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暗時刻”誰是英雄?讓理性的光輝照耀我們前行

沒有最終的成功,也沒有致命的失敗,最可貴的是繼續前進的勇氣。

---------溫斯頓.丘吉爾

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二戰期間英國的鐵血首相,以無與倫比的勇氣帶領大不列顛帝國走出黑暗,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被英國民眾選為“最偉大的英國人”。

“至暗時刻”誰是英雄?讓理性的光輝照耀我們前行

丘吉爾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影片《至暗時刻》展現的正是這樣偉大的丘吉爾。它聚焦1940年5月8日到6月4日丘吉爾初登相位最驚心動魄的幾個星期,寫實地描述了丘吉爾從初登相位躊躇滿志,到遭受殘酷打擊猶豫妥協,直至最終堅定了信念,帶領整個英國向納粹宣戰的全過程。

很多人,甚至包括丘吉爾自己,都認為他當時展現出的眾多非凡品質裡,最重要最可貴的是無與倫比的勇氣。但是,在看了整整三遍《至暗時刻》,又翻閱了許多史料後,我認為,始終保持驚人的理性才是丘吉爾在那個階段做出正確抉擇的關鍵,就像始終擁有非凡勇氣一樣關鍵,更有甚者,理性才是根本,是勇氣產生的根源和得以維繫的基石。

今天,我就以影片中展現的歷史事件為藍本,分析一下理性在丘吉爾一連串抉擇中發揮的重大作用,進而簡要探討與之對立的非理性行為的成因;在文章的第三部分,將結合當前的疫情防控事件,就普通人如何理性應對危機提幾點建議。

“至暗時刻”誰是英雄?讓理性的光輝照耀我們前行

丘吉爾的“勝利”

01、危機時刻,基於理性思考作出的決策才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影片中,丘吉爾共發表了三次舉世矚目的演講,是號召、鼓舞、團結整個英國共同對抗法西斯侵略的重要華章,也是整個影片情節發展的主要線索。三次演講皆出自丘吉爾親筆,激情澎湃,感召力驚人。仔細閱讀,你會發現,這一篇篇情感凝聚的傑作,背後始終閃耀著理性的光輝。

①就職演說:認識深刻,立場鮮明

我沒有什麼可以奉獻的,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你們會問,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用一個詞來回答你們: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多麼恐怖也要爭取勝利,無論道路多麼遙遠艱難也要爭取勝利,因為如果沒有勝利,我們將無法生存!

1940年5月9日-10日,德軍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丹麥、挪威、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半個歐洲盡落其手。同一時間,實行綏靖政策、縱容納粹崛起的張伯倫政府徹底垮臺。一片昏暗的英國議會大廳中,溫斯頓.丘吉爾以一根火柴點亮光明的方式出場,作為保守黨中的堅定主戰派,榮登相位。兩天後,丘吉爾發表了這篇關於“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的演講。

“至暗時刻”誰是英雄?讓理性的光輝照耀我們前行

“丘吉爾”在倫敦地鐵上

這次演講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丘吉爾堅定的宣戰態度。熟悉丘吉爾生平的人都知道,這一主張絕非一時興起,更不是上位的手腕。丘吉爾20歲參軍入伍,身為戰士、戰地記者的他不但上過戰場,曾經被俘,還一度周遊列國。在一戰期間作為海軍大臣指揮英法聯軍與奧德聯軍作戰,失敗後又參加西線陸軍,以中校軍銜領兵打仗。豐富的戰爭經驗和生活閱歷,使得丘吉爾對希特勒獨裁政府的野心和本質,比張伯倫等高高在上的傳統貴族有著更加深刻和準確的認識。

早在1933年,遍遊德國之後的丘吉爾便在英國下議院發表過精彩演說,分析了德國威脅的實質:“諸位現在看到的是一個獨裁的德國——一個空前黑暗的專職政府”。之後多年,隨著英國政府對德綏靖政策的實施,丘吉爾不斷在報紙上、信件裡發出警世危言,同時建議英國加快擴充軍備,以應對德國之威脅。

可見,作為當時為數寥寥的主戰派,丘吉爾的觀點是經過深入理性思考的結果,是基於對法西斯本質的清醒認識:“對魔鬼妥協只會加速滅亡,只有戰鬥並取得勝利,才是獲得生存的唯一出路!”歷史證明,這真是再正確沒有了!

“至暗時刻”誰是英雄?讓理性的光輝照耀我們前行

希特勒

②全國廣播:鼓舞鬥志,穩定民心

就我個人而言,我對法國軍隊及其將領懷有不可動搖的信心……英國和法國人民並肩作戰,整裝前進……一條紐帶把我們連接在一起,浴血奮戰,決不投降,絕不接受奴役和屈辱,不論付出什麼代價,除非我們贏得勝利,我們必須贏得勝利,我們必將贏得勝利!

