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在武漢一線的“橘色”逆行者


堅守在武漢一線的“橘色”逆行者

本報記者 秦湘堯 劉又元攝影報道

  黃鶴樓前,江水洶湧;病毒肆虐,疫情如火。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武漢成為抗擊疫情的主戰場。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一群行走在武漢大街小巷的“橘色”逆行者格外引人注目。

  面對疫情來襲,他們是逆行者、堅守者,更是奉獻者。

  他們也是我們每天在大街上擦肩而過的一群普通人。

  時年已62歲的秦紹英,是武漢宏發偉業的一名環衛女工,她主要負責武昌中南二路的清掃工作,承擔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武漢市第七人民醫院位於此路段。

  “春節前後,這裡就診病人特別多,從醫院清掃出來的垃圾也比平常多,街道異常冷清讓人害怕。”秦紹英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介紹說。


堅守在武漢一線的“橘色”逆行者


  據瞭解,負責此路段的還有張新亞、顏嘵東等5人.他們年齡都在50歲以上,來自武漢市外與省外,本應該回家與家人團聚,因“封城”回不去,清掃工作急需人,就留下繼續工作。

  張新亞向記者介紹:“工作跟平常一樣,每天增加個人防護措施,吃飯不方便。”

  謝正銀,作為武漢宏發偉業黃陂武湖漢施項目部經理,去年6月剛做了心臟搭橋手術,而他負責的路段有3個醫學隔離點,清運工作和風險比以往增加了幾倍。疫情發生後,謝正銀一直奮戰在一線,組織員工做好環境衛生保障和消殺工作。

  值得關注的是,宏發偉業在武漢市武昌、礄口、東湖高新、黃陂區、路橋中心、湖北棗陽等地分別設立了項目部,共解決了56名退轉軍人、19名殘疾人和近200名下崗工人的就業問題。

  疫情來得如此突然,讓很多人著實有些猝不及防。“特殊時期,垃圾有可能成為病毒傳播的載體。所以我們在這個時候必須做好工作,讓全市人民有個安全衛生的生活環境。”武漢宏發偉業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葉偉告訴記者。


堅守在武漢一線的“橘色”逆行者


  據葉偉介紹,防疫期間,負責路段垃圾必須做到日產日清,且每天垃圾清運工作結束後,還要對車輛進行消毒。

  員工的自身防疫工作是葉偉最擔心的。他告訴記者,除了為員工配發防護設施外,還要求員人不得用手清理散落在地上的垃圾,必須用工具清理,減少一切感染的可能性。

  “為確保員工防疫安全,我們每天派管理員檢查員工防護情況,是否戴口罩,每天給環衛工人講解疫情防控相關知識,讓員工隨時保持高度的自我防護意識,確保自身安全。”葉偉說。

  事實上,武漢宏發偉業是戰鬥在武漢防疫戰線上的一個縮影。春節期間,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打響,環衛公司員工紛紛堅守崗位,持續作業,保證城市的乾淨、衛生、整潔。他們逆流而上,為城市堅守、為城市奉獻。環衛工人們除了對站內的保潔設施、保潔車輛定期進行消毒外,還對全市轄區內的垃圾點、公交站點、垃圾桶、果皮箱、公廁等進行消毒,快速運轉各類垃圾。

  不僅如此,為了最大限度地切斷病毒傳播途徑,他們還加班加點加大保潔頻次,重點針對城區人流量大的地點、衛生死角開展消殺,確保不留隱患。


堅守在武漢一線的“橘色”逆行者


  《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在武漢各醫院看到,隨著病人的增多、醫護人員的增多,生活垃圾、醫療垃圾劇增。正是這樣一群“橘色”逆行者,他(她)們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武體方艙醫院院長彭小祥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透露:“疫情期間最危險的是醫院的清潔工與環衛工,進入病區工作,清洗廁所、收拾病人的嘔吐物都是他們的工作,還要收集大量的醫療垃圾。稍有不慎,就會感染。”

  特殊時期,記者沒能一一記下他們的名字與容貌,只能看到他們匆忙的身影與背影,他們在非常時期挺身而出,用不平凡的付出傳遞希望,彙集起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磅礴力量,點亮戰勝疫情的希望之光。

  在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中,除了環衛工人外,其實還有警察、司機、快遞員、社區工作者等很多人,他們捨棄了和家人團聚的機會,冒著被感染的風險,自願主動投入戰疫一線。為了大家的健康和安全,為了保障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的正常運轉在付出著,他們在非常狀態下正常堅守的身影築成了奮鬥者的社會群像。

  也正是這些平凡的人,用他們不平凡的力量與堅守、奉獻與付出,凝聚了打贏武漢保衛戰的澎湃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