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藍玉案”中的藍玉到底是忠還是奸,還是似姦非忠?

燕家家主


洪武二十六年,明初重大政治案件藍玉案爆發,立族一公、十三侯、二伯,往後十餘年,受此案牽扯而死的更是多達一萬五千餘人。至此,“元功宿將,相繼盡矣。”

據《逆臣錄》、《明實錄》和《明史》的記載,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一,錦衣衛指揮蔣瓛呈獻證據,告發藍玉意圖在皇帝籍田時謀反。是故,朱元璋以謀逆處斬涼國公藍玉及其黨羽,引發了朝廷的一次特大地震。

那麼,藍玉究竟有沒有造反呢?藍玉本人是忠,是奸,抑或似姦非忠?要回答以上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下藍玉究竟是何方神聖。

藍玉,常遇春妻弟,太子妃舅父,明朝開國名將也。其作戰有勇有謀,屢建戰功。

藍玉初在常遇春賬下任管軍鎮撫,因其驍勇善戰,累功至大都督府僉事。隨後,參與下錦裡,北征大漠,攻佔興和,平西蕃動亂。洪武十二年,封永昌侯,世襲罔替。

其後,在常遇春、徐達等名將皆逝世後,藍玉更是南征北討,消滅了絕大多數的殘元勢力,一舉結束了明與北元的恩怨。因此,其女被娉於蜀王朱椿,自己更是晉封涼國公,被朱元璋贊為“比之衛青、李靖”,可謂風光無限,萬人矚目。

可是啊,這接連而至的恩寵和讚譽使得藍玉日益驕恣。他不僅蓄養了眾多家僕,還縱容家僕欺凌百姓,為禍鄉里。有一次,藍玉強佔農田的惡行被百姓檢舉了,於是御史找藍玉查問,但是藍玉非但不戰戰兢兢,反而惱羞成怒,將御史趕出家門。

這之後,藍玉彷彿被“狗仔”們盯上的明星般,黑料頻出,屢上頭條。既有早年北征大漠時,強姦元主妃子的醜聞,又有私自提拔軍中親信的黑幕。還有啊,他竟然敢對朱元璋給的封官賜爵不滿,絲毫不顧朱元璋的面子,和別人說:“我不堪太師耶?”彷彿他戎馬倥傯半生後的退休生活太無聊,每天生活的意義就是為了挑戰朱元璋的怒氣值上限,好給他平淡的生活掀起些許波瀾,給他榮耀的一生加點刺激!

我們都說朱元璋卸磨殺驢,殘殺大臣。但他在藍玉這些事的處理上,卻給了藍玉無數次機會。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出身貧寒,平生最忌恨貪官汙吏,於是在吏治上很是下了番苦工,他為官員們制定了一個“鐵榜”,對各種貪腐行為定了個懲罰的標準。都說事不過三,朱元璋為開國功勳們定了個懲罰章程,初犯免罰,再犯罰一半俸祿,三犯罰全部俸祿,四犯與庶民同罪。在此基礎上,我們再細數下藍玉的過失,好像怎麼算也不只四次了吧。所以不是老朱不給機會,實在是老藍太作,愣是要造反,即使有免死金牌也沒用。

那麼說到這裡,有人就下定論了,敢情,老朱還真沒冤枉了他,可不就是個奸臣嗎!

筆者私以為這個結論下早了,且有點武斷。因為藍玉確實勞苦功高,在常遇春和徐達去世後,撐起了明朝軍事的一片天。早期還年輕時,也是個很聽話的有志青年。何況,老藍的女兒嫁了朱家老十一,老藍的甥女兒是堂堂太子妃,還有個甥孫叫朱允熥。可以這麼說,老藍一家子子孫孫的富貴都系在老朱家呢!這種情況下,老藍可謂老朱家的第一打手,再忠心不過了!

那麼,這麼個休慼與共的大忠臣最後咋就反了呢?唉,這事兒吧,真怨不得老朱,真是天不給他老藍富貴。為啥這麼說呢?只因為老藍一家富貴所繫的人是太子朱標!

老朱對他這個嫡長子是給予了無限厚望啊,甚至不惜毀壞自己的名聲,也要為太子朱標造勢。朱標也不負厚望,成長為一個與其父截然不同的寬厚仁慈的太子,麾下不管是老朱安排的,還是慕名而來的,總歸也是有了自己的政治班底。就當一切都顯得那麼歲月靜好的時候,朱標去世了。哇,那真叫一個晴天霹靂,老朱瞬間就不想活了,差點哭死過去。

當老朱頭腦冷靜下來以後,想想覺得不穩妥,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個勳貴武將本是為了朱標準備的,只等朱標一繼位,那大家都雞犬升天。主子還是主子,終歸他們是不敢造次的。但朱標的兩個兒子都很年幼,幼主繼位,最忌權臣和外戚。於是這些個勳貴變成了老朱臨死前清理的對象。

老藍因為飛揚跋扈的作風,為老朱所忌憚,更何況老藍和胡惟庸還不明不白,與胡惟庸案更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再加上被朱元璋選上的太孫不是和藍玉有血緣關係的朱允熥,而是庶出的朱允炆。各位看官這下明白了吧,藍玉不死,天理難容吶!

