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奪嫡的教訓:從雍正祕密立儲制度淺析清朝防止儲君之爭的手段

導語:

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皇權交替基本上以嫡長子繼承製為根本,但是作為最高意志的皇權卻註定著其延續的不確定性。皇權的過渡往往裹挾著隱性的分裂與爭鬥,而這種爭鬥最直接的體現便是儲君之位的爭奪。

儲君之位,國之根本,但歷朝儲君之爭往往演化成一場擴日持久的拉鋸戰,因此立儲之制的確立就顯得尤為重要。“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規制被歷代視為公開的立儲制度,但是歷史上真正能夠以“嫡”、“貴”之尊順利繼位的儲君卻屈指可數。作為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也碰到了同樣的問題,而且清朝初期奪嫡之戰的慘烈程度不亞於過往朝代。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在吸取自身及前朝教訓的基礎上,雍正時期正式開創了新型立儲制度,將公開立儲改變為秘密立儲。今天我們就從秘密立儲制度入手,淺談清朝防止儲君之位相爭的手段。

最是無情帝王家:亙古不變的儲君之爭

區別於中原王朝的繼承製,清朝前期權力的過渡帶有明顯的部族色彩。以皇太極為例,努爾哈赤去世後並未明確指定繼承人,而皇太極之所以能夠即位,理論上是由於諸貝勒大臣認為皇太極德才兼備才擁舉為大汗,但實際上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皇太極直接或間接掌握著絕對的八旗力量。

九子奪嫡的教訓:從雍正秘密立儲制度淺析清朝防止儲君之爭的手段

皇太極畫像

絕對實力對權力的過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實力出現對等的情況下,要麼兩敗俱傷國家分裂,要麼中間調停第三者上位,順治即位便屬於多爾袞與皇長子豪格相互妥協的產物。權力的妥協於國家而言是幸運的,但於皇權而言是危險的,它意味著皇權的延續需依附於其他勢力,因此崇尚儒家學說的康熙帝改祖制立太子,以保證皇權的順利承繼。

立儲乃國之大事,既有利於穩固國家政權,又能夠培養儲君的為君之道。但是結局與之恰恰相反,清朝奉行“滿臣為主,漢臣為輔”的用人政策,康熙朝嫡長子繼承製背景下的儲君胤礽並未得到朝臣的一致認可,甚至遭到滿臣的激烈反對。由於嫡長子繼承製並非清朝祖制以及康熙諸阿哥相繼成人,導致圍繞儲君之位形成了以太子和諸阿哥組成的各自派別。

九子奪嫡的教訓:從雍正秘密立儲制度淺析清朝防止儲君之爭的手段

康熙畫像

歷史上手足相殘的奪位之鑑比比皆是,誠如唐太宗李世民、秦二世胡亥,無論是賢還是惡,儲君之爭自古都是爭論不休的話題。而康熙朝諸子奪儲的鬥爭更是達到了歷史上的巔峰,九位阿哥或明或暗的捲入了“奪嫡”的政治漩渦中,他們背後暗中支持的黨羽更是讓朝堂之上烏煙瘴氣,即使被稱作“千古一帝”的康熙至死也未能化解這場奪儲之變。

九子奪嫡的教訓:從雍正秘密立儲制度淺析清朝防止儲君之爭的手段

唐太宗玄武門之變

儲君之爭無論在明在暗,於皇子或於臣子,失敗必是以性命為代價,搏之或有轉機,退之必遭清算,因此儲君之爭所帶來的的隱患不僅僅是骨肉的相殘,還伴隨有朋黨的相互傾軋。

秘密立儲制度的勢在必行

雍正元年召諸王公大臣言:“今躬膺聖祖付託神器之重,安可怠忽不為長久之慮乎?當日聖祖因二阿哥之事,身心憂悴,不可殫述。今朕諸子尚幼,建儲一事必須詳慎,此時安可舉行?然聖祖既將大事付託於朕,朕身為宗社之主,不得不預為之計。”

無論奪儲之爭造成的手足相殘,還是朋黨之爭導致的皇權旁落,最終禍及的還是王朝的統治。作為康熙朝九子奪嫡的親身經歷者以及最終的勝利者,雍正最能深刻體會儲君之爭所帶來的巨大破壞力,因此於他而言,國家最大的憂患不在外而在內,繼位之後首先需要摒棄及改正的便是康熙朝遺留下的繼承問題。

