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還有沒有用牛犁田的人了?

小唐話三農


雖然現在的農業機械化越來越普遍,效率也越來越高,但在當地農村還有一些農村家庭還有養牛的習慣,養牛就是為了耕地。

1、在偏遠山區不便於使用機械耕種。

在江西,很多農村都是山區,山區梯田居多。這些田地不便於使用機械耕種,很多農機手根本不願意進山區耕種。山區的田地偏僻,路途較遠,很多道路不便利,也不便於開著農機進山區,把農機開進山區費油費時間。價格高了,農戶不願意出,價格低農機手不願意出工。現在當地農村,偏僻山區的農田大部分都是不種地,或者用牛耕地。

2、當地農村種植面積少,忙得過來,有些農民不捨得花錢耕種。

現在當地農村,耕種一畝水稻田90元,雖然費用不算多,但對於有些農民來說並不捨得花這個錢。現在當地農村,每家每戶都種植一兩畝水稻,都是自己夠吃就可以了。以前都是每畝農田都種植,“多種地,廣積糧”。現在種地不掙錢,只種植一些自己吃的口糧,不再多種地。種植面積少,完全能忙得過來,很多農民都有勤儉持家的理念,就養牛自己耕種。

3、深耕一寸地,等於上了一層肥。機械耕種雖然方便,但耕作層淺,肥力越來越低。

農村有句俗語“深耕一寸地等於上了一層肥”,耕種深度能直接影響農田的肥力。雖然現在農藥化肥普遍使用,但弊端很多,農田酸化,土壤板結越來越嚴重。機械耕種深度一般只有10~15cm,而用牛犁田可以深耕15~25cm。有些農民為了保護農田的地力,用牛犁田耙田,可以有效保護地力,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雖然用牛耕種效率低,費時費力,但有經驗的農民,不追求經濟效益的農民還在用傳統的方式耕種,保護地力,採用長久持續的農業生產方式。

結語:在當地農村,用牛耕種還是比較普遍。在不追求經濟效益,自給自足的情況下,有些農民還會使用牛耕種。在山區的農田,不便於使用機械,也是當地農村使用牛耕地的主要原因。你還見過用牛耕種。


昕瑞生態


農村老俗話說“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過罷二月二,農村又有很多人家開始春耕春播了。但是現在,再也不是“耕牛遍地走”的熱火朝天的景象了,而是“鐵牛”遍地走了,在農村的田間地頭,前幾天可見很多的手扶拖拉機,大型旋耕機在田裡忙活著。


耕牛犁田真的很少見了。想起我上小學的時候,家裡還是用牛犁田的,一到耕田禮節,老父親老母親很忙,整天在地裡幹活。家裡只有一頭牛,套犁鏵也只能一頭牛了,因此很慢,幹一會兒活還要牛歇息一下。牛犁田後還要耙地,地裡的土坷垃要是乾硬的話,還要打坷垃,這是老母親的的事情,然後中午還要回家做飯,然後帶到地裡給老父親吃,真的是“家裡做飯地裡吃”。

二十多年過去了,老家的牛也很少了,更不用說再用耕牛犁田了,就算家裡有牛,也是在飼餵肉牛,很少有再討牛犁田的了。總得來說還是效率很慢,人家用旋耕機的,旋地就兩遍,一畝地的話十幾分鍾就突突搞定的事兒,耕牛要一天,實在是不划算的事情,現在的勞動力貴的很,耽誤不起啊,農民總想著在耕田播種以後出去打工的呢。

但也不是沒有人家用耕牛犁田的,我的印象中,老家村裡還有兩三戶還是在用耕牛犁田的吧?說實在話,這幾戶吧,也就是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太好,自家裡沒有拖拉機,也不捨得僱傭別人的大型旋耕機旋地,就只有用耕牛犁田了。讓人感到憐惜的是,這兩三戶農民家裡,現在還是牛套車的架子車,拉莊稼開始看人拉車駝運,就連趕集賣東西也是,每當看到他們伸著脖子賣力的拉車,覺得很是心酸,不由得又想起來老父親拉架子車跑幾十裡去賣西瓜的往事,都不容易啊。

有的地方農村,目前的耕作條件,也只能還是用耕牛犁田的了,比如比較偏僻的山區,一些比較貧窮的農戶,還有進不去拖拉機旋耕機的水田,也還多用耕牛犁田,這個是很正常的,既然大型機器進不去地,又不想田地荒蕪了,不用耕牛犁田用啥?耕牛犁田確實很辛苦,老把式還要跟著牛屁股後面走,一天下來,不知道徒步走了幾十裡的路程,就算空手走路,也是很累的吧,何況是扶著犁鏵,還要照顧吆喝耕牛轉彎抹彎,嘴裡還要不停的叫喊嗒嗒咧咧。

就目前來說,我們老家農村的吧,很少再會有人下大力氣用耕牛犁田了。農民生活條件好了,也不想再出大力氣了,家裡有地的,如果出門打工掙錢,要麼把土地流轉出去了,要麼就農忙時僱傭別人來犁田了,多少見點糧食,總比荒著長草好得多。


農村老俗話


你好!

