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讀懂《鬼谷子》?

我可能是魚


《鬼谷子》最早見於《隋書》,在其後的史書及其他文獻典籍也多有記載。

《隋書·志第二十九·經籍三·子》:“《鬼谷子》三卷,皇甫謐注。鬼谷子,周世隱於鬼谷。”又“《鬼谷子》三卷,樂一注。”關於對縱橫學家的評論,《隋書·經籍志》曰:“從橫者,所以明辯說,善辭令,以通上下之志者也。《漢書》以為本出行人之官,受命出疆,臨事而制。故曰:‘誦《詩》三百,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周官》,掌交‘以節與幣,巡邦國之諸侯及萬姓之聚,導王之德意志慮,使闢行之,而和諸侯之好,達萬民之說,諭以九稅之利,九儀之親,九牧之維,九禁之難,九戎之威’是也。佞人為之,則便辭利口,傾危變詐,至於賊害忠信,覆邦亂家。”

《舊唐書·志第四十九·藝文三》載:“《鬼谷子》二卷,蘇秦。”又“樂臺注《鬼谷子》三卷。”又“尹知章注《鬼谷子》三卷。”

《宋史·志第一百五十八·藝文四》載:“《鬼谷子》三卷。”

南宋鄭樵的《通志·藝文略》通錄了古今存佚的文獻,創立了不同於以往的圖書分類方法。《通志·藝文略》載:“《鬼谷子》三卷,皇甫謐注。又三卷,樂一注。又三卷,唐尹知章注。又三卷,梁陶弘景注。”

南宋大藏書家、目錄學家陳振孫在《直齋書錄解題》說:“《鬼谷子》三卷。戰國時蘇秦、張儀所師事者,號‘鬼谷先生’,其地在潁川陽城,名氏不傳於世。此書《漢志》亦無有,隋唐志則直以為蘇秦撰,不所考也。《隋志》有皇甫謐、樂一二家注,今本稱陶弘景注。又云:按《唐書·藝文志》作二卷。”《直齋書錄解題》的學術價值,可與《郡齋讀書志》相媲美,它們被譽為古代私家書目的“雙璧”。全目共著錄圖書3039種,51180卷,這個數量遠遠地超過了宋代及以前的私人藏書,而且與當時的官府藏書相比,也毫不遜色,藏量超過了《中興館閣書目》的44486卷,就是《中興館閣書目》加上孝宗以後增修的《續目》,兩者的藏量也僅比《直齋書錄解題》多出8000卷。

元代馬端臨《文獻通考·經籍志》載:“《鬼谷子》三卷。”《文獻通考》348卷,記上起三代,下終南宋寧宗嘉定五年(1212)的典章制度。共分24門,其中經籍、帝系、封建、象緯、物異五門為作者自創。所載宋制尤詳,多為《宋史》各志所未備。《文獻通考》為三通(元代馬端臨《文獻通考》﹑清代徐幹學《讀禮通考》﹑清代秦蕙田《五禮通考》)之一,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清代著名藏書家、版本目錄學家錢曾《讀書敏求記》說:“陶弘景注鬼谷子三卷。鬼谷子無鄉里、族姓、名字,戰國時隱居潁川陽城之鬼谷,故以為號。其《轉丸》、《胠篋》二篇今亡,貞白先生曰:或雲即《本經》、《中經》是也。”


行空智慧


去把它運用到實踐中。高中時偶然間在書店見到了中華書局的黃色封面那個版本,驚異它的翻譯水準和專業性。(個人觀點,若我才疏學淺,勿見怪)隨即當天買了回來。細讀了兩三週吧,第一感覺燒腦子。雖說我覺得編者每段後邊的翻譯都很不錯,但當我仔細研讀原文時,在對一些文義深層次的理解上,我自以為是的認為編者的理解是不到位的。於是我開始嘗試自己翻譯,這下我懵比了,因為很困難,很困難。按字面翻譯是不難,但是你要真正的去了解他所講的與"闔"之類的觀念,很難。


潘先生論風水


《鬼谷子》是縱橫家的理論著作,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謀略著作之一,文字看起來雖不太難,但要深入瞭解其中的謀略思想和處世之道並不那麼容易,要真正讀懂該書,提幾點建議:

