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我大明朝沒了?

關於明朝的滅亡,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說明朝亡於東林“偷稅漏稅”,有說跟崇禎皇帝的致鬱人格有關係,還有說晉商是明朝的掘墓人,甚至遠在大洋彼岸的學者還認為跟太陽黑子有關....

明朝是民族英雄朱元璋驅逐胡族、重光華夏而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作為遠東霸主雄踞東亞大陸二百多年,立國長久也保證了政權的合法性十分穩固。然而,就如哪怕體質再強健的人,衰老也照舊是不治之症,就算有名醫施以巧手,讓這個老人顯得一度身體康復,但終歸還是要壽終正寢,只是多撐了點時間。

什麼?我大明朝沒了?

大明疆域圖


自明萬曆三大徵以後,大明的軍事力量衰敗幾乎已經到了不可挽救的局面。

一來,是明開國時朱元璋定下的世襲軍戶這樣的制度。軍戶在明代中後期以後社會地位逐漸下降,身份十分卑微,受人輕賤。而土地兼併越演越烈,致使越來越多的軍戶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而他們又必須承擔嚴苛的國防義務,受到社會的多重壓迫。

二來,軍戶因為常年忙於耕種,極少有時間進行軍事訓練,因此更像一個農民而不是一個軍人,其軍事能力十分低下,而到了後期,軍戶與衛所長之間的關係已經逐漸演變成地主和僱農的關係,由此可見,這樣的軍隊戰鬥力能有多少。

什麼?我大明朝沒了?

明朝先進火器

到了明朝後期,從閹黨開始,諸多以地方鄉黨為代表的黨派勢力開始出現,這些黨派並不是政治黨派,而是為了謀求自身利益而組建起來抵禦政治傾軋的黨派。這意味著國家機器被黨派瓜分,本該擁有實權的皇帝,不得不將精力浪費在平衡政治鬥爭中去,而各黨派之間或求自保,或為利益,大部分時候都會忽略政治利益而參與無休止的鬥爭。

什麼?我大明朝沒了?


  相關歷史統計資料顯示,明朝從萬曆四十七年開始,一直到崇禎十三年,幾乎年年都有自然災害,這對當時的社會經濟造成了不小的衝擊。當時的主要自然災害類型有旱災、蝗災、澇災、風災、雹災、震災、雪災等。據統計,崇禎年間的旱災使得測當時很多地方都在鬧饑荒,而這一持續多年的鬧饑荒在歷史上也十分罕見,明末的動亂之所以從陝西開始,主要原因就是陝西是當時受到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地區。朝堂黨爭不止,外部天災不斷,無數活不下去的老百姓揭竿而起,遍地流寇,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屢戰屢敗的遼東戰爭,令明朝的一支支機動野戰軍團在歷次軍事失敗中遭到毀滅性打擊,要麼被徹底殲滅,要麼叛國投敵,要麼正在瓦解中,所剩無幾的軍隊也基本軍閥化了。

什麼?我大明朝沒了?

圖為《出警圖》


至於“小冰期”造成的糧食減產,這隻能算是非常次要的原因。事實上小冰期影響最大的時候,是明朝滅亡後的1650年(清順治七年)至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可這也是清朝國力蒸蒸日上,統治基礎不斷穩固的階段。所以,明朝滅亡這個鍋,真的不適合讓“小冰期”來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