現在農村還有沒有用牛犁田的人了?

現在農村還有很多地方依然在用牛犁田,這個一點都不奇怪!可能這樣一聽你覺得不可思議,都什麼年代了,還用牛犁田!沒辦法,畢竟我國地域寬廣,很多地方的地理位置不同,比如偏遠山區,丘陵地帶等,這些地方的農業生產因道路交通,地理位置獨特,依然還很落後!他們不像平原地帶或者是大戶種植,全部都是機械化操作!



像我媳婦家依然還是用牛犁田,媳婦哥哥在廣州工作,岳父岳母年紀大了,身邊沒有個年輕人,種的糧食也不多,就是種點自己吃,家裡養了兩頭牛,所以犁田依然還用牛,讓他買個犁田機,他覺得買了浪費,畢竟種的也不多,一年就犁個那麼1-2次,而且田地小塊,還特別分散!這樣說來也確實不無道理!現在種地不賺錢,年輕人都喜歡外出打工,很多農村都是一些老人孩子居多,年紀大了,做點農活有心而力不足,還想讓他們很年輕人一樣花錢去投資農業設施,很多老人都不捨得,而且有些也學不來,思想不願意轉變!



雖然現在社會發展進步很快,但是我國的農業生產還是相對落後發達國家很多的,畢竟機械化農業生產就不如人家,要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機械化的普及跟應用是必不可少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農資訊分享,可以關注下我,謝謝!


水果不甜不要錢


現在農村還有沒有用牛犁田呢?農村出生記得小時候沒到種水稻時期,田地裡都能見到牛犁田場景,以前農村牛也是農人們勞動力生產力一部分,都離不開牛,不管是犁田還是用牛當拉車,現在農村養牛耕地很少了,目前農村寥寥無幾了。

現在依然記得,每年冬季,父輩或者爺爺輩就牽著牛,扛著犁頭去犁田,為來年插秧做準備。在田裡,就是人和牛之間的戰鬥整個刪減都是這樣的幾句話,一天就這樣結束了。那時候農忙播種時候一整天都是在田地裡,開始就得把田地讓牛犁好,一般都是水牛多有些地方可能也用黃牛,現在看不到這些場景了,隨著科技發展,現代農業已經逐漸取代傳統農耕生活了,取而代之的是機械化耕田。

在農村傳統的種地方式,勞動效率低,更辛苦更勞累。在昕瑞生態當地農村很多農民還採用傳統的種地方式,只是現在水稻收割的話機械化多一些,瓜果蔬菜都是用傳統的方法種植。新銳生態當地農村屬於丘陵地區,除了水稻種植使用機械,其他都是用人工用傳統的方式種植。

在我們下一代,他們的童年還能不能看到原始的農耕生活,還能不能去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這些傳統東西還能傳承多久。農耕生活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農人阿巧


現在農村還有沒有用牛犁田的人了?

這個要看地區。我這裡雖然地處大西北河西走廊,但是用牛犁田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先進的機械化犁田模式。因為我們這邊的土地比較平整,不像山區的農田,機械化作業無法展開,只能用這種最原始的“二牛抬槓”模式來犁田。


還記得在05年以前,我們這邊能陸陸續續看到用耕牛犁田的現象,而在05年以後,這種現象幾乎絕跡了。因此,05年在我們這邊也算是用牛犁田的“分水嶺”吧。

不說別人家,我家那時候就養著兩頭大耕牛。儘管手扶拖拉機、小四輪等農機那時早已流行,家裡面也有一臺手扶拖拉機,可是老人卻閒機器種的莊稼不好,非要用牛來耕田犁地。就這樣子,家中18畝土地全部開啟了“二牛抬槓”模式。

用牛犁田有個最大的缺點,就是工作效率低。我家18畝土地,如果採用播種機播種,用不了1天的時間,全部工作完成的妥妥當當;如果用耕牛犁田,最快也要1個星期才能種完。相比之下,用牛犁田就顯得較為原始落後了。

但用牛犁田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經過老人們的實際種田經驗,他們發現用牛犁田,莊稼的產量要高於機械化種田。具體的科學原理我也不是很清楚,反正大部分種了一輩子莊稼的老農都有這個固執的信念。