九子奪嫡的教訓:從雍正秘密立儲制度淺析清朝防止儲君之爭的手段

雍正畫像

儲君冊立之法古今尚未有良方,但九子奪嫡的後遺症依然在持續發酵,因此立儲之事對於穩定康雍之際權力的過渡起著重要的作用。無論中原王朝奉行的嫡長子繼承製還是少數民族王朝的幼子守灶,其最大的特點便是對儲君身份的明確,但這兩種明確也隱藏著巨大弊端:

  • 嫡長子繼承製:立嫡以長不以賢,嫡庶幼長之分使得皇位繼承人的可選擇性大大縮小或者說僅侷限於某一人,容易造成後世之君品行良莠不齊,不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甚至激發權臣或者宗室的野心。
  • 幼子守灶制:主少國疑,幼主即位歷來是中原王朝的大忌,四百年國祚的大漢王朝即使晚期實力不減當年,但是頻繁的幼主即位使得皇權旁落,權臣並起,更不利於權力的傳承。

此外,無論長君還是幼主,一旦儲君之位的確立,便不可避免的會形成朝臣依附的局面,而且清朝的主僕人身依附程度比歷代王朝有過之而無不及,更容易集聚形成利益集團,因此雍正最大程度的改良了立儲之法,實行立而秘之的方式。

九子奪嫡的教訓:從雍正秘密立儲制度淺析清朝防止儲君之爭的手段

正大光明牌匾

何為立而秘之?秘密立儲制度即皇帝生前擬定皇位人選聖旨,一式兩份,一份隨身保管,一份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之後,及皇帝去世後,由御前大臣取出兩份聖旨比對正誤,方可宣佈新君人選。

九子奪嫡的教訓:從雍正秘密立儲制度淺析清朝防止儲君之爭的手段

清朝詔書

從公開立儲到秘密立儲,從嫡庶長幼之分到品行德才選拔,清朝秘密立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先進性:

  • 質量的保證:嫡長子繼承製下的儲君選擇很難保證所立之君德才兼備,甚至出現昏聵無能之人,而秘密立儲制度可以最大限度的選擇德才兼備的後世之君。
  • 朝局的穩定:太子黨與皇子黨自古是勢不兩立的兩股政治勢力,由此形成的黨爭如潰穴之螻蟻,而秘密立儲能夠最大程度上避免形成兩極或者多極權力集團。
  • 儲君的保護:儲君歷來是高危職業,既要防止手足相殘的發生,又要擔心父子相爭的惡果,如漢武帝與戾太子劉據。秘密立儲制度能夠有效的保護未來之君,同時也能夠防止儲君過早的奪權即位。

關於秘密立儲制度雖然後世褒貶不一,但是卻能最大程度的解決歷代立儲制度的侷限性,相對來說比嫡長子繼承製更符合清朝的實際,能夠保證後世之君在守成的基礎上有所進取,避免政權在昏聵之君手中毀於一旦。當然秘密立儲制度所存在的立儲隨意性和主觀性是無法抗拒的,但與儲君之爭引發的國家動盪而言已是較為穩妥的權力過渡方式。

九子奪嫡的教訓:從雍正秘密立儲制度淺析清朝防止儲君之爭的手段

清朝八旗騎獵

結語:

經過四朝的不斷摸索,在吸取歷代及本朝的教訓,雍正創新性的確立了秘密立儲制度,終結了清朝前期儲君之位爭奪的局面,維護了政權的穩定,減輕了因儲君之爭而產生的手足相殘及朝臣黨爭。

從實踐中檢驗真理,清朝十二帝除去前五帝未設秘密立儲制度,後三帝因子嗣問題無法執行秘密立儲制度,中間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帝基本上都遵循了秘密立儲的皇位傳承製度,而且也真正扭轉了清朝前期皇位之爭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終結了血腥的奪儲之戰。從另一個角度而言,秘密立儲制度也將皇權專制推向了新的高峰,它意味著朝臣無法直接染指皇權的過渡,使清朝專制集權不斷加強。

個人所見,還請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