第一,選擇一本通俗介紹《鬼谷子》的註釋本,藉助白話譯文和註釋逐段認真閱讀該書,以便初步瞭解該書的基本理論和謀略觀點。

第二,因為該書講的是縱橫家的思想,所以,建議結合戰國時縱橫家的故事來閱讀,比如,結合《戰國策》中介紹蘇秦、張儀故事的章節來閱讀,將故事與理論結合起來理解,這樣能更快地理解縱橫家的謀略思想。

第三,網絡上有不少專題式地釋讀《鬼谷子》的論文和故事,可以選擇說得有道理的來讀,理解一些專題,結合實際問題思考,將會有較大的收穫。

第四,有了一定的關於《鬼谷子》的理論基礎,可以選擇比較準確的原文原著來閱讀,比較各種不同釋注,根據自己的理解來閱讀,以形成對於《鬼谷子》的看法,並爭取系統掌握其謀略思想。

第五,結合歷史事例(如政治較量、軍事鬥爭)和現實中(商戰事例)的實例來閱讀思考《鬼谷子》,靈活運用,活用其謀略思想,堅持下去,一定能借鑑該書中的縱橫謀略思想。


文城觀點


你想讀鬼谷,現在應該是經商所用。在大商中說到:陶朱經商石中玉,鬼谷兵法壁有瑕。大商之道何處尋,半部論語治天下。

經商可以陶朱商經,鬼谷,論語一起看看。首先讀古書,先不要去看別人的譯文,因為有時候譯文是出於文學性質的,我們需要自己去理解。

先熟讀,然後可背誦,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自己深究。

陶朱商經講的是經商,鬼谷講的是謀略,論語說的是做人做事。

大商中說,讀書要有順序,先讀論語的話可能會成為聖人但是不能經商,所以需要先讀陶朱商經,鬼谷。

書不在多而在精,要用心理解。

再說半部論語治天下,為什麼不是整部。不是叫我們書只讀一般的書,而是說中所講我們只需要信一半,疑一半。不能全信。

所以說盡信書不如無書。當代對古代中國文學有誤解的。

再次強調,不要看別人的譯文,要自己理解。


四川城幫


你可以說《鬼谷子》是旁門小術;可以說它是不值得提倡的。但是認為《鬼谷子》不過是欺騙、謊言的技術,那就太小看他了。前部分十四術,後部分陰符七章,是能用謊言兩個字概括的?世上厚黑學,心理學千千萬,可有任何人有過鬼谷子及其門下弟子這樣的成就和評價?得出這種結論,我很懷疑梁某人有沒有研讀過這本書,當然,沒有研究過也可以發言,只是不一定準確罷了。

它實際上是以“道”為核心,衍生出的針對於“言說”的一門學問,它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的內在原理,從而在本質上進行謀劃。

《捭闔第一》

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人的智慧賢愚,知識見解;外界的環境局勢,時間的長短;乃至命運的軌跡。這些都是在“遊說”中所要了解的要素。看著雖然很繁瑣,但是《鬼谷子》告訴我們要化繁為簡,把萬事萬物劃分為陰陽五行,通過把握根本的“陰陽之開闔”,而掌握所有的變化。

《鬼谷子》核心,一是強調要把握住根本,也就是“道”。二是通過“道”,去使用“術”,也就是書中的十四術,十四個篇章。

”說“就是捭,”默“就是闔。所謂”謊言“,只不過是捭中的一個部分,完整的言說術,是依不同的情況,而使用不同的技術。

比如學生犯了錯,家長第一反應可能是要打要罵。而這種溝通方式是閉塞的,不會被對方所接受。

《謀篇第十》

無以人之所不欲而強之於人,無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於人。應當知道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把握住癥結之所在,然後以他的理解的方式去開導。至於如何去探察別人的內心,這就要看《捭闔》篇了。

再比如生意上的合夥夥伴,如何去保持好彼此之間的關係?

內揵第三

陰慮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來應時,以合其謀。詳思來揵,往應時當也。夫內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時宜,從便所為,以求其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內在都有一個“揵”,聚散離合都是憑藉著這個。

一個國家,團隊的分散和成立,如何提前預知,並施以計謀?