最後總結:隨著機械化作業的廣泛推進,用牛犁田的模式在全國大部分農區早已經淘汰。除非有些山區地方不適合機械化作業,只能靠耕牛來犁田。而這種耕牛犁田模式,在我的老家現在已經看不到了。


西北郭郭


耕牛作為幫助農村人種植農作物的幫手,長期以來受到農村人的重視,即使在農業機械化程度很高的今天,仍然離不開耕牛來幫忙完成農田耕種操作,特別是在機械難以進駐的山區,耕牛的作用尤為重要。

我們羅田縣是一個山區縣,境裡幾乎有一半以上的可耕農田處於梯田狀況,加上農村田間道路不完善,農民種田完全還是藉助耕牛來完成耕犁耙耖,即使想借用機械,但由於地理環境和狹窄道路的限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因此,農民把耕牛當作自已的命根子一樣重要,更不要說還有沒有耕牛來作業,而且百分之百依賴於耕牛作業才能生產出來糧食和其它旱地作物。在交通改善的山下基本現在不需要耕牛作業,也很少有人養牛,而山上卻依然延續著刀耕火種的傳統耕作方式,讓許多人認為是難得的一種童年記憶。


大別山鷹


現在農村還有沒有用牛犁田的人了?

首先,咱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犁?犁是咱農村過去常見的一種農用耕田工具,用來深翻地用的,一般常見於通過牛軛把它安置在牛的脖頸上,由牛牽引犁前行深翻土地。通常被人們稱為牛犁田,也有家裡沒牛隻有靠人力拉犁,消耗體力費時。

過去農村犁地由於條件差,加上沒有機械化設備,耕地都是採用古老傳統的牛來犁田,我的家鄉由於是山區,小塊梯田多,上坡路都是羊腸小道,機械化設備根本上不去也用不上,至今還只能牽著牛、身揹著犁來山上犁地。



曾記得我上初一時用牛犁過地,手扶犁把用力向下壓,還要撐握尺度和方向,說實話真的很辛苦。我爺爺跟田地打了一輩子交道,對牛犁地和種田爺爺的確是一把好手,爺爺用牛犁地,犁出的土地深翻均勻,邊邊角角全部能犁到位,一遍完成耕地,根本不用再修補第二遍。這就是現在古老的原生態傳統耕地,也是農村最實真的生活。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現在也有了小型農用犁田機,每到春耕農忙時,山坡上的承包地有用牛犁地的,也有用人抬上去的小型機械農用設備犁地機的,場面十分熱鬧,我的家鄉一部分農民家裡養著牛,犁地時還是用牛犁地的習慣,犁田是一項耗體力技術活兒,也是村民男人撐握的技能。隨著社會發展,將來趕著牛犁田場景我認為會逐漸消失。

[歡迎大家補充、點評,謝謝閱讀!]


農戶開心果


問:農村現在耕田還用水牛嗎?

如果水牛犁田都被機械代替了,意味著水牛將與豬一樣成為供給人類肉品的一種牲畜,會變得極其普通了。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聞趣事。

在生產力較低的古代,水牛的地位極其高,承擔著犁田耕地的重要任務,所以有規定不得無故私自殺牛,而隨著生產力的慢慢提高,這種規定才逐漸放寬。



作為農民家裡的重要勞動力,水牛也受到了尊重,除非水牛老了或者祭祀的需要才會被淘汰掉。而現在,農業已向高端機械化方向發展,傳統的水牛犁田耕地方式較使用手扶拖拉機和大小型旋耕機等耕地機來說已顯得落後,不僅效率低,操作起來還很費心費力。

一、養水牛不省心,每天都離不了人

用水牛犁田雖然家裡多了一份勞動力,但也就多了一張口,即便在農閒季,水牛也照樣需要吃喝。農民每天都要照料水牛的吃喝,還要不定期清理牛糞。

養了一頭牛就被絆住了,不管颳風下雨,都要揹著背篼上山割牛草,偶爾可以偷偷懶隨便塞點幹稻草給它或者牽上山讓它自己吃草。

而使用旋耕機,使用時所耗油就相當於給水牛喂草,但不使用時就可放置在一邊而不用照料它。



二、水牛犁田仍不可完全取代

在山區和丘陵地區,由於地勢所限,小塊的水田較多,好些水田是依山而呈梯田,道路多為山路小道。旋耕機和拖拉機不是木牛流馬,上不了坡下不了坎,只有通過眾人合力抬到水田裡才能開展工作。而一塊水田面積不大,用機械操作的話不需多時就能犁好田,就又需要抬到另外一塊水田去。