所以這時候,藍玉是忠是奸,還是似姦非忠其實都無所謂了。他到底謀反與否,甚至有沒有想過謀反其實也無所謂了,因為藍玉必死無疑!


無筆


藍玉是明朝開國名將,於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謀反罪被殺。

藍玉是名將常遇春的妻弟,早年他在常遇春麾下,因作戰勇敢且常打勝仗而深得常遇春賞識。

1.驍勇善戰,不斷得到提升

常遇春經常在朱元璋面前稱讚藍玉,因此藍玉得到不斷的提拔。

之後藍玉先後跟隨傅友德、徐達、沐英攻打四川、北元和吐蕃,由於表現優異,藍玉在洪武十二年(1379年)被封為永昌侯。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命藍玉為右副將軍,傅友德為左副將軍跟隨大將軍馮勝率兵攻擊東北的納哈出部。

藍玉模仿唐代名將李愬,玩了一把雪夜襲慶州,納哈出迫於無奈,決定向明軍投降。

馮勝任命藍玉為受降的代表,藍玉在這次受降儀式中暴露出他狂暴、強橫的缺點。

藍玉見納哈出的衣服破舊,於是脫下自己的外衣,讓納哈出穿上。納哈出表示要藍玉把酒喝了他才能穿,而藍玉堅持必須納哈出穿上外衣他才喝酒,結果雙方因此鬧僵了,藍玉的手下還砍傷了納哈出。

眼看受降之事就要泡湯了,幸好馮勝得知消息,趕緊出面安撫納哈出,才把受降儀式進行下去。

2.第一次出任主帥,捕魚兒海完美演出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藍玉被任命為主帥,率領15萬士兵出征北元。四月藍玉來到捕魚兒海,離北元帝脫古思帖木爾的營帳只有百餘里。

脫古思帖木爾以為明軍不會深入到這麼遠的地方,明軍前鋒到達他的大營時,風沙漫天,毫無防備的北元大軍瞬間潰敗,脫古思帖木爾只帶著太子天保奴和丞相失烈門等幾十人逃走。

明軍抓獲北元官員千餘人,人口七萬多,大量的牲口、圖書、兵器、車輛被明軍獲得。

後來脫古思帖木爾在逃亡途中被殺,捕魚兒海一戰,使北元徹底喪失重新入主中原的可能。

朱元璋欣慰地將藍玉比做衛青、李靖,並封為涼國公,藍玉達到了人生的頂點。

3.居功自傲,飛揚跋扈

取得巨大軍功後,藍玉性格中飛揚跋扈的一面暴露出來。

早期在徵雲南元梁王勝利後,藍玉派人到雲南販賣私鹽,從中謀利。捕魚兒海戰役後,藍玉私吞了許多珍寶和駝馬,並且還玷汙元帝的妃子。

朱元璋知道藍玉的所作所為後勃然大怒說:“藍玉如此無禮,豈是大將軍所為?”朱元璋本來打算封藍玉為梁國公,他為了告誡藍玉,將其改封為涼國公。


但是藍玉把朱元璋的警告當成耳邊風,繼續他的狂妄表現。

藍玉從捕魚兒海班師回朝,經過喜峰關時已是深夜,由於守關士兵未及時開門,藍玉居然縱兵破關而入。

班師回朝後,朱元璋給了藍玉太子太傅的頭銜,藍玉卻非常不滿地對他的義子說:“我不堪太師耶?”結果這名義子跑去向朱元璋告密,出賣了藍玉。

藍玉領兵在外,經常擅自升降將校,他還蓄養了許多莊奴和義子,這些人依仗藍玉的權勢到處欺壓百姓。

有一次藍玉搶了東昌的民田,朱元璋派御史追查此事,藍玉卻把這名御史趕走。

4.以謀反罪被殺

儘管朱元璋對藍玉的驕橫極為不滿,但是藍玉卻是堅定的太子黨,他是太子妃舅父。朱元璋為了日後大明江山的穩固,需要藍玉去守護,所以他對藍玉的不法行為一直沒追究。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標英年早逝,不久後朱標的次子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成為以後帝國的接班人。

