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亮劍“八亂”著力營造最優人居環境

小“環境”連著大“疫情”,眼下,一場針對“八亂”的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正在遂昌縣大橋區塊、上江區塊火熱上演。為進一步提升城市環境質量,為疫情防控攻堅戰保駕護航,遂昌精準聚焦城市管理短板,重拳出擊部分重點區域及進城道路兩側亂纏亂掛、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停亂種現象,著力消除“髒亂差”,營造“潔綠美”的人居環境。

“大治理”模式,全面掃“汙點”

“來來來,給我搭把手,把這殭屍車處理了。”2月25日下午,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妙高中隊執法隊員吳傑,正在對上江區塊牡丹亭路人行道上亂停亂放的“殭屍車”進行集中拖移。“半天時間,大約清理了17輛。”吳傑告訴記者,這些“殭屍車”長年停在路邊無人處理,造成道路擁擠,影響城市美觀。自道路兩側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以來,他們10多名執法隊員每天都在一線,又是清運殭屍車,又是拆除亂纏掛,忙得團團轉。

髒、亂、差,一直以來都是掛在上江區塊、大橋區塊一張難看的“標籤”。據瞭解,長期以來亂堆亂放、亂停亂種等現象在該區塊屢禁不止,成為了阻礙遂昌勾畫城市風景線過程中的一個個“汙點”,不僅影響居民生活環境,更使城市形象嚴重受損。

為徹底掃除這些“汙點”,2月中旬,遂昌頂層謀劃,精準施策,將此次專項整治作為落實“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鍛造八支挺進師推進八大戰役”要求的具體行動進行謀劃,建立由分管副縣長掛帥的臨時指揮部,聯合綜合行政執法局、建設局等相關部門,對重點區域、進城道路的佔道經營、亂纏亂掛、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等一系列現象進行集中治理,以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大治理”模式全力提升城市管理格局。

“大治理”催生原動力。這幾天,遂昌縣建設局副局長張文豪每天都要到上江區塊“兜一圈”,每次,他都會喊上相關部門的幹部們一起過去實地踏勘,為後續整治提升工作摸清底細。“經過詳細的調查研究,目前我們已經擬定了初步的整治方案,接下去,就該是一場硬仗了。”張文豪向記者介紹。

在上江區塊,由執法局、妙高街道等部門組成的整治鐵軍僅用兩天時間,就對水閣至環城北路、遂昌三中至遂昌東高速出口等3條進城道路上的違法建築進行了仔細的摸排,摸排距離共計20公里。截至目前,已發佈公眾號整治通告3期,播放電視臺通告1次,發放書面告知單1000份,安插通告牌50塊,發放違建《責令限期整改通知書》55份,形成了較好的整治前期工作氛圍。此外,妙高街道還組織村、社區對環城北路等進城道路上的無主垃圾、亂堆放進行了清理。

“大治理”激發強合力。縣水利局負責河道整治,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已徵用地監管,縣建投公司負責後期綠化提升……在“大治理”模式所引發的“蝴蝶效應”下,各部門立足自身職能相互協作,激發出抱團發展的強勁動能。據瞭解,截至3月10日,共摸排亂堆亂放點位42處,亂搭建點位66處,行業整治點位12處,河道種植農作物清理點位12處,佔道經營點位19處,綠化缺失點位35處,殭屍車點位5處。

“在這場攻堅戰中,每一個部門、每一位幹部都是參與者,只有大家齊心協力形成合力,才能打贏這場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面對當下,遂昌縣指揮部常務副組長華建平信心滿滿。

“快反應”機制,精準“拔釘子”

“你好,葉坦附近有人私佔綠地,請幫忙處理。”“馬上到!”3月6日,針對一起投訴事件,遂昌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妙高中隊執法隊員劉靈韜僅用半小時,就幫助群眾解決了一件困擾多時的“麻煩事”。

這樣的高效,得益於整治行動建立的“快反應”機制。為進一步提升工作效能,此次專項整治行動按照“四個一線”工作方針,即一線掌握情況、一線落實工作、一線解決問題、一線化解矛盾,建立了一套針對市民舉報案件的快速響應機制,確保各類案件辦結率、辦理時間得到有效提升。

3月3日,遂昌縣綜合行政執法局接群眾舉報,稱騰龍小區二期有人違法建設。接到舉報後,該局立刻安排執法隊員前往核查,並啟動即查即拆程序,共拆除違法建築面積約38餘平方,有效避免了因違法建設而產生的環境問題。

而在水利局,針對一起群眾佔用河道兩側公共用地種植農作物案件,該局第一時間安排專人前往進行勸導清理,並在該河道周邊樹起了通告牌,倡導附近居民文明生活。

“快反應”機制的背後,是遂昌在此次專項整治上的堅強決心和意志。“我們要求各責任單位要按照‘誰家孩子誰家抱’原則,不留退路、不拖時間、不能手軟、不做解釋,以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作風和幹勁,確保工作責任落地、責任追究落地。對清查整治工作進展緩慢、推諉扯皮、避重就輕的,將予以公開通報、約談,並將督查結果列入2020年各部門年度考核。”華建平向記者介紹。

據統計,自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以來,遂昌共辦理針對城市管理的信訪案件共183件,24小時接聽12345熱線138件(次),辦結率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