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心絕情張筱春

張筱春,是2018年春季張雲雷在第四季歡樂喜劇人決賽獻上的相聲劇《桃花開,月未圓》中塑造的民國名伶,清冷絕情的張老闆和屈臣氏藍大褂搭配背頭的經典造型,成為粉絲心中的白月光。

喜歡張雲雷兩年以來,在作品賞析類文章中,我給張筱春留下的文字只有幾行,即在《看來豈是尋常色 濃淡由他冰雪中》一文中提到"很多並不會被喜劇類競演節目吸引的觀眾,在普遍笑點不高的第四季節目裡,都被張雲雷塑造的紅塵中冷面冷心卻又在逢難後嚐盡人情冷暖而被小師妹的犧牲點醒抓住了小時候還有桃花糕這個樂趣的那根救命稻草的那位絕世名伶所吸引,看到了電影的畫面質感和故事質感。那是有美感高級感的人物塑造,讓人看不夠,品不夠,與在什麼平臺無關,與是喜劇還是悲劇無關。"

一直以來,我都比較打怵去分析張筱春這個角色。原因有三:其一,如果說一千個人心中只有一個張大雷,那麼一千個人心中可能有一萬個張筱春,我不確定我心中的張筱春是否能和同好共鳴;其二,近則不遜是人的本能,由溫暖善良義氣可愛接地氣的張大雷談及雲雷,我無意識中就苛刻挑剔,似乎張雲雷只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鄰家青年,我也可以放輕鬆隨意點評。但是,談及那遠在雲端不會向任何人敞開心扉孤傲清冷的名角兒張筱春,張雲雷也變成了遙不可及的張月亮,讓我不敢對其評頭論足。這大概就是欺軟怕硬與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綜合體現吧,明明知道知道大雷是個好孩子,可還是忍不住對他各種吐槽,縱然知道張筱春很“渣",仍然抵不住心中濃烈的傾慕而視他為明月;其三,張筱春這個人物宿命感極強,而宿命,是一個沉重且讓人悲從中來的話題。

當年,張筱春一出場,就讓我沉浸於故事中而遺忘了故事外的張雲雷。那麼,我們不談雲雷,只談張老闆。

宿命,貫穿《桃花開,月未圓》這個故事始終。

張筱春出場不久,演唱了京劇《鎖麟囊》的《團圓》一折,這本寓意吉祥並在堂會討個彩頭,卻埋下伏筆,與”月未圓“、人分離的結局首尾呼應,揭示了人物命運無可避免的悲劇色彩。


冷心絕情張筱春

張筱春演唱《鎖麟囊》,圖源微博:小辮兒張雲雷


《團圓》點明瞭《鎖麟囊》全戲的主旨:" 這才是人生難預料,不想團圓在今朝。回首繁華如夢渺,殘生一線付驚濤。柳暗花明休啼笑,善果心花可自豪。種福得福如此報,愧我當初贈木桃."

顯然,張筱春沒有唱明白這出戏。當一眾富商拿他這個戲子取樂讓他翻跟頭時,他輕蔑不屑的說“我是人不是猴",可他拒絕羅月月求愛後又當眾羞辱羅月月時,又何曾顧及到對方的尊嚴呢?到頭來,羅月月成為軍閥的玩物,而這個軍閥的玩物可以分分鐘決定張筱春的生死。

張筱春知道這世人如何待戲子,所以厭世麻木。但,他對人性是失察的。 他不愛羅月月,不愛小師妹,絕情的選擇了關閉心扉而不去愛任何人,卻託大信任身邊的吸血鬼經紀人”小萬",將錢財全部交予其打理,落難後全然不知小萬已攜款潛逃。他自以為小師妹是個愛玩的丫頭,卻何曾料到一個弱女子犧牲自身換回了他的生命和自由?

他越是迴避愛,命運越是用愛去刺痛他。羅月月的因愛生恨,愛而不得,讓他一夕跌入深淵,小師妹的因愛忘我,點醒了他的喜怒哀樂,原來,他最不愛吃的桃花糕,是他小時候枯燥苦累學藝生活的唯一樂趣。

戲迷對他的迷戀追捧,他不放在心上;自己的錢財,他不關心;身邊的人,他不在意;甚至,他也不是一個不瘋魔不成活的戲痴。他只是一個被冷漠皮囊包裹的孤獨而封閉的靈魂。

結尾,張筱春扇自己一巴掌,含淚往嘴裡送桃花糕的設計,表達的絕非僅僅是對小師妹的悔意。但這樣一個註定孤獨的角色,此刻也不需要人懂他。留給看客的,只剩唏噓。

我想,也許這一刻,故事裡的張筱春,才真正唱明白了《鎖麟囊》這出戏。只是,張老闆怕是從此封箱。


冷心絕情張筱春

張筱春吃桃花糕,圖源優酷視頻截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