太子朱標有多年的治國經驗,在朝中也積累了不少人脈,朱元璋認為太子是可以駕馭藍玉的。

朱允炆則不一樣,他年紀小,經驗缺乏,要想駕馭像藍玉這樣的悍將十分困難。

於是,為了江山的穩固,朱元璋決定幫助朱允炆清除障礙。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錦衣衛指揮蔣珊告發藍玉謀反。藍玉最後因謀逆罪被誅九族,並且被剝皮囊草。朱元璋利用藍玉案處罰了上萬人。

儘管藍玉死有餘辜,但是他的謀反罪是被冤枉的。

因為朱元璋在藍玉案結束後,公佈了《逆臣錄》,裡面有藍玉案涉案人員近千人的口供,卻沒有藍玉和二號人物曹震的口供。

藍玉在二月八日被捕,僅僅三天後就被匆匆處決。一個涉案人員超過萬人的謀反大案,對主犯的審理僅僅只有三天,而且連主犯的口供都沒有就匆匆處決了主犯,可見這個“謀反案”是有很大貓膩的。

儘管藍玉謀反是被冤枉的,但是他死得並不冤枉,他飛揚跋扈,無人臣禮,屢次觸犯朱元璋的警戒線,如果他不是太子死黨,以朱元璋的爆脾氣,藍玉應該死過好多次了。


雨夜讀史


藍玉到底是可惜了,其實人家只是一個武夫,唉最終也死在這個武上了!

咱們先來介紹一下藍玉吧。

藍玉可不簡單,除了是一員猛將之外,他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就是,他是太子朱標的大舅子,厲害吧。這要是弄好了,得有多大的權勢?可是,人呀,真的沒法的。

如果朱標即位,藍玉將是朱標最大的臂助。可是朱標沒等到即位就死了,朱元璋立朱標之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此時藍玉的身份就尷尬了。你說本來是件好事,咋就變壞事了呢?誰能想明白,而且,還得提前改變行為方式,肯定是難的,不光是難的,你我普通人能做到嗎?你看本來是大舅子,那麼朱標與藍玉平輩,朱標是能鎮住藍玉的。可是,一萬個可是來了,現在藍玉是朱允炆的舅舅,大了一輩,將來可就不好說了。於是,為了給朱允炆去掉這個隱患,朱元璋這傢伙,大家心裡明白了吧,這死得也太冤了吧?

其次,再來說道說道藍玉為啥只是一個武夫?

話說一次藍玉上朝奏事,沒有一件能夠獲准,但藍玉不僅不知收斂,還更肆無忌憚,即使陪皇上吃飯,也出言不遜。一次,他見朱元璋乘輿遠遠經過,便指著說:“那個乘輿的人已經懷疑我了!”此語一出口,大禍即來,便有錦衣衛蔣,密告藍玉謀逆,說藍玉試圖與鶴慶侯張翼、普定侯陳垣等,準備在皇上外出搞活動的儀式時,乘機劫駕,以圖謀反...稍作審問,便由刑部煉成死獄,四面構陷,八方株連,共一萬五千人,朝廷中的勳舊,幾乎一掃而空。你說,本來就該老實,他還給人送藉口,是不是一純金武夫?

當然啦,如果老實也難一死。但,活著不是就有辦法嗎?大不了光著身子回家還不成?

其次是藍玉自身還很多地方不乾淨,唯恐自己死得慢。比如早年打仗時,違反了朱元璋的民族政策,私幹元主妃,妃慚自盡死。但雖然犯了大錯,他也不去認錯,認為自己有功。他的驕縱不法,朱元璋考慮到藍玉的功勞,破例封給他太子太傅的官銜,可以說已經是位極人臣了。但是藍玉這時又犯傻了,他竟敢在很多人面前大叫:“我不堪太師耶?”暈,當多大的官,首先得活著才能享受不是?這個道理他都不懂。

此外,他還膽大包天把手伸到了軍權,在軍隊中任命自己的親信官員,佈置自己的勢力,你說朱元璋能允許嗎?

第三,藍玉只所以膽大妄為,其實,不是他太忠和太奸,就能簡單解釋的。要從他的為人和本性,才能說得通的。那就是一個平常愛犯渾的人,最後給作死了!

所以,藍玉的教訓告訴我們,小人千萬別得志,小心拉日後拉清單!