《抵巇第四》

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謂抵巇之理也。事之危也,聖人知之,獨保其身;因化說事,通達計謀,以識細微。經起秋毫之末,揮之於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之謀,皆由抵巇。如能預知大勢的走向,只需“經起秋毫之末”,就能達成翻天覆地的變化。

閱讀過這本書的人,都不難發現,它的涉及面十分廣泛,你可以運用其中的道理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絕不單單是引誘別人做某些事這種小陰謀,書中的陽謀、對大勢的把控,亦是精華之所在。陰與陽,明與暗,進與止,這是一體之兩面,懂得其中的本質,便能隨心應用,變化萬千。

對這本書中的言說術有著牴觸情緒的人,其實本質上都是“日用而不知”,他們說的話,寫的文章,其表達方式都不外乎一種技術,《鬼谷子》則是教導了我們用更好的方式和技術去達到我們原本的目的罷了。


喬海波日記


天下所有權謀戰法,三韜五略,論語,厚黑,看起來講的是事,其實講的都是心理,你從心理學的角度去閱讀才能最快的理解,這人因何為何,瞭解對方的心路歷程,才能利用心理,引導心理,讓對方做你想讓他做的事情,自己爬上砧板等你消滅

橫掃天下的蒙古鐵騎也是利用人心理,詐攻,詐敗,詐退,引入口袋,消耗,斷後,分割,勸投,殺降,無一不是利用人的心理。

更別說秦朝的統一,對外運用了各個國君的心理來完成合縱連橫,對內建立合理的獎勵晉升制度激勵士卒,大大提高他們的戰力,裸衣搶人頭,都是心理。

也有不上鉤的,釣魚城,不上當,不出擊,不議和,不投降,打死了元朝皇帝,宋朝滅了它都不破,就是不吃你心理戰那一套。

你從這個角度來閱讀鬼谷子才能讀懂,單純的戰術戰法是在外的皮毛,人心才是肌理。


雪山天門


要想讀懂(鬼谷子)大家不妨可以從側面進行了解。

據傳鬼谷子的弟子個個是大能,蘇秦、張儀、孫臏、龐涓,每個人都是攪動歷史風雲的顯赫人物。他們擁有經天緯地之才,是天生的嗎?也許他們天生聰穎,但沒有後天的學習和教導個人是不會發展到如此地步的。作為他們的老師,鬼谷子在此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大家可以細細品品。

其實瞭解鬼谷子還有一部特別直觀的電視劇《鬼谷子》,但是由於某些原因此劇拍攝完畢一直沒有上映,段奕宏主演,應該是一部好劇,如果上映大家會更加的瞭解鬼谷子張珝的一生。

還有一本書叫此名。但凡世間萬物皆需要動腦筋,要想讀懂鬼谷子就要聯繫當時的實際,多動腦筋,必會體會一二的。


風洞主


鬼谷子學說主要是圍繞著“說事”、“謀事”和“成事”等三個方面,對遊說學的理論和實踐,展開了分析、論證和總結。融古通今,古為今用的現實意義顯露無遺。

通讀《鬼谷子》,古代政治、外交、軍事中的詭秘術和投機術你都將一覽無餘。《鬼谷子》教你以縱橫家的恢弘氣勢,百戰群雄激辯的商海;給你以無上的信心,從容應對不利局勢,消解尷尬局面;教你以縝密的邏輯,合理分析現實,積極應對人生;教你以廣博的心胸,跳出俗世羈絆,喜迎撥雲見日的光景。

讀懂鬼谷子需要注意三點(前提 :必須瞭解那個時代的哲學思想;必須瞭解那個時代的歷史背景和語言環境。 )

①結合註釋細讀,不要看亂七八糟的譯本,一本多有錯誤。

②持之以恆,堅持是最難能可貴的,只有堅持才有效益。

③知行合一,理論來源於實踐,同時推動實踐發展。



一把糖


但由於諸子百家們的宗旨就帶著“教化眾生”的意味,所以在解讀過程中,會講述一些道理,但特別澄清並非阿信在說教。其次馬後炮問題,很多國學粉喜歡說,中國國學包含宇宙萬物什麼的,是否包含不得而知,但鬼谷子肯定沒包含,我想說的只是溝通的道理或許是不分國界,是共通的,並非中國人需要溝通,美國人就不需要溝通。兩點說完,今天咱們具體來說說鬼谷子的應用技巧。

