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臨汾:安澤縣古建築“通玄觀”是不是文物?再不管護就塌完了


都說“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五千年看山西”,山西省的地上文物數不勝數,很多偏僻的山村裡都會有百年以前的古建築、石碑等。許是太多了,山西省臨汾市安澤縣府城鎮高壁村的這個始建於金代的通玄觀,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都不是,以至於幾座大殿陸續坍塌,幾成廢墟。圖為無人機航拍的高壁村中土臺上的通玄觀。

高壁村口並無通玄觀的文物標牌和路標,進村問了兩個人,來到通玄觀跟前了,都沒看出來。爬上一米多高的土臺,看到了眼前一幕。眼前兀立的這個磚柱子,應是戲臺的東北角。前方,是道觀的正殿。

像其它很多廟宇一樣,通玄觀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曾作為高壁小學,牆上的“活潑”二字和左下角的黑板可謂明證。據說因多名學生怪病纏身,後來學校遷到了別處。改善辦學條件學校另遷新址無可非議,但是原因絕不可能是因為這個。

遍尋網絡,也沒有查出來通玄觀是不是省、市、縣哪一級文物保護單位。從目前不被保護的情況看,很可能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都不是。山西省地上文物遍佈,通玄觀大約屬於“大巫”前面的“小巫”吧?圖為通玄觀設計精美的房簷。

由於疏於保護,殘垣斷壁中的通玄觀,很快就要消失了!據網上介紹:通玄觀原名頤真庵,金興定元年(1217)改稱通玄觀,元、明、清歷代均有重修,最後存在的主體建築結構為清代,佔地面積1700平方米。

通玄觀坐北朝南,屬於四合院佈局。中軸線上有山門、戲臺和正殿,兩側為廂房。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建的正殿,面寬三間,供奉道祖,進深七椽,單簷懸山頂。清嘉慶年間維修時,增加東西角殿走廊,是一體土木結構。

資料顯示,通玄觀內有存金代石碣2方,另有元大德三年、清乾隆五年、嘉慶三年石碑3通,是一組研究一組道教在當地發展不可多得的歷史資料。山門、戲臺和西廂房早已倒塌,東廂房岌岌可危。2013年夏季的大雨,通玄觀正殿屋脊坍塌,僅剩下柱樑支撐。通玄觀,已經沒有了一間完好的房屋。


金代興定元年尚書禮部"敕可賜通玄觀世至準"言觀名的來源及規格:金,大定年間道士候宥呈告行宮禮部納米訖,尚書禮部傳牒賜和川縣高壁村建通玄觀。元初甲午年,高壁村民趙志可、王瑛領銜建觀。請吉州全真觀超然弟子劉志淵主持道事,盛極一時。圖為早已坍塌、夷為平地的西廂房基址。

明設道會司,領觀8處,屬今安澤5處,即高壁通玄觀、和川永興觀、穆家園棲真觀、冀氏金峰觀、陶堡臨溪觀。清代沒落,民國愈下,戰前僅有10餘名道士散落四處。圖為岌岌可危的東廂房。

通玄觀,如果是文物,就好好保護起來吧!如果不是,就讓它徹底消失吧,看著實在難受!圖為無人機航拍的通玄觀,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來是什麼東西!【《瑞視覺》原創文圖,歡迎收藏、轉發、分享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