文心採露苑


胡惟庸案、藍玉案,朱元璋時期的兩大重臣謀逆案頗有相似之處——震驚天下,同時又疑點重重。胡惟庸、藍玉以及數萬被株連的大臣們,究竟是否真的有謀反之舉,一直是史學界討論的話題。


藍玉,明朝開國功臣之一,是一位有勇有謀、屢立戰功的猛將。他最大的一樁功績,是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在捕魚兒海(今貝加爾湖)大破北元,俘獲了除元主和太子之外的幾乎全部北元殘部,基本摧毀了北元的職官體系。此戰讓藍玉名震天下,本來欣慰至極的朱元璋準備封他為梁國公,最後卻改賜為涼國公。



據說這個臨時改名,是因為朱元璋得知藍玉姦汙戰俘中的元妃以致該女子羞愧自殺的事情。朱元璋是草根上位,堅持從嚴治軍去贏得百姓口碑,藍玉這種做法無疑令他很不爽。由此也可以看出,藍玉儘管驍勇善戰,骨子裡卻仍然是行事魯莽的一介武夫。他自恃戰功顯赫,在朝中表現也是傲慢無禮,朱元璋封他為太傅時,他也是毫不掩飾地說自己難道不應該當太師嗎!有這樣一個無禮無畏的猛將在身邊,朱元璋顯然沒法安枕。


藍玉與朱元璋之間的嫌隙開始變大,太祖本來就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於是愈加猜忌藍玉。1393年,錦衣衛逮捕了藍玉的部分下屬,嚴刑逼供之下終於挖出來藍玉企圖篡位的大陰謀。無論這個陰謀是否屬實,反正接下來的過程就與曾經的胡惟庸案如出一轍了,藍玉沒有上訴的機會,就被朱元璋發狠清洗了。受到此案牽連的有一萬五千多人,太祖還下令禁止為其中的任何人翻案。而在隨後的兩年多時間裡,之前的倖存者如定遠侯王弼、馮勝與傅友德等人,也被迫自殺。





藍玉實際上是忠是奸,與他的悽慘結局並無太大關係。關鍵是朱元璋認為居功自傲又大權在握的藍玉,肯定會對自家王權構成威脅。清洗藍玉,不過是太祖針對開國以來的軍功貴族一系列清洗行動中的最後步驟而已。


生猛歷史


明朝在南京宣佈建立大明王朝之後,歷經了十年多的征戰,才幾乎平定戰亂,橫掃了北元勢力。


藍玉真正嶄露頭角是在明朝的洪武年間,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藍玉並不是十分的突出。從洪武十四年一直到洪武二十一年,這七年的時間才是藍玉作為明將真正嶄露頭角的時間,這段時間的藍玉,將蒙元殘餘勢力一直追到了貝加爾湖,曾經不可一世的黃金家族終於撤離離開了中原大地。


藍玉也因為這份北征大勝的不世之功,開始驕縱狂妄,成為了明朝洪武中期名副其實的驕兵悍將。


在“藍玉案”發生之前,朱元璋曾經鄭重其事的的頒佈過《大誥武臣》。


它的出現是在文官集團被極度打壓之下噴薄而出的,這份《大誥武臣》其實就是用來警惕明王朝中的那些曾經功勳將士。對於朱元璋而言,這些人是最為警惕,也是最為棘手的一個問題,手段過於強悍,則很可能引發他們的兵變。


提前警告也許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式。


藍玉在取得北伐大捷之後,開始變得囂張跋扈。在途徑喜峰口的時候已經是深夜,鎮守喜峰口的士兵們未能及時迎接藍玉入關。盛怒之下的藍玉不僅大罵守城士兵,還下令強行毀關而入,引發的朱元璋的警惕。


侵佔農田、蓄養家奴、縱容義子這些事情傳到朱元璋耳中的時候,朱元璋下令御史前去調查,藍玉不僅僅沒有配合調查,反而將負責調查的御史驅逐出去。


朱元璋分封藍玉為太子太傅,藍玉當面表現不滿,大發牢騷。在軍隊中的藍玉更是未經朱元璋的同意擅自提拔親近之人,破壞規則,無視法度。


以上種種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激化了朱元璋對於藍玉的憤怒,朱元璋立國之初雖然辦法了34個免死鐵券,可是這些免死鐵券卻有一定的限制條件,並非什麼樣的罪行都能夠免其一死。


“謀逆不宥”者除外!!!


而藍玉的囂張跋扈幾乎在一步步的逼著朱元璋做出正確的選擇。


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狀告藍玉謀反,試圖謀殺朱元璋。朱元璋下令誅殺藍玉,牽連人數高達一萬五千人,縱觀歷代王朝,這樣的謀反案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其實所有的人都明白,這位強悍的朱明帝王只是利用藍玉謀反的罪名來大肆抨殺驕兵悍將,維護自己王朝的長治久安。對於朱元璋而言,誅殺禍亂根源,維繫王朝穩定才是他心中最為直接的目的,所謂的藍玉謀反僅僅只是一個帝王誅殺他的藉口罷了!