縱橫家卓越的溝通技巧和口才是哪裡來的?熟知中國歷史的都知道,戰國時期,諸侯割據,如果按小說《分歧者》的劃分的話,粗略可以分為儒家為首的“道德派”,道家為首的“智慧派”,墨家為首的“和平派”,兵家為首的“無畏派”和法家為首“無私派”。縱橫家屬於哪一派?縱橫家不屬於任何一派,他們就像分歧者一樣,不屬於任何一派,根本無法加入到任何一個派系中。分歧者——這三個字代表不被定義、不被操控。為了生存,縱橫家們會打破所有規則,揭穿虛假的表象,用縱橫術,實現自己的理想。鬼谷子智慧正是2000多年前,縱橫家們用自己的智慧在於各方勢力中博弈中獲得的,那麼縱橫學的本質其實就是謀略,遊說溝通讀心的謀略。而《鬼谷子》一書就是對先秦縱橫家遊說技巧的總結。

有這麼一句話,“溝通從心開始”,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不是“溝通從嘴開始”?嘴巴和心又有什麼關係?鬼谷子說“口者,心之門戶也”,即語言是心靈的門戶。所以這句廣告語是說得通的。那麼語言與溝通是一樣的嗎?語言是人類的基本能力,是溝通的主要工具,而溝通是生存的基本能力,只不過縱橫家們能從語言中讀心。

第九:揣情讀心術

原理:夫情變於內者,形見於外;故常必以其見者,而知其隱者;此所謂測深揣情。

註解:心理出現變化,必然會在外面體現出來,所以必須通過察言觀色的能力獲得已經的條件而推導出對方的所知所想。

應用:你知道你的穿著習慣,面部表情、肢體語言、言談舉止都是有跡可循的嗎?鬼谷子說,當一個人在高興或恐懼時,最容易被讀心。再比如當你在聊天,對方不經意的看了下手錶或者手機時間,那麼你就可以解讀出對方打算離開。再比如性格內向的人習慣穿深色的衣服。在陌生環境,喜歡把手交叉在胸前,其實自我防衛是不自信的表現。在聊天時,託著下巴,可能是因為無聊或不以為然。對方說話的語調低沉可能代表這內心的不安,沮喪。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任何微表情、言談舉止、穿著打扮,雖然能讀出信息,但前提是必須對對方有充分的瞭解,才能讀出正確的信息。

第八:揣度讀心術

原理:欲說者務隱度,計事者務循順。

註解:想要遊說就一定要心理揣度,謀劃事情一定要遵循規律。

應用:任何一個有效溝通都是一個“工程”,揣摩對方,找到話題,引導話題,由表及裡。揣度對方心理,找到對方可能感興趣的話題,這是第一。同時也要遵循規律。這個規律既是心理規律,也是外界客觀規律。沒有抓住話題,缺乏話題性就很難溝通。溝通時候要考慮到對方的身份、地位、素養及心理因素,比如與上級領導溝通,就必須順應領導的意願為原則。當然一些常用的口頭禪,如“我靠、我去、我擦”等,就更用不得了。再如,中國是一個講究禮儀的國家,在座位上也很有講究,領導都是上座的。所以在社交場合中,從座次上就能瞭解人群的人物關係。

第七:通心讀心術

原理:故謀必欲周密;必擇其所與通者說也。

註解:謀劃必須做到周密,必須選擇與自己心意相同的人溝通。

應用:俗話說潛謀無形。謀劃的第一原則就是周密性,注意不是隱秘,是周密,周全且隱秘,即是孫子兵法所言“以全爭天下”。

在溝通中,我們會發現,男女老幼,其實是所思所想是不一樣的,甚至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代的想法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跟男人聊化妝,跟女人聊軍事,跟老人聊數碼,跟孩子聊哲學就很難達到通心的效果。所以針對不同的人,找到契合的話題很重要,找到話題也正是有效溝通的基礎,否則再好的話術,再深邃的思想,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面對錯誤的人,又如何能通心呢?