其實,5月19日的這次廣播,初衷是向英國民眾宣佈:國家進入“最高級別緊急”狀態。雖然距離上次就職演說只有六天,但是戰爭局面急遽黯淡,德國投入三百萬軍隊發動閃電戰,成功突破馬奇諾防線;意大利有意協同參戰,法國腹背受敵士氣低落。英德之戰,幾乎勢在必行。

而與此同時,史料記載,“盟軍老掉牙的情報系統碰上德國閃電戰的迅猛進攻,完全反應不過來,只覺敵人鋪天蓋地,不知如何反擊。”一面是敵軍分佈不明的戰局,一面是如雪片般傳來的壞消息,英國本土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

作為首相,丘吉爾清醒地認識到國內的動盪局勢,在宣佈國家進入“最高級別緊急”狀態的廣播中發表了大量慷慨激昂的言論,甚至不惜誇大法國的抵抗意志以及英法兩國共同作戰的效果。這對於當時的英國軍民,無異於一劑強心針。

“至暗時刻”誰是英雄?讓理性的光輝照耀我們前行

丘吉爾演講

③第三次演講:人心所向,一錘定音

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戰,我們將具有愈來愈大的信心,和愈來愈強的力量在空中作戰。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我們的島嶼。我們將在海灘上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登陸地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絕不投降。

與前兩次演說相比,這次演講背後的局勢更加緊迫:在外,法國陸軍第九軍全面崩潰,反擊德國之望徹底破滅。幾乎是英國全部陸軍主力的30萬英國遠征軍且戰且退,於5月25日撤至法國小鎮敦刻爾克,前面大海,後有追兵,頭上是納粹盤桓的飛機……已經到了全軍覆沒的絕境。

在內,張伯倫和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重啟和談計劃,更以辭任相要挾,要求丘吉爾同意由墨索里尼從中斡旋對德和談,否則便要面臨下議院的不信任投票,失去相位。

同時,之前奉丘吉爾之命牽制德軍的加萊4000餘名英軍全體陣亡,更加給了這位鐵血首相沉重一擊:葬送年輕生命的自責,對於掌控局勢的疑慮,血戰到底信念的動搖以及或將作出錯誤選擇的擔憂……深深攫住了這個年逾花甲的老人。

“至暗時刻”誰是英雄?讓理性的光輝照耀我們前行

張伯倫與德和談

此時的丘吉爾,同他的大英帝國一起陷入了“至暗時刻”。值得慶幸的是,即使在這般境地,丘吉爾依舊保持了理性,身陷困局,仍能勉力破解。

對外,他以天才的想象力啟動了“發電機計劃”:命令伯蒂將軍徵用全國的民用船,接應英軍從敦刻爾克撤離;對內,採取迂迴戰術,召集非戰時內閣核心成員的其他二十五位內閣大臣,如實通報英國當前面臨形勢,成功獲取了“交戰到底”的支持,徹底消除了相位不穩的隱患。6月3日,滯留敦刻爾克的30萬英軍奇蹟般幾乎全部撤回英國本土。丘吉爾的內外戰術皆大獲全勝。

6月4日,丘吉爾在下議院進行了第三次演講,詳述法國戰場形勢、報告撤退勝利的同時,冷靜地指出:任何戰爭中,勝者靠的不是撤退。他還談及希特勒的各種進攻策略,但提請聽眾注意,“數百年來,拿破崙與其他歐洲大陸的專制君王也曾如此盤算,然終告失敗。

整篇演講,事實確鑿,邏輯清晰,以高度理性的思辨對英倫三島其後的歷史方向做出了選擇。也受到了舉國上下空前一致的熱烈擁護。

至此,丘吉爾為相僅二十五天,承受了戰爭帶來的各種巨大壓力和內閣的質疑。支持他前行的,除了非凡的勇氣,更是他始終保有的高度的理性行為能力,直面現實,冷靜思考,成功破解一連串的困境,最終上到了“自信被信,堪為領袖”的光明之地。

“至暗時刻”誰是英雄?讓理性的光輝照耀我們前行

敦刻爾克大撤退

02、危機時刻非理性行為成因分析

上面講的是丘吉爾面對“至暗時刻”理性應對的故事。當然,作為普通人的我們,不可能面臨他那樣的境遇和挑戰。但是也不可否認,即使是在最日常生活中,仍有可能身陷地震、火災、公共衛生事件等各種天災、人禍導致的危機。

理論上講,任何一個受過系統教育、富有經驗常識的成年人,都能夠運用理性思維來應對危機。但大量已經發生的事例告訴我們,現實並非如此。譬如前些年福島核洩漏引發的國內搶購食鹽;譬如當前新冠疫情中“鹽水漱口防病毒、抽菸喝酒防病毒”等謠言以及“雙黃連”一搶而空,無一不是群體非理性的結果。是什麼讓人們在災難發生時群體性的失去理智,做出非理性選擇呢?