其實處於權利高層的人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對錯,藍玉的種種行為其實也是性格和成長環境使然,從戰亂年代走過來的武將,他們大多脾氣火爆,不願意接受管束,是忠是奸也根本沒有一成不變的定論。


論忠義而言,藍玉曾經為大明王朝的穩固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和心血。可是論其品行,他又經常恃寵而驕,欺壓百姓,搶佔民田,無視王朝法律,可謂是罪有應得。


歷史總探長


藍玉,明朝開國將領,拜大將軍、涼國公,於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洪武二十六年被朱元璋以謀反罪誅殺,剝皮實草,傳示各地。受牽連致死者達一萬五千餘人,明朝開國功勳基本被屠戮殆盡,史稱“藍玉案”。說實話藍玉這個人做的事按歷朝歷代的法律來說都是該死的。

1、結黨營私。自從徐達、常遇春死後,藍玉就成了軍中第一人,大量在軍中安插私人、培植黨羽,只要不和藍玉同一陣營的軍中將領都遭到打壓、排擠。對於藍玉的獨斷專行,朱元璋有過多次勸告,藍玉都不聽。

2、無視皇帝。藍玉居功自傲常常不將朱元璋放在眼裡,在皇帝的酒宴上就敢口出狂言,稱軍隊中一切事物都控制在他手上。另外朱元璋給藍玉太子太傅的官職,藍玉還嫌官小,與自己一派的官員編排皇帝是非。

3、毆打朝廷官員、攻打朝廷關隘。藍玉北伐回國到喜峰關關門的時候已經半夜,關隘裡的人就是開門慢了點,藍玉直接率兵攻打。藍玉為人跋扈兇殘,侵佔民田、縱奴行兇的事沒少幹,有仗義敢言的官員追查這些事都會受到毆打辱罵。

4、與“叛黨”來往甚密。藍玉被殺前常常聚集朝中重臣商議事情,其中前軍都督楊春、鶴慶侯張翼、普定侯陳桓、景川侯曹震等人都牽扯到之前的胡惟庸案中,這些人僥倖逃脫後還不老實又積極投靠藍玉。藍玉要是不想謀反拉攏這些人做什麼?

可以說藍玉這個人自有取死之道,不能說無辜被殺。至於謀反的罪名,從他被抓前的一系列行動來看確實有這種意圖,但沒形成計劃,就被精通權謀的朱元璋先發制人了。朱元璋殺藍玉沒錯,錯在株連太廣、殺戮太重,一萬五千多人中肯定有冤死的。


當狗容易做人難


刀叔導讀:藍玉後期目無王法確實是咎由自取,但‘藍玉案’的製造卻冤枉了他。

藍玉(?―1393年),定遠(今屬安徽定遠縣)人 ,常遇春妻弟,明朝開國將領。有膽有謀,勇敢善戰,屢立戰功。於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

藍玉的戰功在朱元璋時期僅次於常遇春、徐達。此人身材高大,面如重棗,看上去有點像蜀將關羽的樣子。他是常遇春的妻弟(小舅子),常遇春多次向朱元璋稱讚這員部將,“臨敵勇敢,所向皆捷”。常遇春去世後,藍玉追隨徐達、傅友德,在征戰中屢建奇功。

南征北戰的大將軍徐達去世,藍玉脫穎而出。多次統率大軍北伐、西征,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可就是這麼一個地位那麼高,而且為國家奉獻那麼大的人,最後的下場卻是非常的慘。

其實對於這名開國大將後來的慘烈下場,我們是可以理解的。戰功顯赫的藍玉是個粗人,沒有文化,性情暴躁,剛愎自用,得到皇帝的賞識寵信,愈加驕橫恣意,做出種種目無法紀的事情。

藍玉也是一個貪得無厭的人,因為他屢次立下戰功,所以皇帝就特別大方的獎賞他,但是他卻沒有感謝皇帝,反而認為這些是他應得的,是他打天下應得的。甚至有的時候,他認為皇帝給他的太少了。

在一個國家裡,皇帝就是最高的人。如果有人敢反駁他,甚至質疑他,那麼這個人離死也不遠了。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八日,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下獄鞫訊後,獄詞稱同景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筦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反,擬定乘朱元璋藉田時發動叛亂。正在鞏固和加強中央集權的朱元璋深感不安,以謀反罪將其逮捕下獄,並被剝皮實草,抄家,滅三族。

次日,藍玉連同家屬一併處死。株連處死的高官,有公爵一名,侯爵十三名,伯爵二名,連坐處死的功臣及其家屬達一萬五千人。史家感嘆道:“於是元功宿將相繼盡矣!”

