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世界的上空飛滿中國的大飛機

明年2021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按照計劃,明年我國將交付第一架量產的大飛機c919,那意味著我國將結束沒有自己製造大飛機的歷史。

自從人類進入工業時代以來,所能製造的機械越來越複雜,而大飛機毫無疑問就是所有工業產品之中技術含量最高的那一個,有不少國家都嘗試自己製造大飛機,可是大多以失敗告終,最終從殘酷的競爭之中生存下來的只有兩家,美國的波音公司和歐洲幾個國家共同研製的空中客車。研製大飛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更加困難的的是任何一個試圖瓜分世界航空飛機市場份額的公司都將面對來自美國和歐盟的雙重圍剿,即使是他們內部的競爭者也難以避免。雖然其他國家也研製過,但是最終面對來自兩方的壓力只能以失敗告終。

歐盟和美國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市場份額,航空運輸相對於鐵路公路以及海運來說,價格毫無疑問顯得更加昂貴,這意味著只有具有相當財富的人才能夠承擔的起。只有富裕的國家才會擁有儘可能多的大飛機,而這些國家毫無疑問都來自於老牌的發達國家,他們大部分都分佈於美國和歐盟。所以其他國家很難競爭到市場份額,中國不同於以往的任何一個競爭者,本身就擁有巨大的航空市場,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將近五倍,即使中國人乘坐飛機的頻率只有美國的1/2,中國的航空市場也能達到美國的兩倍以上。憑藉國內市場,中國的大飛機就能夠站穩腳跟。

3億件襯衫才能換到一架飛機,這是中國人永遠難以忘懷的痛苦。這些紡織品背後是多少紡織女工流下的汗水,淚水甚至血水,它代表著當時中國的貧困落後。以及沒有飛機制造能力所帶來的痛苦。如果中國擁有自己的大飛機,那局面將會大大改觀。目前中國雖然大力發展高鐵,可是相比于飛機,高鐵仍舊具有不足之處,首先,高鐵需要鋪設鐵軌,先期進行巨大的基礎投資,而航空運輸則不需要這麼麻煩,只需要機場跑道和大飛機就足以,一旦中國能夠生產出足夠的大飛機。就能夠大大降低飛機票的價格,如果能將現有價格降低到一半以下,那麼毫無疑問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乘坐飛機。

目前,根據數據顯示,中國只有不到10%的人乘坐過飛機,這意味著一旦飛機價格降低到普通老百姓能夠承擔的水平,那麼乘坐飛機的人毫無疑問會大大增加,這反過來又會促進中國的航空業,目前制約中國航空業的並不是機場的數量多少。恰恰相反,我認為機場因素絕對是微不足道的,以中國基建狂魔的實力建造一個單條跑道的低等級機場也許都用不了十個月。一旦中國製造的飛機數量足夠中國的航空工業迎來的不是這暴增,而是成倍增長。

目前工業社會最重要的就是規模,只製造一架飛機所需的成本和製造1萬架飛機時一架所需的成本絕對是不一樣的,以中國目前的製造實力以及龐大的市場份額,一旦中國開足馬力生產屬於我們自己的大飛機,那麼毫無疑問對世界航空製造來說都是一次無與倫比的衝擊,中國將會將現有飛機價格瘋狂下拉!以平衡車為例,在一開始平衡車是由荷蘭人研究出來的,單臺售價高達幾十萬美元,後來有美國人將專利購買過去,雖然努力改進技術也只是將單價降低到了幾千到幾萬美元,可是由中國大規模生產之後價格居然見到了幾百人民幣。由此可見規模效應的恐怖之處,而一旦中國開足馬力生產大飛機中國不僅會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且要將這些大飛機賣給那些不富裕的國家。

雖然不可能將大飛機變成白菜價,可是將目前的售價降低到70%,一半甚至1/3,都是極有可能的。

但中國瘋狂生產大飛機的時候,我們不僅能夠滿足內部的就業需求,甚至還能將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工廠設在其他中國的鄰國,或者與中國友好的國家,甚至在非洲建造飛機制造工廠也不是不可能的。

目前隨著中國高鐵網絡的鋪設,那些容易鋪設,具有高經濟價值的鐵路早已提上了日程甚至完工,而剩下的一些往往都是難以鋪設鐵路的地區,而這些地區恰恰正是我們大飛機大展身手的好地方,可是目前飛機的價格。這些使得如果要滿足中國偏遠地區的航運需求,面對的是一個難以任令人忍受的價格。這就迫使我們必須降低成本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建造自己的大飛機。

作為目前世界唯一一個10億人口級別的工業國家,世界頭號工業大國,中國有能力也有需要建造屬於自己的大飛機,我在此立下一個小目標,希望在未來的不久中國能夠達到年產大飛機10萬架的產量。我希望到那時全世界上空都能夠飛著屬於中國的大飛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