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帶文字的石碑類文物有哪些?竹戩類呢?

龍拳舞秀


所謂的碑,原本是古人在辦喪事的時候,立在墓穴外的大石板,石板上面有一個圓孔,利用它來扣牢栓棺材繩索,然後慢慢的把棺材放下去。所以,《說文解字》中“碑”是“豎石也”,也就是一塊石板。

西漢晚期,這種石板上開始有人刻上文字,放在墓前,稱為墓表;再之後,上面刻的信息越來越多,成為墓主的傳記,就被稱為墓碑,晚唐陸龜蒙解釋說“碑者,悲也”。

如果題主問的是墓碑,那麼,現存最早的墓碑都是東漢時期的,比較著名的有東漢永元四年(公元92年)四月立的袁安碑,現存河南博物院。

如果題主問的並非立於墓前的碑,而是指具有紀念性的刻石,那麼最早的應出於秦始皇時期。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219年),始皇開始東巡,每至一處均刻石以頌揚其豐功聖德,共有七處刻石,今僅存琅琊臺刻石和泰山刻石的少量殘石。照片中是國博展出的琅琊刻石。

竹簡類的話,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竹簡,出土於湖北隨州曾侯乙墓,是記錄曾侯乙隨葬品情況的遣冊,共有204枚,距今2400年。


注:文中照片皆為作者四庫全叔拍攝。


四庫全叔


碑文發現:

同治九年(1870年),時任泗水縣知縣的揚州人宮本昂在一次走訪平邑集時發現該碑(發現位置一說在原平邑集南,一說在今縣城城西)。

知縣宮本昂也是知識分子出身,發現此碑文歷史久遠,一定具有收藏價值,就把麃孝禹碑收藏起來;此事已在平邑傳的沸沸揚揚,許多人前來尋訪、拓片,甚至有人意欲竊取此碑進行高價轉手。

碑文顛沛流離

宮本昂收藏後,又將其轉藏其弟宮昱手中。後任城人(今濟寧)劉恩瀛又於平邑訪得。1920年又現於莒縣的莊式如宅院中。抗日戰爭爆發後又一度失傳。建國初期在濟南成大汽車行又被發現,再一次引起考古界的轟動和高度重視,並得到精心呵護,轉藏於山東博物館,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平邑縣的麃孝禹碑刻於西漢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碑高147釐米,寬45釐米。圓形碑首,上刻粗花紋屋形,下有兩鳥相對,左為鶴,右己泐,均陰刻。碑文隸書,2行15字,有界欄。右行刻“河平三年八月丁亥”8字,左行刻“平邑成裡麃孝禹”7字。

竹戩,中的“戩”字意思是 書,也就是竹簡,目前已知出土年代最早的竹簡,1978年發掘湖北隨州曾侯乙墓,是記錄曾侯乙隨葬品情況的遣冊,距今2400年,共6696字,大約是春秋戰國早期文獻。





丹心漢青


我家鄉山海關有上古部落遷徒圖,是以鑿點方式刻在岩石上的,希望有考古的來確認,今天您的文章從基因方面正實了此事,我多年以前向國家反應此事沒有得到回應,石刻之前上古人己經用火,並有鍊鐵技術,己經能捕殺比牛馬還大的動物見我手中化石








用戶111464559276


萊丘銘是夏朝初年的文字


周乙探史


我國最早的碑類是發現于山東省於縣的《孫仲隱碑》該碑經考證是東漢時的!(公元175年)的墓碑!而最早的竹木類是春秋戰國的,有曾候乙墓出土的竹木簡!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