朱元璋念其舊情,以及藍玉的女兒是自己的兒子蜀王的媳婦,便命鄶子手將藍玉整張人皮剝下,留全屍,並填上雜草送至蜀王府裡“留念”。

藍玉身為大將軍,的確比較跋扈,平時多養義子,乘勢暴橫。朝中御史按察,他也敢驅逐這些“紀檢”人員。而且,俘獲北元可汗妃子後,他也敢入帳侮辱,使得元主妃子羞愧自殺。

即使沒有這些“過錯”,以藍玉的功勞和能力,他也逃不出一個“死”字。

朝廷專門公佈《逆臣錄》,以顯示“藍黨”謀反證據確鑿。其實全是誣陷不實之詞。朱元璋要處死驕橫跋扈的藍玉,就如同處死胡惟庸一樣,易如反掌。但是要株連一個龐大的“藍黨”,必須羅織“謀反”的罪狀不可。然而《逆臣錄》編得倉促,漏洞百出,反而露出了羅織罪狀的馬腳。

藍玉處死七個月以後,朱元璋似乎意識到“胡藍二黨誅殺過當”,下了一道詔書:“自今胡黨、藍黨概赦不問。”其實殺了四萬多人,功臣宿將死得差不多了,“概赦不問”云云不過是一句顯示皇恩浩蕩的廢話而已。

朱元璋為了政權的穩定性,同時剷除一切對於自己不利的因素,這才策劃了藍玉案,而藍玉案的影響根本上還是在於加強了朱元璋的中央集權。作為一個帝王重視權力是無可厚非的,朱元璋絕不允許他人威脅到自己的權力地位,而藍玉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觸犯了這一點,藍玉案的影響可以讓朱元璋穩定政權,朱元璋當然要這麼做了。

可藍玉畢竟是陪著朱元璋打天下的元老級別的大臣,對於這樣的大臣卻最後被他用謀反的罪名誅殺,對於朱元璋來說也算是不好的影響吧!


王銘葦


藍玉的忠奸不好分辯,但他的死並不冤枉。

在明朝朱元璋時,很多開國功臣都受到了誅殺,那些曾經跟隨朱元璋一同打天下的農民兄弟幾乎都是沒有好下場的,而惟獨藍玉在朱元璋打壓開國功臣的時候沒有被牽連到,可以說他的運氣是非常好的。當然這裡面也主要是因為當時他並不在高位,相對比於那此開國大將來說他並不出眾。那他後來又為何會陷入“藍玉案”中呢?

其實朱元璋對於藍玉還是寄予厚望的,在一眾開國大將下臺後,就到了這些小將上位了。這時藍玉就受到了重用,被派去征討北元殘餘的勢力,藍玉沒有讓朱元璋失望,果然把北元打得很慘。這自然也就受到了獎賞,也就成為明朝的將才。

藍玉這個人就是一個狂妄自大的人,打了幾次勝仗就望乎所以了,受了幾次封賞,內心就彭脹了,變得目中無人了,對於皇帝的獎賞並不滿足,還有一次竟妄想向朱元璋要太師一職,這就徹底激怒了朱元璋,但朱元璋並未治罪於他。只是這也就為他後來死埋下了伏筆。

對於藍玉的自恃有功,專恣橫暴,舉止傲慢等行為其實朱元璋,暗中是提醒過他的。有一次因藍玉有功,朱元璋本是要封他為梁國公的但因他犯錯,也就封為涼國公,並把他的過錯刻在鐵券上,讓他反醒,結果沒想到藍玉還是不知悔改,經常言語傲慢,冒犯太祖。

不過他雖跋扈,但他卻是太子朱標的心腹,這也是朱元璋能夠容忍他的原因。朱標是朱元璋認定的接班人,只要藍玉能夠盡心輔佐太子,朱元璋也是能夠對他睜隻眼閉隻眼的,可惜的是朱標卻早死,這也是他會被誅殺的原因之一。

朱標死後,元璋就想把皇位傳給孫子朱允文,而此時的朱允文尚年幼,朱元璋惟恐朱允文鎮不住藍玉,怕皇權會落到藍玉的手上,這也就使元璋對藍玉動了殺心。

所以後來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有了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這時藍玉是否真的謀反,還是沒有,在朱元璋看來都不重要了。這時就剛好有理由治藍玉的罪了,這也就有了後來的藍玉案,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員,被殺者約兩萬人。