在刺楸村裡,好些農民的田地都呈犬牙交錯分佈,這家的田挨著那家的地,那家的地靠著這家的田。另外,石頭和山坡多造成可耕田地四處分散而不集中,一戶農民的田地可能分佈在生產隊四周,這裡有一塊田,那裡有一塊地。用機械犁田耕地很不現實,等把旋耕機或拖拉機抬到自家田地時,用水牛早就犁好小半塊田地了。

另外,山區也有一些稍微大塊的田地,但在刺楸家鄉的好多田地由於太小,機械甩不開來操作,易造成傷害。村裡有位四十歲的農民圖簡便趕時髦而買了旋耕機,在挖紅薯後用旋耕機耕地時,由於地塊太小而伸展不開,手臂被振到導致沒抓緊把手,不慎連人帶機滾落到下方那塊地裡。


重重的旋耕機壓到了他的腰桿上,最後年紀輕輕的他就只能躺在床上在家人的服侍下度過下半生。家裡的頂樑柱轟然坍塌,家道也就中落了。

可見,水牛在某些地區仍發揮著一時難以代替的作用,但也許某一天當更適合山區操作的機械出現時,真的就不需要水牛了。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養牛犁田的介紹,如果覺得回答得不錯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牛呀牛,一到春天你就愁,又要犁田撒谷種,又要犁坡種芋頭。這幾句是流傳在廣西桂南地區的春牛調民謠。唱的就是過去農村人用牛犁田犁地的情景。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拓展,現在的農村人養牛越來越少了,用牛犁田犁地也更加少了。為什麼呢?

第一,養牛所用人工多,成本高。如果農村家庭裡養一頭牛,只是為了犁田犁地,是很不划算的。因為養牛必須要每天都要管理到位,牛每天都要吃草,或者吃飼料,都要喝水。

正常的管理需要每天都派人將牛牽到野外去,吃那些野生野長的嫩草,牛才容易長膘,犁田犁地的時候才更有力氣。

哪怕是偶爾一兩天沒辦法牽它到野外去放牧,也要定時地投餵草料,從牛郎見他出來,到外面去喝水,走動走動。如此一來,養一頭牛必須要有一個人專門管護。

現在農村的勞動力,主力軍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剩下的都是那些老年人,婦女及小孩,又怎麼可能有那麼多人力去在管護一頭牛呢?有很多農村家庭,乾脆將牛賣掉不養了。

第二,用牛犁田犁地效率很低。過去的農村用牛犁田犁地,那是沒辦法,不得不這樣幹。但是與現在發展起來的農業機械化比起來,效率相差太遠了。

用農機耕地,一天就是上十畝甚至二三十畝;而用牛犁地,一天最多也不會超過一畝,翻地的質量可能還沒有機耕的那麼好呢。

這麼一來,很多農村家庭寧願花點錢去請農機來耕田耙地,又快又好又能趕時間,誰也不願意養著一頭牛慢慢犁慢慢耙了。

第三,要有一套犁耙工具並每年維護。農村實行家庭承包聯產責任制之後,每家每戶都分到了牛,也分到了地,有些還分到了農具。

要想用牛犁田犁地,必須要有犁也有耙。本來是一個生產隊共用才發揮更大作用的工具,如果用牛犁地耙地,每個家庭就不得不各自分別購置好一整套。

像我們廣西農村,每個農村家庭就是那麼三至五畝水田,將田地弄好之後,牛又用不上了,犁耙也用不上了,使用效率不高,而且還得去管護維護好,真的好麻煩。

現在農村大多數人不願意再用牛犁田耙地,說來說去還是農機的應用推廣讓農民有了更多的選擇。

使用農機耕地,甚至管理、收穫,都非常方便。加上效率非常高,耕地的質量又非常好。

而且,現在的農機服務費用也不算太高,每畝一百或幾十塊錢,很多農村家庭都有人在外面打工賺錢,這點錢還是可以能付得出的。現在不少地方成立有農機服務合作社,專門為農村人提供各種農機耕作服務,還是挺方便的。


桂農通


現在的農村很少見到用牛犁田的了,大部分都是用機器,但有的偏遠落後的地區還是會用到牛,比如我們北方用的一般是黃牛,有時候去鄉下,偶爾也會碰到有老農在用黃牛犁田。



以前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耕種莊稼靠的主要是牛,北方是黃牛,南方是水牛。牛這種動物性格溫順,力氣又大,是廣大農民的好幫手。以前讀書的時候經常把牛寫在作文裡面,吃苦耐勞,任勞任怨都是形容牛的。


近幾十年來,由於牛的效率比較低,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各種機器都走進了農村。以前用牛一天也就犁田一兩畝,現在用機器只需要一袋煙的功夫。牛為人類勞動了幾千年,也確實該歇歇了,以後牛犁田將不復存在,耕牛也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