第六:象比讀心術

原理: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

註解:象就事情之象,一切事情都有象,比就是比及、對比言辭,一切言辭都有對比性。

應用:什麼是象?可以理解“象”是就是個故事。一個具有話題性的故事。不要小瞧了這個“象”,在外交史上,任何一個外交家都擁有高超的講故事的能力。如果能把故事講好,有效溝通就完成了一半。一個會講故事的人,能用故事的形式讓人樂於接受自己的觀點。但,“象”未必就是真實的故事,比如“鑿壁借光”這個象是為了表達匡衡愛讀書,“錐刺股”是為了表現蘇秦的刻苦用功,或許這些事情是杜撰的,但卻能讓人們容易接受。正因為有“錐刺股”這個故事,蘇秦這個名字成了勤勞好學的代名詞,流傳千百年,被世人津津樂道,所以用故事來打開人心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第五:反問讀心術

原理: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

註解:雙方溝通存在錯位的時候,以反應術而求得對方實情。

應用:溝通是互動性的。最低級的溝通就是一個人自說自話。當我們在與雙方溝通時,一定要做到少說,多聽。說的越多,錯的越多。說話要說到點子上,當雙方溝通不在一個頻道上,溝通就會變的乏味且無效。所以當對方的理念與我方理念出現偏差時,不妨準備幾個問題,把對方引導到點上來。在溝通過程中,學會提問題,尤其是反問問題,很容易能在談判中,佔據主動權。再者,當對方的理念與己方不合的時候,不妨提供一個問題,作為圈套,讓對方上鉤,進而讀出對方的心思。

第四:定情讀心術

原理:不見其類而為之者,見逆。不得其情而說之者,見非。

註解:在情況還沒有明朗之前就去遊說的人,定會事與願違,在還不掌握實情的時候就去遊說的人,必然失敗。

應用:每一個縱橫家都必須要有充足的學識、閱歷和口才。但真正的溝通高手,必然懂得揣摩心理並加以分類。在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各不相同,人當然也分為三六九等,與不同的人溝通,方法是不一樣的,就比如與富豪溝通就不能顯得自己窮酸,與官員聊天就不能把自己整太卑賤。同理,與下屬溝通就不能太驕傲,與聰明人聊天就不能太囉嗦,與博學的人聊天不能太學究等等。總之要學會揣摩、分類,看人下菜碟。

第三:觀察讀心術

原理:故口者機關也,所以關閉情意也。

註解:所言即所思,所以需謹言慎行,關閉情意。

應用:有人認為口才就是字正腔圓,就是滔滔不絕,相反,遊說的時候一定要多聽少說。是否會說話,關鍵在於準確性,能一句說完的話,絕對不用第二句。表達的精準性是關鍵。但精準並不是不說話,在不同談判場景下,多言還是少語要根據背景而定。但一定要注意連貫性、邏輯性、生動性。有人會問,世界名著洋洋灑灑上百萬字,不是和說話不同嗎?其實世界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正是因為書中沒有多餘的話。

說的越多,錯的越多,所以想說話就必須要學會閉嘴。想要讀心,自己先要學會沉默。

第二:反應讀心術

原理:反以觀往,覆以驗來;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

註解:追溯既往,察驗未來;考察歷史,瞭解當今;洞察對方,認識自我。

應用:溝通的基礎是建立在對客體的認識瞭解,並且做出有效反應,並加以揣摩。越瞭解雙方的立場和雙方的處境,才能更加有效的溝通。溝通是雙方用語言互動的過程,所以在溝通中學會逆向思維的換位思考,換空間,換時間思考,能讓對方闡述心理共鳴,進而完成讀心遊說的目的。

第一:傾聽讀心術

原理: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詞。

註解:別人說話是動態的,自己沉默是靜態的,根據對方的言辭,讀出對方的心理。

原理:一個真正懂得鬼谷絕學,捭闔之道的人,必然是個傾聽高手。傾聽並非是為了抒情,好的傾聽者,懂得聽話聽音,能聽出弦外之音,並且加以利用。好的傾聽者明白,觀察揣摩觀察,識破人心。好的傾聽者,能發自內心的聆聽,能在情緒、心理上與對方達到共鳴,潤物細無聲的瞭解並且讀懂對方。


今古歷史傳記


鬼谷子一書主要講了,捭闔第一

捭者 開也,言也,陽也。

闔折 閉也,謀也,陰也。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

關之以捭闔,制之以出入,以此說之。

可以說人,說國,說天下。

通過以上論述就知道,要想讀懂鬼谷子,首先要有對陰陽的理解,懂得了陰陽所包含的範疇,在回過頭來讀鬼谷子一書,就會有不同角度的看待方式和領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