可以說藍玉的死,最主要的原因也還是他自身的專恣橫暴、舉止傲慢、無人臣禮所導致的。所以說藍玉的死並不冤。


鷹志


這事這麼看,藍玉本身確實有跋扈的行為。

《明太祖實錄》用“專恣暴橫”四字形象得形容此時自恃功高的藍玉。他私下養了幾千個莊奴和乾兒子。這還不算完,藍玉還侵佔東昌府百姓之田,百姓不服,告到御史處,卻被藍玉喝令亂棍趕出。

北征回來後,藍玉私藏了無數駝馬珍寶而不上繳朝廷;有一次夜間來到喜峰關,守關小吏按照夜間規定閉門不開。結果藍玉大怒,竟然帶兵強行毀關而入;他在外擔任總兵期間,擅自升降屬下將校,給有過的軍士臉上黥字。在日常禮儀上,藍玉也多有僭越之舉:他的席帳多以金龍裝飾,以金爵為飲器,馬坊、廊房皆用九五間數。

又比如他的房屋、家奴數量到達數百之多,又在自家庭院內公然建造商鋪旅舍,召集了百工技藝之人在內居住並與民交易,其獲利源源不斷流入了藍玉的私囊之中。劉辰《國初事蹟》有載:藍玉曾經令家人到雲南佔用鹽引一萬多,並且依仗藍玉的權勢來兌支食鹽。明太祖得知事情原委,說到:“這是侵奪民利,破壞鹽法,以後但凡功臣家中有鹽引,盡行沒官。”以兌支鹽引吸引鹽商到北部邊境運糧,一直是洪武朝關乎邊防安危的重要經濟舉措。藍玉此舉無疑是公開破壞這一戰略性制度,影響之惡劣不言而喻。

但真正導致藍玉案爆發的是朱元璋太子朱標的突然去世!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八日,藍玉入朝後被捉拿,第二天關押錦衣衛監獄受審,第三天就被誅殺。

朱元璋下令把他的人皮被剝下,進行全國“巡迴展覽”,以期震撼那些心懷異志的部下,這張人皮到了他的女婿蜀王朱椿那裡,蜀王妃把父親的人皮偷偷藏在蜀王府。二百多年後,張獻忠打到成都時候,還在蜀王府見過這張藍玉人皮。

而最後牽涉藍玉案的人員有兩萬人之多。被藍黨案牽連的幾乎都是洪武三年(1370年)之後才逐漸崛起的新貴,比如藍玉、常遇春之子常升、張翼、陳桓、曹震、朱壽、謝成、張溫、曹興、孫興祖之子孫恪、韓政之子韓勳、曹良臣之子曹泰,甚至納哈出之子察罕、濮英之子濮嶼、桑世傑之子桑敬、何真之子何榮都被牽連了進去。

在中央,五軍都督府中的每一個都有都督一級的人牽連入案,比如左軍都督府的黃輅、楊泉、馬俊,右軍都督府的王誠、聶緯、王銘、許亮,中軍都督府的謝熊、汪信、戈預,前軍都督府的楊春、張政,後軍都督府的祝哲、陶文、茆鼎等,甚至六部中的兩部,包括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都被牽連了進去,足見範圍非常廣。

而在各地衛所方面,特別是一些在京的特殊衛所,具體來說是金吾諸衛、羽林諸衛、府軍諸衛、虎賁諸衛、錦衣衛、旗手衛、神策衛和豹韜衛等等。比如金吾前衛指揮姚旺等、金吾後衛指揮李澄等、羽林左衛指揮戴彬等、羽林右衛指揮嚴麟等、府軍衛指揮李俊等、府軍前衛指揮武威等、府軍左衛指揮軒興等、府軍右衛指揮袁德等、府軍後衛指揮龍廣等,甚至錦衣衛指揮陶幹等都被牽連了進去,其餘旗手衛、神策衛、豹韜衛、水軍諸衛等大量在京特殊衛所都有指揮、千戶一級人員被牽連進藍黨案。

還有一個深入介入到藍玉案中的衛所,就是府軍前衛。府軍前衛前身為武德衛,而武德衛為常遇春的嫡系部隊,藍玉又是常遇春的內弟,曾任武德衛指揮。因此無論在此前統兵時還是後來“謀反”時,府軍前衛都是藍玉的基本班底,因此府軍前衛被深深牽連進了藍玉案。

