覃東玉、覃宏陶《古零土司遺產遺蹟》;

林錦臣《那馬縣誌草略》;

陸慶祥《隆山縣誌》;

覃東樓《馬山縣誌》;

《馬山文史資料第2輯》;

《太平天國文獻史料集》;

陶君國《話說廣西岑土官》;

《都安文史資料第2輯》;

胡珠生《清代洪門史》;

梁庭望《壯族風俗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