針對這一問題,心理學和公共管理學提出了“恐懼綜合症”的概念:在面臨危機或災難時,人們往往會因為基本生存安全受到威脅而產生過度強烈的恐懼,進而產生心理認知偏差,盲目從眾,質疑政府能力,質疑科學而作出一些非理性的行為選擇,嚴重影響個人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學習、社交能力,甚至引發社會層面上一些不可預期的後果。概括的說,就是

面對危機產生過分強烈的恐懼→引發認知偏差→引發非理性行為。

無數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真正的危機往往不只來自危機本身,更來自人們非理性應對危機的行為。譬如張伯倫政府一開始對德實行的綏靖政策就是典型,由於恐懼戰爭,自欺欺人地對希特勒獨裁稱霸的野心視而不見,一再以妥協換取暫時的和平,坐視納粹崛起,最後自食苦果。

“至暗時刻”誰是英雄?讓理性的光輝照耀我們前行

鍾南山院士

03、關於普通人理性應對新冠病毒疫情的幾點思考

如果說危機總是突如其來,難以避免,那麼我們唯一能做的也許就是在危機到來之時保持理性,從容應對。而在瞭解了非理性行為的成因之後,最大限度地克服恐懼,保證認知不出現偏差,則是面對危機大概率保持理性的有效途徑。下面就以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為例,就普通人如何理性應對危機提幾點建議:

①正視危機,消除恐懼

既然知道“恐懼綜合症”會誘發非理性行為,克服、擺脫恐懼心理便成為理性應對危機的第一要務。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相反,越是未知的事物越會引發人們心中的恐懼。因此在危急時刻,客觀而準確地認識面臨的威脅,是擺脫恐懼甚至戰勝威脅的前提條件。具體這次新冠疫情,就是要科學認識病毒並瞭解相關防控常識。

我們對於病毒的認知通常來源於三個方面:一是過往知識經驗的積累;二是官方發佈普及的相關信息;三是各種私人渠道獲取的“小道消息”。

當這三方面信息一致時,會起到疊加效應,令人們深信不疑,並以此作為行動指南。但現實中三方面的信息很難完全一致,尤其是“小道消息”,總是五花八門,愛跟“官方口徑”擰著來。正好迎合了部分人“好奇求真相”、“陰謀論”、“博眼球”等陰暗心理,像長了翅膀一樣,瘋狂傳播。譬如前天傳的“火神山醫院被風吹走”。

個人建議,在接收和採納信息時,首先應以官方消息為準,因為官方對危機的研究深度和信息收集掌控水平是普通人完全無法企及的。其次,如果你剛好是相關領域的專家,那麼可以運用個人知識經驗,與官方信息互為補充完善。最後,對於“小道消息”,一定要提高警惕,抱著辯證甚至懷疑的心理看待,明辨是非,切記偏聽偏信或盲目跟風。

“至暗時刻”誰是英雄?讓理性的光輝照耀我們前行

李蘭娟院士

②專注當下,從我做起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恐懼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只能減弱,很難徹底消除。如果正視瞭解了危機之後,仍然感到害怕,那不妨專注於對抗危機的舉措本身。

疫情爆發以來,目力所及之處不乏英雄。從中國的脊樑擔當鍾南山、李蘭娟,用生命托起希望的張定宇,一眾逆行援助武漢、援助湖北的白衣天使,到奮戰在防控一線的社區幹部、民警、志願者、擺渡人,再到一個個留下或不留姓名的捐助者,再到那個發佈公眾心理疏導文章的心理學教授、編寫《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的語言學家……

危難之時,誰也不是旁觀者!平凡如我們,也許財力、物力、能力統統有限,但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肯用心,一定能為打贏這場疫情攻堅戰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實在沒有資源,還可以宅在家裡,組織家人少出門、不聚會,過好疫情期的“小日子”。如果人人都能不添亂,那將是最大的貢獻。

“至暗時刻”誰是英雄?讓理性的光輝照耀我們前行

白衣天使

③放眼長遠,樂觀積極

有一本書,叫做《理性樂觀派》。它告訴我們:很多時候我們產生悲觀的情緒,是因為看的不夠長遠。如果眼裡只有當下,那當下的痛苦會被成倍放大;但如果能夠把目光放長遠,風景便會截然不同,心態自然也會隨之改變。

危機再險,終將過去。綜觀整個人類發展史,人類一步步走到今天,邁過的溝坎何止千萬,但前進的腳步從未停滯。站在時間和歷史的座標上今昔對比,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相信世界會越變越好呢?

毛主席曾經送給柳亞子先生一句話:風物長宜放眼量!個人覺得送給武漢方艙醫院那位“讀書小哥”也很合適。確診後依然手不釋卷,讀的是《政治秩序的起源》,既嚮往真理,又心懷光明,面對如此理智又淡定的對手,估計病毒也要膽怯幾分。

結語:從《至暗時刻》到新冠疫情,人類社會總會面臨大大小小各種災難。危機時刻,除了放手一搏的勇氣,更重要的是理性應對的能力。願這次危機過後,我們的國家、社會以及每一個人都能夠在這一點上收穫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