府軍前衛在案發後遭到了極其嚴厲的處理,“其事連及內外衛分指揮、千、百戶、鎮撫,及府君左、右二衛總、小旗、軍,皆戮之”,俞本雖然將府軍前衛誤為左、右二衛,但在《太祖皇帝欽錄》中有更為直接的記載。朱元璋說:“藍總兵通著府軍前衛指揮、千戶、百戶、總旗、小旗造反,凌遲了。”此後,府軍前衛就從實錄中幾乎消失了,只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七月,有將倖存下來的府軍前衛有罪將士調往甘州左護衛的記載,府軍前衛之後似乎就被撤銷了,失去了記載。直到明太宗朱棣即位後,才復設府軍前衛並選幼軍充實其中,將之配屬給自己所鍾愛的皇太孫朱瞻基作為基本部隊。

其實藍玉是否真的“謀反”,對朱元璋也就不是最關鍵的問題了。他根本的目的是藉此對他已經不再信任的勳貴與軍隊進行清洗,而他之所以在晚年再興大案,無疑是和皇太子朱標先於他去世,新的繼承人皇太孫朱允炆又太過年幼有關。


冷兵器研究所


“忠”與“奸”在封建社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什麼是“忠”,就是對皇帝絕對的忠誠,言行舉止,都是出於維護皇帝,或者是保護皇帝家天下的目的。這樣的大臣就被稱為“忠臣”。

(藍玉雕塑)

與之相反的就叫做“奸”,這樣的大臣就叫做“奸臣”。

朱元璋最早是把藍玉當忠臣的,對藍玉也非常放心。

洪武十二年(1379年),藍玉征討西蕃叛亂大勝後,朱元璋封他為永昌侯,俸祿二千五百石,還賜給他世襲爵位的憑證。

洪武十四年(1381年),藍玉平定西南動亂,依然是大勝。戰後朱元璋評功,認為藍玉功勞最大,增加俸祿五百石,還把藍玉的女兒冊封為蜀王(朱椿)的王妃。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藍玉大破北元。這也是藍玉一生最了不起的功勞,這一戰,讓北元從此再無力與明朝抗衡。朱元璋高興地稱讚藍玉是衛青、李靖再世,晉升其為涼國公。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藍玉又奉命平叛西南,勝利後,再被加祿五百石。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藍玉平叛西北,朱元璋又有封賞。

(朱元璋畫像)

可以說,直到這時候,朱元璋一直都是很信任藍玉的,也認為藍玉是忠臣,而且朱元璋對他所上奏的事情,都很認可。

可是從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開始,朱元璋就屢屢否定藍玉,對他上奏的事情也多不同意。

先是藍玉在平定西北後,為了徹底解決西北的問題,曾向朱元璋建議,要徵集當地的老百姓當兵,用以討伐朵甘、百夷等少數民族部落,但是朱元璋不同意,命令他趕緊把部隊帶回來。

接著這個過程中,藍玉又向朱元璋提了幾條建議,朱元璋都不聽,這時候藍玉憂心地說:“上疑我矣。”

然後就是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朱元璋把藍玉下獄審訊,接著對藍玉進行了最嚴厲的處罰,以謀反罪處死,並被剝皮實草,抄家,滅三族,同時因此被牽連殺死的人,達到一萬五千人。

這樣,原本的“忠臣”藍玉,就變成了大奸大惡的“奸臣”藍玉。

史書上說,藍玉是因為立了大功後,居功自傲。一是他蓄養了不少莊奴、義子,橫行霸道。二是強佔民田,還不服御史查問,將其趕走。三是北征南返時,晚上抵達喜峰關,守關官吏沒及時開門,他就縱兵毀關,破門而入。四是他與元主的妃子有私,致使元妃羞愧自殺。

但是,這些問題,為什麼都集中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呢?之前藍玉是個好人,突然就變得這麼惡了呢?還有,就算有這些,也不算個大問題,更不表明藍玉是“奸臣”,要處以“剝皮實草”這樣可怕殘酷的刑法。

那麼,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成為藍玉一生一個關鍵轉折點呢?

(朱標影視配圖)

這件事就是太子朱標去世。朱標去世後,朱元璋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儲。

朱標在世的時候,藍玉是朱標的妻舅,對朱標忠心耿耿,甚至把朱棣會對朱標不利這樣的事情,都直截了當地說給朱標聽。同時,朱標很賢德,朱元璋很早就讓他管理朝廷,他也因此在朝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也就是說,藍玉既忠誠於朱標,朱標又震得住重兵在握的藍玉。所以,年邁多病的朱元璋,一點兒也不擔心,藍玉當然是“忠臣”

但是朱標死了。朱標死後,年幼的朱允炆繼位。朱允炆既年幼,又沒有威信,藍玉根本就沒把朱允炆放在眼裡(《逆臣案》中曾記載,藍玉曾說過“如今上位病纏在身,殿下年紀又小,天下軍馬都是我總著”這樣的話)。這樣一來,藍玉自然就成為“奸臣”了。既然是奸臣,當然就得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